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作家史铁生
“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段文字出现在一篇题为《我与地坛》的散文中,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就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的“节日”终于来临,59岁的他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这对于一个生前寂寞的人来说,在人们沉浸于新旧交替的欢乐气氛时转身离去,也省却了身后繁华带来的拖累。
既然他早已预见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个节日,他虽然没有办法盛装出席,但我们可以猜想他离去的心情,应该会有一点喜悦和期待。因为他对那个时刻的向往,不下于他对生命的热爱。
史铁生的离去,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尤其被他的作品深深影响过的人,更是再次发现了他文字中蕴涵的宁静的力量。与他相关的纪念文字,并无太多的悲伤,他和他的读者们这么些年来已经隔空约定:生命是旅程,会有终点,告别时甚至无须说再见。
有些读者读史铁生早期的作品,会感觉字里行间有浓重的消极情绪,文坛也曾对史铁生是否迷恋描写生命的“阴暗面”有过争论。其实完整地读史铁生,会发现他心灵的成长轨迹,会看到他内心如何走出灰暗、沮丧变得饱满、丰沛的。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读者接受不了史铁生的文字,不是觉得他的文字不好,而是担心被卷入由文字制造的情绪漩涡当中不能自拔,“不敢读史铁生”让史铁生的文字价值没有得到更广范围的承认。
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坚持写实写作的人,他的文本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现实生活中史铁生有着疲累的肉身,而在写作时他拥有了自由行走的能力。深沉、阴郁、真实,同时又拥有悲悯、通透和哲思,史铁生和后来失明的图书馆长博尔赫斯一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王国,在他们的作品里,都一样能读到诸多静止的、无限的主观感受,他们写的是自己,但却让人感到每个字都与读者有关。
在轻阅读流行的年代,史铁生注定是一位畅销不起来的作家,即便在他最具盛名的年代,他也从未走上最受关注作家的行列,这是因为,在苦难的时代读史铁生会愈加沉重,在泛娱乐的时代读史铁生是自讨苦吃。但也因此史铁生成为一位最与众不同的中国作家,他的独特在于他的不变,他的写作一直是遵循内心的指引在进行,而不像其他作家一样,用被挤压变形的文字来表达思想,用荒诞的想象制造语言的狂欢。史铁生的去世让中国的心灵写作成为了绝响,没有继承人才是他去世留下的最大悲哀。
上帝、佛、残疾、黑夜……极致的光明和极致的黑暗交织成了史铁生的文字世界,他和他的作品让笔者认识到,人的坚强只是被用来抵御悲伤的武器,人的坚强也是脆弱的一种外在体现,他是在用自己的坚强,撰写了一本本脆弱的书。史铁生之于读者的价值,要高于之于文学史的价值,他的作品是浇给灼热时代的一瓢冷水,重读史铁生,会帮助我们对信仰、对生命的存在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To: 在在风寒 你曾经说:我深深地被您的文字触动,我又哭了。
在没读到《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前,我几乎无法想象和相信,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如鲁迅一样表达已经是极致,是万幸。因为我们实在没有这样的“根”,我们一直都生活在一个以生存而不是以生活为主题的国度,为了生存,我们没有精力去超越存在的无奈和无力感,去探究“玄妙”而“不着边际”的信仰。生存之苦之累之无奈,已经耗尽了我们本来就很微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就是《阿凡达》为什么会让那么优秀的陆川
To: 北京淑媛 你曾经说:我也超爱这篇散文,对了,当然还有那篇经典中的经典,《我与地坛》。
第一次认识史铁生老师还是二十多年前,我看了他的《我的遥远的清水湾》,就被他的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以后,只要在报纸或杂志上看到他的消息就会特别留意,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内心多么强大的人。二十多年来我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挫折,但我从没放弃过,我想老师的精神就是我的动力。老师,一路走好!
To: 纽约桃花 你曾经说:谢谢您!
看到同样的文章在其他博客网站里面,是抄袭您的文章:
http://blog.people.com.cn/blog/c44/s5627,w1294722817450276
To: 梅姨 你曾经说:史铁生对待疾病与痛苦的态度到了一种漠视与超然的境界。那是浸润到人的血液、骨髓以及灵魂之中的。这种超然的起点可能有赖于人的理性,更赖于人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而他又能恰到好处地把这种超然融合到了文字中。所以,读史铁生的作品绝对是一种享受。他的文章不生硬、不武断、不强加、不好为人师也绝不自以为是,读之,你会感到人性的美、思想的美、文学的美、语言的美,并且极耐心而又极诚恳。每每涉及一个问题,他都会剥笋般一层一层剥给你看,他会把一切你能想到的路都敞在你面前,当他最后把他的答案拿出来的时候,你只能强烈地赞叹,由衷地感喟:“这个男人不简单!”
史铁生老师对生与死的体悟早已超越众多写作者———这是他的“幸”。他的笔,让他的身躯成为巨人。在当代中国光怪陆离的文坛,他是个憨厚朴实的农夫,他坐在轮椅里安静地耕种,却让我们收割品尝他的思想果实———这是我们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