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直言不讳 //www.sinovision.net/?304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寻根究底 拒绝谎言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奚青:还原黄汲清

已有 8232 次阅读2014-8-16 16:05 |个人分类:知识分子|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还原黄汲清
  ——兼评何建明伪造的“中国石油之父”

周永康落马后,媒体和网上大量出现周的亲家黄渝生、詹敏利和周滨妻子黄婉的名字,以及尔等联手贪 腐的恶行与劣迹。其中诸多信息,披露黄渝生、黄婉是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的儿、孙;同时介绍:黄汲清系“中国石油之父”,“发现大庆油田的并非是被称为‘地 质之光’的李四光,而是黄汲清”;“黄汲清先生运用了他独创的‘大地构造理论’和‘陆相生油论’,首先提出并坚持在松辽盆地进行勘探才最终发现的。”“大 庆等东部油田的普查与发现同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根据黄汲清的陆相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中国实现了找油的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大庆等高产 油气田。”等等。

上述关于黄汲清的评介,都是不实之词。其虚假源头,来自何建明(原地矿部《新生界》主编、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两篇报告文学《科学大师的名利场》和《秘密档案——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黄汲清在地学研究和找矿实践中多有建树,广为人知。他离世近20年,其后代的罪与罚乃咎由自取,与先人无涉。但媒体尤其是网上若干文章以讹传讹,严重误导了广大受众。鉴此,有必要一一厘清,还原历史真相。

 

一、黄汲清的“陆相生油理论”并不存在

 

在大庆油田(陆相地层储油)发现之前,全世界所有大型油田都属海相成因。国际上最早(1938年)提出陆相生油观点的,是美国地质学家赖廷格尔(W.T.Nightingale),中国首次提出同样观点的是潘钟祥教授(1941年)1942年,黄汲清等人赴天山进行石油地质勘查,于1947年发表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该报告(黄执笔)称:“新疆的石油是非海相成因的。由于世界上许多大油田的石油都是海相成因,因而如果此非海相理论得以证实的话,那么新疆各油田的远景评价就没有言过其实。”

众所周知,任何自然科学理论的创立,都须有锐度(新发现)和丰度(多侧面、多方位拓展)。仅仅一份地质报告,提出一个观点——新疆石油非海相成因,便自命为“理论”,显然言过其实。

1992年,地矿部出版一本《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查与发现》。老部长孙大光作序称:“这本书是由许多当年身历目睹的老同志,翻阅历史档案资料,座谈讨论,历时四载,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可以说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本来面目的一部油气勘查与发现史。”编者在这部权威史著的前言中,解放前中国地质学家在石油勘查方面的工作和贡献,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

翁文灏、谢家荣、王竹泉、张人鉴、潘钟祥、孙健初等在陕北和甘肃玉门进行了石油地质调查。谭锡畴、李春昱、潘钟祥、黄汲清等在四川盆地进行了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调查。黄汲清、程裕淇、翁文波等在天山南北进行了石油地质调查。关佐蜀、周宗浚等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了构造和油苗。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讲学,曾预测我国东部的新华夏系沉降带可能找到石油。1941年潘钟祥发表了“论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非海相生油”的论文,提出陆相生油的观点。1947年黄汲清等也提出了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的观点。谢家荣、阮维周、孙健初等先后编制了中国油气田分布图;谢家荣、李春昱、翁文波等先后预测了中国的石油资源前景和储量。

 

可见,新中国成立以前,黄汲清并上述所有地质学家只有陆相生油观点,而没有“陆相生油理论”;黄汲清的观点并非首创,而是“跟贴”。此后多年,亦没见黄汲清先生有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对此观点予以阐释。

 

二、黄汲清上书邓小平是一场闹剧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第一个陆相大油田。在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广大科技人员中,对该油田的发现进程早有定评,并无歧议。几十年来,全国惟一公开争功、揽誉者,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汲清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

1978年1月4日,黄汲清上书邓小平,提出:“我国东部几个大油田普查工作是1955年初在当时地质部矿产普查委员会(简称‘普委会’)的直接主持下开始进行的,当时我作为‘普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提出了把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作为‘普委会’找油的四大重点地区。‘普委会’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很快进行了部署,开展了工作。我的建议是根据‘陆相生油’理论(这一理论是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和我在四十年代初期分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和我的大地构造观点并结合我国多年来的地质工作实践而提出的……我查阅了1955年至1960年期间所有有关松辽平原石油普 查工作报告和资料,确知它们都采用了我的地质构造理论和学派术语,而并无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术语。”“‘文化大革命’以来,就有讹传,说什么我国东部油田是 根据李四光同志的地质力学理论而发现的。”《人民日报》“又进一步制造了‘李四光同志亲自指导这项工作’的谎言。”“我国大庆等东部油田的普查和发现与地质力学理论无关,这是事实。”“殷切地希望党中央派人对我反映的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和客观的调查,做出公正的结论。”

以上文字表明:黄汲清是国内第一个把松辽平原列为石油普查重点的人,大庆油田的发现,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在黄指导和主导下完成的。

邓小平很重视,一周后便出批示:“如有可能,最好把问题了解和澄清一下。”时任地质部长的孙大光,选调6名资深地质专业人员,进行几个月深入细致地调查—— 全面梳理了自1920年代以来,李四光和黄汲清关于石油地质的著述、理论、观点、工作实践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写出一份《关于黄汲清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所 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于1978年5月27日上呈中央。报告的结论是:“李四光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确有很大贡献,并非如黄汲清同志所称‘讹传’和‘谎 言’。”“绝不能说,‘我国大庆等东部油田的普查和发现与地质力学无关’。”调查报告肯定黄汲清在参与石油普查具体组织、领导工作中“较有影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其堆功自许的言论和列举的事实不予认同。以下,是调查报告关于李四光的重点阐述:

1934—1935年,他先在英国讲学,后于1939年整理出版的《中国地质学》中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沉降带,例如华北平原,可能揭露出有经济价值的重要矿产。

建国初期,李四光同志分析了石油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深信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油气资源。他多次提 出对中国石油地质的见解,供毛主席、党中央参考。1953年,他充满信心地回答了毛主席对于我国石油工业究竟靠开发天然石油还是走人造石油道路的垂询。 1955年,国务院决定地质部承担石油普查任务。1956年3月,周总理说:“地质部长很乐观,对我们说,(石油)地下贮藏量很大,很有希望,我们很拥护 他的意见,现在需要去工作。”

李四光同志……亲自指导了石油普查的战略选区和部署。1954年3月,他在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的 座谈会上所做《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中指出: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主要凹陷带,对储存石油具有比较好的条件,并首次明确提出“在东北平原、通 过渤海湾、华北平原,往两湖地区,可做(石油普查)工作” 的意见。……经过三年(1955—1957)的侦察,取得了大量的资料,证实了松辽、华北等盆地有很好的含油远景。

1958 年2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了“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4月17日,首次在吉林省前郭旗钻得油砂,接着在其它地区的三十多口井中发现油气显 示。当年秋季,用物探方法发现了大同镇长垣(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11月,向石油工业部提交了该长垣的高台子地震构造图,并提出深钻井位的建议。 1959年……9月24日,石油工业部在高台子构造松基3井首次获得自喷工业油流。紧接着,9月26日,地质部普查队伍在扶余构造上扶27井也获得工业油 流。从此,迎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松辽石油大会战。 

大庆等油田发现后,李四光同志更加强调构造体系控油和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我国东部的几个大油 区。……通过这种在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石油普查队伍沿着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沉降带,接连取得重大成果,华北、下辽河、江汉、陕甘宁等地区相继被突破 了,发现了一系列油田,肯定了在我国具有重大价值的几个大油区。

奚青:还原黄汲清_图1-1

这份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话的,但黄汲清对上述结论不服同年11月14日,他在中国科协大会上再放“原子弹”,声称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理论完全无关!”要求中国科协就此组织一个调查小组,“切实调查一下,认真地调查一番,搞个水落石出”。1981年,黄汲清对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强调:“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理论毫无关系。”

“无关”、“完全无关”、“毫无关系”,黄汲清言之凿凿,斩钉截铁,在科技界引起巨大震动。他要求中国科协切实调查,即让其他行业专家来裁定地学领域的争论,情知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也要提出来,表明自己底气十足,真理在握。

1982年10月,“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者为: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以上地矿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汉、翁文波、余伯良、邱中键、田在艺、胡朝元、赵声振、李德生(以上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以上中科院)。这一隆重表彰,使黄汲清颜面生辉,获得某种心理平衡,上述纷争暂时搁置。

 

三、黄汲清强调在松辽平原找海相油田

   

    1954年3月1日,李四光在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同苏联专家座谈8个小时(康世恩局长主持),重点谈地质力学及新华夏系主要沉降带蕴藏石油的远景,并就华北和松辽平原石油普查达成共识。特拉菲穆克院士说:“我们一时提不出深刻的见解,赞成李 部长的见解。”“华北、东北是覆盖区,听了报告我们没有明确的问题也明确了,我们也同意李部长的意见,进行区域物探与钻探。”“报告给了我们信心。”石油 管理总局苏联专家组组长莫谢也夫表示:赞成李部长在华北、东北找石油的意见。

黄汲清没有参加这个座谈会。做为小李四光15岁的学生(北大地质系),此后多年,黄从来不提这个座谈会以及李的地质力学对石油普查的理论指导,似乎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在1955年、1956年地质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普查会议上,松辽平原均未列入重点勘查计划(当时重点在已知出油的西北和西南,1957年才决定“战略东移”)。黄汲清在上书中说他1955年就“提出了把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作为‘普委会’找油的四大重点地区。‘普委会’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很快进行了部署,开展了工作。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假话。

1957年3月,地质部第三次石油普查会议将松辽平原列为重点。黄汲清在这次会议上发言强调:“陆相生油在我国是很重要的,但就整个世界来说,海相生油无疑还是站着绝对的重要地位。今后我们要继续注意陆相生油,但对海相生油更要注意。”“松辽平原可能存在海相第三纪地层”“配合浅钻研究中、新生代地层,特别注意松花江统海相第三纪”“海侵似不可能从苏联方面入侵,而是从渤海北来,因此应在彰武一带用深、浅钻证实海相第三系的存在

苏联专家特拉菲1950年代的谈话记录(1998年译出)也证实:“黄当时强调在阜新一带靠海近,可能有海相第三纪地层,强调要找海相油田;他与谢家荣具体部署松辽盆地的石油地质踏勘工作路线选的就是:从阜新—沈阳—沿第二松花江向南—吉林的哈达湾,而不是向北到松花江以北地区,显然,这一踏勘路线基本上是过去日本人的工作路线。事实证明,松辽盆地并不是第三纪海相地层,而是巨厚的陆相白垩纪地层。”(见附图)综上,可知黄汲清的思路海相油田,根本不存在其用所谓“陆相生油理论”指导大庆油田勘查的历史事实。

奚青:还原黄汲清_图1-2 

据赵文津院士《李四光与中国石油大发现,2006年,地震出版社
   

中国货真价实的陆相生油理论,是大庆等东部油田发现后,石油部的胡见义院士等人不断探索、总结、完成的,著述甚丰。

 

    四、黄汲清公开认错

 

黄汲清上书邓小平,接着在中国科协大会上放炮,竭力抬高自己,贬损老师李四光。此举在地质系统广受诟病,因为大家都清楚:黄汲清编织了许多经不起检验的谎,有失院士的风度。

为防止有人再次“鼓包”和搅局,老部长孙大光提议编纂一部《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查与发现》,留存于世,以 正视听。在他亲自指导下,该书由黄汲清、孙殿卿院士等4人为顾问,吕华为主编,苏云山、韩景行等5人为副主编,12位资深石油地质专家学者(以上,多是受 到国家表彰的勘查大庆油田的当事者)执笔,一百多名专业技术干部参与收集、鉴别史料,集体写成。

这部信史,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在发现大庆等东部油田过程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和重贡献。列举了谢家荣和其他石油地质专家解放前后的油气勘查实践及重要著述。肯定了黄汲清等人解放前在四川盆和天山南北“进行了石油地质调查”,“也提出了陆相生油和多期生油的观点”,但没有认定黄汲清(并其他任何人)有“陆相生油理论”,以及用这一理论指导勘大庆油田的实践。黄汲清上书中自我光扬的事实和依据(即最早提出以松辽平原为石油普查重点并实施,相关地质报告中都采用了黄的地质构造理论和学派术语等)并不存在,同样没有得到认同。

奚青:还原黄汲清_图1-3

 
黄汲清是
该书编纂审定的第一顾问。面对这部客观、严谨、缜密、公认的史书,他必须对上书中央和在中国科协大会上放“原子弹”之事重新表态,否则就难堪了。

一年后,《黄汲清石油地质著作选集》发表,在“1955年前中国地质学工作者对在中国东部找油气的意见”一节第171—172页中,黄郑重地写下一笔

 

1954 年3月1日,地质部李四光部长应石油总局苏联专家小组组长特拉菲姆克教授的请求,在该局“作了以‘从大地构造观点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远景’为题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他的地质力学理论和观点,最后指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上,看来是有重要意义的。’”

总起来说,上述专家们的见解,不论是载在已出版的文章中,还是在打印文件中,在1955年以前我都没有注意到。这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有认真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这是我自己的过失。

这两段文字明确承认大庆等东部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有关自己当年没有认真了解和对待,是错误的。黄先生以此方式下了历史的台阶,值得称许(尽管因为忙于找石油,而没有留意李四光关于找石油的重要座谈资料,这一托辞不无勉强)。

奚青:还原黄汲清_图1-4

 
大庆油田是地质部和石油部联手找到的。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对李四光的
认定是:“地质部几年来的石油地质工作就是按照李四光同志的意见部署的,1955年起,就在他指出的新华夏系沉降带中华北、松辽和江汉平原先后开展了工作……这些情况证实了李四光同志的理论是符合中国油田分布规律的客观实际的。”(1961.6致中央信)

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清华大学地质系肄业)对李四光的评价是:“李四光同志……用地质力学的理论,从大地构造的观点,论证华夏大地槽是找油的有利地区,并首先提出在松辽盆地和华北沉积区找油,这一点是有重大贡献的。”(1979.12.6批示)

《简明中外人名词典》对李四光的定评是:“他运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五、“中国石油之父”系何建明伪造

 

1993年,何建明任地矿部文学季刊《新生界》主编。他对编辑 部的人说,自己有200万元(实际上非法所得1000万元以上,详见笔者网上的揭露文章:《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涉嫌巨额诈骗、贪污》);又揶揄其他同 事:“你们知道什么是漂亮的女人!”此时,他权、钱、色皆已盈满,最想的是出名,出大名。这一点,在地质文学圈内多有议论。

何建明出身于基建工程兵新闻干事,文学功底较薄。他自知靠文学作品出名很难,莫如走旁门左道——以李四光博取眼球和名声。他了解到:17年前,黄汲清与李四光有一场历 史纠葛,闹到中央,很有戏剧性;虽然黄汲清已经认错,但地质系统以外的人多不了解,故仍可大作文章。由是,何建明于1995年7月,在《新生界》上发表了 长篇报告文学《科学大师的名利场》(以下称《名利场》),重新炒作黄汲清上书邓小平和在中国科协大会上放“原子弹”一事,自称要贯彻落实邓小平17年前的批示,匡正大庆油田发现的历史。

何建明根本不懂地质专业,但却胡诌黄汲清第一个在世界上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生油论’“黄汲清的陆相生油理论是实现大庆油田发现的重大突破的最基本和唯一可信的理论依据“所谓大地构造学用通俗的话说,就像今天我们使用‘X光’把人体的各个部位、脉络弄得一清二楚似的……黄汲清将自己的‘X光’武器运用到石油勘探中去,取得了神话般的奇效。”进而虚构:“黄汲清有一对‘火眼金睛’,能看穿几千米地下的情况,能辨别几十亿年的地层变化。”“大庆油田是他(黄汲清)发现的。”

“X光”透视大地,“火眼金睛”看穿地层——在何建明笔下,黄汲清成了魔幻故事中的万灵神。倘若黄先生真有这般本事,直接点矿就是了,还用得着成千上万地质工作者进行野外勘探么?

在《名利场》中,何建明无中生有地杜撰:1、1929至 1930年,“黄汲清孤身行程达一万多里,创造了中国地质史上一次单程考察的最长线路记录”。2、1938年6月12日,翁文灏经周恩来同意,借用延长油 矿两台钻机去玉门勘探石油。第二年玉门打出石油,“孙健初将这一喜讯报到南京,黄汲清立即复电:‘继续布井,直至黑龙升天!’”(此时南京早已沦陷,黄汲 清身在重庆,与此事无关)……3、地质部党组1957年底关于石油普查“战略东移”的决定,是黄汲清1956年1月决策的。4、石油部松基3井试油出现意 外情况,余秋里深夜打电话请教何长工,何长工转而求教黄汲清,黄当即拍板:“我看可以提前试油石油部照此办理,在十年大庆前夕,打出滚滚喷涌的石油……

这类重大造假,在《名利场》中有几十处之多。卑劣的是,何建明竟公然篡改黄汲清在《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的学术观点——黄的结论是:我们在天山山麓带尽管可能发现有相当经济价值的重要油田,但却难以希望发现像巴库和马拉开波那样的大油田何建明篡改为:中国的新疆独山子、塔里木盆地等地方,以及其它中国的陆相沉积地层下,完全有可能找到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油田,苏联的巴库油田相媲美的大油田。” 紧接着,何建明写下一段故作多情的赞美: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何等的远见!它仿佛在国际地学界权威们的头上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响雷,而且给中华民族的石油工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带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在之后的几十年间,黄汲清这一理论,无一例外地被得到证实。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以至80年代发现的塔里木油田等一大批知名油田,也不无例外地都在陆相地层上。其中,最突出的自然是大庆油田。

何建明黄汲清堆积了无数“光辉业绩”后,接着荒诞地封神:“把‘中国石油之父’的桂冠安在黄汲清的头上是当之无愧的。”黄汲清“是中国地学界唯一可以冠之为‘中国石油之父’的一位。”“直到临终前80天,他才被中外新闻界和科技界,将那顶‘中国石油之父’的桂冠戴在了头上。

“中国石油之父”这一称谓不伦不类(是石油地质之父、石油化工之父,还是石油商贸……之父?)。对此,石油地质界的专家学者十分反感。他们指出:无论黄汲清生前还是身后,中国新闻界(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石油报》等)和国外新闻界,从来没有任何人给黄汲清如此冠冕。他们要求何建明具体指出哪家新闻媒体、什么时间有如此报道规避不答。

以上,便是“中国石油之父”的由来,实为何建明百分之百的伪造。

在把黄汲清捧上神坛同时,何建明从学术、品德和政治上全 面否定了李四光。说李四光“在地学界名声并不好”,“对找矿确实并不在行”,他的地质力学“极受排斥和孤立”,“可悲的是毛泽东到死都不清楚大庆油田的发 现与地质力学无关”“毛泽东非常敏锐地发现了李四光是可以作为知识界的‘革命势力’,去担当起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那种理想人选,而李四光也无愧毛泽东 的赏识,积极地充当了这种角色。”说李四光是个“政治小人”,内心肮脏,如果不骂人不整人,“我这个地质部长能呆得住吗?”进而造:“或者说是李四光把谢家荣打成了右派”,因为两人早年曾是“情敌”,谢家荣“反党(其实是反李四光)”……何建明甚至直接站出来谩骂:“妈的,这是什么政治!李四光怎么也跟着玩起政治了!”

何建明一面把黄汲清捧上云端,一面把李四光踩地下。如此大褒大贬,才有跌宕,才有看点,更能引人入胜。这样一来,何建明便可以收获“仗义执言”“敢为天下先”的名声。有的读者不明真相,果然为他叫好:“何建明敢于标新立异,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试图挖掘科学事实,挑战权威、冲破传统的行为值得赞赏。”

《名利场》发表后,引起巨大轰动(比有人骂鲁迅轰动得多),同时也遭到广大读者的痛斥和谴责。中国地质科学院在给地矿部的报告中指出:该文“不仅存在很多不实之处,还有不少歪曲事实,无中生有,人身攻击,诋毁中伤,拨弄是非,制造混乱的地方,在社会上和地质界造成很坏的影响。我院科技人员,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除进行公开答辩外,并请组织调查澄清。”1996年1月31日,在第四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严厉批评了《名利场》及其作者:“前一段时期有人发表文章,不尊重事实,混淆是非,企图否定李四光教授的历史功绩,那些言论都是非常错误的,在李四光同志这面旗帜面前显得渺小和毫无意义,无损于李四光为中国地质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中国矿业报》1996年2月3日地矿部作家康平和笔者(何建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介绍人之一)先后在《文论报》上发表文章,对何建明的抄袭、篡改和胡编乱造予以揭露和批判。

与此同时,李林院士起诉何建明《新生界》杂志社侵害李四光名誉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李林胜诉。

至此,何建明为人不齿,在地矿部难以立足。未久他调到《中国作家》杂志,接着使出种 种不光彩的手段,渐次爬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之位(详见《中国作家》原副主编杨匡满《何大官人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有权有势后,何建明又将 《名利场》做为个人经典作品,多次重新发表。鉴此,笔者近年在网上连续发表了《我为什么要再揭何建明的<名利场>》《十问何建明》《敦促何建明应答十问》等文章,对其《名利场》《奠基者》《秘密档案——大庆油田发现真相》等报告文学中数不胜数的重大造假,一一揭露和驳诘。两年过去了,何建明始终避而不应。

 

六、愿黄汲清先生安息

 

黄汲清先生早就公开认错,且已作古,本不必纠扯陈年往事,搅扰九泉。怎奈何建明造谣无数,谬种流传,贻害八方,必当予以揭露和批判,方能正本清源,消除其劣影响。

何建明的多篇虚假报告文学,看似为黄汲清抹粉,实际上是给黄先生抹黑。倘若黄先生地下有知,会羞愤不已的。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子孙何所道,回首同山阿。

愿黄汲清先生安息!

                           

                           2014年8月16
Power by YOZOSOFT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