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海滨老镇的一个叫做Furzen Hill的山坡上伫立着一座已经有百年历史的废墟, 这座废墟曾经是一个拥有25所房间的大庄园。老镇的商人Parsons 家族1905 年修建了庄园, 几代相传。到了1941年的时候,当时的Parsons家族已经因为欠债而开始没落。1942年当地的一家纺织公司收购了这座因年久失修而空置的庄园,开始一间间拆卖庄园房间里面的装饰与材料。1942年的冬天的一个半夜,庄园忽然开始失火。 据说火势之大将老镇的半边天都烧红了。等到老镇的救火车赶到的时候,因为庄园位于山坡上,面积又大,救火车水管的水输到山坡上的时候已经是滴水,无法扑灭熊熊燃烧的火焰。大火燃烧了几天才灭掉,曾经显赫一时的庄园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
现在的庄园的废墟上只有残砖断瓦依旧伫立,在一年四季的交换中沉默无语。冬天的白雪,秋天的落叶一遍遍覆盖住废墟的断墙,夏天的老藤,春天的野草多少年如一日地在老墙上做窝,折射着时光的不断流逝与岁月的痕迹。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默然无语地检视着这堆同样的残垣断壁,回味着上次见到它的季节与光景。转眼之间,住在老镇多年,孩子都已经慢慢长大,只有这堆废墟依旧未变,记录着岁月的风蚀,时代的改变。
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个废墟的震惊与感触,与今日重回废墟时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 然而,每一次都会想起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哀1938年的成名作《丽贝卡》,后来被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改变的悬念片《蝴蝶梦》)里面的开场白的心境都是一样的,深刻地体现了我每次见到这个曾经繁华一世的大庄园的感觉。
曾经的繁华昌盛、灯火辉煌, 曾经的绿草如茵、欢声笑语, 曾经的往事沧桑、岁月雕刻,都已经不复存在,就像时间的飞灰湮灭。 弹指一挥间,回头已是百年身,一切仿佛是达芙妮·杜穆里哀优美笔触的再现:
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恍惚中,我站在那扇通往车道的大铁门前,好一会儿被挡在门外进不去。烟囱不再飘起袅袅青烟。一扇扇小花格窗凄凉地洞开着。这时,我突然像所有的梦中人一样,不知从哪儿获得了超自然的神力,幽灵般飘过面前的障碍物。车道在我眼前伸展开去,婉蜒曲折,依稀如旧。。。。橡树、榆树,还有巨怪似的灌木丛以及其他一些草木,就这么纷列在这块静谧的土地上,全然不是我记忆中的景象。。。。。路面的沙砾层已不知去向,只见密密的一片杂草和青苔。树枝倒垂下来,阻挡着我的去路,节瘤毕露的根部活像骷髅的魔爪。这就是曼陀丽!我们的曼陀而故居!还是和过去一样的隐僻、静谧。灰色的砖石在梦境的月光里显得白惨惨的,嵌有竖框的窗子映着绿草坪和屋前平台。时光的流逝,丝毫无损于围墙的完美对称,也无损于宅基本身,整个宅子宛如手掌心里的一颗明珠。 平台斜连草地,草地一直伸向大海。一转身,我看见那一泓银色的海水,犹如风平浪静时明镜般的湖面,静静地任月光爱抚。没有波浪会使这梦之水粼粼荡漾,也不见云块被西风吹来,遮掩这清朗惨白的夜空。。。。。一朵乌云已经遮没了月亮。乌云有好一阵子徘徊不去,就像一只黑手遮住了脸庞。顿时,幻觉消失了,窗户的灯光也一齐熄灭。我面前的屋子终于又成了荒凉的空壳,没有灵魂,也无人进出。在那虎视眈眈的大墙边,再也听不到往事的细声碎语。 。。。。月亮仍被乌云遮盖着。我虽在梦境之中,却清醒地想到了上面这一切,因为像所有梦中人一样,我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我会叹一口气,伸个懒腰,转过身子,睁开眼睛,迷惘地看看那耀眼的阳光和冷漠洁净的天空,这与梦中幽柔的月光是多么不同!白昼横在我俩前头,无疑既漫长又单调,同时却充满某种珍贵的平静感。这是我俩以前不曾体会过的。不,我们不会谈起曼陀丽,因为曼陀丽不再为我们所有,曼陀丽不复存在了!(节选自《丽贝卡》)
To: linton 你曾经说:我一直非常喜欢英国的田园景色与历史的厚重, 相比之下,美国的田园乡村感觉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一直喜欢美国的新英格兰周边,深受英国的影响,让你有种重回欧洲的感觉. 关于小说翻译链接,请看:http://www.sbkk8.cn/mingzhu/waiguowenxuemingzhu/hudiemeng/49738.html
由石头搭成的小房子,有一种童话的风味。
原来只知道纽约的超现代感,在桃花这里却发现纽约还有这么多有味道的地方,沉淀如老欧洲的风格,这是西方的沧海桑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还有你摘录的《瑞贝卡》是哪个译文版本?
To: 光头 你曾经说:原来光头是愤青啊!哈哈!
美国总统说过,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校车安全性是中国的40倍。 中国领导人知道,不论哪辆校车里的孩子都不会是中国的主席。因为领导的孩子不会坐校车
几万元的校车,装60多个学生。几十万元的公车,装一个领导干部。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 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孩子留洋; 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出行警车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