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918年的日本桥
日本东京都中央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日本桥。1603年(庆长8年),德川家康提出建设全国道路网的计划,日本桥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次年,日本桥成为五条街道的基点。此后的几百年中几乎代代都修缮重造,最后一次改装工程于1999年(平成11年)完工,这已经是第19代日本桥了,它被列为日本的重要国家文化财产。
你也许想象不到,20世纪初年在长春也有一座日本桥,位在今天胜利大街(时称东斜街)的东端。1907年日本人以“满铁”的名义开始在长春建立满铁附属地。1909年10月至1910年7月,为加强附属地与长春城新开商埠地的联系与沟通,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头道沟上建造了一座木桥,当时称之为东斜街桥。如果说当年长春满铁附属地的西南端是西公园(胜利公园),那它的东南端就是这座桥。
1917年9月,腐朽严重而无法继续使用的木桥被拆除,次年10月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孔拱桥。因为该桥由日本人设计、建造,因此命名为日本桥。
日本桥是架设在头道沟水流上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桥宽20米,长11.33米,设计承载能力15吨。桥基用预制桩夯打入头道沟底,桥的翼壁由桥台向外呈长方形,并与头道沟护岸相连。桥面分为车道和人行步道两部分。车道位于中央,由花岗岩石板铺装,宽14米,两侧的人行步道由混凝土方砖铺装,各宽2.37米。桥栏高1米左右,位于人行步道外侧并与步道平行,表面由大理石装饰,两端的四角各有一座灯柱,显得十分华丽。
1918年的日本桥
日本桥的建成,使得附属地和长春城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促进了附属地的进一步发展,被日本人称为“长春第一主要桥梁”。
日本桥既是来往于满铁附属地和长春城内最便利的咽喉要道,也是中日地界的分界线。桥北是日本人管辖的满铁附属地,桥南是中国官府管辖的商埠地。在满铁附属地,日本人拥有行政管理权、驻兵权、警察权和领事裁判权等种种特权。在桥南中国管界内不论偷盗、抢劫还是杀人、放火,只要跨过这座桥,就可以逍遥法外。因此当时的日本桥被长春老百姓称为“阴阳界”。民国初年,作家萧军在长春生活过多年,其后他在《忆长春》一文中记述了日本桥:“在桥北面,日本人设有一幢红色砖墙的小房子,是日本警察的派出所,俗名叫‘黑帽子小衙门’。因为它的警察全是穿黑衣,戴有一条暗紫帽箍的黑帽子。他们经常是挂着皮壳手枪、短剑或长刀的。一些赶马车的,拉人力车的……全很恐惧这红房子,称为‘小衙门’,又叫黑屋子。如果一旦被抓了去,轻者打一顿嘴巴和耳光,重者是灌凉水、煤油或辣椒水。”
1935年的日本桥
在日本桥的东北,沿东斜街被规划为公园用地。1922年满铁当局着手兴建公园,也随之命名日本桥公园了。整个公园占地约10亩,成不规则的四边形。早在1907年,日本人就对这块地方进行一次初步的平整,移植了一些花木,把园子中央的农舍稍加修缮,作为“满铁俱乐部”。1909年,翻盖成砖木结构的平房,在里面陈列着满铁开办历史和经营成果,所以又叫“创业馆”。
1909年10月,曾任日本内阁首相的伊藤博文来到东北,计划在哈尔滨会晤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25日路过长春,就在这个创业馆里举行迎送宴会。第二天伊藤搭中东铁路专车北上,在哈尔滨火车站被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这座公园和这个创业馆,也随之闻名中外了。
1925年秋,日本人又局部重建了一次公园内的建筑,改建成一幢中国古典式的平房,挂上“创业馆”的匾额。在公园的西门两旁,安放了两尊奇形怪状的铸铁怪兽,人们叫它“鹰虎子”或“望天吼”。1942年修筑长春火车站至东大桥的有轨电车线路时,就从公园中穿过,从胜利大街折向正东,园内的房舍被拆除了,公园逐渐荒废了。
日本桥使用了十几年。1935年8月,为了适应附属地商店街的建设,日本桥作为头道沟暗渠的一部分被埋入地下。今天,当你漫步在胜利大街东端的交叉路口时,脚下踩着的正是这座桥。
政协长春市委员会新近建议,将长春站前为起点经南广场至胜利大街东端的两侧街区,称为日本长春满铁附属地日本桥通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