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休里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954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浅谈摄影

热度 10已有 7703 次阅读2015-10-28 10:41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杂谈| 审美观, 艺术展, 局限性, 摄影家, 大通 分享到微信


  摄影与绘画同属美学艺术,有点像姐妹绘画早于摄影,值得者借鉴上摄影课时,老师必先教你一大通关的绘画方面知识色彩色,冷暖色温,比例对称,虚实衬托。这些审美观是前辈的看法,我们只是借鉴一下,不必刻板遵循守旧,约束自己的创意。摄影与绘画又有所区别绘画可以无中生有,摄影则不能,这是摄影的局限性(合成也得有原物);摄影记录的是真实,画面逼真,绘画却望尘莫及,这是绘画的缺憾(有些特殊场所,如法庭,禁止拍照,记者只好凭想象画出来)。照片具有真实性,可作证据,用途广泛;绘画可以虚构,数量少,可作珍藏之用。画家需花大量的时间去构思,摄影家要费大量的时间去等待,这是一件让别人看起来辛苦,自己觉得快乐的事。在一次艺术展中,一位画家抱怨当代绘画受到摄影的冲击,画家的辛苦无人理解。他还说画不可复制,照片却满天飞。照片的快速和易复制性,给我们今天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带来了无限的财富,如广告,新闻和影视娱乐等传媒行业,都大量地使用录像、胶卷和照片,缓慢的绘画工艺怎跟得上如此快节奏的形势?岂不知当今是以少为贵的年代,名家的一幅旧画可值千万,一张旧邮票也值百万。最近听说那些脏兮兮的旧币值钱,有的翻了近万倍。以前一部百万次运算速度极慢的大型电脑可换一架飞机,现在上亿次的小型电脑当垃圾。少为奇,奇则贵,贵好,好争。如果世界上钻石比玻璃多,金子比铜多,想必人人都会去崇拜玻璃和铜了。如果将来天下的女人都长得像西施,将来最美的那个女人必是现在认为最丑的。高度逼真、质量极好的广告照片“满天飞”,正是摄影这个行业的悲哀。至今为止,没有一幅照片贵过画的收藏价值实用价值相矛盾。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金元宝换红薯的故事?

  每当我看到一些摄影佳作时就会兴奋不已。记得2011年度新闻照片中有一幅佳作,加拿大Vancouver警察们镇压一场球迷骚乱时,这对恋人被防暴警察撞倒后,竟然躺在地上拥抱热吻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幅新闻抓拍照片,摄影师Richard Lam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否则时机将在瞬间消失。这张照片拍得很美,成功在于角度的选择和长焦距上的运用。首先从准备工作上来讲,由于光线弱,作者预先设置了高感光度。由于距离远作者还要跟着警察后面跑,主题目标较远,作者用了长焦,不仅抓到了主题目标,还造成影像空间的压缩,产生了奇特的视觉效果。以上两点只是凭我的经验推断,不排除作者在后期加工对照片的处理(如画面被裁去一,其视觉效果等于焦距增加了一倍。何况现在是数码时代,数码相机加上五花八门的处理软件,这些困难不再是问题。是拍摄的角度一对恋人的肢体位置,弯曲的腿,掀起的裙,弓起的背,如痴如醉的吻,与周边的紧张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场面太浪漫了!遗憾的是拍摄的时机稍慢了点,几乎被一伙防暴警员遮挡而失去拍摄的时机主题的位置不符合美学的构图规则,艺术性不够,我们只能称它是一幅成功的新闻佳作,当然这些不是作者所能控制的。

  摄影作品分新闻和艺术两大类,参赛时也是分开的。新闻作品多出于记者之手,要求摄者动作快准狠,抓住瞬间,记者通常都具备扎实的抓拍功夫。艺术作品是摄影家的事,追求美的感受,注重构图和后期加工。所以,两种不同目的的摄者有着不同的风格。

  新闻摄影。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一定的摄影基本功是不可缺少的。以前用的老相机是全手动的,定焦镜头,连测光表也是手持的。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快门与光圈的配合,对焦和景深的掌握,全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我们知道,在手持拍摄的条件下,为了避免手而产生影像模糊,一般要求摄者在标准镜头的焦距135胶卷50MM下,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125秒,如用长焦距,快门速度则以指数线性倍増。当然,也有较专业的记者可以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来弥补光线的不足,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可视为胶片感光度的提升。有位同事称他可以用1/8秒的快门(标准镜头)拍摄而影像不至于模糊(相对静止的物体),是一般人的四值,也许他有射击运动员持枪的功底。过去人们使用的是胶卷,胶卷的感光度固定不可变换,如需要不同的感光度来适合不同的用途,就得随身配备多部机身。这是件很麻烦的事,记者不得不在基本功下功夫。除了拍摄运动的物体之外,专业摄影师不愿使用高感光度胶片,高感光度胶片的颗粒大,反差大,宽容度小,以致层次尙失,清晰度受损,不适合用来放大照片。他们喜爱使用低感光度,颗粒细腻的反转片。新闻照片重在记录,美感其次,为了方便,记者通常喜用感光度较高的胶卷。

  艺术摄影。艺术追求的是美感,与绘画一样,分多种类型,有风光、花卉、人动物等。亚当斯是著名的风光摄影师,那时没有彩色胶卷,他只能用单一的灰色调来表现画面。尽管那时代的镜头分辨率不高,胶片的质量低下。但他巧妙地利用光线来增加层次,用低感光度的大胶片来表现细腻,他的黑白作品至今无人可及。据课本上说,人眼在最佳的状态下可分辨出180种不同的颜色,人眼能分辨出多少种只有亮度的单一灰色呢?不妨做个试验,把一组盛有清水的的杯子,再依次倒入不等量的墨水,直至互相之间可分辨出不同的灰色为止这样做实验的话,我想大约有十来种吧,因人而异。彩色照片的影像逼真,层次丰富,容易被人接受。黑白与彩色,两者的品味不同,很难评出个高低来,就如水墨画与油画,青花瓷与彩瓷一样,是不能拿来互相比较的。

  以上是摄影的基知识,人人都懂,加上现在科技发达,电脑代替了人脑,数码记录代替了胶片,手动的胶卷式相机被淘汰,全自动的数码式相机充满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首先是曝光量准确,无论是点测还是面测均采用内测式,准确无误,省时可靠。曝光程序不仅有极为方便的全自动的曝光程序,还保留了多种预设功能的半自动曝光程序,如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等,有的还保留了全手动曝光功能。可供摄者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一个变焦比大的镜头可取代一堆定焦头,20M像素的清晰度足以对抗35毫米的胶卷,科技革命造福了人类。现在走在街上,发现很多人的手上握着一架笨重而昂贵的单反机虽然相机的拥有者不一定会正确地使用它,不一定懂得它的真正性能这些人至少明白“贵的就是好的”这个道理,爱虚荣嘛,另一类精神享受。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当人们看到一副好的作品后新手往往认为摄影家的相机好,老手可以猜出摄影家使用的镜头焦距,胶卷的种类及感光度。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与相机的优劣无太大的关系,关键是相机背后的眼睛和头脑。我使用的就是一架普通的傻瓜相机,还是个回厂的处理货,价钱只有正品的一半,可高清录像。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迅速,一个电子产品只用二三年就被淘汰了,没坏也要扔了(不怕你笑话,我的电脑只有4G的记忆功能,百美元的货,儿子的电脑十几G,主要用来打游戏,反应快才会赢)。目前相机的用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用来拍纪念照,对画面的质量要求不高。一般人不会像摄影师那样刻意地去构思,冥想,对画面作出极为挑剔的处理。普通人拍摄的照片只是放在网上或屏幕上欣赏,而摄影师的画是要进展览馆的。我明白“实用才是的”这个道理,遗弃了笨重繁琐的贵机,偏爱简单实用的袖珍傻瓜机。我选相机只有两个参考指标机身的像素与操作功能和镜头的通光量与变焦比。对机身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像素不低于18M就可以了,就算画面在后期的编辑中被剪掉一半也有9M,放大到十二吋还可以接受,适应于家用印机。就傻瓜机的镜头而言,通光量和变焦比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参数,一般光学变焦比不小于十,最大光圈系数不小于二点八的倒数就可以了。这样的袖珍式傻瓜相机可适用于任何场面的拍摄,而且价钱不贵,市面上只要二百多美元即可买到。建议新闻记者的口袋里随时配备一部袖珍机,它的作用远比那装腔作势的炮筒子单反机强。

  如果你不是个专业摄影师,最好不要买CANONNIKON单反机,更不要去比功能,因为你用不上,也不懂得用。有位亲戚替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一部NIKON单反机,他的儿子竟嫌价格低了,说拿不出手,会被同学笑话。现在那架单反机丢在家里,宁可用iPhone拍照。我问他会用几种功能,他回答只会用自动档。据我了解,拥有单反相机的人多数是用来炫耀的,相机成了装饰品。如果你已经买了单反机,建议尽可能使用光圈优先功能,勤调感光度,频扭变焦环,利用景深来获得特殊的视觉效果。这样可从摄影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技法,提高自己对摄影的兴趣,不要老定在自动曝光或程序曝光档上不动。以上只是对初学者而言的,有一定水平的摄影迷就另当别论了。

  总体上说,对光线的掌握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寻找合适的角度,多用自然光,慎用闪光灯。拍人物照时,我是极反对使用闪光灯的,即使是在主题背光的情况下,也不愿用闪光灯作正面补光。拍风景照需要机遇,需要等待我的感受是摄影并不比绘画容易。

  在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里,每个摄影者都要掌握起码的暗房技术,胶片冲洗,放大照片都得自己亲手做。暗房制作(不是人们平时说的暗箱操作)是件苦差事,待到夜深人静时,没有干扰,一干到天亮。那时没有空调,连恒温设备也没有,失败了重来,对作品的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一副成功的作品要浪费几倍或几十倍的成本。一位诗友,惜字如金,满桌的诗题,改了又改,最后还是放弃。另一个画友,满墙未完成的画,只等灵感的到来。其实,搞文学艺术的都一样,表面光鲜亮丽,背后苦不堪言,要不怎要尊重版权呢?

  老生常谈,都是些老黄历。虽然胶卷式相机已成历史,但多年养成的习惯,恐怕改不了。


  2015-10-28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9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休里 2015-10-28 19:16
陌上紫衣: 受教了,对入门者非常受用!
经验之谈,希望对像你说的那样。
回复 陌上紫衣 2015-10-28 14:09
受教了,对入门者非常受用!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