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重读“苏联反动诗人叶夫图申科”那句诗依然让我怦然心动
少时想不起从什么渠道得知苏联有个叫叶夫图申科的大诗人时,很长时间都把他以为成了普希金或者莱蒙诺夫那个沙俄时代的诗人。后来在文革中后期读“内部出版”书,才知道他是活得好好的苏联当代诗人,年龄比我母亲还小几个月,生在1933年的“鸡年”。
那本“内部出版”的书,书名当时就让我觉得很奇怪,叫《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纪事(1953——1973年)》。
《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纪事》其实就是共和国观点、立场上的斯大林死后苏联的二十年历史大事记。出版单位三联书店毕竟学术水平较高,即使当时身处极左疯狂时代,毕竟文革疯狂高潮过去了,这本六百多页的厚书文革气息并不十分浓厚,读起来也一点不恶心。
我当时正热衷于写诗,处在不断投稿,不断被退稿阶段,对古今中外所有诗词都条件反射般地敏感、喜欢,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海涅、裴多菲……等世界级诗人的诗集,一并喜爱。甚至对轻灵、妙曼的四川民歌和粗鲁、智慧的东北顺口溜都一并喜爱并接受。因此也对《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纪事》一书中被气势汹汹批判的引用诗句格外关注。
我在书中读到了这样的内容:
“(1962年)10月21日,苏联的《真理报》发表了反动诗人叶夫图申科的反动诗《斯大林的继承者》。诗中说,“只要斯大林的继承者还留在地球上,我就觉得斯大林仍在陵墓中兴风作浪。””
猛然读到这样的诗句很意外,我少年的心砰砰乱跳,既感到刺激,更觉得几分恐惧。在那个我们常常顺口而出“马、恩、列、斯、毛”的极端年代,这句诗几乎就是当头响了一个霹雳型的炸雷。
后来……后来四十六七年,我不知读过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多少诗人的诗,终于在三十多年前费尽气力发表了几首小诗后,再没兴趣兴冲冲地把自己的诗写在稿纸上、装进信封里,寄到报刊杂志的兴趣了。有了感觉照样写诗,但觉得自己得意、喜欢的诗,只适合自己看,没必要也不愿意与人共赏了。
叶夫图申科的那首让我为之震惊的诗句后来竟然也忘光了,最近再重读《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纪事》,才回想起往事。
我觉得,叶夫图申科这首笔锋犀利的诗在今天依然青春不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二零二零年四月五日 重庆 瞎玩斋
春天的布谷鸟--解冻时期的叶夫图申科苏联文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叶夫图申科的诗往往直接介入时代生活,尤其是在苏共二十大以后。他在这一阶段写了不少政治诗,在国内外都引起较强烈的震动和争议。他自称他是"代表出生在三十年代,而道德的形成却是在斯大林死后和党二十大以后的一代人"。
他是乌克兰流放者的后裔,1933年7月18日出生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伊尔库茨克州济马市的一个小镇上,他就在这里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离异。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却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自己也写诗。他的这种气质和爱好传给了儿子。母亲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曾在前线、野战医院等地参加过慰问演出。叶夫图申科很小便开始谋生,先后在农庄运木场和地质勘探队等处工作过。他十六岁那年在《苏维埃体育报》上发表了第一组诗,后于1951-1954年间进入莫斯科的由苏联作家协会所属的高尔基文学学院学习。他不到二十岁便出版了诗集。斯大林死后成名,1956年第一篇长诗《济马车站》是关于他的出生地西伯利亚地区泽玛村的一首现实主义诗歌。他的宣传鼓动天赋和吸引人的个性,以及为恢复艺术家的朴实而进行的大无畏的战斗,使他不久就成为苏联青年的领袖。在《斯大林的继承人》一诗中,对赫鲁晓夫的否定斯大林写有诗句: 我们已经把斯大林搬出了陵墓, 但是我们又怎么才能, 从他继承者的心里把他搬走?
他一方面采用苏联早期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叶赛宁粗野而毫无诗意的语言,一方面又恢复在斯大林时代抛弃的恋爱诗和抒情诗传统,他的长诗《娘子谷》(1961年)悼念被纳粹屠杀的34000名乌克兰犹太人,对反犹主义进行抗议。1962年12月在与赫鲁晓夫会叫时曾批评伊利亚·爱伦堡的民族主义,其实这是他对爱伦堡的误会。两人也因此结下了不快。
他游历过世界上70多个国家,经常在广大读者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歌,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1963年他的自传《一部早熟的自传》在法国出版后,他被立即召回国内,一切特权被取消。1967年发表《勃拉茨克水电站》后重新获得官方的好感,1972年莫斯科一家剧院上演《自由神像的内心》是由他早年对描写美国的一些诗词拼接而成的,他的第一部小说《浆果处处》1982年出版,1984年有了英译本,后来又出了《禁忌》(1985年)。
随着历史的进程,叶夫图申科的创作视野日趋宽广。1984年,他的长诗《妈妈和中子弹》获苏联国家文艺奖金。1985年,诗人访华,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至今已出版近40本诗集,此外还著有长篇小说、电影剧本和评论文集等。他作品的英译本和改编本还包括:诗-《诗选》(1962年);《偷来的苹果》(1971年)。
这位诗人在"八·一九事件"中非常活跃,曾在白宫大门前朗诵题为《八月十九日》的诗,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支持叶利钦。"八·一九事件"后又带领人马到苏联作家协会夺权,接着又向莫斯科当局控告传统派控制的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说它"帮助亚纳耶夫夺权和搞政变,并为这次政变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要求查封其办公大楼。他在这样做时,对于苏联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关心的。在苏联眼看就要垮台时他公开宣称:"过去曾经被称为苏联的东西最后在地理上是什么样子,采取什么国家形式,对我来说完全是无所谓的。"(《图书评论报》1991年9月20日)不过他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危机四伏的国家毕竟是一件不愉快的事,而且无法达到他所追求的个人目的。于是这位诗人觉得自己的国家非久留之地,在夺了苏联作协的权后便利用职权取消了别人出国访问计划,自己去了美国并一直留在那里任教、写书和出书,只是在夏天回国度假,看来日子过得挺舒心。
2017年4月1日,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在美国与世长辞,享年84岁。叶夫图申科去世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给予了深切悼念。
我更喜欢叶夫图申科这张晚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