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梦想正义 //www.sinovision.net/?284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八日部分日记——读《石挥谈艺录》有点感想 ... ...

已有 1411 次阅读2019-6-25 10:35 |个人分类:吃喝拉撒睡|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读《石挥谈艺录》中石辉先生三十岁前写的回忆文章《天涯海角篇》,这是由几篇短文为集的回忆文字。发现石挥先生确实是个多才多艺智慧超群之人,这组文字很有特色,幽默花絮充斥其间,有时候读着似乎是在读老舍先生的文字,引我几次大笑。

真可惜石挥去世太早,走时才四十二岁,若非早逝,若非民国后生活在那个极端缺少人性的专制 黑暗时代,先生恐怕是完全可以十倍、数十倍为人类提供更精彩、精粹的文字的,因此更为当年先生的蹈海自杀难过。

原来以为是石挥先入行,后带同窗好友蓝马进入演艺界,助其继而成为顶尖大明星的,今读石说,得知事实恰恰相反。石挥是在屡屡失学、失业,走投无路,靠着母亲疼爱养活时,为了混顿中午饭接受了蓝马的邀请,一步踏进话剧团,由此开始了自己演艺职业生涯的。

石挥似乎天生具备着小崔(崔永元)那种抑郁症附身者的敏感和幽默,这可能是导致他迅速从一个“棒槌”升华为大角儿的先决条件。石挥把自己头回上台的演出的前后过程讲述铺成的十分精彩,文采因快乐、真诚和诙谐五彩缤纷,读之很是快乐。

《天涯海角篇》“忆往昔之三”,讲述石挥第一次随团到天津租界演出——那时他还是个小打杂,他也是由此行开始正式登台的——住在天津租界中心也是最繁华之地的惠中饭店事让我感觉很亲切。而且他们剧团几十个男女当时就住在我上世纪九十年代住过两次的三楼。惠中饭店铺着上好的地板,少年石挥就睡在多人挤在一间的地板最靠边位置。我窃想,会不会就是我住过的那间从窗户可以打望天津最热闹商业大街的那间房?

惠中饭店与天津劝业场大厦隔街为邻,周边都是欧式灰白色建筑,斜对门的古旧书店也是一座漂亮的洋楼,我在那儿买过好几本可心的旧书,其中有四大本《大公报》编辑出版的《人民手册》和美国作家玛丽.西顿写的俄罗斯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传记《爱森斯坦评传》。

在惠中饭店出门右手前方和平路马路对过,是在民国名声就很响亮的中国大戏院。石挥当年随团是在惠中饭店“斜对面”的“新新戏院”演出,这个“新新戏院”我还弄不清方向,不知是否就是当年“中国大戏院”前身?(得知“新新戏院”比“中国大戏院”资格老得多,石挥随团到天津当是1931年的事,“中国大戏院建于1934年。”)

第一回到天津,我的诸多计划很明确:“品尝天津十八街大麻花”“吃狗不理包子”“喝天津正宗茶汤”“在南开食品城品尝各路美食”“到南开中学参观周恩来展览馆”“在中国大戏院看一场京剧”“在某剧场听一场天津味相声”……前面几项都如愿以偿了,还坐在周恩来当年的位子上自拍一张照片。唯独我更看重的后两项“文化事儿”没能圆满,至今留着遗憾。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八日部分日记——读《石挥谈艺录》有点感想 ... ..._图1-1


读石挥先生的回忆文章前,先读了他的几篇谈表演艺术、技术的短文,这些文字都收在篇首“第一辑”中,计有:《演剧的两条路——迎头抢、由根起》、《读词与动作的难易——异议于袁牧之的说法》、《眼看四处、耳听八方》《舞台语》……等。这些写于1943年甚至1941年的文字,对表演艺术技巧诠释很有独特见地,应是石挥的表演练习和演出经验整合。我不知此时二十多岁的小青年石挥,是否已经接触过世界级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先生的表演理论及训练学说,石挥先生的说法独道之外的特点,是很有些入木三分“短、平、快”迅速解决表演“实战”困难“秘方”意味的。他从节奏和控制、把握音色方面讲述创造角色的具体手段和过程,具有非常强也可靠的技术性,对演员的台词训练、迅速寻找角色的贴切感觉有很直接、便捷的优势。特别对台词节奏、语气轻重的极其详细的推敲、定位技巧讲述,令人无法不为之称叹,这是绝对的行家里手、大家的成熟气派。

可叹之事,石挥先生57年蹈海自殒,十年后他的发小、好友大明星蓝马先生、他热爱、尊重的北京老乡老舍先生也于瘟革黑暗中自杀了,大陆国曾经暗无天日下的残暴由此也可见一斑。

……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抄录于日记本

 

 

资料:

天津中国大戏院是一座有着八十五年历史(始建于1934年,竣工于1936),享誉海内外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文艺演出娱乐场所。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我国著名京剧表演大师周信芳先生来天津演出,天津商界名流孟少臣先生召集本市金融、工商、娱乐业的巨贾,设宴欢迎周先生。席间,周先生提起,天津乃商贾云集,九河交首之重镇,名家荟萃,文风古远,但没有一座像样大型剧场,实为憾事,孟少臣等人心中颇为震动。嗣后,孟先生提议邀集天津各界及戏剧名家商议,为天津建一座具有当代最高水准、现代水平的大剧场,得到众人的响应。众多商家名流共筹资五十余万银元,并向社会公开出售股票,投股兴建,马连良、周信芳、姜妙香、尚绮霞等京剧名家均参股投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巴黎和会首席谈判代表顾维君先生,自愿出让自己名下当时法租界二十号路(现哈尔滨道)天增里旁土地二千七百平米(合地皮三亩八分七厘),兴建了建筑面积七千七百七十多平方米的剧场,并定名为中国大戏院”:。后经过多次维修,当今依然是天津著名演出场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