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白云仙子 //www.sinovision.net/?31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李政道谈《温家宝地质笔记》

热度 4已有 4737 次阅读2017-4-12 06:11 分享到微信

李政道谈《温家宝地质笔记》


来源:中华读书报


原标题:李政道谈《温家宝地质笔记》

地质韶光携梦同行

李政道| 文

看了温家宝先生的《地质笔记》一书后,感触很多。我因身体原因已有几年没有回国,也未与家宝先生见面恳谈了。读完这部书,深深为他曾为地质工作奉献青春的那些岁月而感动。

家宝先生在地质系统工作了十八年,正是从青年到中年的黄金时代。他行万里路,厚积薄发,更让我惊讶的是,从他这些珍贵的地质笔记中,能看出他的有容乃大、情系人民之心。他用笔记录了走过的每片大地,却不仅于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绘,更关注到土地之上的自然环境、资源矿藏、文化特色和人民生活。这种宏观的态度对于时为青年的家宝先生,诚为难得!而插图中那些整齐笔迹和精细作图,也体现了他治学和工作的态度。我相信,此后他也是本着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国家大事和人民忧乐的。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亦正是家宝先生的画像。中国是一个对土地最珍视的国家。土地上的人民是国家发展富强的最宝贵的财富。十八年的地质工作当然十分艰苦,但却磨砺了他的性格,铸成了他的坚毅,亦增加了他对最基层人民的所想、所愿和所需的深入了解。因而他懂土地、爱土地,惜农民、爱农民;所以才有他以后担任领导工作的重责,能对全国的农业发展建立诸多贡献。这使我深受感动,很多视似小事而却是大事者,需有心人认真领导才能终成大事业。

与家宝先生每次见面,我们对话的范围都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物理、地质甚或是文学、历史,家宝先生皆有独到和深入的见解。看到家宝先生在本书中所节选的文史学习笔记,才了解如此的学识是从青年时代即开始培养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学问如做人。这对当代的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者应有很大的启示和榜样力量。科学研究和人文艺术本系相通,需努力融会贯通,才使更多问题的研究茅塞放开。

家宝先生是一位极可爱的人,无论学习研究、工作生活,都是充满热情,带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他实在是一位可敬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做事一丝不苟。我深信,读者朋友们都会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跟随书中行者的足迹,了解家宝先生地质工作的经历和青春岁月。

2006年11月24日,“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是研讨会开幕时,温家宝同李政道(左)教授和朱光亚院士手握手一同走上主席台。 刘卫兵/摄

附:

难忘的记忆深切的感受——《温家宝地质笔记》编辑出版追记

顾晓华| 文

能够编辑出版一本好书,对所有出版人来说是职业的追求,事业的目标。荣幸的是,我们地质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温家宝地质笔记》面世一年来,畅销不衰,其社会反响之大、读者评价之高出乎意料。

作为中央级地质专业出版社和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直属单位,我们能有机会编辑出版这本好书感到十分荣幸。掩卷深思,我以为,它之所以收获如潮好评,就在于它迸发出的积极向上的强大正能量,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真实是本书的生命”

作为一个曾经的地质工作者,温家宝同志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野外环境下以及在担任地质系统领导职务后,写下了大量的工作笔记,记录了自己在工作、学习、研究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当我们最初看着一本本书写工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地质笔记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45本笔记,翻开任何一页,字迹都始终如一的工整隽秀、图幅都始终如一的准确细腻,表格都始终如一的规范清晰。这些笔记,是对作者信仰、追求、精神、气质和人格最好的证明。我们感到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的阅读感受传递给广大的读者,力争在有限的篇幅中真实还原笔记所展现的内容,还原作者在地质系统工作、学习和成长的经历。

在历时两年反复打磨后,2016年3月,这本书终于出版面世。全书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记、调研笔记及学习研究笔记四个部分。每部分所选篇目均是从笔记、日记中摘选的代表性篇目,按时间顺序编排,基本反映了作者在地质系统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的工作、学习情况。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质工作内容及专业背景,温家宝同志专门在每一部分前撰写了“引言”,在部分笔记前撰写了回忆文章。事实上,在全书编辑过程中,无论是大纲的拟定、框架的确立、内容的精简取舍、注释,还是版式和封面设计,温家宝同志都全程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他曾对我们编辑说,这是我们共同走过的两年。

书中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真实性。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真实还原”。在编辑之初,作者就提出“真实是这本书的生命”的编辑思想,反复强调笔记的内容不能修改,要求“本书所有引录的笔记,必须尊重历史原貌,一个字都不得改动。如果确有错字,就要用括号标出来;需要说明之处,则用注释加以解释。”这是作者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在编辑此书过程中一直秉持的指导思想。为了原汁原味呈现地质笔记的真实面貌,我们在书中收入大量的笔记影印件,共632幅,占到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或以图代文,或作为插图与文字对照展示,力争最大限度地“还原”笔记原貌。作者曾经说过,一部内容真实的书,才可能为读者所喜爱;一部内容真实的书,才可能对社会有价值。

其次是史料性。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来讲,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地质工作是一段比较陌生的历史;对于许多地质工作者来讲,也是一段尘封的记忆。本书选编的作者工作、学习笔记时间跨度18年,内容丰富多彩。诚如温家宝同志所言:“笔记中有我对事物的观察,有各类人的七言八语,有丰富的地质科学,也有闪亮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真实而客观的记述,有助于广大读者真切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历程、地质工作体制的变迁以及改革的艰辛探索,了解地质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学习、科研、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方方面面。

第三是可读性。一方面,本书采用了“回忆文章+笔记”的体例结构。由于笔记多为地质专业内容,因此作者亲自撰写了约12万字的回忆文章,包括四个部分的引言、20篇回忆文章,对笔记的内容及相关背景进行解读。这如同电影旁白一般,使地质专业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有趣。他的这些文章文风自然、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同时,为展现作者当年工作、生活的环境,我们选用了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工具、器物的照片。为配合这种体例结构,我们在排版时采用有差别的底色设计——回忆性文章采用温暖、怀旧的浅黄色衬底,笔记主体内容采用纸张本色,而配图则采用渐变的灰绿色为底。这种编排样式格调清新,高雅大方,层次分明,赏心悦目。

另一方面,作者在书中以第一人称回忆了自己从1968年至1985年工作、学习的经历,记叙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的要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文字平实朴素,亲切和蔼,娓娓道来。本书还首次披露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级党组织的信任、关心、培养下,作者从一个地质技术员成长为地矿部领导的过程。

《温家宝地质笔记》,温家宝著,地质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86.00元

难忘的感受

《温家宝地质笔记》既是一本系统而珍贵的地质历史资料,更是一本励志读物。

温家宝同志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到西北边疆地区,投身祖国急需的地质找矿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与高山为伴,坚持学习,专注执着,勇敢探索,一丝不苟地工作,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的成长过程正应了一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对我们来说,编辑此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感动的过程,更是一个难得的接受教育的过程。

首先是为温家宝同志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所震撼。我们没有想到,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岁月,在祁连山及北山地区高寒、险峻、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温家宝同志竟然能够心静如水,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坚强的意志力,用隽秀整齐的字迹和线条,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规范准确的记录和描绘。那一页页无声的笔记,让我们真切领略了温家宝同志专注、执着和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这些笔记使我们深刻理解了温家宝同志那首诗作《仰望星空》的深邃内涵,也使我们明白了“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的道理:任何人的成功都来源于他的崇高而笃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他的勤学敏思、精于业务,来源于他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多次当面感受温家宝同志严谨、细致、专注与高效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从选择篇目、拟定大纲、确定框架、撰写回忆文章、征求反馈意见,一直到审读建议的具体处理,他一直悉心指导,亲力亲为。在此过程中,他还一直给我们鼓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总是能收到他的来信。这些信件,除了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上一阶段的工作给予肯定。每一次和温家宝同志面谈,研究编辑中的有关问题时,他总是那么平和、谦逊、热情。他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的和蔼、包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们编好本书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是为温家宝同志深入实际的作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所感动。温家宝同志在书中写道:“我始终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调查者立场、观点、思想方法的综合表现。”“自从部党组让我挑起改革政策研究的担子后,我觉得如果部里确定的有关方针出现失误,都同我有关,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改革进展的每个关键时刻,如果拿不出指导性意见,也是我的失责。”通读1968年至1985年温家宝同志的地质笔记,我们感到,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从甘陇到东北平原,从陕西到云贵高原,从边陲新疆到湘粤赣大地,他一路风尘仆仆地调查研究。他把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深度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写进了笔记,写进了日记,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报告。

在甘肃省地质局工作期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及甘肃的山山水水,他撰写的地质报告特别是其中的找矿建议,后来很多都得到验证;他提出的地质工作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工作方针,成为地质工作的方向。在地矿部工作期间,为了推进地质工作体制的改革进程,他五上东北,深入省、局、队,走访了黑、吉、辽三省的30多个地勘单位,前后用了134天,进而提出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30多年前,他提出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地质成果有偿使用等意见,在今天看来,对地勘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三是为温家宝同志浓厚的地质情结感动。温家宝同志的地质情结首先来自于对地质工作的热爱。这份热爱始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更源于亲近自然、追求真理的信念。在甘肃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中,温家宝总是以乐观饱满、斗志昂扬的激情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那段岁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单调枯燥、艰苦危险的地质工作当作锤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品格的过程,把自己所从事的地质工作同百姓的生活疾苦、把自己的理想同地质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饱含着温家宝同志浓浓的地质情怀。他在自序中写道:“梦里常回祁连山,最忆荒野找矿时。我难忘在祁连山的找矿岁月,怀念昔日的同事,牵挂着甘肃的发展。在甘肃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是滋养和支撑我精神之树沐雨栉风的沃土。”“在地矿部工作期间,从长白山到天山,从横断山到武夷山,从秦岭到南岭,我到过祖国的许多山山水水,亲身经历了我国地质行业体制改革的最初探索。”“我感谢培养我成长进步的艰苦环境和呵护我的园丁、师长。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我才能从西部地区一个普通的地质队员逐步成长承担重要责任的领导人。”“把这些笔记整理出来,也是表达我对地质工作的无限怀念之情。”

在本书定稿时,作者曾对我们说:“我学地质,干地质25年零三个月,其中在甘肃省15年,在地矿部3年,在学校学习7年多。这25年是我从18岁到43岁这样的一个成长的经历,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从青春年华到而立之年吧。这个时期,也是国家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这本书,其实不属于我个人。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一个地质队员从青年到中年成长的历程。这本书也寄托了我对成千上万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地质工作者的怀念,寄托了我对培养我成长的祁连山、北山、河西走廊及甘肃这片沃土的怀念,寄托了我对给予我帮助、扶持我成长的那些老师、园丁的怀念。”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益友,让自己有所提高;也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盏明灯,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我相信,凡是读了《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的人,总能有所启示、有所收获,能够体会到,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一个热爱自然和追求科学的人,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专注对待工作、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

(作者系地质出版社社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3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科学思考 2020-1-3 10:09
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么崇高,你就能得到多少人的爱戴、拥护、支持、帮助、感谢、怀念,你的发展就达到了多高的水平,你就创造了多少社会和谐与文明,你就拥有了多大驾驭世界的力量,你就占有了多大不朽的时空,你就掌握了多少真理,你的人生就有多么光彩伟大,你就提高了多少人性而减少了兽性,你的素质就优化到了多高的水平,你就享受到了多少幸福欢乐。这是人的和谐人生观、人性观、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审美观、荣辱观、幸福观、理想观、动力观的具体统一,是社会和谐原理,是统一信仰、理想、文化、文明、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人们用这样的思想理念识别是非、权衡利弊、选择行为,就会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成为创建和谐世界的人。
让这世界因为有你变得更加美好。
提高人生价值,不白到世界走一回。
回复 科学思考 2020-1-2 05:57
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么崇高,你就能得到多少人的爱戴、拥护、支持、帮助、感谢、怀念,你的发展就达到了多高的水平,你就创造了多少社会和谐与文明,你就拥有了多大驾驭世界的力量,你就占有了多大不朽的时空,你就掌握了多少真理,你的人生就有多么光彩伟大,你就提高了多少人性而减少了兽性,你的素质就优化到了多高的水平,你就享受到了多少幸福欢乐。这是人的和谐人生观、人性观、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审美观、荣辱观、幸福观、理想观、动力观的具体统一,是社会和谐原理,是统一信仰、理想、文化、文明、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人们用这样的思想理念识别是非、权衡利弊、选择行为,就会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成为创建和谐世界的人。
让这世界因为有你变得更加美好。
提高人生价值,不白到世界走一回。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