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得头大 //www.sinovision.net/?311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食写色,性也。尽兴表达的美妙,略逊于食,稍胜于色。――博主大民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美老太太谁先占领“华尔街”?

已有 1040 次阅读2011-10-8 04:45 分享到微信

文/大民

敬爱的博友,下面的文章最初发布在4年前。鼓励透支消费的中国政府和媒体,虚构出一个“美国老太太”,喜欢“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超高速购置房产和大宗不动产。一套房子不够,接着忽有“二套房运动”。现在,中国的房子成了泡沫,并且改变了中国经济走向和态势。政府着急了,媒体哑巴了。遥远的米国,那个喜欢负债生活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乡,人们开始“占领华尔街”,开始为财富的过分集中心急如焚。

美国人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也是最贫困的。他们的负债率和负债额度,说出来会把中国老太太吓死,会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寝食难安。如今美国危机了,他们却要让全人类分担责任。这道理从何说起呢?

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让“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华尔街煮酒论英雄,效果如何呢?

且读下文——

1.美国老太太

研究生毕业前夕,我已听说过美国那个老太太的故事,所以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对扎根北京干革命的后半辈子充满了信心。那一年,很多单位取消了福利分房,我所供职的第一个单位还剩下最后几套旧房子——但是极有可能被政府拆迁,若是拆迁了,自然有补偿。所以得到了这个机会,即使没有房子可住,也可以得到数额不菲的补偿。

“政策”方面,我是比较靠谱的,心里很有底儿。

可惜这个机会错过去了,那个可以借拆迁之机赚政府一点便宜的破平房与我擦肩而过。毕竟我是新来单位,单位领导还认不全呢。于是乎忽然间,我的住房问题陷入茫然无助的状态。辗转反侧,忧心忡忡的时候,忽然想起了那个美国的老太太。

那个老太太说,她从年轻时候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贷款买的,一辈子没有为住房面积烦恼。当然,她每月都要还银行的按揭贷款,按她的还款速度,还给银行的利息比自己的借贷的本钱还要高很多。但是她不愿意提前还贷,也不愿意为了还款太多影响自己生活质量。当然,外人是不知道这一点的,美国人普遍比较自尊,个人的经济情况属于隐私,银行若是泄露了这机密,是要被指控的。所以,当老太太老了,甚至快死了的时候,回首往事,无限幸福,因为一辈子体体面面风风光光,没有在住宅面积方面太委屈自己。

与此对应,还有个中国的老太太。中国老太太喜欢攒钱,一辈子省吃俭用,从鸡屁股里扣,从牙缝里剔,从针头线脑的点点滴滴地攒,不放过一分一毫的碎银子。到六十来岁的时候,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才勉勉强强买了套小房子。回首往事,也认为自己有了房子了,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她的日子充实而快乐,尤其是每天睡觉前,看着自己的钱匣子越来越充实的状态,幸福感像花儿一样开放,像猪肚子一样饱满。将这个故事的人说,她真是个傻老太太,受了一辈子苦,因为她有了新房子也没几天活头了。毕竟日薄西山,好景不长,想玩玩不动,想吃怕撑着。

两相比较,是做美国的老太太,还是中国的老太太?那个高明的讲故事的人总是带着明显的倾向性,都说要向美国老太太学习,要及时享乐,要珍惜生命,要好好的活在“现世”,活在“当下”。都鄙夷那个中国老太太。说真是何苦来啊,一辈子受苦,留下了房产,还不知哪个不肖子孙给祸害了呢。

跟我一样,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都愿意效仿美国老太太,都贷款买房子,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享受“今天”,拥有“今天”。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于是房产空前火爆,一火而不可收,至今没退烧。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普遍想法设法搞到了首付款,然后办了按揭贷款,做起了“房奴”。每月都被银行按到地上,揭掉一层皮。却还乐呵呵地说,“我们也是有房一族了”。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银行借贷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发现汽车成了必需品,原来的房子也“变小”了,很多机会和能力比较好的年轻人、同龄人,已经开始考虑第二套房子了。有一阵子,被房地产商买通了的媒体一致鼓噪“第二套房子运动”。说没有两套房子在自己名下,根本就是落伍、穷酸、跟要饭的差不多。比如郊区没有套房子放着,周末出去玩玩都没地方住。还有,自己一套配偶一套,孩子还得有一套吧。如果你是当官的,不落几套房子在手上,那不必不啻差不了多少么。

于是乎,在买车的同时,又要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了。

于是乎,很多人心甘情愿被房产商和银行合谋,把他们摁倒在地,每月揭一层皮,每月揭一层皮。快快乐乐做起了房奴、车奴。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没有深究那个美国老太太。那个有了房子的美国老太太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是为房子而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是紧巴巴瞪眼攥拳,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地过日子,还是潇洒自在,尽情享受青春和爱情,知识和财富,智慧和健康,等等人生无法复也不能重复的宝贵东西。也没有人注意,这个美国老太太一生有多少钱花在了慈善事业上,访问过多少次非洲灾区,每周去几次教堂;更没有人深究,那个中国的老太太,她省吃俭用过了一辈子,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处房产,是不是就很吃亏?很不划算?她的日子就一定很痛苦很折磨暗无天日吗?为理想而活着与得过且过不委屈每一个现实的小欲望究竟哪一个更高明?充分地向外张扬自己的欲望可以获得幸福快乐,充分地向那压抑自己的欲望满怀信心向未来的日子就一定苦不堪言吗?人生的价值跟财富的多少有多大关系,人的幸福快乐的感觉跟自己满足的多少身心的小小欲望有多大关系?石油大亨就一定比捡煤渣的老太太更幸福快乐,或者更有价值?捡破烂的老太太就一定比英国女王更没有地位和尊严?

这些问题中国人一般是不考虑的。中国人只看到了美国老太太身上自己喜欢看到、愿意学习的方面,没看到其他的。所谓“人只喜欢自己想要的,人只同意自己愿意同意的”(刘加民语)。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财富的积累并没有带来同等数量的幸福感,甚至这两样东西毫无关系。这一点陈晓旭深有感慨,她一开始就是为了幸福快乐而创富的,但是获得了财富之后,并没有得到想象中应该到来的幸福快乐,甚至相反,财富越多,烦恼也越多。于是乎她就选择出家为尼。她要超越俗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她真的超越了。更多的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也是没有在找到财富的同时找到幸福,除了糟蹋自己的肉体,暴殄天物,挥霍无度,多养几个女人或者男人,或者自杀或他杀,等等,也没有多少新鲜事情可干。

当大多数人把“拜物教”作为唯一的宗教的时候,这个民族离集体自杀的日子就不远了。

2.中国老太太

很多博友读了我的《那个讨厌的美国老太太》,没有明白我要说什么,褒什么贬什么。那我就接着说,那个可爱的中国老太太。

那个可爱的中国老太太相当可爱,稀里糊涂做了人家的反面教材了,自己浑然不觉。不过她目前已经不在东部发达地区活动了,她退守西部,和所谓不发达不开化的山区,那里相对贫困,大多数人住着祖传的老房子,甚至还有家庙、神龛,每逢节庆,还有人张罗一些比较“落后”的活动,都是跟终极意义有关的事情。

在中国老太太的背影里,她留下脚印的那些地方,如今机械轰鸣,烟囱林立,各种刺耳的噪音和刺鼻的气体,肮脏的工业废水,到处弥漫着横流着。人们掩鼻侧目匆匆忙忙的活着,甚至有些人以吃毒药为生,也有人躲进了洞穴。不期然赶上了超级时髦,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也在尝试穴居。目的就是要避开无法避开的现代文明,避开不处躲藏的心灵的焦虑和空虚。

中国老太太不知道地球上有个美国老太太,正如美国老太太不知道中国老太太一样。是好事者,把他们俩硬拉出来放在一起说事的。说什么事?谁的事?当然是说事人的事,说事人说的事。中国老太太克勤克俭,一辈子,不把自己的个人享受放在人生第一位置,她很大程度上是为别人活着。为丈夫活着,为子女活着。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长寿也就是八十来年,肯定不会过百岁,过百岁成了妖精,自己都不好意思,也给子孙后代添麻烦——她总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一些,有时候甚至忽略了自己。所以她一辈子鸡屁眼里抠出来的那些个零散银两,都是为了能给子孙后代留一处大房子。她知道自己买得起大房子的时候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吃不动,喝不动,玩了不动了。但是她有理想,有追求,她能够在想象中坐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接受子孙后代的膜拜,喊着奶奶老奶奶老老奶奶。她想到这些心里就堆满了幸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子孙后代谋福利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伟大事业中,是无上光荣的。所以,中国老太太在吃糠咽菜艰苦卓绝奋斗终生的过程中,非常幸福,相当快乐,因为胸怀大理想而幸福,因为坚持克勤克俭的光荣传统而幸福,因为通过房地产延续了自己有限的生命而永远幸福。

中国老太太也听说过那种“现世报”的人,对不起祖宗和子孙的人,那是“败家子儿”的作为,自古以来为正经的贤良人家所不耻的错误的人生观。说他们的祖宗会从坟里跳出来骂他们。享受谁不会,谁不想?可是人的欲望是能够满足的吗?是可以满足的吗?你满足了一天三顿小米粥,就可望一天三顿三鲜饺子,三鲜饺子的欲望满足了,就该想想海参鲍鱼燕窝鱼翅之类的了。可是,你吃了的,喝了的,你撑死了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东西。你是亿万富翁,有广厦千万间,可是你躺下来的时候就是那与身体等长等宽的一张床。你住在总统套房里跟住在自家的硬板床上是一样的,因为你睡着了以后啊,一切高级和豪华都成了无用的摆设。你只需要那么一点点。人的一生也只需要一点点。也许总有一天,中国老太太的某一个后代子孙,也变成了败家子儿,把自己祖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产挥霍殆尽,跟路易十四说的一样,“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可是这不完全是中国老太太的过错,这是时运不济,正气不昌,家势衰落的错。这一天老太太早预料到了,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让她赶上了,她之前的无数老太太就没有赶上。

中国老太太感伤的这个时代,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当下。这个时代就是城市化快速推进,个人欲望空前膨胀,传统的道德规范被普遍破坏的时代。这个时候,那个美国的老太太就来到了中国,得到了非常多的粉丝,男粉丝,女粉丝,老粉丝,少粉丝,一时间美国老太太的粉丝遍布中国大地江南塞北河东河西。中国老太太感慨不已,但是大势已去,势如破竹,她一个人是挺不住的。她只好选择撤退,退到不发达地区,退到所谓“不开化”的地区。

为什么美国老太太这么受欢迎?中国老太太没有深究。其实这个时代,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等等思潮盛行的时代。比较克己和理性,比较有追求和有理想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时髦了。认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怎么潇洒怎么来,何必苦了自己呢。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时代,路易十四当初就是这么想的,怎么作怎么来,怎么胡闹怎么来。结果落下了千古笑柄。还有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年轻人也是这样放浪形骸,自我中心和膨胀的,搞来搞去,还是迷失了,迷惘了,垮掉了。到现在,终于也开始理性反思,回归理性,否则自己都感觉一味的形而下,跟低级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跟路易十四一样,我们中国目前的时代正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喧嚣和浮躁的时代氛围让很多人焦虑彷徨,不知所来所终的时代。比如你被恶劣房地产商包围了,他们想赚你的钱,就说买房子好,他们赚了一轮不满足,就说人应该有两套以上的房子。他忽悠你,你就听信,因为你焦虑和浮躁,因为你不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你以为占有了更多的财产人生就辉煌了,精彩了,其实大错特错。再比如大家都进城了,老家的那套大房子就失去了价值。比如大家普遍天南海北各奔东西,聚族而居的大宅子老院子不见了。甚至连自己的祖坟在哪里都不知道了。连家族意识都消失了的时代,让这些匆匆忙忙进城来的人,到那里安妥自己的灵魂呢?我知道北京八宝山早就满员了,一人一个格子,还要交高额的费用。北京城早已经被四人包围了,四周全是高价的豪华坟地。人人都知道将来要到这样的地方,可怕啊,虚无啊,连个烧香磕头的地方也没了。那还顾忌什么!作吧!造孽吧!祸害吧!59岁已经晚了,那就49岁吧,听说已经提前到了39岁了。人活着就是一个“作”嘛!

“现世报”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不是美国老太太的价值观的全部,却是现在的年轻人所理解和接受的美国老太太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部。他们被误导了,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归的路。他们真的按照他们所理解的美国老太太的方式生活了没几年,就发现根本行不通。美国老太太也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寻找快乐和永恒。她在贷款买房子之后,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社会的人,上帝的人,家族的人的责任。本来她异常决绝果断不管不顾的,但是随着岁数的增长,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把她迷住了。她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新的人生快乐。她去教堂的频率更高了,她甚至多次到孤儿院寻找失去的亲情。她早早地就写好了遗嘱,要把自己的房子留给社区的孤儿院,因为她年轻时太凶猛了,连孩子都不要,她的遗产只能给别人的孩子。而那孤儿院,是以上帝的名义修建的。从根本上说,美国老太太绝经之后就嫁给了上帝。

中国老太太为理想而活着,为别人而活着,美国老太太为自己活着,为现在活着。这只是个局部的表象而已。正如一个人吃花生米,有的从大到小吃,吃到的是最好的,可是越吃越小。有人从小到大吃,越吃越大。吃到了最好的幸福快乐,下一个更好也幸福快乐。如果论现实的幸福,我觉得不相上下。中国老太太似乎是艰苦的清贫的,可是胸怀大志,高瞻远瞩,每一个痛苦的日子都充满了温馨;美国老太太享受现在,快乐当前,可是它不可避免地也要老去,成为历史。总起来说,她也是幸福快乐。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讨论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一定要分出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哪一个更高明更明智,我觉得中国老太太略胜一筹:她看透了人生的的终极价值和意义。而美国的老太太,有点儿傻大姐的感觉。

我此时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明白了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心思呢?

(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