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 少年游 . 云光散漫落银丝 》
小词参加诗词吾爱网《 少年游 》擂台赛获第十名优胜。
步周邦彦韵,悼母
云光散漫落银丝,劳作倦身姿。抹泪牵肠,倚门翘望,游子总归迟。
空庭冷落人离去,风雨荡寒枝。碧落云深,奈河桥断,遗爱慰心知。
周邦彦原词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家母去世,我人在海外,未能及时奔丧,送母亲一程,实为痛彻心扉之遗憾。好在老人家病重时曾回国,床前尽孝也算点慰籍。先后写了几首诗词抒发忧郁之情,“遗爱慰心知”是心里话。
小词上片刻画追忆了母亲形象以及对游子轻轻的怨艾,实际上也是自己对母亲的歉意。
小词下片用“人归去”,“荡寒枝”,“云深”,“桥断”,一连串动词描写亲人已逝,阴阳永隔,主观感受至悲至痛后的大转折,最后“ 遗爱慰心知”吐气收笔,又扣合回应“游子总归迟”的自责。
“奈河桥断”句用了“断”字。我问过自己,如果桥断了两界还能相通吗?,读者会不会误读?这里是写母亲走后自己主观感觉而不是写实。那种阴阳相隔,永世不见的绝望心情,还是用主观感觉表现更令人动容。
“碧落云深,奈河桥断”句后,似乎理应顺这种心境展开,实际上这里应该是“起承转合”的转变处。“遗爱慰心知”是与伤痛心境的体会,似乎和前句看起来意思和情绪没有衔接,其实是形断而神未断,气未绝,似绝而未绝,绝而未死的境地,自我的感觉是如此。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在写作上也是摹拟学习这种结构和章法,结句完全大转折大翻转,后座力很强,尽管自己学习得不是那么好。
再读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弦凝绝,声暂歇而无声胜有声效果;曲终收拨后悄无言,秋月白画外的感觉,也是写作时企图追求的一种境界。
诗词是表达自我内心感情世界的载体,如何用古典形式来传达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的确是个不那么简单的问题。窃以为除了诗词格律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外,真实的思想和精神的融入传统形式,旧瓶装新酒,更需努力实践。
下面诗词记录了自己真实心情写照
《 怀抱慈恩更自斟 》
母大病, 归省, 子欲养而亲不待,哀泣而作
六十余年孺慕深,忍扶病榻作哀吟。
花繁总被三春露,草浅常持一寸心。
反哺膝前还带泪,衔环梦里不通音。
斑衣闲挂空庭晚,怀抱慈恩更自斟。
《 蝶恋花 . 谁念秋风凋病树 》
谁念秋风凋病树。摇落残黄,吹乱枝无数。
满院萧疏垂晚暮,秦声迢递伤心绪。
曾是青春花满著。粉墨梨园,旧梦归何处。
落叶不辞漂泊苦,为伊缱绻归根去。
《 祭母 五章 》
屏前忽报鹤云归,老眼难擦任泪飞。
此去慈亲重聚首,奈何桥上莫相违。
三兆林幽悲气旋,长哭不舍到黄泉。
飞来一夜秦川雪,片片多情化纸钱。
长夜招魂待影来,伤心蜡烛照灵台。
孟婆汤苦寻归路,认得门前石上苔。
阴阳永隔感哀酸,尽孝怀恩已盖棺。
悔恨当年多少事,只今唯有画中看。
空房旧物尚犹存,肯把慈爱遗子孙。
应待来年家祭日,长青树下细重温。
三兆,西安殡仪馆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