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成为热门话题中的热门。如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网络的话,想来“第一夫人”在中国也一样会成为网路热门话题。回忆起来,那个年代有4位来自外国的“第一夫人”在中国堪称惊艳亮相,当年的《人民画报》留下了老辈人珍贵的青春记忆。
毫无疑问,最抢眼也是最上镜的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人莫尼克公主。在1970年至1975年间,她的形象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在中国报纸、电影上。下面这张照片是1970年5月20日,毛泽东发表著名的“5.20”声明,在天安门城楼上,在一片反美战争的喧嚣声中,莫尼克公主恬静地站在毛泽东、周恩来中间。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抵达北京,《人民画报》刊登的照片背景标语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的反美政治气氛。照片上,这位帝国主义头子的夫人身着红色在机场环绕一周,在以黑蓝为服饰基本色调的中国留下了巨大反差,也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3年12月9日,毛泽东会见年轻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两位领导人握手的大幅照片最抢眼的人物却是站在他们两人中间睁大眼睛看着毛泽东的艾什瓦尔雅王后。说起来,她能参加这次会见还有一段小故事。
参与这次会见的章含之在《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文汇出版社,2002,P263-264“昨日旧事残梦”)中对毛泽东会见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有这样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
在尼泊尔的比兰德拉国王加冕之后的第二年,他和王后就来中国访问,毛泽东主席会见他时因为外交部没有安排王后同去,主席发了脾气。那天下午,毛主席那里通知要会见国王。于是,国王与周总理的会谈暂停,立即前往中南海。外交部礼宾司认为元首与主席会见一般都不带夫人,因此安排王后去友谊商店购物。国王一行在周总理陪同下到达主席游泳池住所,但当毛主席与国王握手之后环顾四周并问:“王后呢?!”我们赶紧解释没有安排王后参加会见。毛主席很不高兴,说马上去把王后请来。这一下,情况大乱。主席关照摄影师等都不要拍了,等王后来了再拍。本来,摄影等新闻单位拍完就赶紧回去冲卷,剪接新闻片以便第二天上报纸。他们在谈话开始后都不会在场。此时,毛主席一声令下,谁都不敢撤。礼宾司紧急派人赶往友谊商店,请王后立即随他们去见主席。谁知王后说她必须回钓鱼台宾馆换正装。于是车队在警车开道下从东往西到宾馆,急得礼宾司的同志满头大汗,最后赶到毛主席会见处。毛主席见到王后很高兴,与她握手时发现她戴了一个巨大的珍珠戒指。我想我们谁都不曾见过这么大的珍珠。毛主席此时似乎已经忘记这是戴在王后手上的珍珠戒指,他十分有兴趣地拉着王后的手仔细观看那颗珍珠,在场的人包括国王都不敢笑,也不敢提醒毛主席,只是年轻的王后十分尴尬。事后,我们猜想是在国王访问之前,有人向主席谈及王后年轻、端庄、美丽,主席很想亲眼一见。
尼泊尔官方通讯社发布的新闻从侧面印证了章含之的描述:
【尼泊尔民族通讯社北京十二月十日电】(记者:R.S.比斯塔)(法新社代发)艾什瓦尔雅王后陛下成为最近几年里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第一个夫人”。从可靠方面获悉,这位中国领袖过去几年里没有会见元首夫人。埃塞俄比亚和美国的元首夫人在海尔?塞拉西皇帝、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都没有得到会见毛主席的机会。因此,观察家们说,对尼泊尔王后陛下来说,昨天同毛主席的会晤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国王和王后昨天同毛主席的一小时四十分钟的会晤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据一位可靠人士说,毛主席非常高兴。
(原载1973年12月12日《参考消息》)
最后,不能不提一下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她以特有的气质和奇装异服,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也是一位国人家喻户晓的外国“第一夫人”。
说起来,这里面也有一段精彩故事。章含之在回忆录中记述了1974年9月底伊梅尔达作为马科斯总统特使访华求见毛泽东的情形:
“在我外交生涯中所遇到的最富色彩的人物恐怕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1974年,伊梅尔达来华访问,为其丈夫马科斯总统的访问作准备。那时,毛泽东主席不在北京。在见过周总理等人后,李先念副总理会见她,并正式告诉她由于毛主席不在北京,这次就不见她了。我从未见过一位元首的夫人如此充分地利用她女人的优势作为外交手腕,当时我是翻译,坐在伊梅尔达和李副总理后面。夫人先是表示非常失望和难过,希望中方重新考虑。李副总理又一次说明并非毛主席不愿见她,而是确实不在北京,请她谅解。此时,伊梅尔达沉默了几秒钟,随即取出一方手帕,开始擦眼睛,继而听到她细微的抽泣。一时间,李副总理不知如何是好。伊梅尔达接着把她抹眼泪的手帕轻轻地抛到茶几的李副总理一边,不再说话,也不告辞。李副总理望着面前那方手帕,不知是不予理睬还是应当捡起来还给她。最后,伊梅尔达成功了,李副总理答应她再考虑毛主席会见的可能性。伊梅尔达此时破涕为笑,热烈握手后告辞。她知道已胜券在握。最后,毛主席虽然眼疾很重,但还是同意会见她,我们用专机把马科斯夫人送到武汉会见毛主席,使她如愿以偿。”
说明:来源于翟华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