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江也记游--庐山三峡桥行记

已有 2087 次阅读2012-2-26 22:43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系统分类:文学| 三峡, 庐山 分享到微信

江也记游--庐山三峡桥行记_图1-1
江也记游--庐山三峡桥行记_图1-2

   朱江著(by prof zhuj iang of yzu:

                                                                             

记游:

庐山,是我国的名山之一,它的地理位置,在长江中游,江西省的北部,九江市以南的地方,南临鄱阳湖,北滨大江,四时景色怡人,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夏日气候凉爽,平均温度在22.6℃上下,是名闻中外的避暑胜地。

 “庐山”一名的由来,很是久远的了。相传在公元前5世纪周威烈王时期,有匡氏七兄弟来此山结庐修炼,后来功成人去,而庐舍留存了下来,以此名山的。因此,庐山有“匡庐”之名。

庐山占地的面积,约莫南北长五十里,东西宽二十里,其山之巅,海拔为一千四百七十四米,相传有九十九个山峰,最高为汉阳峰,次为五老峰。两峰在牯岭的一西一东,势如猗角,这使得庐山在雍容里显得有些峭拔起来。

庐山的名胜与古迹,大都分布在两大区域内,即在山上海拔一千二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仙人洞、龙首岩、三宝树、含鄱口、五老峰与望江亭等名胜。另在山下,尤其是集中在山南一带有白鹿洞、三峡桥与秀峰寺遗址诸名胜。庐山的风景之好,与其说“匡庐奇秀甲天下”,不如说“山南奇秀甲匡庐”,那要更加确切得多。而三峡桥,即在山南白鹿洞与秀峰寺之间,那里有令人倚山临水,久久难去的魅力,是游庐山者,足迹不可不到之处。

由牯岭至三峡桥,如由山北公路盘旋而下,车行五十公里弱一点,即到星子县的五里公社,而后折向山行二里,就逐渐步入“千山竟秀,万壑争流”的境界。三峡桥,就隐没在这处环山深坳里。当你行至谷口不远的地方,最先入你的眼帘的,是那湍急的溪流,缘着田边的渠道汹涌而来。随山路转之处,岩旁出现瓦屋一间,这就是“天下第六泉”了。泉在屋宇之内,山岩下凹如池,有泉水津津然而出,清凉甘洌,池边周以石栏,并置有山间竹子做成的勺子一把,是专供旅人品泉与饮水的。游人到了此地,兴致突然倍增,无不兴致勃勃地去尝尝“六泉”的滋味,也都还要和张又新写的《煎茶水记》里的泉水联系起来,谈个无休止。刚过“六泉”,有水流淙淙声来自高林深谷之间,一下子把游人的注意力,引向岩壑那一边去了,急忙忙走向林之间,一手攀着树木,低头向下看去,只见裂谷如劈,一落数丈,山岩如同用水洗磨过的一般浑然。稍北有水如匹练而短促,自石拱桥洞之中凸起的巨岩上,倾泻而降,忽而又变成涓涓细流,在岩隙石缝间争先恐后地流着,这条山间裂谷,就是“小三峡”了。笔者正在遑遑未暇它顾之际,突然从峡底巨石滩头,发出游伴的欢呼声,下视峡谷里的诸同人,高仅可逾尺,其惊险快乐的情形,几已不可名状。“三峡桥”,就架设在这出悬崖陡壁的岸上。

三峡桥,俗称观音桥,又名棲贤桥,是一座单拱洞的石桥,桥拱以凿有子母榫的孤形条石卯合而成,独具一种匠心,给人以简朴而又坚固的观感。最为难得的是,在桥洞的拱石上,其中心部位,依弧形拱璧单行到底,题刻有“惟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此桥,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四十一个楷书大字,这说明三峡桥,乃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座桥梁建筑,距今已有九百六十五年之久的历史了。更为难得的是,在这题刻的两边,还刻有“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与“福州僧德朗勾当造桥”及“江州匠陈智福”兄弟三人造桥的铭记。这把募化资金、筹划施工和建造匠作一应人等,都完完备备地留传于后世,这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来说,无疑是一份值得珍视的实际例证。

 

步过三峡桥,沿着桥北岸边,行至不远处,筑有磴道,斜入石桥拱洞当中,与桥洞里的石造平台相接,平台一面倚在拱璧上,三面临空,周以雕石栏杆,占去桥洞空间约三分之二的平方面积。游人至此,既可以仰首以观铭刻,俯首以视湍流,又可以举目右向峻谷险滩,或是左眺高峡平湖诸般胜概。这一平台建筑的构思,不可谓之不巧,这个平台所占的形势之奇,实在可以说是无与匹敌的。再由平台原路而返,缘木而上,早有平湖两叠,高下其间,水流漫漫,水声潺潺,更有清泉,自高山岩石裂隙中倾注而出,加之两岸有“茂林修竹”,凡是身历其境的人,无不心旷神怡。笔者几乎忘记了斑白两鬓,还像青少年一般一样,脱却鞋袜,挽起裤管,涉足于清涧流水,濯足于岩石水边,那股神态自若的劲儿,已不是笔墨所能形容得了的。虽在这儿之上,还有“玉渊”,在这儿之下,还有“金井”,也难以使人离开这“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胜境,再去寻什么幽探什么险去了。笔者与游览三峡桥的诸位同人,直到了正午,觉得饥肠辘辘,才沿着山崖,攀登而上,踏着山间公路,驱车驶向秀峰。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初稿于梅岭西舍

 

后记:庐山学术讨论会后,又是一年过去了。古人云:“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诚为至论,能不置诸座右,时常警惕自己,只有“惜阴如金”的人,才能不失事宜走完人生最后的高度。

一九七九年十月改稿于扬州居止,二◎一三年二月大慕君扫描输入;退翁校稿于梅岭东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