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聂绀弩听到毛泽东的名字就不舒适
当代作家聂绀弩,曾在建国前在无所顾忌的心境下,将他所见、所想的毛泽东诉诸笔端,在聂绀弩的笔下,毛泽东“身材不高,背不直,脸不长,脸上还有点虚胖,颜色也并不怎么健康”,“对于毛先生,却不但当时,就是以后偶然听见提到他的名字,也不觉彷佛看见了那有些虚胖的笑脸,同时还听见了那轻微的干咳声,而不舒适起来”。
老顽童聂绀弩
从毛泽东去世到今天的三十多年间,书籍、报刊上出现了大量以“亲历”笔法记叙他日常生活、言谈举止的文字。不过,这些记叙一般都以1949年以后的毛泽东作为对象,对于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的同类记叙,是比较少见的。
少见,却不是没有。聂绀弩1945年9月在重庆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先生与鱼肝油丸》,就属于这一类文字。
这篇文章不长,约两千字,是抗战刚结束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聂绀弩回忆他1938年春天在延安所见到的毛泽东的两个生活片段。
第一个生活片段是会场上讲话的毛泽东。聂绀弩笔下毛泽东的形象是:“身材不高,背不直,脸不长,脸上还有点虚胖,颜色也并不怎么健康,光着头,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棉军装,上面显然有些各种各样的污痕,风纪扣也不扣”;在一千多人的会场上,毛泽东的讲话“声音不高,可是大家都听得见;一点激昂,慷慨的气没有,一点也不像在台上讲演,一点也不像在讲着抗战的大道理;倒像和你促膝地谈着一些无关紧要的家常琐事。话里面没有难懂的名词或深奥的理论,似乎无论什么深奥的东西,他都能用极浅近乃至极陈旧的话表达出来。”
每讲到有趣之处,话还没有说出,毛泽东的笑容就露出来了,他一笑,听众也都笑;毛泽东讲话还特别地慢,几乎每句话,中间都要夹杂着“啃啃”的干咳声,他讲一句话的时间,别人都可以讲几句;另外,毛泽东的讲话中,也有说错的地方,比如,他将唐代人李白的诗句“大块假我以文章”,安到了晋代人王羲之头上。
聂绀弩(右一)陪李健生(右三,章诒和之母)到萧军家医骨伤,在萧宅前留影
第二个生活片段,是毛泽东与人闲谈时的情形。聂绀弩在文章中说,毛泽东演讲结束散会后,大家都往住处走。聂正走着,丁玲在后面叫住他。丁玲和毛泽东走在一起,她将毛泽东和聂绀弩作了介绍。
彼此认识后,聂和毛边走边闲谈,谈话的内容,聂绀弩说都忘记了;但他却回忆了毛泽东闲聊时的态度、方式等。聂说,毛泽东谈话的时候“不威胁人,不使人拘谨,不使人自己觉得藐小;他自己不矜持,也不谦虚,没有很多酬话,却又并不冷淡。初次见面,谈起来就像老朋友一样。似乎真把你当作一个朋友,似乎真在听你讲,而自己又很坦率地发表意见……毛先生的态度,就算并不全部真诚,也未尝不蔼然可亲”;“他谈话的时候跟演讲的时候一样,也爱夹杂些笑话,也爱笑,讲得很慢,也夹杂着几声咳嗽,不过都比在讲台上的时候要少得多。那咳嗽虽然少吧,也仍然使我不舒服。”
最后,聂绀弩还说,自己是一个不怎么留心别人生活和健康的人,除自己极亲近的人以外,别人的某种不健康也不曾使自己感到不舒适,但是,“对于毛先生,却不但当时,就是以后偶然听见提到他的名字,也不觉彷佛看见了那有些虚胖的笑脸,同时还听见了那轻微的干咳声,而不舒适起来”。
可以看出,聂绀弩的这篇文章是在无所顾忌的心境下,将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毛泽东诉诸笔端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聂绀弩在多家报刊当过编辑,也写了不少新闻报道体裁的文章。《毛泽东先生与鱼肝油丸》一文,写得真实(指的是作者真实地记下了他的所见所想)、全面、质朴、生动形象、具有立体感,应该属于一篇优秀的人物特写。
奇人奇才
聂绀弩称得上是近世中国文坛的一位奇人。他19岁自鄂北大洪山南麓的京山小城空拳下南洋,任缅甸《觉民日报》主编;21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为蒋介石、周恩来的门生;24岁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与邓小平、蒋经国同窗;1932年,聂绀弩经胡风介绍加入“左联”,成为鲁迅的忠实弟子,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聂绀弩毅然投笔从戎,成为叶挺、项英的部下;周恩来、邓颖超称其为“妹夫”,聂绀弩又是陈毅、张茜的“红娘”。
聂绀弩《草宿》诗 字如其人
聂绀弩自称:“百无一能”的“文字国”公民;“最高学历是小学毕业”;“最乐意的工作是编文学副刊”;“最伟大的书是《资本论》”;“最讨厌的是虚伪”;自署“衔名拥书侯”;自传为《庸人自传》;自憾“文章报国谈何易,思想锥心坦白难”;自省“平生无他短,短在庸凡老始知”;自认“散人散木以终天年”。
聂绀弩的《散宜生诗》被胡乔木誉为“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一朵奇花”;文友们誉其为“鲁迅以后第一流的杂文家”(舒芜:《记聂绀弩谈诗遗札》;“一个独立特行出类拔萃的才子”(楼适夷:《说绀弩》;“以盖世才华、无双国士却淡泊自甘,清贫自守,安心从事笔砚生涯”(吴祖光:《哲人其萎》)。
令人扼腕的是:1949年后,聂绀弩由“肃反对象”到“右派”,再到“现行反革命”;先发配北大荒劳动,再押往山西临汾监狱判处无期徒刑,直到古稀之年才随“国民党县团级战犯”一起“特赦”出狱。
聂绀弩集文人、诗人、哲人、奇人于一身,以一支犀利的笔,叱咤文坛数十年,出版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新诗、散文和文艺理论等多方面的佳作。晚年他又涉足古典诗坛,创作了堪称创一派诗风的杰作《散宜生诗》。
戏剧家吴祖光写毕《哲人其萎》后感喟道:“这个聂绀弩,真不好写,下笔时不知从何说起;写完后,又觉言犹未尽,大有写头;他的诗,以杂文入诗,是空前绝后;他这个人,冷眼热肠,也是空前绝后”。
文学史家李何林听说要写聂绀弩,爽快地说:“当然要写,不写这样的人,还写谁?”
夏衍谈自己的杂文“最初是学鲁迅,后来则学聂绀弩,因为绀弩的杂文几乎可以乱真”。
骆宾基忆及与聂绀弩数十年的交谊后,深情地说:“他那种潇洒不。羁的风度里,总有魏晋贤达那种脱俗的竹林气息,可以说处处闪现着自唐诗宋词以来我们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泽:重于如德、如才、如‘道’的精神,而轻于如珠、如金、如玉的物质,……实质上是对当时媚世的,也就是说以利禄为目的的所谓文化人的市侩世态的一种轻蔑的表现”。
《灰色马》之恋
聂绀弩的妻子周颖,原名之芹,11岁时因不堪后母之威,随姐姐周之濂自河北南宫老家到天津念书。周之濂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贞等都是觉悟社最早的成员。周颖后来回忆说:“我因年幼,便成了觉悟社的小妹妹、小社友。周恩来、郭隆贞因闹学潮被反动当局拘捕后,我就成了替他们送牢饭、传递消息的‘小交通’”。
周颖1926年自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京考取了国民党政府以培养各级各部门骨干 为宗旨的中央党务学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学校)。周颖讲一口流利的国语,胆子又大,学校让她担任第一学习组组长。
聂绀弩和周颖的结婚照(1929年摄于南京)
那时,学校每个学习组配有一名训育员,这些人多系自莫斯科留学归来的干部,聂绀弩恰安排在周颖所在的小组。当这位热情又好学的姑娘第一次看到一身西装革履的聂绀弩时,先是眼睛一亮,随后那颗少女的心加快了跳动的节奏。周颖后来回忆说:“我第一次看到他,就有一种异样的好感。我每次给训育处写汇报,都把他写得像一朵花似的好。”训育处主事者似乎知道周颖小组长的心思,又派聂绀弩到第一小组辅导了两三次,最后终于正式聘任聂为小组训育员。
聂绀弩被聘为周颖所在小组训育员后,周颖一有空就往训育处跑,目的是想多看聂一眼,能多与聂绀弩讲几句话。可是,聂绀弩就是不理她,其他训育员还以为周颖在追求他们呢!
这时,一位女同学给周颖介绍了一位姓赵的男友。赵君也是搞文学的,为人和善热情,对周颖一见钟情,常送她一些小礼品。赵与聂绀弩恰是好朋友,他找周颖时,常拉聂绀弩相伴,冲着聂绀弩,周颖也乐意与赵交往。
转眼到了寒假,学生须离校,周颖只得住到一个朋友家。整整一个假期,周颖时刻思念着聂绀弩,每天算计着开学的日期。
返校第一天晚饭后,周颖在校门口巧遇刚自上海回南京的聂绀弩。听说聂绀弩未吃晚饭,周颖灵机一动说:“我也没吃呢,我跟您一起吃吧!”两人来到鼓楼附近一家小饭馆,边吃边聊一阵后,周颖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你!”“啊!”聂绀弩一惊后再不说话。“咱们到玄武湖走走吧!”饭后,周颖又主动提议。“好!”聂绀弩的回答仍是一个字。
第二天,聂绀弩在书店买了一本名为《灰色马》的小说送给赵某。书的大意是: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常拉好友作伴去会她,结果女友却爱上了追求者的同伴。赵从此不再追周颖,但和聂绀弩仍是好朋友。
不久,师生之恋终于暴露,好在此时聂绀弩已调中央通讯社工作,两人在校外自由来往,也就无人干涉了。
一次,周颖按预约在一家茶馆等聂绀弩,谁知翘首以盼一个多小时,仍不见聂绀弩的身影。正在周坐立不安之际,聂绀弩的一位同事进来故意开玩笑说:“你还等老聂呀,别等啦,他现在正和一位女士谈心呢!”周颖一听气坏了,拔腿冲出茶馆,登上去北京的火车,心想:再也不见聂绀弩了!谁知,聂绀弩第二天即追到北京,在周颖的姐姐家找到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恋人重逢倍感亲切。第三天,两人返回南京途中,即商量尽快结婚,不过这次是聂绀弩首先提出来的。
回到南京,还是在鼓楼附近那家小饭馆,诸多友人为这对恋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鲁迅派
1933年7月,聂绀弩自日本返沪后,即参加了“上海反帝大同盟”,并成为左联理论研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翌年3月,聂应《中华日报》发行人林柏生之聘,主编副刊。聂绀弩受命后,为副刊定名“动向”,并请时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叶紫任助编。聂绀弩主编的《动向》,特色是多杂文、重揭露,很快继《申报?自由谈》后,成为左翼作家和进步文学青年的一块重要阵地。廖沫沙、欧阳山、田间、宋之的、章泯、周而复等,都是《动向》的骨干作者。
据聂绀弩1981年春回忆:“有一天(大概是《动向》问世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一封用普通白纸(不是带格的稿纸)写成的稿子,字是用毛笔一笔不苟写成的,从头到尾没有作者的姓名和地址。那样的文章和字体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我心里猜到一个人,却不敢确定,就去找叶紫辨认(叶紫那时早已认识鲁迅先生,还和鲁迅通过信)。他一看就说:‘肯定是老头儿的。’(鲁迅比我们年长二十多岁,我们背后私下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头儿’)但他也不敢最后确定,于是我叫他写封信去问问,并顺便问一问他肯不肯接见我们。回信很快就回来了,那篇稿子果然是他写的,并约我们在内山书店会面……自此,鲁迅先生就不时用各种笔名向我投稿,成了《动向》一个主要作者。我曾同林柏生商量,对鲁迅先生的稿酬要从优,他表示同意。于是,凡是鲁迅先生的短文章是一篇三元(一般是一千字一元钱)……我曾把这个告诉鲁迅先生,他和我开玩笑说:‘那我以后投给你的稿子要越来越短了……’”
当时,《动向》开展有关“大众语”和“大众文学”的讨论,鲁迅十分关心,就此发表了不少意见。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聂绀弩是最早表态拥护者之一。
鲁迅很器重聂绀弩,据《鲁迅日记》记载,在聂1934年主编《动向》间,两人书信交往频繁,如8月有5次,10月有8次。
1936年初,已离开《中华日报?动向》的聂绀弩,致函鲁迅,说要办一个文学刊物。恰好此时萧军、胡风等人也有这个愿望。鲁迅对胡风说:如果每人各办一个刊物,分散了战斗力,不如大家合办。经鲁迅、胡风、聂绀弩、萧军、萧红、吴奚如、周文等一起商定,创办了《海燕》杂志,分工胡风负责组稿,聂绀弩联系印刷发行。《海燕》第一期署名“史青文编”,出于聂绀弩的创作。
鲁迅病逝后,聂绀弩日以继夜参加鲁迅治丧办事处的工作,他和胡风、巴金、欧阳山、黄源、萧军、张天翼等16人皆为启灵、安葬、送棺、抬棺入穴者。
在悲痛中,聂绀弩以泪研墨写下了《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的悼诗,此诗后被黄源编在“鲁迅纪念委员会”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的首页。现节录首尾各一节,以飨读者:
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
在无花的蔷薇的路上——
那走在前头的,
那高擎着倔强的火把的,
那用最响亮的声音唱着歌的,
那比一切人都高大的背影倒了,
在暗夜,在风雨连天的暗夜!
安息吧!亲爱的朋友!
永别了,人民的同志!
我们要从你底尸身上走过,
踏着你底肉和骨和血,
踏着你指引过的路,
用我们底眼泪,
用我们底歌声,
用我们底脚印,
造成你底坟墓,
愿你底英灵永远和我们同在
钟敬文先生后来回忆这首诗说:其“思想、意象、风格,跟他早年所写的许多诗篇,有相当差异之处。但是,这首诗,四十多年前我读了它,心里就很激动和钦佩。现在重读它,还觉得它虎虎有生气。恕我狂妄,我始终认为在数量不多的追悼鲁翁的诗篇中,它是值得反复吟诵的一篇”。
棋迷
聂绀弩是个“棋迷”,在众多友人的回忆里,有不少有关他痴迷围棋的轶闻趣事。
1947年,聂从重庆“六一大搜捕”中“漏网”,撤退至香港,开始了他一生最惬意的生活。在这块英国人的“租借地”里,聂不但与妻女团圆,有可观的收入,还有一批文艺界的新朋旧友。在自由天地里,他为《文汇报》写社论,为《大公报》写短评,向《野草》投稿,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时期,他出版的著作特多,如短篇小说集《两条路》,诗集《元旦》、《春日》,故事新编《天亮了》,还有杂文集《巨象》、《血书》、《海外奇谈》、《二鸦杂文》、《寸磔纸老虎》等等。时人称其为“香港红作家”。
创作上的高峰期,源于20年代的“围棋生涯”,也达到“鼎盛”时期。
聂绀弩(右)与妻子周颖合影
罗孚在《三十余年的交情》中回忆说:“在香港和他相识后,知道他很爱下棋。当他在《文汇报》担任总主管时,就常到《大公报》向梁羽生他们挑战。作为总主管,他每天要写一篇时事评论的文章在新闻版报刊出,有时棋下得难解难分,从下午一直下到晚上,有那么一两次,他干脆就不回去上班写文章,却怕我们说他愉懒,和梁羽生约好,要他不要告诉我们。事过境迁,他人已经到北京工作,梁羽生才说出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梁羽生有一年蜜月旅行到北京,两人又下棋下得忘乎所以,这回是梁羽生传出了丢下新婚夫人在旅馆空房独守的佳话。而梁羽生又把另一佳话带回香港,说绀弩有一次雪夜进中南海下棋,居然把等候在外的司机忘了,而司机终于在深夜自行驾车离去。”
金满成与聂绀弩相交五十年,除了文字之情外,同为“棋迷”。两人一有空,便在棋盘上日以继夜“厮杀”。“聂下棋不管时间,不下赢最末一盘棋是不走的。”金夫人陈凤兮在《泪倩封神三眼流》中回忆说:“开国前一天,陈(毅)老总约我们一家去前门四川饭店吃饭,张茜同做主人。吃到一半,陈老问:‘你们有聂绀弩的消息么?’我说:‘住在留香饭店呢。’陈总就叫车去接他来。原来绀弩以前曾在新四军工作,陈总张茜的结合还是他做的‘大媒’。陈总写的第一封情书,就由绀弩与丘东平送到张茜手里。此时陈总问绀弩和满成每天在干啥工作,绀弩说‘在下棋’。陈总哈哈地说:‘那好耍!下棋会叫人脑筋灵活,可惜我忙,没有功夫玩棋子。”
十年浩劫中,聂绀弩因不满“林副统帅”和“文化革命旗手江青”的言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关押在山西稷山看守所。尽管身处极其单调枯燥的囹圄中,聂仍念念不忘那变幻莫测、趣味无穷的围棋。他将一件格子布衬衫撕成“棋盘”,将平素“打牙祭”才能吃到的白米饭省下来搓成“棋子”,又设法弄来墨水分染成蓝白两色。平时,他用“棋盘”偷偷包着“棋子”,藏私生子似地藏着。到学习、讨论时,难友们为之放哨、掩护,他才能提心吊胆地博弈一番。尽管如此,他仍觉得乐在其中。可惜,这幅珍贵的“饭棋”,瞒过了看守,却瞒不过与聂绀弩同样饥饿的老鼠,终成为这些小精灵的美肴。聂为此懊丧许久。后来,他和难友又以泥土捏制了一副“土棋”,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快乐。然而好景终不长,“专政者”在一次突击搜查牢房时,将“封资修”的“土棋”查出踩得粉碎,聂本人还挨了一记重重耳光。后来,聂与难友谈及此事,诙谐地说:“数番挨打,唯此次不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