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扬州施桥船闸工地唐代大木船出土状况与实测复制模型 :
退翁按:这篇题为《扬州出土的唐代木帆船的历史价值及其意义》的论文,撰于西历1991年10月29日。载在msn如下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25044a0100lyzp.html。近检读周世德先生著《雕虫集》,在其《中国沙船考略·沙船的发展》篇载云;
沙船产于唐代,出于崇明,崇明乃唐初涨沙而成,在唐代北洋航线海运颇盛,而沙船正是典型的北洋船型。
在其《中国沙船考略·总论沙船》篇载云;
沙船大部份露出甲板,上层建筑少,吃水浅,轻捷,能逆风行船,能坐滩,安全平稳是其主要特点:
1) 底平利于行沙,在风浪中安全;
2) 顺风逆风都能行驶,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
3) 船宽初稳性大,又有披水板,梗水木,太平篮,诸船惟此最稳;
4) 多桅多篷,篷高利于使风,吃水浅,阻力小。
并载云;
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耐浪,所以沙船能够完成历史上的伟大任务,航程远达非洲。
并载云;
大中型沙船平底,多桅,方头方艄,有出艄,俗称“方艄”。
周世德先生的这些论证,恰与扬州市施家桥船闸工地发现的唐代大木船的船型基本吻合。惟一没有涉及到的,即为武汉理工大学席龙飞教授所发现的、更为先进的“水密舱”的出现,这为中国沙船安全性能,提供了实际例证。正如周世德先生在其《中国沙船考略·沙船的作用及其重大意义》篇载云;
沙船的历史过去还没有人研究过,在造船史上是一个新的领域。近20年来囯內外人士虽然也有谈到沙船的,一般只是进行各种船型的普查,并非专门研究沙船,更不是研究沙船的历史,所以本文是个新的课题…
但也由此可见,发现中国唐代沙船的出土地点,是在唐代扬州及其海陵县界的如皋。可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土的唐代大木船所在码头遗址,没能保留下来。即便这艘世之所稀的、尚能复原的大木船板,也因时间推移,人事变更,馆址迁移,据前扬州市政协常委、博物馆万才副馆长言,已不存了,仅存其舢板――独木舟而已。殊不知龙飞教授早年想复原,因经费无着而延误,竟成千古遗恨。
所幸者,退翁在下放扬州博物馆期间,于文革前夕,按照工地实测图,交由博物馆专职木工苏长顺(已故),以馆藏旧楠木,制作过一艘按比例缩小的模型,作为扬州历史文物陈列之用,并拍下一张照片存查。不知这一唐代大木船与独木舟模型,而今安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