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仙女庙的古地名是蔡家庄吗?

已有 2516 次阅读2017-1-10 00:13 |个人分类:cqz转贴|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江都仙女(庙)镇地图

益中郑重声明:《仙女庙镇古今丛谈》原创系列,是江都一中刘宏文撰著,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如下:

 

当代研究江都历史的人无不认为,现为江都区的区政府所在地仙女镇在汉代名为蔡家庄,而且部分人还认为这蔡家庄的地名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1996年江苏人民版的《江都县志》等志书也是这样说的。笔者过去也盲从过这一说法,十多年前在报刊上谈仙女庙地时也转抄引用过。近年来通过独立研究,加大了古代文献资料的阅读范围,在陆续充了一点电之后,觉得仙女镇汉代为蔡家庄的说法难以成立了。

 

一.仙女庙古称蔡家庄的肇始者

 

最早研究仙女庙历史的人是清人雷以諴(1806-1884),其研究成果见于他的《仙女庙碑记》。咸丰三年(1853)二月,扬州城被太平军攻陷。时任清军江北大营帮办的左副都御史的雷以諴一度驻军仙女庙。由于雷以諴曾泊舟庙侧,便入瞻庙宇,考证起仙女庙的来历了。

认真读一下《仙女庙碑记》,我们会发现雷以諴只考证出了在江都仙女庙中所祀奉的两仙女的身份,也弄清楚了所谓仙女及其传说的出处及大约年代。当年的雷以諴也算个大知识分子了,文章书法都有点名气。他的官阶比扬州地方官高了许多,尽管他作战是屡战屡败,但对上敢于欺君冒功,后来被削职治罪;对下是尽显官威。在他听说了仙女庙原名蔡家庄后,也就颐指气使地指示地方官:俾后之修江都县志者览吾兹记补阙文焉

问题是雷大人的仙女庙原名蔡家庄之说不过是道听途说的结果,是当时土人告知的。所谓土人就含有没文化的意思,以示轻蔑,然而他也就信以为真了。雷以諴既没有去考证这地方在汉代是否真的就叫蔡家庄,更没有进一步去考证出蔡家庄又究竟始于何时。恕笔者直言,清代中期至民国期间的扬州东乡仙女庙虽然是个经贸大镇,但文化事业是相对落后的,比不上周边的邵伯、大桥、宜陵发达,也没出现过什么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名人。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雷大人这么一说,也就再没人出来否认仙女庙古称蔡家庄的说法啦。清末仙女镇除了一个叫严绍增的老先生是进士外,人文学科方面直到民国时段也没有出过比他更高一级的知识分子。严老先生晚年有过一篇《仙女庙考》,益中也看过,因那时对地方文史没兴趣,也记不得他说了蔡家庄没有,但好像没有提到什么龙川。

当代江都的文史专家们在谈仙女庙历史时都会扯到《后汉书·郡国志》附注中的一类神话故事上,他们在研究仙女庙历史时其实是享用当年雷以諴的研究成果,顺着他的研究路线图往前走,把《博物志》、《神仙传》、《酉阳杂俎》中的怪异故事似乎看成了存在过的事实,甚至看成历史,不能不说有点步入了歧途。

无可否认,雷以諴是第一个收集整理有关仙女庙历史资料的考证者。不过益中认为他的仙女庙原名蔡家庄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二、仙女庙(镇)与蔡家庄是不同的两个地名    

 

首先要说,翻阅明清时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扬州府志和江都县志,哪怕是更早的史书都找不到仙女庙原名蔡家庄的说法。官方正式认可这样的说法始于1996年版的《江都县志》:江都镇(即仙女镇)汉时名蔡家庄,元朝改名黄塘。笔者认为县志虽然这样写了,但并没有给出证据,支持不了论点。江都文史专家所引用的重要证据是《嘉靖惟扬志》中的记载:东陵圣母庙在县东蔡家庄,东汉时建,元大德五年重建。此说一直被后来的府县编撰者所引用。笔者认为《惟扬志》的记载一点不错,找不出任何瑕疵。错的是当代出现的蔡家庄论者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判断,太缺乏研究力度了。第一,把东陵圣母庙混同于了仙女庙他们没有注意到《惟扬志》中并无这样的表述:仙女庙(亦称姜紫霞庙)在县东蔡家庄……”,说得明白点就是东陵圣母庙在县东,而不是仙女庙在县东。如果在《嘉靖惟扬志》能发现这样的句子也就好了:东陵圣母庙在县东北的仙女庙(镇)。不过这种假设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不但圣母庙与仙女庙是有区别的,在相对于扬州城池的方位上两个道观也是不同的。圣母庙是在扬州城的正东,它不能自己长脚跑到在县城东偏北的仙女庙位置上来,同样扬州东北方向的仙女庙也移不到县东的蔡家庄那个地方。关于仙女庙与圣母庙的区别将有另文详细讨论。本文重谈论的是仙女庙与蔡家庄不是同一个地点,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所见文章中的一些论点提出质疑。

 

三、仙女乡与仙女镇地名的出现

 

仙女庙这三个字作为地名用是明代的事情,是因庙而名。仙女庙道观原名仙宫观(不同古籍版本上也有写为仙官观的,笔者也将有另文介绍讨论),故扬州仙女庙这个地名在明代之前的任何古代资料上都难以发现,或者说就是查不到。就全国而言,我们仙女庙名字的出现也晚于其它省市的几个仙女镇和仙女庙。又因为扬州仙女庙镇到了明末清初才发展成为一个小集镇。江都的运盐河北地区是先有仙女乡,而后才有仙女镇的。仙女乡也不同于仙女庙镇,有时并无隶属关系,而且历史上同时还出现过不同名称的仙女乡,关于这一情况也将在另文里说明。尽管情况还有点复杂,但不管什么情况,仙女庙这个道观的位置没有变,一直固定运盐河之北岸的塘子湾,因此什么仙女乡也好,仙女市也罢,与仙女相关地名的渊源都归于仙女庙道观。换句话也可这样说,江都是先有仙女庙观,而后才出现以仙女为名的不同地名,没有仙女庙这个道观,就不会出现有仙女两字的地名仙女庙的所在地曾经是运盐河北一带的道教文化中心,名字虽响,但起先并不是该地区的政治权力、文化和经贸中心,其原因是这个道观所在地并不在交通路线的节点上,而且水路离县城扬州过近,来往扬州的船只没有停靠的必要。水路交通节点一般在河流交汇处与拐弯处,或在水码头与陆路通道的衔接处。江都芒稻河与人字河的开挖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事情,在此之前,仙女庙观所在地附近居人不多,盐纲船队通过是直行而去,毫不停留,因此早先仙女庙这地方地位的重要都不及砖桥马家桥,加之陆路交通的驿道是在运盐河之南的万寿镇张纲一线。芒稻河的开挖使得仙女庙可以直接通江,人字河开挖后形成了塘子湾,水路由此可直达邵伯高邮宝应,使得仙女庙这地方具备了发展条件

 

仙女镇被官方正式认可为镇是清代雍正时期,在康熙时代是被半认可,因为在《康熙江都县志·镇市》的条目里只有瓜洲、宜陵、邵伯、大桥、大仪、嘶马和湾头不过仙女镇这三个字在该志的其他卷页上已开始出现了。当然小集镇发展为较大的市镇是有个过程的,直到嘉庆年间,仙女庙镇的范围也还是局限在运盐河北岸。

 

以上我谈了仙女庙作为地名是先有仙女乡后有仙女(庙)镇。无论是乡还是镇,提起地名来都俗称为仙女庙。据笔者研究,仙女庙地名出现文字记载最早是《嘉靖惟扬志》上面所记载的在明代之初仙女庙作为地名最早的文物根据是嘉靖隆庆时代官府立在府学前的碑石,碑高七尺,宝二尺六寸,正书三十二字,每行长短不一,另行一百二十余字,镌刻文字中有某块学田坐落与仙女庙戴家湾。这些记载也都与我们专家们蔡家庄的地名在明末清初为仙女庙所代替大不相同。

 

笔者还觉得,如果知道一点古人所描写仙女庙的诗词,也可大约推断出仙女庙地名不是明末清初才出现的了。明代遗民兴化诗人李沂有过仙女庙诗一首,诗人笔下的仙女道观是墙花剥旧泥,仙踪不可问。本人家在坝头口有一处祖屋,建于清初。拾屋面的瓦工师傅曾经替我们从厅房的弯卷中取出过一对有顺治铭文的铜镜,家里的天井中原有一株老腊梅树,树根有木制圆澡盆大的面积,说是已有200多年树龄。这座老房子几百年来并不歪斜,仅是中柱下的基石有点下层,另外腰门处一石鼓的图案花纹已经全无,另一块花纹仍然可见。若不是弟弟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翻成楼房,此屋也不会倒塌。一般说来,庙宇建筑的标准高于民居,所用梁柱椽子都比较粗实。明末诗人笔下的仙女庙观如此破损,就可以推算出当时离仙女庙的最近的一次重建起码是在清代的200年之前。这就能从侧面证实,仙女庙的庙名和地名至少在明代正统宣德时代之前就有了。

 

 

四、关于蔡家庄

 

东陵圣母庙所在的蔡家庄位于运盐河的南岸,而且离河岸老远。  

如果查阅多部扬州府志、江都县志或其它古代文献,在涉及蔡家庄时其记载基本都是在县(扬州)东,这与对仙女庙的方位记载就不一样了。对后者的绝大多数记载是在县(或城 )东北三十里或在县东北。仙女庙与蔡家庄是在扬州城外的不同方位上,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两个地名并不是指同 一个地方了                                                                                                                                                                                                                                                                                                                                                                                         虽然明初就有了仙女乡与蔡家庄,但小小蔡家庄在古代地图中还是查不出来的,所好的是江都县的蔡家庄一直属于运盐河南岸的顾家区,这在历代均有记载。明初仙女乡下辖5个里,蔡家庄辖2里。到了嘉靖年间,江都县分10个区,118个里,此时仙女乡被艾陵区所辖,蔡家庄为顾家区所领。

我们在万历、雍正《扬州府志》及康熙等时期的《江都县志》中均能看到顾家区的方位是位于县城之东,而仙女庙位于人字河与运盐交汇的拐弯处。虽然古地图无仙女镇标志,但这个位置极容易确定,不会弄错。从图中我们能看出这地点也的确是在县城的东北方位上。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府县志中,《康熙江都县志》与雍正《扬州府志》附图中的蔡家庄所在的顾家区最为清晰,特附于此,以供感兴趣者研究。(按:该图方位是上南下北。)

 

从此图可以看出,这个顾家区位于芒稻河与白塔河之间,运盐河以南。图中还标出了当时的重要村镇及机构张纲沟与万寿巡检司。从现存资料看,大桥镇也在顾家区,位于该区南部,蔡家庄是在该区北部。也就是说,蔡家庄及其东陵圣母庙是在张纲沟与仙女庙之间。难怪清代大学者阮元(文达)老先生早就说过,东陵庙即《后汉书注》之东陵圣母庙,在今张纲沟仙女庙相近之处,约去扬州府城东三十余里,汉广陵太守张纲于东陵村开沟故名。文达说,汉之东陵庙不谓定在宜陵镇,以东陵为县望山。(参见《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古代江都万寿巡检司的所在地万寿镇与张纲沟及大桥、嘶马等都是运盐河南岸陆路交通的重要节点上。万寿镇得名于万寿寺,镇虽不大,居人也不多,但驻有万寿司(类似现在的县公安分局),当时管辖过一大片地区,其执法范围包括仙女镇、宜陵镇、张纲镇、霍家桥镇、中闸镇、白塔河、丁沟镇、郭村镇、大桥镇、嘶马镇、三江营镇、杭集镇、沙头镇、头桥镇、八桥镇、李典镇、扬桥。

 

古代陆路的驿道的扬州东路路线在经过万寿镇和张纲后分岔,主道通往大桥泰兴,另一路通往蓸王寺宜陵方向,蔡家庄在路线之侧。因为蔡家庄及其东陵圣母庙距万寿司并不远,离张纲沟也很近,笔者觉得,北宋被贬出朝而知扬州的韩琦(10081075)于庆历六年(1046)去祈雨的圣母祠就是蔡家庄的圣母庙。因为唐代宜陵就有了名气,如果韩琦去那里的圣母祠求雨,他的《祈雨文》中应该写上宜陵这个地名的。这里还有必要说一下的是,古代的东陵圣母庙并非只有一处,不少地方都有,如蔡家庄有,宜陵有,外县也有。

 

笔者在七十十年前的儿时曾随姑母乘独轮车去张纲沟看过烟火晚会,车过李家坝再向南一点时,在大路东侧曾见过一庙,庙旁有彩绘泥塑大马。车夫说,此地叫蔡家庄,再向东就是曹王庙

时过境迁,仙女镇市区至张纲路途中的那个庙宇、彩绘泥塑早已不存了,连沿途的小王庄、王家楼、大王庄等村庄及李家坝的南坝、北坝,东坝、西坝,东庙、西庙的影子也没有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至今,仙女镇的地盘已扩大了几十倍,蔡家庄已经无影无踪,不过蔡家庄之东的蔡家坝的地名在地图上还能找得出来。                                                                                                                                                                                                                                                                                                  

 

五、再论蔡家庄为仙女镇古地名之不成立 

   

前面我们已经说道了在《嘉靖惟扬志》上既有了仙女乡的又有了蔡家庄,这已经说明两个地方不是一回事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康熙江都县志》的有关内容,仙女镇与蔡家庄不是一个地方也就一目了然:

 

魏文帝庙蔡家庄

 

万寿寺在仙女镇

 

东陵圣母庙在蔡家庄

  

我们通过《康熙江都县志》就可以看出蔡家庄不是仙女镇。东陵圣母庙也不是仙女庙了。但也许有人会说,说不定仙女庙这地方也真有过个蔡家庄呢,同名的村子是很多的。其实笔者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太平天国时期仙女镇人对仙女故事已经不够了解,对蔡家庄存在真伪也不知所云,连雷以諴也没研究出结果。奇怪的又过了160年之后,本镇有位曾经写过一些有关地方文史材料的老夏先生写出了一篇《仙女镇商业兴起溯源》,为仙女庙的蔡家庄论提供了一个证据。老先生记载了曾为江都大姓的姜氏一个后人的言论,说他们姜姓是明代天顺年间来自苏州的移民,家道最低也达小康,并说族谱上记载祖上初来时仙女庙这地方还叫蔡家庄。

 

这位姜氏后人所言是否是事实呢,碰巧一是笔者对溯源之类的文字最为喜欢;二是我母亲正好是姜氏后人,比姜氏宗族中的子辈大两个辈分,还有个姨妈以前是扬州仁丰里小学的老校长。仙女庙河北街只有三条巷子,东是谈家巷,西是朱家巷,最大的一条是正中的姜家巷。本人外祖父姜如泉就住在姜家巷,他家有房屋数进,从巷头直到巷尾,临河边的南屋就是姜义顺大米行的店面。姜家米业的生意很红火,雇有专职厨师做饭,邵仙公路外侧有一片姜氏墓地。然而姜姓之前的家境很差,否则不会移民当时荒凉的江北。日寇入侵仙女镇之前,按姜姓规矩,每年大年三十,姜姓所有人都得吃一点糠团,忆苦思甜,以此教育后人要勤俭持家,守好家业。

 

笔者姐弟也都能算是半个姜家后人吧,长姐长兄也已八十开外,所知与那位老夏先生所认识的却有不同。至于姜家的什么家谱,大概是姜氏某一房的某一个后人嘴上说说吧,你若要他真的捧出族谱来,恐怕又会另说一套了。

 

对于研究文史的人员来说,对待一些没有凭证的传说,恐怕只能存疑,不能信为真实就写成文史资料来。

                            

 

     

 

1.若是仙女镇从汉代起就有蔡姓聚居的村落,发展到现在即使不会有河北石家庄的规模,恐怕也得有半个景德镇那样的名气了吧;而上世纪40年代仙女镇的蔡姓人家就很少,难道蔡家庄人是从人间蒸发了吗?而且仙女镇的河北片,远离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不像河南张纲蔡家庄一带易遭兵燹及倭寇侵扰掠夺。

2、即使仙女庙河北的蔡家庄人后来一个不剩地外迁,也得留下遗址或遗迹,但仙女镇不存在什么蔡家楼,蔡家巷,蔡家大场,蔡家井,蔡家汪之类的地名,也没蔡家祠堂、牌坊之类的一丝痕迹,这不奇怪吗?

3、按专家们的说法,蔡家庄人该是仙女镇的原籍居民,而现在的居民,包括大姓人家都是外来移民后裔,难道这里有过外来人赶走原住户的事件吗?

   

有感于有些讹传讹的东西出现在江都研究文史者的大作,益中提出的这类问题希望专家们遇到存疑问题头脑不能发热屁股坐到凳子上先作思考,希望其中的少数人不能再写出一些不太靠谱的东西来。(哪就阿弥陀佛了!)

 

退翁跋曰:官样文章,错也不错;民作考证,对也不对,故转于此,让世人识别。益中博文,系插图本,因翁浏览器版本低,转载困难,故改作纯文本刊出。凡有心考证者,还请自行查阅原版文本,翁以为幸也。时八十有九,谨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