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小引:《朱江考古文选》,分上下两册,由扬州大学商学院编印100册,素封,大16开本,分藏校院两级图书馆与系资料室,并赠地方图书馆,供有关部门和个人阅读参考。类似于白皮书。上册于西历1996年编成,胶版印刷,大16开本,素封,页186,字242,920,曰《朱江考古文选》白皮书。
上册分三卷,目次如下:
序:(1-6)
第一卷目录:
(1)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讨论中的个性与共性两个理论问题(01-/已刊北京《文物集刊》第1集);
(2)试论中国东南沿海石器时代文化讨论中的空间与时间的关系问题(10-页/中国考古学会1981年杭州年会论文);
(3)在纪念仰韶村遗址发现65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演讲﹝17-/刊《中原文物》1986年特刊《论仰韶文化》);
(4)试从《大汶口文化遗存看中国私有制的孕育和萌芽》一文谈起(23-)
(5)对黄河(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的分布与分期一文的意见(29-/刊北京《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期);
(6)关于“青莲岗遗址”和“青莲岗文化”旧论的问题(33-);
(7)关于“青莲岗遗址”和“青莲岗文化”新论的问题(39-/刊北京《考古》1977年3期);
(8)试释吴县张陵山遗址的性质(45-/江苏省考古学会1985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
(9)略论江南地区古文化遗址玉琮等玉器的性质及其年代(50-/刊《吴文化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0)关于陶器起源问题(58-/)
(11)三谈关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陶器问题(64-
附1:松江金山卫遗址的现况(72-
附2:无锡仙蠡墩新石器遗址清理(73-/刊文物参考资料1950年8期)。
第二卷目录:
(1)中华文明时代发端于夏文化论--兼及龙山文化的性质(78-/1987);
(2)邗城遗址与邗沟流经区域文化遗存的发现(85-/北京《文物》月刊12期);
(3)楚文化被及广陵(93-/刊《江苏省社联1980年论文集考古学分册》1-)﹔
(4)关于先秦时期古吴通道的调查研究﹝99-/刊《吴文化资料选辑》3辑);
(5)中国东南地区几何印纹硬陶质态综说(102-/刊《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3期);
(6) 试述江苏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文化遗存的源流--兼及吴文化的关系(111-);
(7)江苏南部硬陶与釉陶遗存清理(120-/);
附:无锡出土几何印纹陶图录·后记(125-)﹔
(8) 我对江南烽燧墩一些看法(126-)﹔
附:吴县五峰山烽燧墩清理(130-);
(9) 古吴城址刍议(133-/刊《江苏省考古学会1983年论文选》55-);
(10)吴文化浅释(136-/刊《江苏省社联1981年论文集考古学分册》37-);
(11)略论吴文化概念的界定(140-)。
第三卷目录:
从文物发现来看扬州古代地理的变近(144-/《扬州师院学报》1977年9期);
也论汉代地券的鉴别(152-);
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的清理(157-/北京《考古》1960年10期);
江苏铜山考古(162-/北京《考古通讯》1955年3期);
附:徐州北洞山汉墓发掘简报述略(163-);
(5)从一篇古代掘墓载述联想到几个问题(164-);
(6)从马王堆尸体不腐谈起(165-);
(7)再从马王堆尸体不腐谈起(168-);
(8)三从马王堆尸体不腐谈起(174-);
附:从马王堆尸体不腐谈起后记(176-);
(9)无锡汉至六朝墓葬清理记要(179-/北京《考古通讯》1955年6期);
(10)南京近郊六朝墓的清理(181-/刊《考古学报》1957年1期);
(11)南京六朝墓葬出土文物展览述要(184-/刊北京《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2期)。
附注:收在《朱江考古文选》上册的论文,大都发表北京与省市有关刊物与文集。但由于年代久远,时间仓促,少数论文未及详注,凡1986年以前的部分,请查考扬州博物馆编印之《朱江著作目录选辑》,或197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图书资料室所编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49-1966)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