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退翁按曰:中国烹饪学,烹饪的涵义,简单地说,即熟食的意思。因之,又名烹调,日文名做料理。作为学问,究其内容,包涵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学,烹饪营养学三门学科。其中的工艺学,即通常所说的厨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厨师,将生菜做成熟食的人。但从人们熟食的历史来看,以家庭而言,大都是主妇。以市肆而言,那就是厨师。无论是家庖或市肆,首先是选购原料,而后才是加工成菜肴。所以无论那个菜系,皆不能不讲究原料。过去江苏的经典的淮扬菜,如蟹黄狮子头,如无锡的酱排骨用的猪肉,皆为太湖猪:扬州的经典淮扬菜,如蟹粉狮子头,冰糖烧爬蹄,皆为泰兴小冬猪。而在现代无论江苏淮扬菜,或是扬州淮扬菜,都是采用的二元猪和三元猪。所谓的“二元猪” 与“三元猪”, 即是两个品种之间的杂交,三个品种之间的杂交猪。但这种“杂交猪”,一般是与洋种猪杂交的后代。这杂交猪多为白毛猪,不仅生长快,形体大,肉质粗,其味腥,因不能与太湖本种猪和泰兴小东猪相提并论。故而当代烹饪名家,因其口味差,而有“经典菜的遗憾”之叹一。所以说决定菜肴口味的,不是烹饪工艺和菜肴的名称,而是烹饪的原料。
这一课题,不仅存在于猪肉上,而且存在鸡鸭鱼虾和螃蟹上,人工嫁接,易地养殖,对于保留原料的原质原味,起到逆转和改变作用,例如高邮产的麻鸭,与阳澄湖产的大闸蟹,而今异地移殖的多,土生土长者鲜,以此烹饪的菜肴,究其品味也就自然与原先不同。扬州广电近来播扬州淮扬名菜的影视,只能就烹饪工艺而云,但与烹饪原料,则差之甚远。
据网络载云: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本身也是一名淮扬菜烹饪大师。(据)他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做扬州狮子头,用的都是本地猪肉,例如太湖猪、苏北黑猪、泰兴小冬猪等等。这些土猪的肉质细嫩,肥肉多。
扬州狮子头,包括清炖和红烧两种,不同种类肥瘦肉比例也不同。拿最有名的清炖狮子头来说,于学荣习惯在秋冬时节,肥瘦肉比例为6比4,到了夏季,为免油腻,可以调整成5比5。别看肥肉比例这么高,可吃起来却鲜美得很,“肥肉不多怎么嫩得起来?”土猪那种特别的脂肪香味儿,经过4个小时的细火慢炖,充分熬煮出来,入口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那叫一个鲜,那叫一个香!
如今的狮子头,采用的就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洋品种猪。问到有啥不同时,他表示,香味、嫩度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因此)于学荣建议:对于一些传统名菜,应该系统地加以保护,从原材料抓起,否则只能“形似而神不似”。
由此可见,当代扬州淮扬名菜,不仅仅是工艺(厨艺)精到,而且存在着原料差异的问题。所以说今时的淮扬名菜,并不等于旧时的淮扬名菜,究其根本区別就在原料学上。但这在屏幕上,厨师与主播者,并不讲原料学上的差别,总是把烹饪工艺,掩盖了烹饪原料和营养学的异同。所以说:这只能是形而上学的扬州淮扬名菜的传播。
退翁跋曰:旧时著名茶社菜馆,都有原料基地,包括酱坊的小萝卜头,公私合营之后,改向市场釆购。随着人口的激增,生产发展,品种改良和引进,形成必然的趋势,随之烹饪原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仅以猪肉而言,二品猪乃至三品猪充斥市场,影响到历史名菜的传承,势在必然。但问题出在利润少,规模小的品种保留上,所以出现烹饪与原料名实不符的现像,这又怎么说呢?用扬州土话来讲,哪就只好拉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