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建设街1122号,一幢兴亚风格的小洋楼被其后的扇面状高层建筑淹没了。而且小洋楼门脸儿也被罩了起来,楼顶还安上了大字招牌。
这里就是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而曾经任伪满洲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的竟是一位台湾人——谢介石。
谢介石(1878年-1946年),字又安,一字幼安,台湾新竹人。早年就读私塾,日本统治台湾后于新竹国语传习所学习日语,并曾经担任伊藤博文来台时之通译;后来东渡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前往天津张勋处工作。1915年放弃日本国籍改入中华民国国籍。张勋于西元1917策动溥仪复辟时,谢介石也参与其中。也因为复辟事件,谢介石得以认识溥仪。
1927年,谢介石出任溥仪的外务部右丞与天津行在御前顾问,之后前往中国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长熙洽的吉林省陆军部尚书;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任首任外交部总长。曾经因将熙洽、马占山说服降满而立下大功。1935年出任伪满洲国驻日全权大使。
由于谢介石在满洲国发展的成功,不少的台湾人也都前往满洲寻求发展,并且工作于满洲国的公务部门。据研究,追随谢介石“过满洲”的台湾人前后超过万余人。譬如李行的电影《原乡人》的原型钟理和(秦汉扮演)1934年和妻子(林凤娇扮演)一起私奔到满洲。而谢介石也一度衣锦还乡回到台湾,在台湾引起轰动。1935年代表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回台参加台湾博览会。
其后谢介石一度转任实业部长,又曾经出任伪满洲国国营事业的董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伪满洲国瓦解,谢介石也被逮捕,但尚未经审判便于北京狱中病故。
谢介石在伪满洲国外交部长位子上坐得并不久。而即便久了,他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只不过扮演玩偶的角色。因为殖民地根本无外交而言,日本人只是操纵和驱使伪满上演了一系列“外交”闹剧和骗局,而绝不是独立国家的外交。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东南临近规划中的“帝宫”,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砖木结构,楼高两层,系带地下室的宫堡式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西方建筑特点。系由法国BROSSARD MOPIN公司负责设计与施工管理,工程用款是由法国经济发展协会提供的有偿贷款,也是当时引入西方投资的唯一一个建筑。该建筑1933年动工,1934年竣工。
建筑平面布局非常灵活,立面造型也很丰富,它是当时伪行政办公建筑中形式最复杂的建筑。除主入口的正面和背面受西方建筑形式和构图的影响外,设计者也试图表现东方式建筑的性格,从空透的栏杆、六边形的窗子、圆圆的月亮门等都体现了法国设计师对“兴亚式”建筑内涵的“理解”。特别是建筑北侧的次要入口,圆拱形的门洞、两侧向内倾斜的墙体与上面建筑的局部装饰都有着浓厚的日本近代建筑的感受。
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南侧地下室有三个玻璃采光窗,由于要承受来往行人的踩踏,所以用铸铁作网格骨架,并镶有厚重的倒立的锥形彩色玻璃白天用来为地下室补充采光,夜晚地下室的灯光又照亮玻璃地面,彩色玻璃五彩斑斓,效果独特。建筑外墙采用当时流行的水平向窄条厚面砖,转角部位都做成完整的定型产品。柱廊用六边形的石柱支承,上部有石制的柱头和雀替造型。
该建筑被完好地保护了近五十年,只是上个世纪末才被“开发利用”。可惜的是故有的风格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