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集子里最后一篇《重访巴比伦》后杂想
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集子中最后一篇,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这是个有点思想背景似乎平平淡淡的小故事,也是这集子中线条最简练、情节最不晦涩的一篇。
男主人公是个比较守旧、多少正派、在捷克做生意的美国青年,小说讲述他回到曾经因为美国人大量存在而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富翁、此时已经不景气的巴黎,试图从亡故妻子的姐姐处带走自己的女儿的努力。时间应该是美国经济大萧条到来之前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下旬,那时的法国处在苦苦挣扎中。
妻子姐姐一直认为男主人公对妹妹的死负有责任,作为妹妹女儿的监护人,她一直猜疑荒唐、不正经的美国佬妹夫不适合带孩子,几乎没有给过男主好脸色。但男主一番努力说项事情眼看转机要成功时,他早已经厌恶远离多年的“狐群狗友”不速而来,又粉碎了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被信任,带走女儿的计划打了水漂。
这篇短篇故事极其简单,但作者有意无意不经意叙述、描述带出的当时的法国的社会氛围很有意思。
第一次大战后,欧洲聚集了大量的美国人,大手大脚的美国人在法国消费极其大方,几乎可以称之“每个美国人都在巴黎胡乱挥霍”。读到这些内容,猛然间觉得这些可恶不可一世的美国佬,颇神似于前些年或靠打蒙自己自吹不止,或被也蒙了的全世界误认为“有钱”“很有钱”中国土包子们在世界各地昂贵物品、高消费地段的做派。忘不了那些人等那副“今非昔比!老子们富了,欧美尽他妈的穷鬼,美国欠我们很多钱……”云云,一副低贱不堪不入流下三滥戏子的鸟样,这帮痴呆孙子的傻疯,不仅可恶一时,他们无形中给整个民族制造了许多持续性的麻烦和困难。
我一直不认同那些在世界顶尖时尚品销售地挥霍的国人真是富人,他们其中很多其实就是被商家当傻子耍了的低能儿,花大价钱买了许多并不中用的所谓“奢侈品”,有钱人匹配享受的花天酒地浪漫飘忽的消遣、享受根本不属于他们。许多“到名贵之地扫货”的人,干脆说就是啃着面包、喝着冷开水,勒紧裤腰带省下钱,接着等等“打折”前往各地置办和“脸面”有关“上等人用的物件”而已,既荒唐也只能是一堆笑料。
有许多到巴黎一游的人,巴黎有代表性的咖啡文化都舍不得享受一回,并不太贵的卢浮宫纪念画册也舍不得买一本,更别说花钱买票看一场真正的人类高尚、精粹的文化演出了,连个“穷人乍富”“打肿脸充胖子”的角色都演不好。
前些年法国人以为的“中国人很有钱”,和九十年前以为的“美国人很有钱”,完全两码事。
前些年,真有钱和假有钱的中国人到法国去,钱都花在买东西上。
可九十年前的美国人才不这样,他们除了也偶尔给亲朋至爱买点廉价的纪念品,把大量的钱都花在了个人的享受快乐上,吃喝嫖赌、声色犬马,什么都来,什么都玩,一副过了今天没明天纨绔子弟的架势。而且美国人出手极其大方——这傻逼毛病现在也没改——在当年的巴黎舞厅,美国人点首歌,抬手就给一千法郎,请门童叫辆出租车,给张小费就是百元。这做派没法儿不让浪漫的法兰西人眼红,要知道,那时节有些法国人,为弄到两百法郎混一个月生活都要绞尽脑汁。
说当年美国人个个挥霍无度也不切实,太夸张,其实他们手中的钱也并不多,实在是法国的物价太不景气了,美国佬们仅用四五个美元就能享受到四五道热菜的丰盛大餐。拿着美国的“工资”到巴黎消费,就是这么“芝麻开花”一般效果神奇。
说起来那会儿的法国人也真够倒霉,我粗粗算了一下,当时法郎和美元的比率是三四十比一。知道这个,即使今天,我都想为暗恋多年的巴黎抽泣几声、掉几滴眼泪。
那些真有钱和假有钱、冒充有钱的美国人、中国人,在法兰西两个不同时代的“挥霍无度”,极其诚实地呈现了这两个国家大部分人灵魂深处的根本不同,美国人显示的是年轻、不计后果、“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冲动,中国人展现的是老谋神算对一切都斤斤计较神秘莫测的厚重。
读篇短篇小说读出了故事后面的历史“细节”,这挺有趣的。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重庆瞎玩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