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家长也需要“断奶”

已有 1059 次阅读2011-7-5 20:09 分享到微信

                                                                     大民

多年以前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先富阶层”的妈妈对自己的独生女儿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女儿不胜其烦。为了躲避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女儿考大学专选离家比较远的,可妈妈仍然不远千里包办女儿的一切。女儿大学毕业时被迫进一步采取措施,对家里人隐瞒了自己的工作地点。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女儿了,一时间失去了精神寄托,思女心切,神思恍惚,终于进了精神病院(发稿的最后一刻我给故事加了光明的尾巴:爸爸的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妈妈一门心思协助丈夫战胜困难,甚至到大街上摆摊卖积压的货品,终日充实劳顿,“思女病”不治而愈:)——博主)。

故事的名字《给妈妈“断奶”》,发表于《中学生》杂志,后来《中国少年文摘》转载了。

父母对子女的“依赖”,是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的问题,我一直在观察。观察的结果叫人遗憾:成人社会多年来叨叨不休说孩子没有自立能力、缺少吃苦精神、自私自我责任心不强等等,又说孩子是温室长大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小皇帝”等等,其实只是非常片面的说到了一个方面。被严重忽视了的问题是:家长对子女的依赖要更加严重。

家长对子女的依赖表现得比较隐晦,因为大人关照、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人世间最自然的最美好的事情是上辈对下辈的“管理”。但是如何把这种管理控制在科学的适度的范围内,如何不影响孩子人格的正常形成,如何养成好习惯,培养科学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宽容互助团结协作,学会自主自立自强,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了。

我们中国的家长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物种。2006年我在“新闻会客厅”做节目的时候说“中国的家长为了孩子是可以付出一切的,(书商们)不能因为中国的家长有这个心理就设下一个个圈套,一个个陷阱,让他们为了孩子无谓地花钱”。为了孩子,无数家长愿意和已经付出了一切,事业、时间、青春、理想、追求,甚至生命。我们为这人间“大爱”感动的时候,也常常感受到一点点冷嗖嗖的无奈。

我设身处地为家长们(我自己也是个少年的家长)考虑,几个模糊的印象跳入我的脑际:

1. 封建专制思想在自己的骨子里有少量残余。我们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大环境长大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这种奇怪的权力观念。“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忍受的一切来自家长的淫威和等级的压迫,如今终于可以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转嫁”了。当然这不是有意为之,没有这么无耻的家长。但是在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们身上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实现自己的专制梦想,是不少家长潜意识中的渴望,一种近乎本能的文化遗传。

2. 我们不少做家长的看上去都无比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宝贝”“心肝”,但是这个爱是以自己的“正确”和孩子的“服从”为前提的。我的正大光明的旗号是“爱”,是“为了你好”。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他母亲忽然谎称自己病危,召他回国成亲,与一位自己不认识不喜欢的女子结了婚。几个人的幸福和人生从此而遭到毁灭性打击。理由当然是“为了你好”,是“爱”。鲁迅叫这种东西为“爱的屠刀”。鲁迅还说其实吃人的人往往是自己的亲人,真正的对手是不难防范的,而自己的亲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在爱的大旗下面出击,使您很难发觉,发觉了也不忍还手。在二三十年代的家族小说里,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家庭里,面对这种“爱的屠刀”,孩子们通常选择冲撞、决裂、逃避、出走,或者走向爱的反面,或者忍耐下来做个顺臣,郁闷终生。当自己也成了人之父母,不知不觉中也就成了自己子女的“暴君”。伦理,就是这样循环的。

3. 我们目前做家长的人,大多数经历了共和国建立以来(也间接了解到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所遭受的无数天灾人祸)的一次次的理想的破灭,一次次奋斗与失败的挣扎,个人命运与时代社会一起翻云覆雨、变幻无常。个人的命运几乎完全不受自己支配,“天南海北任党搬”,任何一个小小的政策性调整都可以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的一生。出生,上学,招工,提拔,每一个环节都有太多的偶然因素构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瞪眼攥拳患得患失。每个中国家长的心理深处都有一个巨大的冰凉的阴影。家长们觉得自己当年失去的一切要在自己孩子身上捞回来。好的要发扬光大,不好的要尽量避免重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时代在变,根本的东西没有变。“孩子,我们都是过来人,比你们更了解这个社会,这个人生,相信我们,天底下唯一可靠的值得信任的就是您的父母了”。无休无止的父子之战,代际之间的马拉松式矛盾冲突,有的孩子就范了,家长取得表面上的胜利;有的孩子坚持到底,家长悲观绝望甚至想不开。更多的孩子带着不知何时得来的心灵扭曲匆匆行走于滚滚人流里过着并不开心的生活。有些家长自己付出了一切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当年华老去,蓦然回首,巨大的心理失衡使他们丧失了理性,做出反常举动。

4. 独生子女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这个群体目前正在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父母终生相守的就是一个孩子。“就这么一个”的紧张感时时磨损着家长们脆弱的神经。计划生育是被西方社会作为人权问题攻击的。独生子女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是一个敏感话题。没有人敢于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做出有建设意义的结论。贾宝玉他妈妈每到关键时刻总是抱怨“若不是就你这么一个孽障,我也不至于···”,曾经有一本书《只有一个孩子》关注的是独生子女夭折的问题,十分畅销,后来被禁止了。上海有个“星星港”民间自助性质的团体,会员们都是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自觉地集中起来进行心理的自我疗救调适。

5. 作为生命的本能,我觉得上、下两一代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是无可厚非的,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呵护甚至依赖是天地间最美好的纯洁的神圣的关系。但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类,如何把这种“关系”处理得当,既顺乎人性健康合理的发展,对上、下两代甚至三代人没有伤害,又能够让新的一代人有机会和空间不断超越、创新,取得更大的进步,当新人做新事,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

家长对子女的“过度依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通常把指责更多地给了比较“弱势”的孩子一方,抱怨他们不争气、不成材、不通人性、伤透了家长的心,甚至把好端端的孩子逼迫成自己的“敌人”,却忽视了对家长们自己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和自我进步。在“独生子女时代”,做家长和做孩子一样都是人生的“第一次”,都是个小学生,都需要从零开始,不断学习探索,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在人类发展到今天的阶段,理论上我们所达到的层次是:“把孩子当人。”

我们是不是真正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某个工具看待,是不是强加给了太多的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东西。情感的、社会的、文化的还有本能的种种原因可以为我们辩护,但是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孩子是自己的,而未来是孩子的。

也许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的那句话值得我们参考:“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建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同时作为中国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子女方式方法观念思想的日子,通俗叫法“家长断奶日”。

作者信箱   at_larger@163.com

2011,07,0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