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对于梅德韦杰夫的“登岛视察”,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一时间表示遗憾,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表示了抗议。官房长官仙谷由人在11月1日上午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会针对下一步俄总统、俄政府的表态,采取相应措施。可是,日本人在这几个岛子的问题上,手里有几张牌,世人都明眼瞧着。比如,日本外务副大臣松本刚明表示,“作为回应,日方不排除在APEC峰会期间取消菅直人首相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的首脑会谈。”哈哈,对俄国人来说,这个会谈取消与否能有多大意义呢?!
日本人憋屈、窝火、恼恨……,最后终于品出味儿了——原来如此,并不是“中俄在对日关系上统一了步调,表现出‘历史最佳关系’的姿态。”而是梅德韦杰夫有意无意地告诉咱日本人,他占了的,咱就别想要回来了。韩国人占的竹岛(独岛),咱还能要回来咋地?!
这个世界有公理,但更讲霸道。北边的没辙,南边的正占着的,咱还能撒手么?!南海中,那些小国们不是也占了就占了么,为啥偏偏我日本不行?!哼!我日本人占了的,“一毫米都不会退让”!有能耐你和我美国大哥过招去!
谢谢梅德韦杰夫小哥授我以“渔”!
【20101107又及:日本留华学生加藤嘉一博文提供了佐证】
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结束越南之行后的回国途中登上了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对北方四岛进行视察。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与中日之间的“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群岛)一样,都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前者是由俄国实际控制,对此,日方提出异议。后者则是由日本实际控制,中方提出异议的。
日方不会做出强烈反应,理由有三:
一,北方四岛由俄方实际控制是客观事实,日方本来处于劣势;
二,菅直人首相的支持率急速下降,其重大原因之一是没有把与中国之间发生的撞船事件处理好,再次面对着领土问题,菅内阁不得不先观望形势,后慎重处理;
三,日本即将主持APEC会议,在此之前不愿意在对外关系上找麻烦。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堵”日本的领土风波确实纷纷发生,同时,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也正在描绘出有趣的权力格局。日、俄、中、美之间的“领土博弈”重新登场,直接影响着各国在本地区的国家利益,深刻考验着各国对本地区的战略考虑。
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明显是占了中日摩擦的便宜,搭了中国对日强硬外交的便车。他之前从迎合内政、选举的角度宣布“近期一定访问北方四岛”,上次访问中国的时候也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在领土问题上共同应付日本达成了战略默契。
日俄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立场暂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好维持现状。俄国通过此次强硬措施进一步把“实际控制”既成事实化。但梅德韦杰夫明显是得分的,政治家与专栏作家一样,永远只是为任期(周期)负责任。即使被历史学家写成“伟人”的政治家,所有人当时是从在自己任期内能够取得多大政绩这一点来决定政策的。
冷静下来思考,不难发现,梅德韦杰夫的登陆与日本逮捕了中国渔船船长实际上属于殊途同归,都是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范围内行使了“国内法”,把局面进一步既成事实化,虽然日本务必表示抗议,主张非法,中国也务必表示抗议,主张非法。
不少专家认为,梅德韦杰夫对日采取的强硬措施是受了中国对钓鱼岛风波采取的强硬处理法之影响,中国也从中获利。我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如前所述,“撞船事件”和“总统登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外交事件,都是由实际控制方来按部就班行使国内法,日本和中国各自的反击措施和所拥有的外交筹码存在差距,但被控制方基本处于被动,只能“严厉抗议”。
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日俄之间,还是日中之间,坐收渔利,得到了基本目标。看到尖阁诸岛(钓鱼岛)风波依然影响着日中关系,美国巧妙地提出“中美日对话”的制度设计。看到中国外交的强硬措施而感到害怕和警惕的东南亚国家,不失时机地“加强沟通”。美国把东亚地区的坏事变成好事,逐步提升自己在东亚政治中的话语权,来牵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触摸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
不少专家认为,日本是最近一系列领土风波的最大输家,我的看法是,不见得。既然美国是最大赢家,那作为其盟国,日本不太可能输成那样子。9月初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通过对日美同盟的重新确认,即日美安保条约对钓鱼岛海域是发挥军事作用的,换句话来说,美国到时候会站在日本一方加以保护,再次向中国发出了警告,将继续利用日本这一远东的筹码“遏制(contain)”中国,同时试图主动提供“中美日对话”等舞台,来“接触(engage)”中国。对于梅德韦杰夫的登陆措施,美国也明确表示“支持日本的立场”,试图利用日本这一筹码,来牵制这一原来的核心遏制对象、潜在的重要竞争对手。当然,就对华关系而言,日本最好还是能够落实福田康夫前首相提倡的“共鸣外交”,即要把日美同盟和对华外交兼顾好。日美同盟的提升值得欢迎,但它不应该以损害对华关系为代价。
关键词是“既成事实”。 梅德韦杰夫不过是间接地“模仿”了日本在9月8日时采取的内政措施而已。中国政府对日制裁无疑是迫不得已的,中国有中国特有的选民,结果使得日美同盟得到了较大的升级。此外,中日民间交流,包括经贸、人文、青少年等的破坏和滞后以及前一阵在中国国内连续爆发的“反日游行”对中国来说也是弊大于利。25000家以上的在华日本企业雇用着1000万以上的中国劳动者,日本产品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可或缺,想抵制也抵制不住的。回望历史,无论是改革开放当初的政府开发援助,还是“政治风波”后的第一解除制裁,日本对中国的内政稳定与经济建设来说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对于中共来说,把日本宣传为“假想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最近一段时间在国际舆论上逐步高涨的“中国异类论”、“中国强硬论”也不容忽视。
总之,此轮领土风波是错综复杂的,各国有各国的得和失,对于当前的东北亚地缘格局也产生切实的影响。肯定的是,东亚这一“后危机时代的巴尔干”的紧张氛围和态势正在升级,严重损害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这一点来看,所有利益攸关者都是输家,得不偿失。
(本文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第三眼”2010年11月3日)(http://blog.ifeng.com/article/851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