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一本业界看好,读者喜欢的科普图书《人菌之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在参评“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时,出乎意外,在初评时就被否决了!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我们瞧瞧科普界元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创始人之一章道义先生在推荐函件[*]中是怎样说的,“汤寿根同志撰写的科普图书 《人菌之恋》在创作体裁和文字表达方面很有新意。作者根据移动媒体3G技术平台和人们手机屏幕阅读习惯的要求,以“短小、简洁、快捷、鲜明、趣味、实用” 为准则,撰写了七十集,每集六七百字,图文互补,阐明一个知识点,连贯各集,便是一册关于人和细菌(包括病毒)之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普图书;适应了当前 社会快节奏生活的要求,可以在公共交通、睡前饭后的零星时间进行“碎片阅读”,积少成多,从而获得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文笔流畅、富于美感,并且科学与人 文相结合‘文理交融’,力图读者在获得科技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出乎意外”,因为国内类似的事件太多了。正如一位业界知情的权威人士所言:“近年来我参加过科普界以外的一些图书评奖,评选结果毫无争议的,似乎没有;上了不甚理想之书、埋没真正之好书的情况,也属常见。”
据笔者了解,国内评奖往往出现触目惊心的“文苑怪圈”。例如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正惹出一场风波。(参见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惹风波 阿来得零票称要抗议)被要求鲁迅文学奖当自珍自重, 应与“丑闻”进行切割。
其实,这也大可不必“触目惊心”,因为小至图书评奖,大至院士评选,不也存在着光怪陆离的圈子吗?据悉,国家某单位的某官员就因为是某要人的关系,从未发表过什么论文,就白拿了个“院士”。凡此种种,以至于真正的大院士建言“取消院士制度”。
问题出在那里?笔者以为:从社会习俗来说,这是国人传统的“关系学”,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升官靠关系、发 财靠关系,甚至学界发表论文、晋升学位也要讲讲关系、趟趟路子。做人要做到“吃得开、兜得转”、“八面玲珑,十六面光”,否则您就委曲一辈子吧!这其实是 “逼良为娼”!绝对不符合生物界“物竞天择”的进化法则。于是乎,只要有关系,不怕“假冒伪劣”;怪不得,社会上“坑蒙拐骗”越来越多。不信您数数每天接 到多少“五花八门”、叫您“上当受骗”的干扰信息!
长此以往,我国将沦为“关系大国”,谈何创新、谈何发展!
唉!说远了,拉回来吧!
笔者寻思,评奖出现所谓“免不了”的问题,出在聘任评委时有没有“关系”问题,是否聘了关系上有用、科普上白丁的“线 人”,说什么“符合程序”是无用的,因为原本就埋下了不公正的钉子;在制定规则上,有没有保证公平、公正的措施,例如一本书的取舍至少通过三位评委(并保 证充裕时间的)审读与讨论,以排除学识和认识上苍白与偏颇,从而形成实际上是一个人说了算(当然,这也是所谓“符合程序”的)的现象;如果出现了不公平、 不公正的偏颇,有没有在评奖权威们组成的“组织委员会”上设置例行的汇报、补救举措。
笔者也算得上是个“老科普”了,记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历史上也曾经承办过由四个国家级部门组织的多次“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似乎没有出现过类似前述的问题。
现今,历史托付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如此重任,将这个奖项列为国家奖励办认可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八个大奖之一,号称“中国科普创作界的最高奖”。
我们希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不要辜负了历史的重托,将这个科普创作界的评奖活动,评出团结、评出精神、评出创新、评出发展!
读者投书,五柳村2014年8月20日收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