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另一场“大地震”
大民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1200年以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危机之后,中国人民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思想地震。这个65年前曾经侵略中国,屠杀三千多万中国人,财产损失无法计算,至今为止,没有道歉,没有赔偿,甚至连侵略事实也否认的邻国,忽然之间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一时间蒙了,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笔者也很恍惚。从小到大,我所用的教材、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听说的民间故事、媒体的新闻报道,所有涉及日本的,几乎都充斥着赤裸的或者含蓄的仇恨教育。这几天我正在观看天津卫视正在热播的《借枪》,这电视剧收视率很高,表演很精彩,把日本鬼子地阴险狡诈惨无人道和中华儿女的血性和担当,表现得淋漓尽致。仇人遭了难就开心,忍不住。
可随着大地震的报道越来越翔实具体,惨不忍睹的灾后场景越来越触目惊心,作为人类,作为邻邦,我的恻隐之心也难以抑制。毕竟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都有父母家庭子女,有美满的家庭和平静的生活,忽然之间成为废墟甚至失去一切,可怜可叹。人道主义,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来;人类大爱,开始变得不再抽象;换位思考,那些遭遇灾难的,也许跟我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受害者。我们的仇恨,也许本来就不该给他们。我们可以整体上仇恨这个国家,却无法仇恨一个个具体的灾民。因为仇人的遭难而开心,内心也羞愧。
媒体的纠结也不逊色于在下。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进行着艰难的选择。痛苦思考,艰难判断;爱恨交加,无法放下。地震第二天,凤凰网博客出现了声讨中国人对日本地震态度冷漠的的文章,跟帖的九成以上并不支持作者的观点,认为标题哗众取宠,认为作者想当然把自己的幸灾乐祸表述为全体中国人的幸灾乐祸,十分不严肃。同一个凤凰网发布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多数中国人对日本大地震是同情和关注的。所谓冷血,并没有事实依据。
日本大地震第三天开始,中国的两会结束了。媒体不约而同调整了报道“导向”,开始报道日本人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出的理性和冷静,言辞之间充满溢美和肯定。也有上纲上线的,说这就是国民素质。日本国民素质高于中国国民,是毫无疑问的。1945年之后的日本与此前的日本,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有大陆网友发言:什么是素质?山区的孩子拉野屎,城里的孩子用冲水马桶,生活习惯不同而已,跟素质没有关系。地震高发区的日本抗震防灾从小抓起,全民动员,面对灾难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跟幅员辽阔人口第一多的中国,不具备可比性。有台湾网友说:排队就是高素质,聪明的日本人为何不多设几个救助点,缓解供需矛盾?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世界各地的官方的民间的救助物资,堆成了小山,不需要排队就可以免费得到,就说明素质低下?更有知名教授,上纲上线到了十分离谱的程度。比如,他把供奉世界一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与中国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相提并论,认为仇恨异族侵略,不如仇恨同族互残。
谣言开始传播了,离谱短信,虚假图片,八卦文章,形形色色的信息快速传播。一些军事网站或者论坛,开始掀起狂热的仇日浪潮。甚至有人说,这是日本秘密进行核武器试验导致的地震,完全属于人祸,并非天灾。日本的核武器,所有生产和制造核武器的环节都已完善,早已到了立等可取的程度。日本抗震救灾进展缓慢,也成了嘲笑和谩骂日本人的口实。这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何民间救助如此微弱。中国首善陈光标,是第一个到达灾区的国际民间志愿者,他发现日本人没有民间互助的习惯。他们习惯于依赖自卫队前来救援。这种单项孤立的救助,难免效率低下。这是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社会分工越细,人与人之间自发的相互支持和交流就越少。还有人问:60年前就能够飞5000公里到珍珠港扔炸弹的日本,为何在地震7天之后,仍然到达不了重灾区。截至3月17日,报道说,仍然有两万多人因为道路不通而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甚至已经有14人,在救助站冻饿疾病而死。逃过了地震,却死在缺乏有效救助的避难所,这事情发生在最富裕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思议。相比而言,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间自救和政府机构救助相结合的办法,让很多本来十分“愤青”的中国人,调转了立场。
个人认为,如果可能,理想的状态是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情感的归情感。可是这种可能,似乎并不存在。
中华民族,这个善良的民族,这些慷慨激义的民族,这个经历了五千年文明养育和一百多年欧风美雨洗礼的民族,这个灾难深重却从不服输的民族。在经济崛起的时刻,在21世纪的开端,因为一场邻居的地震,让自己陷入了惶惑和苦恼之中。
这其实是另一场地震,一场中华文明历史上罕见的思想地震,震级很大,烈度空前,影响深远。观察当下,地震波还在延续中,而后续的救援工作,还远远没有开始……
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