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 江北川:
2009年7月初,一木君电话告知我:朱老的《扬州饮食随想录》即将付梓,朱老说能否请你像上次那样写点古诗词?哦!上次是《扬州园林旧游记》,时光真快,不觉已一年!承蒙老先生错爱,我当即就答应了。诗写好后就电邮给一木君了,一木电话告诉我:其他几首诗过了,唯有一首写老先生的七律得返工,原因是朱老坚辞不受。
说句实话,我并不喜欢奉承人,此诗亦是我一贯的写实之风。老先生有《怎样鉴定文物 》于195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署名三采田;《南京出土六朝陶俑》于1957年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与王志敏、韩益之等合作;《扬州园林实录》于1962年由扬州市文化处、文联出版;《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扬州》于1986年由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扬州园林品赏录》一书先后于1984、1992、2002年三易书稿,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并于1994年由台北蕙风堂出版了中文繁体大16开铜版纸精印本。
老先生在职期间,还著有《阿曼旅行记》一书稿,尚未印成白皮书。在退休前后,又将一些文稿编为《朱江考古文选》(分上下两册),《扬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饮食三录》三部书稿,于1997、1998年由扬州大学商学院编印成“白皮书”(White Paper)三部四册,各印一百本,分藏或赠有关图书馆和资料室,供有关人员和有关方面阅读参考。
老先生还编审有《中国烹饪考古学研究》一部,四十馀万字,是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审定并验收合格的科研课题,亦由江苏烹饪研究所胶印一百余册,也成了同仁合成的“白皮书”。至目前,研究扬州文化硕果累累,他却连这样一首小诗也不肯接受,太谦逊了,多么蔼然可亲的老人家。
先生的书房名“五架书屋”,并无定址。有人问是不是过去的“五架梁”老房子之义?五架书屋主人朱老笑而作答:乃取义于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为经、史、子、集、丛五部也,呵呵!
18日,朱老的《扬州饮食随想录》即将付梓,朱老邀晓色云开、青燕、益中老师、雪地鸿爪老师、一木与我到他府上一叙!我、益中老师、一木三人是一道前往的。回到江都家中,我打开扬州晚博网,在一木的博客上才看到老先生的跟帖: “随想录能一如旧游记体例最好,能否请江北川君为〈题词〉写点如配图类的古诗词,为之增色如何?”时间是2009-7-3 10:43。我粗心不粗心?真是个很粗心的人。老先生您过奖了!小诗哪能增色?简直有续貂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