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扬州禅贞庵地理位置图(其卍字所在画红圈者即庵址):
退翁所记卞氏遗事,以卞氏家庵,最为无闻于世,而家庵建于何时?创于何人?已难有所考。退翁也是只知其末,时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末,因不知其始,不知其盛也。
卞氏家庵,旧在东圈门街南、小莲花桥巷10-12号,名曰“禅贞庵”。因兴建琼花路,于1990年拆除。庵座落在巷之东侧,西向并排有两大门,庵门在南,宅门在北,均为砖库门堂,而以住宅门库为大,大门后为屏门,门内有走廊,廊为前进殿堂与后进住宅间道,有门与前殿后宅相通,而不走雨地。整体建筑座北朝南,前后三进,以中进为佛殿,对照两进,前进面北,中进面南。以大殿两厢为住房。在西厢之西,又并排建三间平房,以明间为佛堂,为平常修心念佛所在。住持灵安法师居上首,其徒永康住下首。平房南向为一长方形院落,最南西南为庵门西向,门上嵌一石额,额题楷书“禅贞庵”三字。顺门房西墙北沿,有三面平房东向,为柴房和厨事之设。
佛殿后为第三进,亦座北朝南,大五开间住房与厢房三间。以中间一厢间隔为二,东西自成两院落,互有天井一方。并以中间为界,中厢南墙外与穿廊接,又有侧门相通。东宅为三间两厢,以明间为堂屋,屋后墙有门,门外又一狭长院落,东首面西为厨房,西半面南倚北墙,筑一长方型花坛,左植天竹,右种芍药。芍药为白芍,是为名种,全城仅有,后在拆迁时,被人移去,闻未久枯死,遂绝。
西宅为两间一厢。原以东间为佛堂,西间为住房,沿墙面东为厢房所在。厢房南墙外,即庵北宅门堂所在也。
卞氏乃“官宦之家”,据网讯载曰:
卞宝第(1824—1893),字颂臣,江苏仪徵籍,世居扬州。出生于当地著名的官宦之家。扬州诗人陈含光曾有诗云:“两世棨戟遥相望,同时七印何辉煌”,就是当时卞家地位的真实写照。
其父卞士云,进士出身,官至浙江巡抚。卞宝第的长子卞绪昌,官至安徽按察使,1903年安徽巡警总局设交通股时,为首任巡警道员。为提倡新风气,曾亲自到城内繁华之处站岗执勤。次子卞綍昌,是张之洞的女婿,曾任驻长崎领事、承办新式企业,还是隶书大家,书画鉴赏和收藏名家。卞续昌之子卞白眉是银行家,他的夫人是李鸿章的侄孙女李国锦。卞白眉六个儿子中,有四人成为科学家,一人是银行家,四子卞万年是著名的内科、心脏科专家,在医学界享有声望。
可见其祖孙三代人,自清中至晚清不仅世代为官,而且多人担任要职,联姻张李。故知其家三代,人口繁多,妻妾亦众。
退翁于1961年3月,下放扬州博物馆工作,一直居无定所。后因1963年筹备唐鉴真大和尚1200周年纪念活动,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大明寺能勤法师相识相知相往,因得其与市佛协秘书长元庆之助,遂腾出禅贞庵后进住宅西院落两间一厢一对照,为我家两代人四口之家住所,因与房东灵安师傅相识相邻,相互往还,并不知禅贞庵为卞氏家庵,直到文革后期,卞氏后裔卞孝萱夫妇,由北京来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任职,一日来我家探望时云:此禅贞庵乃卞氏家庵,旧为安置姨太太养老送终之所,至此方才了然。
退翁所知的禅贞庵,新中国建立后,归属市佛教协会管理,除安置比丘尼而外,馀屋出租俗家居住,以房租为补贴。年青僧尼,亦有至法海寺蔬菜馆工作者,但家仍在禅贞庵,师徒关係依然。文革之兴,佛教场所,作为四旧,备受冲击,在所难免。灵安师傅,原本主持,在查抄前,自作检点,曾作旧藏瘿瓢、沉泥砚、瓷盏等物赠我。我虽自知难保,为宽其心,也只有收下并谢。但我未久,亦被博物馆造反派抄家,瘿瓢虽未被抄走,但后由邗江政协文史办祝竹,携归刻字,一去无归至今。但也从这些旧物中,多为清代同治前后遗物,大致与卞宝第家同期,想来阿萱所云不误也。
卞氏禅贞庵,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于市政拆建琼花路(即今文昌中路)时,禅贞庵与小莲花桥巷,已不复在,居民被安置在莲花街坊者有之,庵尼被安置于旌忠寺者有之,后闻灵安师傅,及其弟子永康,已先后圆寂,已无人知其身世。卞氏秘闻,亦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