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清嘉庆年间发现于扬州甘泉山之中殿石拓片与明嘉靖惟扬志甘泉山图 :
据《中国地名大辞典·甘泉山》条载:
甘泉山,在江苏江都县西北三十五里,高二十馀丈,周二里。山有七峰,联络如北斗,平地错落。上有井泉甚甘,故名。
这《中国地名大辞典》,为民国十九年(1930)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故其所记“甘泉山”,属在“江都县”。但在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山川志》,载在“甘泉县”。志云:
甘泉山,在城西三十五里大仪乡,高二十五丈,周二里。上有灵雨台,国朝乾隆七年(1742),知县张宏运筑庙,立八卦台。(明)嘉靖志云:上有井,曰甘泉,七峰连络如斗,平地错落。诸圆冈凡二十八,如星宿拱斗云。第一峰环视旁围诸山,在江南者艥艥如列坐。前志云:或谓厉王冢。案(宋)《宝祐志》(云)汉厉王冢在东武乡。《后汉书·郡囯志》云:“广陵厉王胥冢,岁旱鸣鼓遶之,辄致云雨”。岂所谓甘泉者,取义于此耶?
由是观之,这甘泉山,即今人所谓:
扬州(市)北乡邗江(区)境内有座土山,称甘泉山,山有七峰如斗,最高峰称“老山”。南峰有口古井,水甘味美,久旱不竭,因名甘泉,称“天下第七泉”。
其实,无论“志载”或“人云”之“甘泉山”,早已不是一山一冈之名,而是乡里之域。在汉名为“东武乡”,今则名做“甘泉镇(乡)”。但甘泉山本身,早在唐宋时期,即被认为西汉广陵王(厉王)刘胥冢墓,早在清嘉庆十一年,阮元豋甘泉山时,即已发观刻有“宜王子”文字之“中殿石”,不可谓之记载不早,不可谓之记载不详。但这一传世两千馀年,且有千馀年记载的西汉厉王冢,却因20世纪70年代,在高邮湖西神居山发现的汉木槨墓木板上,刻有“广陵船官板”数字,而被南京博物院发堀主持人桃戴李僵了,定为“西汉广陵王墓”。殊不知西汉和东汉时期,皆有广陵王或广陵侯与广陵郡之设。广陵国或广陵郡,领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县四。后在西汉末与新莾时期,于今高邮湖西,置平阿县,属在广陵。为监视刘姓王侯,曾封王姓平阿县侯于此。殊不知两汉王侯,有封号、封地、封国王侯,与无封号、封地、封国王侯,谓之列侯县侯之别。加之生“服王玺绶食”,死葬如之。并不是因有黄肠题凑,或有“广陵船官板”,即可论定是什么王,什么侯冢墓?这势必不能自圆其说,遗误于世。
附注:阮元于清代嘉庆年间,发现的扬州甘泉山西汉刘厉王冢“中殿石”二,解放后收藏在苏北博物馆。1953年江苏建省后,苏北博物馆撤併于省博物馆,再併于南京博物院,这著录于《金石萃编》与《金石索》诸文献的“中殿石”,为南京博物院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