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人民大街、团结路、白菊路、嫩江路围起来一块绿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这就是胜利公园。
它是长春市现存历史最久的公园——
公园初建在1915年,迄今已经有94年历史了。
这是长春市现存的其他所有公园都不能企及的年龄。
它是长春市名称变更次数最多的公园——
该公园初建名之“西公园”。
1938年11月,公园被命名为“儿玉公园”。
1946年6月,国民党长春市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公园”。
1949年3月,长春市人民政府下令改名为“胜利公园”至今。
它保存着“头道沟”的一段原貌——
长春市曾经有几条水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另文),而“头道沟”的一段就在胜利公园里,至今西有入水口,东有出水口。
当年,日本人设计师白泽保美的设计思想就是改水沟为溪流,扩泥凼为湖泊;湖心堆岛,岛端建桥;湖畔插柳、堤边铺路;筑堤堰,挖土叠;修碑坛、植樱松;砌猴山、造虎栏……。
年代推移,气候变迁,长春市的几道水沟或者被下地下管道,或者干涸后被填埋,基本都没了模样,只在几处公园里留些痕迹。胜利公园算是一处痕迹。
它保存着“满铁附属地”的一根界桩——
1905年,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结束了,战败方俄国把长春至旅顺之间的铁路、煤矿等财产转让给了日本。从此,日本人把长春至旅顺的这段铁路改称“南满铁路”。1907年8月,日本人以极低的价格在头道沟与二道沟之间买了一块土地,开始修筑长春火车站和周围的“满铁附属地”。到1931年,日本人利用各种手段扩张附属地的范围,形成了南到今天的上海路、北到铁北二路、西到芙蓉桥附近、东到伊通河,总面积670公顷的一块区域。
日本人在扩张附属地的范围时,最初都要在买进的土地上埋桩、挖沟,以便划分地界。1995年,文物工作者在胜利公园内靠近团结路的地段上发现了一个满铁附属地的界桩,这是迄今为止,长春发现的惟一的满铁附属地界桩。这个界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物证。
当年它的地权是日本人“偷”来——
日本人为什么对这块土地情有独钟呢?原来这块土地的地势坑洼不平,有山丘、有水沟,且在日、俄势力范围的临界点附近。日本人想利用此处的地势做防御,同时日本人也看中了这里的水源出自伊通河,想把这里作为应急水源地。
这块土地本属农民赵洛天。中国官府为了维护国土,不准百姓私自买卖土地,日本人只能偷偷摸摸骗得这块土地,背着中国官府“偷”来这块地权。于泾先生在《长春史话》中记载:“约在1913年至1914年间,日本满铁附属地当局诱骗头道沟农民赵洛天,非法盗买赵的田产。日本人在获得地照、买契等手续后,令赵举家远逃,然后胁迫中国官府承认既成事实。”
它被赋予了太多的纪念意义——
1905年,一支日本陆军步兵队开到长春,接替沙俄军队驻于市西的兵营。这支军队准备在今胜利公园所在地,为死掉的官兵树碑表忠。日俄战争中的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提议到:“为炫耀日本军国主义声威,应把修造表彰忠烈的碑苑,与修建园林结合一起。”这可以看做是公园的发端。
1938年11月,为了纪念曾担任过满铁创设委员会委员长的儿玉源太郎大将,日本人在公园正门内修建了一个将军骑马的铜像,公园也随之命名为“儿玉公园”。
建国后,公园正门内一直矗立一块毛泽东画像。1968年,在原处新建了一座高6.8米的毛泽东塑像,挺立至今。
公园西南角有一处“方华烈士纪念碑”,1949年8月由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修筑,1980年8月重建。纪念碑由黑色大理石雕刻而成,整体塔形,碑身高6.5米,额上为一银灰色飞机模型,正面刻“方华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下面用仿宋体刻方华烈士的略历:方华烈士生于1917年,河南省人。1929年参加游击队,牺牲前是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1949年6月28日,在长春机场飞行中遇难,年33岁。
它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沧桑——
公园建成就十分受青睐,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30年代末期,“这里平日迎接游人也不下千数。如茵的球场或平坦的沙坪,时常被到这里来举行团体聚宴、合家野餐的日本人,围上一道道布帏,里面一群一伙的,有的猜拳,有的旋舞唱歌……整个园林中,湖滨,岛上,松间,到处都闪动穿着和服与西装的日本人的身影。”那个时候,虽然间或有中国人到这里游憩,大多数也是伪官富贾,或者衣着讲究的人。普通人想要进入这里,就要横遭揶揄,甚至被逐出园门。
到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这里立刻变成了乱哄哄的日本难民营。整个公园里,到处充塞着地摊、苇席、布帐和草棚。男人的号叫,女人的涕泣,幼者的惊骇,老者的哀叹,伤病者的呻吟……这座公园原来的清丽幽洁面貌已全然不见。
“方华烈士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推到,当时方华被诬陷为叛徒。1980年在原地重新树立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