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今天的谷歌google首页的logo非常独特,是一幅美丽豌豆如花的图案拼写成的google英文字母。一向喜欢google的创意团队,每次的创作除了让人惊喜之外,还可以提供知识与学习的内容。此次的豌豆之花就是极好的例子。下面就是关于这个goole拼图的介绍: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诞辰 189 周年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格雷戈尔·约翰·门德尔,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一位奥地利遗传学家,神职人员,遗传学的奠基人。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生于奥地利的海因岑多夫(今捷克的海恩塞斯)。他于1840年毕业于特罗保的预科学校,进入奥尔米茨哲学院学习。1843年因家贫而辍学,同年10月到奥古斯丁修道院做修道士。1847年被任命为神父。1849年受委派到茨纳伊姆中学任希腊文和数学代课教师。1851年-1853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1853年,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修道院。1854年被委派到布吕恩技术学校任物理学和植物学的代理教师。并在那里工作了14年。1884年1月6日卒于布吕恩(今捷克的布尔诺)。
约从1856年到1863年,他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豌豆通常是自花受精的,但是孟德尔人工地将一个高的同一个矮的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只产生高植株的种子。当这种种子自花受精时,它产生的高植株和矮植株是3:1。这样产生的矮植株总是繁育同样的后代,但是三个高植株中只有一个如此,其他两个仍是以三与一的比例生出高和矮的植株来。
顺手也将7月其它谷歌图标创意内容进行下简介:
7月18日 日本 doodle:海洋日
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a Day),起初联合国将每年的7月1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世界上很多海洋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海洋日,如欧盟的海洋日为5月20日,日本则将7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确定为“海之日”。
7月14日法国 doodle:法国国庆节 2011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节,本身也是纪念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巴士底日,又稱法國國慶日,是在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
7月12日Doodle:莫斯科圣巴西尔大教堂建成 450 周年
瓦西里·柏拉仁诺教堂(俄语:Собор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或译作垛上祈祷教堂(Собор Покрова что на Рву),是一个坐落于莫斯科红场的多穹顶教堂。它通常被人们看作是俄罗斯在欧洲及亚洲间独特位置的象征。
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托,为纪念其对喀山汗国的征服而于1555年和1561年之间建造的。1588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沙皇在该建筑中一位俄罗斯东正教圣人瓦西里·柏拉仁诺之墓东上方添置了一个小礼堂。此后,该教堂就被人们普遍称为“圣瓦西里教堂”。瓦西里·柏拉仁诺教堂位于红场东南部,对面则是克林姆林宫的斯巴斯卡亚塔。
7月19日 大陆/香港/台湾 doodle: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 116 周年诞辰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江苏宜兴屺亭镇人。
徐悲鸿自幼随父徐达章习诗文书画,1912年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5年在上海从事插图和广告绘画。1916年入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29年移居南京,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更名为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湾复校)任教。
1933年起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此后重返南京,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7月20日 哥伦比亚 doodle:哥伦比亚独立日 2011
哥伦比亚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olombia)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它的北部是加勒比海,东部与委内瑞拉接壤,东南方是巴西,南方有秘鲁和厄瓜多尔,西部是巴拿马和太平洋。
哥伦比亚的独立运动於1810年爆发,7月20日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并最终在1819年取得胜利,1821年与现厄瓜多、委内瑞拉、巴拿马组成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此时新格兰纳达改名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Gran Colombia)。
7月5日doodle:委内瑞拉独立日
每年的7月5日为委内瑞拉的独立日。委内瑞拉,西班牙语意为“小威尼斯”。四百九十多年前,西班牙的探险队首次抵达这里时,发现这里景象奇丽壮观,房屋多建于水中木桩之上,颇像水城威尼斯,于是称她为“小威尼斯”。这就是委内瑞拉名称的由来。
7月4日doodle:美国独立日
美国独立日(英语:Independence Day)是为纪念在1776年7月4日于大陆会议中宣佈独立宣言所成立的节日。就另外一层意义来说,美国独立日也可以说是美国的国庆日。
在7月4日这一天,美国会举办许多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敲响位于费城的自由钟,在各地也会举会各项庆祝活动,像是花车游行、节庆游行等。
7月1日澳大利亚 doodle:诗人多萝西娅·麦凯勒诞辰 126 周年
澳大利亚著名女诗人多萝西娅•麦凯勒 (Dorothea Mackellar,1885—1968)于1907年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的祖国”(My Country)。诗歌热情赞扬南半球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运动时期激荡人心的爱国主义诗篇,至今仍广为传诵。 诗人描绘了澳洲特有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饱含着对故土深厚的眷恋以及对民族独立自治的讴歌。诗歌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自18世纪末英国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区 (New South Wales) 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澳大利亚经历了殖民和拓荒的艰难岁月,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随着人口的增加,殖民地自治区经济的繁荣,民主意识和政治制度构想的 不断加强,民族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澳洲民族文学在澳洲民族主义运动中应运而生。1880年成立的《公报》(The Bulletin) 极大地唤醒了澳大利亚的民族自我意识,主张“澳大利亚特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散发着丛林的质朴气息,洋溢着民族独立的精神,将人对 自然的崇敬与征服、澳洲人的乐观豁达与坚忍不拔,以及患难与共的“伙伴情谊”提升到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高度。
民族主义时期的澳大利亚诗歌在内容和思想上日趋成熟。诗人麦凯勒以一首《我的祖国》正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之作,道出了澳大利亚人渴望取得独立自主的心声,成为澳大利亚爱国主义的经典诗歌。
7月1日doodle:波兰 Doodle 4 Google 获奖作品,土耳其海事日
2011年波兰地区的 Doodle 4 Google 设计大赛结果公布,Martyna Króliszewskiej Murzasichle 设计的 Doodle 最终获得大奖并在7月1日波兰上任欧盟轮值主席的当天登上了 Google.pl 的首页。
7月8日 法国 doodle:让·德·拉封丹诞辰 390 周年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拉封丹寓言》(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后世。
拉封丹生于法国中部埃纳省的蒂埃利堡(Château-Thierry)(当时属香槟),父亲为政府官员。曾习法律、神学,但最后决心成为作家。1652年至1671年,继承父业,在家乡担任水泽与森林的管理人。1664年出版《故事诗》(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内容取材自薄伽丘、拉伯雷、阿里奥斯托等人,虽然文笔高雅,但淫秽的场面不少,被时人评为有伤风化。《拉封丹寓言》的初版于1668年面世,大受好评,驱使他继续撰写下去,直至逝世(共十二卷)。
拉封丹一生缺钱,但多有贵人扶助,包括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Nicolas Fouquet),也与莫里哀、拉辛、布瓦洛等文坛巨子友善。富凯失势被捕后,拉封丹曾公开为他求情,惹来路易十四的不悦。拉封丹一生始终为皇室所冷落,但由于文名愈来愈高,在1683年进入法兰西学院。晚年皈依宗教,73岁时在巴黎辞世,安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拉封丹寓言》里头的故事并非拉封丹自编,主要来自古希腊的伊索、古罗马的寓言家费德鲁斯(拉丁文:Phaedrus;法文:Phèdre),以及古印度的故事集《五卷书》。不过,拉封丹化陈旧为新鲜,将寓言这传统体裁推至一个新高度。他的诗风灵活,词汇丰富,格律多变,擅长以动物喻人,讽刺势利小人和达官贵人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