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菱塘回族自治乡的清真两寺

已有 1381 次阅读2014-9-2 03:24 |个人分类:mrzhu的札记|系统分类:文学| 回族 分享到微信

:庄周摄菱塘回族乡清真新寺及旧寺图选:

  

 

菱塘回族乡,在高邮县湖西,相传旧名“回回乡”,前为大食人聚落;如同波斯庄在江都县东嘶马镇北,名“波斯庄”一般,前为波斯人聚落。所谓“大食人”,即今阿拉伯人;所谓“波斯人”,即今伊朗人。早在隋唐以来,扬州为国际通商大港口,多有大秦、大食、波斯、新罗和日本国人侨寓或过往。尤其是在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扬州路任总管,维利翁尼来扬州传教,并有大食和波斯军团,驻守在江淮行省扬州路,虽然缺乏历史文献纪载,但流传在扬州境内的回回乡和波斯庄,很有可能是元代末年大食和波斯驻军的遗迹。至今菱塘乡的回民,在接受成人洗礼的时候,还要在本名之外,起个诸如“伊卜拉辛”之类的“教名”。是否和元史有相应的联系,至今尚未深入研究过,这只不过是退翁的姑妄言之罢了。

 

菱塘回族乡的旧清真寺,见于《高邮州志》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教士薛琦于原址重建遗迹,乃为中国建筑模式,是为古迹。菱塘回族乡的新清真寺,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建筑的阿拉伯建筑模式,而为亮点。这一清真寺建筑的来由,还得和1989年冬,由《中国建设》阿拉伯文版主编程德淦牵头,请新华社阿文专家阿布·穆罕默德·杰拉德博士出面,以老头儿的个人名义,邀请海湾六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夫人,来扬州参加“扬州、海上丝绸之路与阿拉伯”的学术座谈会,并参观扬州普哈丁墓与菱塘回族乡及其清真寺,由此而激发了使节们的感情,随后陆续援助修缮普哈丁墓,与新建菱菱塘回族乡的清真寺,并得到我国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为此退翁曾数上菱塘,并介绍他们和杰拉德博士直接联系,而后老头儿退休在家,没有再去过菱塘乡,还没有见过菱塘的新景新气象。今偶从网友“喝茶的庄周”刊于qq网帖上,见到气象万千的乡政府和清真寺,及依然如故的宴席饮食,不胜欣慰,故为是记也!

 

附录诗二:

 

退翁而今老,模糊记不清;依稀尚知晓,说与志士听。

若有偏差故,还请读圣经;聊以解我寂,真主佑我心。

 

网讯两则:

 

,元朝在征服南宋时,原中亚穆斯林组成的“西域亲军”以后编入“探马赤军”中,驻防各地, “上马为军,下马为垦”《扬州图经》载云,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正月,扬州戍军屯田达四万余亩。扬州、高邮设有屯田打捕提举司。菱塘与高邮隔湖相对,陆路与扬州相连,且沿湖地沃滩阔,在此屯戍赤军,有控湖扼隘之利。南宋灭亡后,元朝下令 “探马赤军。与民编同”,这就形成回回聚居地——“回回湾”多数学者认为,菱塘在元朝就有回回聚居,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矣。

 

,菱塘清真寺始建于元末,有瓦房三间,位于路柴港湾东南“回回湾”。明朝中叶被洪水冲毁。遂迁此杨大庄西首,有砖木结构殿堂和厢房。清初,因寺院狭小破旧,再迁于现址。寺内现存一株三百多年树龄的银杏即其时所植。据《高邮州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教士薛琦于原址重建。建有大殿、窑殿、前殿、水房、阿訇住房等瓦房十三间。数百年来,菱塘清真寺历尽沧桑,几经修建,使古寺在百劫中存其壮观,实乃真主之造化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