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扬州方世岳所摄卢殿虎家的外景与所记 :
退翁按曰:拙著《扬州园林品赏录-园林实录》中,只详载“匏庐实录”,而未述其园主人生平事迹。因其时处在阶级斗争年代,诸多不宜。即便简而又简,文革期间,因写《扬州园林实录》,作者还是被扣上“为地主资产阶级歌功颂德”罪名,挂牌游街登牛棚。文革过后,虽所著扬州园林得正式出版,但凡牵涉到园主人事迹,无不简而略之。故而匏庐主人卢殿虎,概莫能外。愚今年届90高龄,适逢盛世,故有功于国家与地方建设事业的民国人物,当无言可讳,以切实际。故而转录如下云:
卢殿虎的生平事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卢殿虎出生于宝应县安宜镇白田铺卢家塘,自幼聪颖过人,出口成章,悟性极好,是城乡知名的神童。后就读于江南高等学堂,因成绩优异被奖拔贡生。毕业后任现属连云港市的原海州中学校长。他敬业尽职,管理有方,以远见卓识的谈吐,显露敢为人先的品格,深受广大师生爱戴。西历1905年在南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后回到家乡宝应,以邑绅作掩护,秘密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军阀徐宝山在扬州成立了军政府,自任军政长。消息传到宝应后,末代知县易焕鼎见大势已去,悄悄挂印逃走。宝应的头面人物及绅商不知何去何从,一时慌了手脚。处于政治真空状态的县城,乱成一锅粥。这时,卢殿虎和好友沈则沆挺身而出,表明自己是同盟会员,为大家指明前途,并自告奋勇前往扬州,联系宝应光复事宜。同年11月14日,正式宣布宝应光复。
辛亥革命后,卢殿虎历任江苏省第三科科长、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总理、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和淮扬道尹等职。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任期最长的是管理相当于今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四市所辖各县行政事务的淮扬道尹,治所在扬州。
刚过不惑之年,卢殿虎受命任淮扬道尹,开始寓居扬州。为实现“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宏愿,他在处理繁复政务的同时,着手大力兴办实业。经过几番亲临实地考察调查,他的结论是:苏北地区经济和文化落后于江南,主要原因是交通不发达,环境闭塞所致。大胆提出沿瓜洲至清江(今淮安市)一线,修筑扬(州)清公路的动议。九十年前,许多人没见过公路,更不知汽车为何物,卢殿虎语惊四座。他在向上呈文中写道:“查江北全境,运河贯通其中,自瓜洲以达清江,绵亘三百余里,为交通之要道。近数年虽也行驶火轮,期便行旅,顾或以堤防危险而停驶,或以运道浅阻而废止,以至一岁之中货轮畅行不及半年。以江北幅员之广,取道运河客运之多,而交通阻滞现象若此,岂地利之不彰,无非人事之未尽欤!清季有瓜清铁道之议,不久中寝,地方惜之。殿虎广集众思,深维瓜清铁道未开办之前,其足以济目前交通之困难,莫如长途汽车公司。”他殷切关注民生,力主修筑扬清公路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经江苏省督军批准,先建瓜(洲)扬(州)段,接着再沿运河东堤向北延伸,直至清江。其间,因直皖军阀混战和洪水决堤等故告停。1924年春,卢殿虎召集淮扬道所属各县部分土绅、商贾赴清江集议,再度谋求修筑各县公路。经官方同意后,成立江北路政总局,县设分局,督办筑路事宜。是年,宝应县田赋每亩加铜元一枚,作为筑路经费。沿途各县均参照办理。1927年,宝应至清江段土路通车。1935年,又通车至江都县邵伯镇。1936年,扬清公路全线筑成,路基宽7.4米,路面宽3米。在确保汽车行驶的同时,也大大提高运河东堤抵挡风浪的能力,让里下河百万苍生增强了安全感。是年5月,该线首次全线土路通车。卢殿虎强忍病痛亲自乘车,陪旅客从起点驶向终点。迎着一路扑面而来的鞭炮、锣鼓和连绵不绝的掌声、欢呼声,他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觉得自己的路走对了。
路成后,他又以与死神赛跑的姿态努力工作,在六圩、镇江筑码头、栈桥,设置趸船,以便轮渡上下旅客之用。由于当时财力、物力所限,加之天灾人祸的干扰,全长三百馀里的扬清公路,历时十多年才得建成。其间卢殿虎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可想而知。他为集中精力从事实业,毅然辞去淮扬道尹职务,由高官变成平民,至今仍让人钦佩和感叹。
西历1936年,扬清公路全线通车,并与镇江公路码头接通。就在这一年,卢殿虎也因病走完生命旅程,享年60岁。他临终时说:“余一生精力,致力于教育所半,致力于社会事业所半。晚年摆脱政治,专从事社会事业,而以发展地方交通为唯一之职责。但现在所能贡献于社会的,仅一镇扬汽车公司而已。甚盼我朝夕相处之同道,有以扶持而光大之。”这位一生都走在人们前面的人,的确无愧于“开路先锋”的称号。
卢殿虎家的园林:
匏庐位于甘泉路221号,为民国初年镇扬汽车公司董事长卢殿虎所建,由扬州造园名家余继之设计构筑。是园以横长别致著称,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由狭巷进入,分左右两小院,形如瓢葫芦,故称“匏庐”。狭巷两侧为住宅,狭巷南端尽头,过八角形门,即分东西两院。东院园门圆形,嵌“匏庐”石额。东院以回廊通连,南向植细杆梧桐,瘦长如修竹,饶有清妍之姿。经回廊达半亭,亭栏临水,池水由此北折,水池尽头,有轩三间,池边花坛上置数点峰石,小径用鹅卵石砌铺。游人至此,虽则地已穷尽,但随路一转,或东登半亭,或缘池西去,达于园之西部。西院园门方形,嵌“可栖”石额,西院略开阔,园中筑花厅一座,劈园为南北两半。北半以黄石垒花坛,种花植木其间。南南半以湖石叠假山,缀以老树青藤,一派葱郁。山右构水阁,阁下临池,蕉影指窗,明静映波。池水澄碧,植睡莲,金鱼修游其中。亦得小有天地之旨趣。园极西,似已穷尽,顿现角门,额“留馀”二字,循砖路北行,迎面一叠黄石,逶迤而东,似别有洞天,两折却返原地,一新游人耳目。匏庐面积虽小,然委婉紧凑,为利用不规则余地设计之佳例。匏庐保存尚好,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为扬州文物研究室占用。
园之所以名匏庐,匏者瓠也。《说文》曰:匏有苦叶《诗·邶风》云:“吾岂匏瓜也哉”?匏,也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八音”之一,《三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注:中国古代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因之中国古乐器中的笙、竽属于匏音。另,宋· 苏轼《前赤壁赋》所云“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瓠樽,即酒杯也。庐即居也。园主人之所以匏名庐,言其小而逸,自谦之词。其实古人所云“袖里乾坤大,壶中月长”, 寓有深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