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焦里堂,名焦循,与清代乾嘉期间阮元、汪中,并称三大通儒。焦氏家城北黄珏桥镇南,有雕菰楼遗址在。雕菰楼乃焦氏藏书、著书所在,其旁即焦氏住宅一区。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退翁曾任黄珏区政府文教股长,驻黄珏镇,距焦循故里不远。六十年代因由南京下放扬州博物馆工作,于文革后期,因焦氏故里外沿,发现古代墓葬,遂前往清理。其时随同前往雕菰楼参观者,有北京三联书店元老戴孝侯,扬州首任国画院长江轸光,浅刻名家黄汉侯,与扬州博物馆副馆长陈达祚,并拍照留念,皆因焦氏雕菰楼遗址所在也。
〖附录〗一:阮元、焦循等与雕菰楼及其有关诗几首如下:
阮元有北湖烟雨曰:
紧频赤岸、公道、黄珏、酒甸一带的湖群,方圆百里,谓之北湖。
清代中叶,有阮元居公道,焦循居黄珏,风气所及,又为北湖增添无数佳话。而北湖的鸥波烟雨,形诸诗人笔下,亦为后世所津津乐道者如下:
雕菰风采有曰:
雕菰楼俗称焦家楼,在黄珏镇南焦庄,清代著名学者焦循所构,因地处雕菰淘中,故名雕菰楼。四旁置窗,面柳背竹,有湖光山色之胜。庭内有黄梅一株,乃焦循曾祖手植,围以垣,名蜜梅花馆。
焦循有登雕菰楼诗曰:
开窗但杨柳,坐久身不知;鹭起入烟尽,牛呜即涧迟。
闲心变书史,病骨识天时;昔日张公子,犹有千首诗。
阮元有过半九书塾怀焦里堂先生循诗曰:
杜门早结烟霞癖,风雅于今戴典型;古洞秋深劳点易,小楼夜永记谈经。
蜜梅萼破枝连屋,木笔花开香满庭;见说幽居娱老处,注书曾照旧灯青。
阮元有雕菰淘诗曰:
水涨雕菰路一条,随流宛转拨兰桡;泥人最是垂杨影,遮断湖阴第几桥。
焦廷琥有自雕菰淘夜归诗曰:
舟载夕阳去,归来月已斜;岸明人照蟹,林响叶急鸦。
暮港联渔艇,秋星闪浪花;三更无犬吠,比户乐桑麻。
谢旭有焦氏别业诗曰:
曲水环深宅,春来致更幽;花光侵客袂,翠影落茶瓯。
谈剑能惊坐,敲诗豁倦眸;只因良会少,欲别又淹留。
〖附录〗二:焦氏雕菰楼遗迹及其字义::
㈠,焦循的书斋叫做雕菰楼。《清史稿》说他“讬足疾不入城市者十馀年。葺其老屋,曰‘半九书塾’,复构一楼,曰‘雕菰楼’,有湖光山色之胜,读书著述其中”。焦循显然很爱自己的书斋,曾说:“家虽贫,幸蔬菜不乏。天之疾我,福我也。吾老於此矣!”他的著作就叫做《雕菰楼集》。
㈡,关于雕菰楼建造的时间和规模,见于焦循的《半九书塾记》。文中说:嘉庆己已年(1809),因参加《重修扬州府志》,“得修脯金五百。以小半买地五亩,位置在雕菰淘中,因其形盘曲若蠃,所以用来作为生圹。还有大半在书塾旁边,砌小楼一座,仅方丈许。四旁置窗,面柳背竹。黄珏桥在其东北半里许,桥外即白茆湖。行人往来趋市,帆樯出没,远近渔灯牧唱,春耕秋获,尽纳于牖。“圹以藏骨,楼以息魂,取淘名以名楼,曰雕菰楼”。焦循并有一首《登雕菰楼有作》诗序曰:
开窗但杨柳,坐久身不知。鹭起人烟尽,牛鸣即涧迟。
闲心变书史,病骨识天时。昔日张公子,犹有千首诗。
㈢:菰(gū),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同“菇”。菰,又名:菰、茭瓜、茭笋、茭草、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等,我国各地都很普遍。多年生,具匍匐根状茎。秆高大直立,高1-2米。叶舌膜质,长约1.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