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犹太人在扬州的踪迹

已有 7727 次阅读2011-1-6 04:24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分享到微信

犹太人在扬州的踪迹_图1-1
著者原稿
                                                                                                                                               

By.prof zhu jiang of yzu

  言:

犹太(Jews),乃是种族的名称,又称作希伯来,亦称以色列(Israelis),为闪族的一个分支。其人鼻形如鹰嘴,眼光活泼,头发卷曲。起初住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以至埃及。公元前13世纪(约当我国商代南庚时期),酋长摩西(Moshe)率其民于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至大卫王(David)时,奠都耶路撒冷(Jerusalem)。传至其子所罗门(Solomon),国势大盛。公元前953年左右(约当西周昭王十一年)所罗门王死后,王国分裂为二,北部称做以色列王国,南部称做犹太王国。公元前772年(约当东周平王三年)以色列并于亚述(Assyria)版图。公元前586年(约当东周简王二年)犹太亡于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占领巴比伦,释犹太“囚虏”返巴勒斯坦建国,公元前4世纪后,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西诸王国。公元前63年起,两者均并入罗马版图。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人被赶出住地,散居四方,大多以经商为业,往往致富。曾经产生过世界历史名人,如耶稣基督、马克思、爱因斯坦等。

犹太人的宗教信仰,称做犹太教(Judaism),又称以色列教,为摩西所创。教徒奉守《摩西十诫》,注重礼拜,不谄鬼神,不塑偶像,尊崇皇天,深信将来会有救世主出现。它为基督教的产生开辟了道路,所以基督教的《旧约全书》即是犹太教条的记录。12世纪初叶,流移到印度孟买的犹太人有一支定居中国开封,设立会堂,名其教为“一赐乐业教”,俗称“挑筋教”。相传犹太王子雅各与天神角力,伤筋而死,后人悼念他,因而在吃牛羊肉时候,就弃其筋而不食。但这种世俗相传的教义,并不见于犹太的经典。

犹太亡国后,除一部人仍旧居留在本土外,有相当多的人迁徙他乡。犹太人迁居中国,有史可循的时间和路径有二:一是在公元2世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西域之路,有一部分犹太人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二是自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一些犹太人因被混同于大食人,而隐遁于穆斯林中。其中12世纪初(北宋时期),来自印度孟买犹太人的一支,在东京汴梁建立了清真寺,他们在礼拜仪式方面,与伊斯兰教有许多共同的礼仪,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如犹太人穆斯林大多戴一顶蓝色的帽子,而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回回”,他们自称其祖名“阿无罗汉”,为“阿耽”(即亚当)十九代裔孙,其实即是摩西所创的犹太教中人。

至于旅居在扬州的犹太人问题,“只零星地见于各文章之中,从来没有专论的著作。它不像开封犹太人有众多的记载、资料、著作”,所以“关于扬州犹太人情况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寻找起来是难度较大的。”但是,在文字资料,或是在民俗学方面,还是有些踪迹可寻的。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来探寻扬州犹太人的踪迹。

一,文字资料中的踪迹:

有关扬州犹太人的踪迹,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明正德七年(1512年)河南开封的《尊崇道经寺碑记》,节录如下:

大明正德七年壬申孟秋甲子,重建(尊崇道经)寺,俺、李、高(和)维扬金溥请道经一部,立二门一座。

潘光旦先生对这段记载的解释为:“维扬的金溥和开封本地的俺、李、高三姓教人合请道经一部,立二门一座。”朱传一先生解释为:“有个名叫金溥的人,把扬州存放的希伯来文羊皮经一部送往开封,祝贺开封犹太会堂——清真寺的建立。”

那么,开封的犹太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潘光旦 先生说:开封的犹太人,是在公元前第二世纪的七十年代(约当我国西汉文帝前元前半期)离开犹太本土,进入印度的孟买区域,他们在此区域定居了一千一百多年以后,在公元第十一世纪的中叶或后叶(约当我国北宋王朝时期),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了中国,定居在开封。因此,扬州犹太人,被认为是自开封“迁在扬州居住”的

从以上情况,以及金效静所撰《中国的犹太人》、王一沙所撰《开封犹太人的后裔及挑筋教遗址遗物》和美国宋奈雷(Song Nai Rhee)所撰《犹太人的同化:中国犹太人之例》等文章来看,皆已论及与扬州与犹太人有关的历史问题。在扬州的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犹太人呢?笔者在从事扬州伊斯兰教文化史研究的同时,对穆斯林的家族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从中发现了与犹太人有关的踪迹。

二、社会调查里的踪迹:

犹太人迁居到中国后,由于他们的容貌和宗教习俗与穆斯林有相近之处,长期以来,中国人习惯上把他们等同于大食国人(阿拉伯半岛一带),因而他们的存在与活动便隐遁于穆斯林中。因此,要找到扬州的犹太人,必须从穆斯林的表现形式着手。散居在中国内地的穆斯林大多属于回族。在扬州的回族中,有回回和汉回之分。回回系指从西域来的外籍穆斯林,如扬州穆斯林爱把西域先贤普哈丁墓称做“回回堂”,或是“巴巴窑”。“巴巴”一词在伊斯兰教语中,是对穆斯林中年长而德望的阿訇的一种尊称。在扬州回民中,“巴巴”也作为祖父和外公的通称。至于汉回,系指中国本土的穆斯林。而犹太人恰是遁迹在回回里的。因此,要探寻扬州犹太人的踪迹,尤有必要把回回从扬州穆斯林中区别出来。

(一)扬州的西域回回:

伊斯兰教传来扬州的时间,是与西域回回大批涌入扬州同时的,以《闽书·西域记》为据,距今已有1360年的历史。扬州现有回民3575人,公认哈、马(或沙、麻)、腊、达、萨五大姓氏为西域回回。这五大姓氏的回回后裔,在同化的进程中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代祖先的祖籍,只笼统地说是阿拉伯人。所幸的是,其中哈姓的一支至今尚留有家谱。扬州地区人民医院老中医哈遇之先生,便是其后裔。其所保存的家谱中说:

哈氏来自西域回族,入居中国始于隋开皇年间。始祖讳申,西域鲁密国人。

鲁密,英文写作Rum,中文译作鲁密、鲁迷或芦眉,未见《宋史》记载,但在宋人《岭外代答》与《诸蕃志》有专条记述。其国所在地点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认为在今小亚细亚,芦眉是Rum的对音,即《明史·西域列传》中所说的鲁迷。(梁注:《明史·西域传四》中载有十一次入贡明廷的鲁迷,一般认为就是鲁密国。若是,其位于小亚细亚,于北宋时期归属于东罗马帝国今归属土耳其

其二认为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系12世纪初塞尔柱帝国瓦解后,塞尔柱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封建国家,首都在康尼亚(Konya),古称伊康(Iconlum)。13世纪蒙古人入侵后解体,分裂为十余个独立的大公国。其中的奥斯曼公国,即13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前身。15世纪时,全部并入奥斯曼帝国。《明史》中载自嘉靖三年至三十三年(1524—1554年)期间,曾经五次遣使来朝,有友好往来的历史。

其三认为是罗马的古译,在今罗马,又译作鲁姆。因在《古兰经》中有鲁姆一词,又有认为是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它曾经占领过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可能是归化的罗马人,如在基督教《圣经》中,“保罗就常自称是‘罗马籍犹太人’”。(梁注:明末来华耶稣会士艾儒略[Julius Aleni,1582—1649]《职方外纪》中所绘载之世界地图中,噜密[鲁迷]位处阿拉伯半岛也门东北方和阿曼西北方相接壤的地域,这似乎更接近于历史。)

总而言之,不管这三种说法有多大的差异,但在历史上,确曾有过一个鲁密国,而且早在明代初期(14世纪后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优待当时定居在中国的鲁密人可马鲁丁,曾于今南京建康路敇建过一座清真寺,名作净觉寺。由此判断,鲁密当是西亚或小亚细亚的一个古国,这为哈氏的祖籍,同时也说明,扬州五大姓氏穆斯林确是西域回回。

(二)扬州汉化了的西域回回:

扬州西域回回除上述五大姓而外,还有其他一些汉化了的后裔,也是属于西域回回,列举如下:

其一,扬州古姓穆斯林中的一支。据民国《江都县志》记载,在宋代,有一位叫作古都白丁的阿拉伯人,死葬在扬州东关河东回回堂东北隅,名做“古家大坟”,旧有石坊碑记。清嘉庆年间,因历次取土修堤损坏了墓地。其后裔古耀庭向都察院申告,“勒石永禁”取土。古都白丁系西域回回的原名,其后裔古耀庭,则是汉化了的姓名。

其二,扬州张姓穆斯林中的一支。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所立《昭勇将军张公神道刻石》和民国《江都县志》记载:张将军名炘,为伊斯兰教人,乃“剳木赤之孙,官武骑都尉,因善射,赐姓张,抬入扬州卫籍。”剳木赤姓氏,与元代王沂《老胡卖药歌》里提到的答木丁属于相近的姓氏。答木丁为元代“久客江南”卖药的“西域贾胡”,系当时行医于江南乡邑的阿拉伯医生。“剳”与“答”读音相近、字形近似,此处当为阿文的同音异译,“丁”在阿文里作宗教讲,要说剳木赤与答木丁的区别,看来就在于此。他们很可能属于一个剳木赤宗族,同为西域人的后裔。

(三)扬州的“蓝帽回回”:

除去以上扬州回民里的西域回回及其后裔而外,扬州还有“蓝帽回回”。走访如下:

其一,住在扬州新城缺口街(今江都路)西首北沿,铁匠铺隔壁的张子祥家族,乃是回民。祖传有一顶老蓝布和一顶深蓝缎子做的六瓣尖顶软盔帽子,为其父张国成的遗物。张子祥有兄弟四人,他是老四,今年45岁,其父已过世,今年当有90岁。张家的蓝帽子,当是清代晚期的旧物。

其二,住在扬州新城东营头巷东首的米霞林家族,也是回民。祖传有一顶蓝缎镶黑缎宽边六瓣尖顶帽子,为其父米莆生的遗物。米霞林有姐弟二人,他为老二,其父已过世,今年当有72岁。米家的蓝帽子,也是清代晚期的旧物。

上述“蓝帽回回”,是否可以说明在扬州穆斯林中隐遁有犹太人的踪迹呢?试作几个方面的考证。

三 对扬州“蓝帽回回”的考证:

(一)姓氏探源:

扬州回民中的姓氏,有些是阿拉伯人后裔入中国籍后,常用原来姓氏第一个字的译音,改作单音字的中国姓。如阿拉伯人古都白丁的后裔,改姓为古。再如阿文穆罕默德,古译为马哈马德或马哈默德,其后裔的中国姓,即为单字的马。因此,在扬州的回民中,常有自称和中国姓不同的说法。如在上节提到的米霞林的母亲曾对笔者说:“我们这个米和汉人的米字不同。”但是,她说的不同,很可能即是外籍穆斯林姓氏截字的音译。由于他的家族在扬州三代单传,已不知其远祖为何方人氏。笔者从扬州已知的阿拉伯穆斯林踪迹中推测,其先祖很可能是明朝永乐年间来扬州的“马哈麻教”传教士米里哈只的后裔。他家这顶镶黑色宽边的六瓣尖顶蓝帽子,按照米霞林母亲的推断,可能是他家曾祖的遗物。

此外,扬州回民中的汉姓,如在上节所说,明代昭勇将军张炘原来的姓氏叫剳木赤,明朝赐姓张。此事与永乐年间内宫太监郑和相似。郑和原先姓马,其父为马哈只,因永乐帝赐姓郑,遂名郑和。笼统地说,郑张二人都是西域回回后裔,张炘以军功“抬入扬州卫”,世居扬州。那么,在扬州张姓回民中,必然有一支是属于剳木赤的后裔。前面提及的穆斯林张子祥家族,其祖传的帽子即为单色尖顶的蓝帽子。他于 1982年10月15日在仙鹤寺做礼拜时,仍然戴一顶蓝帽子。据笔者最近所作的穆斯林社会调查来看,他家祖传的蓝帽子,属于最为典型的蓝帽子。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即中国人从习惯上,通常把西亚北非地区的穆斯林笼统地称为大食国人或阿拉伯人,因此也就把犹太人等包括在内。所以要寻找中国犹太人的踪迹,就必需在阿拉伯人后裔中寻找。再者,中国犹太人遁迹于穆斯林中,就要对中国阿拉伯人后裔中的穆斯林进行宗教信仰和派别上的分析。既然中国犹太人是以“蓝帽回回”为其宗教特点,那么,在扬州的“蓝帽回回”中,也就必然会有犹太人的踪迹。上述米张二姓“蓝帽回回”的一些迹象,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家谱寻踪:

在扬州回民中,有家谱可考的穆斯林,惟有中医师哈遇之。其家谱记载,其远祖是西域鲁密国人。今将与此有关的章节,实录如下:

哈氏来自西域回族,入居中国,始于隋开皇年间。始祖讳申,西域鲁密国人。国主应开皇之请,遣长于天文、历象、数学学者来中国,协同研究。始祖申,时在选中。初来中国,居山西之太原,有子四人,各以历算、医术、艺勇用于时。嗣以游宦所至,子姓繁衍,流寓蜀、冀、赣、皖诸省。冀之一支居河间,吾宗所自出。

在上述哈医师的家谱中,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研究:

一是哈氏自称是西域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而且是于隋开皇年间(581—600)来中国的。但从世界史角度来看,是一种矛盾的传记。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约生于公元570年,于40岁时方才于麦加创建伊斯兰教,其时为609年(隋大业五年)。13年后,秘密出走麦地那,在不断与犹太教徒和麦加古莱什贵族争战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其时在623年(唐武德五年)。而哈氏家谱所说,早于伊斯兰教建立的时间近30年,可见其先祖并非西域回族,原先的宗教信仰也非伊斯兰教。

二是哈氏自称为西域鲁密国人,在我国史籍中如前所述,确有鲁密国的记载。但在这几种观点中,除小亚细亚的鲁迷国外,奥斯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时间概念,要晚于哈氏家谱记载长达七个世纪不等,显然不是六世纪后期的西域鲁密国。哈氏家谱中所载的鲁密,笔者认为,当是《明史》中所载“去中国绝远”之鲁密。《明史·列传》上的记载,起于嘉靖三年(1524年)。但在新版《辞海》“鲁密”条下,有明代洪武年间的记事。今录如下:

净觉寺,为中国古清真寺之一,在南京建康路。公元1388到1400年间,明太祖为优遇当时定居中国的鲁密……人马可鲁丁等而敇建的。

这条记事说明,早在14世纪后半叶,就已有鲁密人定居在中国。更为有趣的是,《明史》所述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年代,竟和鲁密国人哈氏家谱中的说法一致。《明史·列传四》“默德那”条说:

默德那(即麦地那),回回祖国也……隋开皇中,其国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始传教入中国。

由此可见,《明史》中关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定在早于伊斯兰教创立的隋代初期,这可能是以鲁密人来中国为依据的。因此才有明太祖为定居中国的鲁密人马可鲁丁敇建清真寺的事。由此可以推论,西域确存在过一个鲁密国,早在公元6世纪即已存在于小亚细亚,而中国确有鲁密国人定居,其中的一支并已流传到扬州。但是,从这件事本身,也可看出鲁密国人本非伊斯兰教穆斯林。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的20个世纪,犹太人已在巴勒斯坦立国,并在埃及、麦加和小亚细亚传播犹太教义。这就是说,早在公元前6世纪,已有相当多的犹太人散居在这里,晚至公元6世纪时,地处小亚细亚的鲁密国也有相当多的犹太人后裔。那么,东徙中国的哈氏不能说完全与鲁密国的犹太人无关。我们知道,今小亚细亚一带,其中绝大部分版图,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时属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而在中国古代史上,不见有土耳其人大批迁徙来华的明确记载,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哈氏犹太族属的色彩。

(三)蓝帽考证:

在扬州回民中出现的“蓝帽回回”,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一般说来,在扬州这样的穆斯林散居区,戴白色平顶软帽的穆斯林本应占多数,可恰恰相反。不仅如此,扬州还有戴黑帽的回回,并有蓝黑帽皆戴的回回,甚至有在一顶帽子上镶配着蓝黑二色。笔者走访了锁国良、王伯良、杨天吉、杨小平、花汝舟、金至良、金永兰、张子祥、古佩玉、陈金安、马大麒、马福坤、马厚余、米霞林和薛光裕等十几户穆斯林,其中:戴蓝帽的穆斯林为张子祥家族;戴蓝黑帽的穆斯林为米霞林、锁国良、杨天吉、杨小平、花汝舟、金至良、马厚余等家族;戴黑帽的穆斯林为金永兰家族和金鸣彬阿訇;戴白帽的穆斯林为古佩玉及马大麒、马福坤等家族。

相比下来,真正戴白帽的穆斯林,只占此次调查总数的20%,是否可以据此认为,戴蓝帽的和杂戴蓝黑二色帽子的穆斯林,就是扬州犹太人呢?显然不能,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犹太人遁迹于穆斯林中,而不是穆斯林遁迹于犹太教里。相对来说,犹太人当是穆斯林中的少数,而扬州出现的“蓝帽回回”占多数的现象,有其历史原因。

据笔者调查,自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扬州穆斯林绝大多数改戴白色平顶软帽,几乎很难见到蓝帽穆斯林。在仙鹤寺最近举行的礼拜活动中,参加的人数为21人,戴蓝帽的惟独张子祥一人,占总人数的0.45%,这是什么原因?据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扬州穆斯林代表锁国良介绍,扬州解放后,看见外地穆斯林戴的是白色帽子,因此大家都改戴白色帽子了,而且多是买现成的。由此类推,扬州解放前多数穆斯林戴蓝黑帽子的情形,可能是当时流行所致。

但是不管时风如何,各个家族固有的传统,确是最能说明各自本源的。据调查,在扬州蓝帽穆斯林中,确有一些毋庸置疑的白帽回回和蓝帽回回。如:

一、古氏家族。古佩玉(76岁)说,她家这一房,从古守宝(107岁)到古思骏(81岁)、古思法(77岁),奉东关城外河东宋代阿拉伯人古都白丁墓为祖茔,称做“古家大坟”,世代都戴白色一把抓的帽子。古氏家族在扬州支派繁衍,与古守宝平辈的叔伯兄弟有古守素,曾任回回堂的伊玛目,还有古守贞,其子古臣厚今在扬州中学任语文教师。古佩玉是古守宝的儿媳、古思法的妻子,娘家姓陈,父亲陈全安,字履云,1938年去世,年七十外岁,当是清代同治年间生人,也都是戴白色一把抓的帽子。不仅古佩玉的娘婆两家,而且每逢古守宝家开经时,请来的十几个阿訇都戴白帽子。

古家有没有蓝帽子呢?据古佩玉说也有,但那是个别游方的阿訇赠送的。

伊斯兰教正宗的穆斯林戴白帽子,这是一种有史以来的传统,据《明史·列传·西域四》“默德那传”载:

(其)俗重杀,不食猪肉,尝以白布蒙头,虽适他邦,亦不易其俗。

据此,可以认为,扬州古氏家族,其先祖当为阿拉伯人,其信仰当为伊斯兰教正宗。

张氏家族。据张子祥(45岁)谈,其父名张国成,有子女五人,长子今在外地,次之张子康住新城得胜桥,三子张子吉在本城,女张少庆住新城三义阁子午宫巷口。其父已去世,迄1982年已逾90岁。其家祖传有一顶老蓝布的帽子,一顶深蓝色缎子的帽子,并有一顶黑缎帽子,形状皆为六瓣尖顶软帽。他本人新近做了几顶青莲色的帽子,参加了 1982年10月15日仙鹤寺的礼拜活动,成为当代扬州唯一戴蓝帽的穆斯林。笔者在他家见到了他的三哥张子吉,看了他家祖传和新做的蓝帽子。当笔者追问为什么他家要戴蓝帽子?他已经回答不出什么缘故,亦不知其籍贯。

据笔者推测,张氏家族的先祖,很可能是明代昭勇将军张炘家族中的一支。张炘原名剳木赤,是外籍穆斯林,明朝因他有功赐姓为张。以回回而论,赐以汉姓是一种荣耀。姓张的回回既已入扬州籍,又身为昭勇将军,其子还有位昭毅将军,这在明代扬州当是很显赫的家族。扬州旧城有巷名“张回回”,或作“张回子巷”,简称“张回巷”,很可能与这个家族有关。但按照中国的习惯,凡属赐姓,有奖有惩,有亲有疏,以赐与王朝同姓最为荣耀,如开封犹太人被宋朝赐姓为赵即是一例。回回以清净为宗旨,赐剳木赤姓张,而不赐其他汉姓,是否有别的含义在内不得而知。中国古代的儒家是很擅长咬文嚼字的,中国汉姓很丰富,可以赐姓白、赐姓沙,而无须赐以张姓。因为“张”与“脏”谐音,既赐张姓,其中定有说法,很可能含有伊斯兰异教徒的意思。

笔者以为,明代扬州的剳木赤,很可能与元代在江南游方卖药的西域老胡答木丁有渊源,同为12世纪由印度孟买迁徙到中国来的犹太人,因此明代扬州犹太人才能有如此的社会地位,以致维扬金溥能够支援开封犹太人重建尊崇道经寺。如果这一推测不错的话,扬州张姓穆斯林至今还沿袭不改戴蓝帽子,就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金姓回回。此次笔者向金筱三的后人金至良以及医务工作者金永兰、仙鹤寺已故阿訇金鸣彬做了调查,虽然这三个金姓穆斯林不是一个家族,但有很大的共同点,都戴黑色或者接近黑色的帽子。金永兰今年40岁,惟知其祖自山东迁来扬州,保存有一顶全黑色尖顶布帽。金鸣彬于本世纪60年代初去世,年龄应已逾80,在世也戴黑帽子。据杨天吉说,在金阿訇去世之前,已把自己的黑帽子赠予张子康。金筱三已去世,至1982年整整100岁,做礼拜时,曾戴六瓣尖顶宽边青黑色帽子。

金氏是一个大家族。据金至良谈,金氏传至现代已有20代人,可以上推到明朝时期。其曾祖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由镇江迁来扬州,与金至新一家为同族。原先有家谱在镇江族人手中,另有存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虽与金鸣彬不同宗族,但扬州姓金的人家不少是穆斯林。除金鸣彬有时也戴白帽子而外,金姓穆斯林几乎皆戴黑色或蓝黑色的帽子。从宗教流派角度来看,不能不承认他们有共性表现。既然在明代扬州有叫金溥的犹太人,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在这些戴蓝黑帽子的穆斯林中有犹太人的后裔。

  语:

综上所述,从由文献可循的犹太人维扬金溥的记载里,从中国犹太人表现为“蓝帽回回”的历史里,从中国穆斯林以戴白帽为正宗的传统里,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即在扬州的伊斯兰教徒中,凡是属于源自西域“蓝帽回回”的后裔,可能就是被同化了的扬州犹太人。

公元1983年1月5日于扬州梅岭西舍值庐

 

[注] :

朱传一:“ 1982年4月25日信” 。

②④潘光旦:《关于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

③⑤朱传一:“ 1982年3月24日信” 。

朱传一:“ 1982年4月10日信” 。

⑦⑧民国《江都县志·名迹考》卷十三。

 

公元198315日于扬州梅岭西舍值庐

                                                                                                                                                                     


著者:朱江/江苏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przhu 2011-1-6 04:32
这文稿,由江都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梁明院高级教师,整理打字而成的电子中文稿,首此在美国中文版博客发帖,旨在直接文化交流与共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