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信息时代的软柿子

已有 976 次阅读2011-1-1 07:45 分享到微信

信息时代的"软柿子"

 

文/刘加民

 

    从黑龙江远道来京看眼疾的表弟的遭遇,成了我的研究标本。我以为他们是奔着最权威的同仁医院来的,但是他们怀里揣着个小纸条去了朝阳医院旁边的一个个体诊所。说是老家有人得了同样的病,就在那里看的,特别管用。但是他们奔波了一整天,也找到了地方,早已人去楼空;第二天出门去了另一个天坛附近的什么医院,这消息来自《北京晚报》的广告专版,昨天回家路上买的。第三天他们终于听了我的推荐,直接去了石景山的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回来很不满意,因为医生只给他开了十八块钱的小药片。似乎千里迢迢来首都就这么轻而易举解决了有些失望。第四天我郑重其事推荐他去同仁医院。下午回来后他们满心欢喜的扛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回来了。一问才知道他们在同仁医院的大门口就被别人领走了,七拐八拐到了一个满屋子挂着锦旗和奖状的个体中医诊所,买了2680块钱的中草药。大包是赠送的。这是第一个疗程的。三个月后再来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我从信息学来源的角度对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第一天去的地方是来自民间推荐,所谓"道听途说"

    第二天他们是看见了晚报上的广告,深信不疑;

    第三天第四天,他们是听了我的推荐和他们对北京品牌大医院的信任度。

    最后一次是在同仁医院门口被别人领走的,因为他们遇到了"热心肠的好心人"(其实是药托儿),临时改变求医地点。

    信息传播、覆盖的不平衡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尽管这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存在着。在农村和比较偏远的城乡,人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互联网和期刊报纸的普及度还很低,农村地区的报刊发行量主要由一些学校和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公款"订阅维持,农民个人的报刊订阅量几乎是个空白。温饱之后的精神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线广播这几年也迅速萎缩,靠"听广播"接受免费信息的时代已经结束。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农村基本上属于信息传播的沙漠和半荒漠地区。然而恰恰相反,在主要的大中城市,人们却每时每刻无处可逃的陷入了信息爆炸的冲击波里和信息泛滥的海洋里,人们普遍感觉到的是信息疲劳,信息厌倦,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从海陆空各个角度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方法推到人们面前。前几天看见一则新闻,说是有人甚至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信息传播的载体。办公室里有几张十几张报纸,打开电脑有无数的网站在广告伺候您。回家的路上广告牌应接不暇,到了家打开电视更是广告密布。每天的早报、晚报、日报和各种专业报纸更是随时摆放在人们触手可及的周围。出门开会也还是经常遭遇推销和变相推销的广告(比如免费体检,推广某种学习方法养生方法的讲座和产品研讨的会议)。不用说,还有已经成为顽症的"城市牛皮癣"(小广告)。

    城乡之别,有若霄壤!

    这就是"信息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信息贫困人群",因为无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高质量信息,使他们宿命般地成了不良、不法商贩的"软柿子",成了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

    这个案例表现出来的另外几点也很有意思:

    为什么宁可听信道听途说的"偏方""名医",也不去大医院?答曰:大医院架子大,收费贵,折腾半天还不一定看上病。

    为什么报纸上的小广告您就相信?答曰:报纸还能骗人?

    为什么到了大医院门口又被别人拉走了?答曰:那俩人是母女不像骗子,很热情,她自己的孩子就是同样的病已经治好了,这次来是复诊的。而且不是在医院门口遇上的,一出地铁口我们就一起步行到同仁医院门口的。

    为什么在中医研究院的眼科医院化十八块钱您不踏实,花两千多元就踏实了?答曰:花那么一点儿钱肯定不管用。

    在信息贫乏的地区,人们接受信息的"敏感度"很高,也缺乏对信息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由于历史的、文化的、社会阅历的、生存智慧的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些信息贫困地区的人们很容易处于被动盲目和任人宰割的境地。对纸质媒体的迷信连很多城里人都容易"发病",这跟中小学教师学生对以正规出版名义编辑出版的假冒"满分作文"图书不加选择地相信并且接受,是一个情况。大医院的"霸道"自然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这牵扯到历史悠久的行业风气问题,职业道德问题。等等。

    这个事实打破了我的"想当然"--我原来以为没有人会听信小广告的,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很可笑的荒唐得离谱的、根本无法相信的广告宣传(比如减肥的、美容的广告、男女性病、不育不孕类的广告)能够持续火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为有需求,有一个巨大的信息贫困地区和人群,有无数"软柿子"可以轻易揉捏,随口嘬汁。

    信息化时代被冷落了的那一部分公民"理所当然"地成了"软柿子",这不是政府的光彩事儿。信息不平衡给经济运行的秩序、行业发展的规范、和谐社会的构建、公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干扰。我注意到,政府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很有力度。比如虚假广告是违法的,刊登虚假广告的媒体也是要受到处罚的。前不久广电总局不是发文全面封杀减肥广告嘛,再往前不是还禁止在吃饭的时间段播放卫生巾广告嘛,清理城市牛皮癣的"行动"不是一直在进行嘛。

     好端端一个人成了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当局者迷而事后懊悔,旁观者着急却又爱莫能助,真是叫人郁闷。除了刚才说的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外,公民个人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一点在"十一五"发展纲要里就涉及到了。                                                                        (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