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改革前的日记改革后的粮仓》
忙里偷闲,翻阅自己三四十年前写下的日记,特别是改革之前的日记,口号多多,废话连篇,自己读起来都像看喜剧小品,可逗自己哑然失笑处多多。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好在这些文字记下了许多多少有些价值的生活图景和一些数据,我还是要好好珍惜它们的。
1976年9月23日
……
我们这个生产队和全国各地农村丰收景象大大相反,来了个大减产。水稻比去年(去年也不好)少打一万多斤,小麦也减了产,红苕长势也很不好,所有的苕藤全被割了很多去。
归根结底,我认为是领导问题,那一句话我认为很正确:“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我们队的领导对于执行上级的指示,对于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很不认真。生产队社员一天只干三四个小时的磨洋工活,劳动时间本来就短,还干的很不踏实,从此就可以想象生产怎么会好了。再一个,对社员群众思想教育不够,社员普遍思想觉悟很低,大家互相依靠,吃大锅饭混日子,谁也不想多出力,闹到后来只能是大家都不够吃。
今年我们生产队口粮分配平均每人:185斤稻谷;37斤小麦;红苕可能在100斤左右。
……
1976年10月14日
要做一命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踏踏实实的工作,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我们大队的问题说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七队换了有朝气的年轻队长,产量猛增,每人平均多分一百多斤口粮。四队纠正了拖拉的坏作风,仅高粱就多打了四五倍。七队黄豆收成六七倍增产。
而我们生产队……不但没增产,反而仅稻谷就减产一万多斤,社员的口粮也成了问题,每人平均粮食只有二百多斤。
照我说,我们队搞好了,粮食总产量从10万斤翻身到20万斤是做得到的,大有潜力可挖。
……
1976年10月27日
……
路上遇到**,这次招工她没指望,一没后门,二无关系,就真没门了。
招工问题五花八门,什么样的事都有,真是问题不小呀!在这一问题上,如果负责招工的各级领导不坚持党的原则和政策,会搞出很不好的影响的。
生产队一团糟,有些社员在光天化日之下往家偷红苕,管也没法管……
************
我插队下乡所在的生产队相对说来土地不算少,条件也算是比较好的,“文革”时却年年饿肚子实在是因“大锅饭”政策压制、打击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自然谁都不愿意多干,多干多流汗不说,锄头还多用坏几把,草鞋还多磨坏几双呢,这都是自家的成本……谁也不傻,饿肚子的根源就在这里。
改革之后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老百姓积极性大增,不过一两年工夫就翻天覆地,家家户户不光能把肚子吃圆,而且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有许多余粮,粮食多了,于是家家户户都修粮仓,这粮仓就是吃饭“翻身”的证据。
这世界许多事情都同理,1994年,我有钱的熟人、朋友、企业家愿意出资助我办影视文化公司时,我在写给官方的申办报告中特别提出“解放文化生产力”重要之说,这应该是大陆第一次有此说法。当时自然是对牛弹琴,我拿到批文也没办那公司,知道干不成,何苦白费时间?几十年过去,文化“解放”或许有,实在不多,整个文化生产状况和“文革”时期的农业政策差点也不多,文化政策混账,文化自然产品匮乏,社会自然病态,百孔千疮,人的精神状态自然苍白、空虚,社会问题自然不少……不能再说了,再说敏感,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