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有朋自远方来,赠我以莫干山茶,似卷似舒,其形不一。用沸水冲饮,其叶整齐,其色金黄,其味稍重,乃用量过多之故。茶馀展报,读得1966年1月1日《扬子晚报》所载《扬子万里江名多》、《从扬子津到扬子江》随笔两则, 前则云:“扬子江一名, 是在隋煬帝大业年间才开始出现的”;后则云:“在扬州城南、长江北岸的扬子桥地方,古代有个叫扬子津的渡口,由此可以南渡镇江,为江滨要津。隋代开凿的运河, 亦流经扬子津……自此起就有把扬子津至镇江一帶江面称为扬子江的”。 照此看来, “扬子” 一名, 似又早于隋大业年间?
其实, 这两则随笔, 都未能说得透切, 难以为《扬子晚报》正名。若问“扬子” 一名的由来, 的确起于隋代大业年间。起因是隋煬帝于此设镇, 命杜得威戍守于此。为什么隋煬帝要看重这块地方?因为此地是隋代大运河通淮入江的孔道:南渡京口, 舟行苏杭, 西去江陵, 东航入海的枢纽。不仅是扬州的南大门, 而且是隋唐以来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既已设镇, 总要命之以名。按照通常名地的习惯,既然是隶属扬州的一镇,且又是近郊的门户, 因名之为“扬子镇”。 “子镇”, 即“小镇” 的意思。这里所说的“小”, 乃是母子般的关系,当然也是形体的大小, 位置的主次之分。当其时, 扬州为东南重镇, 而以此为子镇, 正如扬州有大城, 又有子城之设一般。
因是人们称此渡口为“扬子渡”, 为“扬子津”, 以至在唐人诗中出现“扬子江津” 的描述。但要剖析一下, 唐人诗中所云“扬子江津”, 是说“扬子”镇,及其附近的“江津”, 并无直指“扬子江” 之“津” 要的意思,而后被人误认为是指由扬子津南渡京口的这带江面, 名为“扬子江” ,从而又被认做自南京以下的江段为“扬子江”, 一直到后来把整个长江別称为“扬子江” 矣!
如上述的剖析不算荒谬之言, 这可能是“扬子” 一名的来由, 这可能就是“扬子江” 的来由。当然, 江苏在今天出一张“晚报”, 名之为“扬子”, 也就顺理成章,独赋春色的了!当为之贺。
公元1986年1月18日于居址(小莲花桥)。
跋语: 昔有民谣曰: 肚里饿,心里潮,瓜洲买米镇江淘。扬子江心挑担水,紫金山上打柴烧。
明《惟扬志》有唐朝“李徳裕作相, 有奉使京口(即今镇江)者,命索勺金山下扬子江中冷水各一壶。其人忘之, 至石城(即今南京)方汲一瓯,归献之。李饮之曰:此颇建康(即今南京)城下水。其人谢过,不敢隐” 之记。
以上两则,即是记的扬子江故事,可为退翁谬言佐证,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