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今天的《城市晚报》A06版整版都在议论——两“蛋”相逢洋“蛋”胜,元旦为啥干不过圣诞?文中置疑:“为什么铺天盖地的圣诞风能吹遍整个长春市,随之而来的还有商家大肆的宣传和市民们疯狂的追捧。而传统的元旦,在人们心中却想鸡肋一样可有可无了?咱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咋就火不过舶来的洋节?” (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12/25/node_22.htm)
作者本意自然是要呼吁保护“咱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可他却错选了比较对象。“从西方的圣诞到传统的元旦,两个节日相差短短几天的时间。可是,圣诞节这个舶来的节日却深受炎黄子孙的追捧。”作者忽视了,这“相差短短几天的”元旦也是“舶来的节日”,也是“洋蛋”,因为公历纪元就是“洋历”。
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公历纪元,简称“公元”,是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所以被称为公历(阳历)。
“咱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元旦则不是与圣诞节“相差短短几天”,而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可见,今天我们过的元旦本来就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内涵”。元旦与圣诞两“蛋”PK,胜负双方都是洋“蛋”。圣诞节源于基督教,兴盛于西方,直至成为世界性的节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借圣诞节聚会、出游,商家更借此推出诸般促销活动。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共度圣诞节是必然的事。而且中国人与外国人藉此多了个情绪沟通点。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没错,而且应该支持。可是应该拿春节说事儿,拿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为文化遗产说事儿……,唯独不该以阳历元旦说事儿。文中提到的的心理专家、民俗学家居然也没有对记者提出及时的校正,反而顺着这条错误思路大谈特谈,误导效应变本加厉。
同一天的《城市晚报》A14版刊出“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公布”,不想“笑话人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