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派人来了,这次谁会有事?
撰文|周宇 编辑| 傅凝
按照官方的通报,5月30日,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全部结束,具体情况应会陆续反馈到中央政府。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这不是国务院第一次督查活动,2014年、2015年国务院已经组织了两次“大督查”。朋友们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一些区别,之前的叫“大督查”,此次叫“专项督查”,那么除了名字上的区别,此次督查和以往具体有哪些区别?督查之后,又当如何?
三年三次督查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此次督查算是第三次督查,但跟前两次比,督查内容范围集中。
2014年国务院派出了8个督查组,用10天的时间对27个中央部委及16个地方省市进行督查,主题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的落地情况”,涉及19个方面60项内容。
去年督查的力度更大,一共11个督查组,历时15天,走了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主题为“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
而今年的督查针对“促进民间投资”,督查组9个,历时10天,范围上也不包括部委,仅包括18个省区市。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获知,国务院办公厅内有个机构叫“督查室”,职责包括组织开展重大专项督查、承办与有关中央机关联合开展的督查工作等。国务院派出的督查,大都在该督查室指导下工作,不过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按需督查”而已,虽然名称、范围等等多有不同。
地方阵容
前两年的“大督查”,组长除了国务院秘书长就是各中央部委的一把手,比如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肖亚庆、江小涓、丁向阳和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等都连续两年担任督查组组长。
而今年的专项督查组组长都是来自各个与民间投资有关的“偏经济”的部委,大都是由副部长担任。比如第一到第九组的组长分别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严之尧、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住建部副部长倪虹、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和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各个省市接待相关督查组的领导也不太相同,一般由该省份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职出席相关活动,也有一些行政一把手参加的,比如湖北省长王国生、辽宁省长陈求发、江西省长鹿心社和青海省长郝鹏等多位省长都参加了督查活动,鹿心社还亲自向督查组汇报了江西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情况,其他省市一般由其他人汇报。
因为每个地方的督查时间只有4天左右,所以各个省市除了领导配合,各地方、企业也都要提前准备、组织好。几天下来跑五六个地方,开十几场座谈会,与上百位企业代表见面是各个督查组的“正常节奏”。
会是“走过场”么?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从目前媒体披露的“吐槽”来看,发现督查组收上来的线索可不是“毛毛雨”,比如企业对政府办事效率的表述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
有的企业向督查组反映手头掌握着数亿元资金,想投,却因为土地规划的原因投不出去。对于此次督查的重点之一PPP项目很多民企意见也很大,认为是在为国有企业“量身定做”,很少有民企参与的份儿,有的地方直接告知“优先考虑国企”。黑龙江的民营企业家更是直接“吐槽”政府招商引资是扑克牌中的“JQK”: 先勾我们进来,圈块地给我们,然后再尅我们。
说着热闹,能否真的“落地有声”?
从以往的经验看,对督查后的问责是没有手软的。比如去年大督查结束后,结合跟踪审计情况,分三批问责了将近1500名干部,最严重的,有5个人被开除了党籍,有2个人被撤销党内职务,还有5人被行政开除。
而从督查后各地的反映看,已经有所行动,比如山西组织省委、人大、政府、政协的31位省级领导,密集走访各自所联系的民营企业。《青海日报》则今天头版刊文,省长郝鹏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促进民间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