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烹饪考古学研究》誌(下)

已有 1257 次阅读2015-10-12 23:47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系统分类:文学| 考古学, 中国 分享到微信

江苏烹饪研究所科研课题成果图录

江苏烹饪研究所科研的《中国烹饪考古学研究》成果,由所内外专业人员组成,其中有研究所朱江、蒋华,与无锡博物馆冯普仁,镇江博物馆萧梦龙、王结华,扬州博物馆吴炜、印志华、夏梅珍分题编撰而成,全程参加编辑工作的为扬大商院学报“中国烹饪研究》编辑部编委潘英。全书计40馀万字,图另附,内容详见〈序言〉、〈总论〉和〈后记〉。今将〈序言〉目次,笔录于后:

 

序言:一,烹饪原料学与考古学的关系;二,烹饪工艺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三,烹饪考古学的涵义及其概念。在〈序言〉一章中,有段要义,全录如下:

 

饮食史研究同考古(学)研究一样离开实物资料,就一筹莫展。饮食史研究的困难正在于此。饮食史料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才)较为充实。(但)局限很大,不足用来复原整个古代中国饮食史。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考古学。

反而言之,在考古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丰富的与烹饪和饮食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如果不和烹饪学和饮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也就难以识得庐山真面目,从而使许多珍贵的遗存,或被弃之不顾,或被打下十八层地狱,使考古学成为一门孤陋寡闻的“骨董学”。

 

由此可见,烹饪考古学的应运而生,就成了时代的需要。加之中国是东方饮食文化史最为丰富而悠久的大国,无论对历史的饮食研究,还是对现代的烹饪探讨,都需要有本古今贯通学术著作,这就是“烹饪考古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