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再别康桥 -------- 夜视仪 作品
[img]http://www7.xitek.com/photo/photo/1066/106659/106659_1102754919.jpg[/img]
http://photo.xitek.com/showphoto.php?photoid=101269
我的心被这幅作品震颤着..... 耳边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了诗人惜别的吟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都离不开联想
创造者在创作时要把自己抽象的主观的思想感情转化到客观物体而使之形象化,成为某种思想情感的载体,离开了联想这个创作过程无法完成,依然物我两分,因而作品流于形式,缺乏感人力量;
而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也需要联想,但却恰恰和创作者不同:除了要认识理解艺术作品本身外,往往从作品去认识理解创造者的创作思想和触摸其内心深处的东西。
这幅作品可以说发挥充分的联想:
朦胧浑然的夕阳余辉,低低的地平线上,一座沧桑亘古的石桥横陈大地,点名地点场所,给人以凝重而郁郁的感觉;天空大面积的黑色,更使人感觉压抑和沉重,大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境。
在这种环境气氛铺垫渲染下,蓦然翘首天际,一只孤独的白鹤掩翅向东而行,它是“夜飞失伴“?还是惜别故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无法得知。
作者迅速敏捷地抓住这场景,并联想徐志摩名作,并以此把物,我2者结合一起,造成“无我之境“的审美效果。画面浓重的大块暖冷色调对比有力,静动虚实配合得方,主客相得益彰.
瞬间抓拍此景着实不易。
--------------------------------------------------------------------------------------------
故园春醒---画影无形 作品
[img]http://www7.xitek.com/photo/photo/317/31788/31788_1046329715.jpg[/img]
http://www.xitek.com/photo/showphoto.php?photoid=37450
这是一幅有内涵有意境但有技法缺陷的图片
不知怎地,想起“红杏出墙“来,其实这个典故原意并非贬义,歌颂蓬勃而发的春意的,出自宋人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香古色的墙瓦横在顶头,白色墙壁映衬着初绽的腊梅,画面内容简洁,笔墨不多,但已经充分交待了环境--古园,和主旨--春醒。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虽
然还有些许残雪在墙头,然而幽幽寂然的古园开始热闹起来了,看那冬眠复苏的腊梅,几朵鲜红的梅花点缀在树枝上,已经开始透漏春的气息,召唤着春天的到来
了!我们同时可以想象到作者就身在其境,被这景象感染着,激动着......
白墙黑瓦,残雪寒枝这些冷色调渲染和铺垫气氛和环境,烘托出主体,唯一的暖色----初绽的梅花,对比和衬托应该说能够突显意境,略感遗憾的是,斟酌不
够,技法粗糙。
如果把墙上部分剪裁掉,没有用,一定要留墙瓦!!!否则失去环境,同时也可以纠正画面倾斜。另外,下边裁去部分树干,让画面紧凑些。是否拍摄时操作失误而
造成影像质量?俺猜想没有用3脚架: 或者是扫描PS处理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