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不久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偕母亲和两个女儿完成一周访华之旅。其中,陪同访华的还有第一夫人办公室主任陈远美,她也因其华裔背景引各界关注。
白宫第一夫人办公室主任有着“第一夫人军师”的美称。
白宫第一夫人办公室主要负责统筹内部事务,设定第一夫人该从事哪些重大议题等职责。办公室主任的人选通常是和美国第一家庭私交甚笃的人。身为华裔女性,陈远美的“出线”,成了美国少数族裔又一个典范。
从华裔移民到全美顶尖律师
毫不夸张地说,现年58岁的陈远美的履历充满辉煌。
《法律与生活》杂志曾刊文介绍过陈远美的一些资料。1956年,陈远美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陈远美的父母都是中国来美留学生,其父亲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母亲是一名化学家。
因为父母均来自上海,所以,陈远美也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1978年,陈远美从哈佛大学毕业;1984年,她获得西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之后,陈远美进入芝加哥世达律师事务所工作。1992年,她成为这个世界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在律师界,绝大部分知名律师的名气是慢慢积累的。陈远美用了20多年的时间,在男人为主角的法庭上证明了女人的力量.凭借精彩的辩才,陈远美所向披靡。据称,在其26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她从未打过败仗,被称为“法庭上的不败女将军”。
第一夫人办公室主任陈远美 (资料图)
在陈远美个人网页的介绍里,其所承接的重要案子及业务整整用了三大段来描述。这位在公众面前笑容可掬、体态丰腴的女性所获得的荣誉足以让所有的强悍男性律师汗颜。
1 999年,陈远美荣获伊利诺伊州女性律师协会颁发的“领导奖”;1996年,获反诽谤联盟颁发的“成就妇女奖”;1994年,被芝加哥律师杂志选为年度人物;2007年,被“顶尖律师网”选为伊利诺伊州最成功的3名女性律师之一。此外,她还入选2008年美国顶尖企业律师榜及2009年美国最佳律师榜。
作为华裔移民的第二代,陈远美坦承,自己在世达律师事务所的事业一路顺利,未受任何波折或阻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也曾目睹很多在就业上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少数族裔、女性以及年轻律师。
积极提携、扶持刚出道或是还在奋斗的律师,是陈远美的另一种“律师使命”。陈远美给年轻一代的建议是:“多参与,就会有收获。”
从白宫“公关一姐”到“第一夫人军师”
陈远美与奥巴马一家的私交很深,尤其是与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相识长达20多年。在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她便为其筹集竞选经费,深受奥巴马一家的赏识。
如此经历自然使其与奥巴马一家的关系相当牢固,也成为第一夫人身边最为信赖的人。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她也随之进入了白宫内任职,她出任了白宫公共联络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白宫妇女和女童事务委员会执行主任,这是由第一夫人米歇尔挂职的一个半官方机构,而实际操作的正是陈远美女士。
2011年初,白宫进行人事洗牌,时任第一夫人办公室主任苏珊·谢尔辞职,陈远美成为这一岗位的“自然人选”。她被提升为总统助理、第一夫人办公室主任,同时继续担任妇女与女童委员会执行主任一职,一直到今天。在奥巴马的助手顾问以及身边人士不断离职之际,陈远美依旧在白宫干着。
作为第一夫人的首席助手,陈远美手下有20多位职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米歇尔推动她所负责的重大事项,包括减少儿童肥胖症的“让我们运动”项目、为退伍军人和他们的家庭提供就业帮助等。
环球网消息,陈远美初进白宫时曾接受访问称,出任白宫联络室主任是荣幸,也是挑战。她将扮演好促进白宫与民间双向沟通的角色。而身为华裔,她更乐意为华人社区服务。
“不低调”的华裔少数人
近日出版的《环球人物》杂志介绍,陈远美是个“夜猫子”,其过人之处是每晚只需睡4个小时,从凌晨2点睡到6点。剩下的20个小时,她几乎都处在工作状态中。对此,陈远美自己的解释是“生物钟使然”。“我很幸运不需要太多睡眠。”陈远美说,“那是天赐的礼物。”
据悉,陈远美曾有过一段婚姻,与前夫育有一子。后来,她在中国收养了一个女儿。
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声音一直比较微弱,是“最沉默的族群”之一。“低姿态”和“不介入”被华人视为在美国的生存之道。然而,陈远美却没有遵循这一“传统”,也从不刻意低调。
陈远美说,母亲曾教育她回报社区的重要性。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陈远美是一个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在当地社区非常活跃。小时候,她就参加当地的女童子军,并积极帮助外国来美的交换生,也交了很多外裔朋友。
2001年前后,陈远美开始担任芝加哥华人咨询服务处的义工。2003年,她成为华人咨询服务处董事局的一员,3年后当上副董事长。因为华人咨询服务处的关系,陈远美对华裔社区很熟悉。
除华人事务外,陈远美在芝加哥还从事很多其他社区服务。她还是芝加哥公立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医院、芝加哥妇女基金会等组织董事会的成员,并由于对社会和社区的贡献而多次获奖。
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