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感谢美国中文网将《我的对越作战生死经历》推荐至主页,使拙稿能与更多的华夏网友见面。我注意到,在上篇有位网友留言:“这位作者当年可能是一个民夫, 如果是一位军人, 真是一种耻辱!”
我必须说明,参加那场战争时我是一位堂堂的军人。战争爆发前我就随“前指”潜入中越边境,战斗打响后又随大部队深入越南境内。3月5日部队后撤时我又作为“后指”留下,直到3月16日下午最后一批回到国内,在战场荣立了战功。
关于那场战争,我看过太多的回忆文章,大多有夸大虚构的成分。这可以理解,我们的文学作品对军人和战争的描写历来就是这样,似乎不高大威猛就不足以表达豪情。其实,战争就是战争,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知道,战争中的人和场景就如我文章展现的那样,有害怕、有伤感,甚至还有胆怯。但是,当生死来临需要献出生命时,战士的那种勇猛无惧才会真正表现出来。
理解年轻人对战争和军人的浪漫幻想。其实,该文去年在凯迪发表时,数百条留言评论中已有过文章真实性的讨论。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到那里浏览,我就不再赘言了。
发几张我在战场的照片,那是一段珍贵的记忆,与大家分享。
(图片说明:当年我的一个战友是文化干事,这是我们在越南汇合时,他欣喜若狂,把我拉到树林里,摆出姿势拍摄的一张照片。注意看,帽子上全是汗后留下的油腻)
(图片说明:这是与上图同一天在同一个地方拍摄的照片,时间为1979年2月25日,地点是越南616高地。看见了吗,裤子已经破裂,衣服几近变黑。必须说明,手中的竹棍可不是为拍照而临时用来摆设的。在越南,我们穿插行军基本都在夜间,因此,从师长到士兵每人都有一根这样的拐棍,作用一是探路防止摔倒,二是途中站着休息时支撑身体,以减轻枪支器材扛在身上的压力。)
(图片说明:这张照片仍然拍摄于越南616高地。当时,我的战友说,他需要一张反映我军在战斗间隙开展训练的图片,于是经连长同意,我们班就在山上摆开训练场面供战友拍摄。图中,最上面那位坐着听电话,长着一副娃娃脸的战士,就是我上文中将提到的韩老弟。)
我和战友小雪(右)在越南山地合影。我俩从上幼儿园到高中乃至毕业后下乡插队都在一起。越南相见欣喜不已。因他在某团从事摄影(代理文化干事),所以有机会留下这些珍贵资料。小雪在部队曾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他所领导的武装部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现已转业,在地方供职。
1979年3月17日下午,回到中国的第二天,我师业余宣传队一位女兵来到墓地,为本宣传队牺牲的一位女战士献花扫墓。牺牲的女战士是在战争后期赴越慰问部队时,不幸遭越军伏击而死。照片上的这片墓地,掩埋的全是我师牺牲官兵。
四位战士与我是高中同学,我们一道参军。这是他们在越南农村民房前合影。其中左二那位战后从部队复原,在地方工作十分出色,上世纪九十年代任剧院负责人期间,在全国率先探索文化事业改革,工作得到国家文化部表彰,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因积劳成疾,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
几个侦察兵,我的同学和战友,他们都是立过战功的人。照片上个个很精神吧,其实这是战斗间隙的合影。
这张的“现场感”就很强了。注意看,衣服很脏,裤腿上还栓着绳子,为的是防止旱蚂蝗钻进腿里,因为越南山地旱蚂蝗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