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褦襶子 //www.sinovision.net/?275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济走势与教育改革

热度 1已有 1650 次阅读2014-8-11 01:43 |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大陆, 中国人, 房地产业, 最大的, 北京 分享到微信

  受经济形势影响,教育的走势也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以房地产支撑的中国畸形经济模式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其实这种经济局面,大半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懂得,供求失衡的经济不但难以维系长久,尤其是供大大过于求,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业供大大过于求十来年前就已经凸显。可是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迹象,受特色左右愈演愈烈,直至走到今天这种困境。最近的教育改革措施就与这种经济窘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房地产业崩溃,那么特色经济势必陷入绝境。所以挽救经济颓势是当前重中之重。鉴于中国人子女教育为首要消费的观念,以北京模式为代表的学区房模式在全国悄然成为时尚。而学区房模式最大的障碍就是择校,如果择校现象制止不了,学区房模式势必成为海市蜃楼的幻影。

  拯救经济颓势仍没有找到更有效的办法,从经济规律上来看畸形的房地产经济模式虽然最终的结果是注定的,即便学区房模式奏效,也无法挽救悲剧的结局。可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用此无奈的方式滞缓经济崩溃的到来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因此,此番学区房政策至少从制定者主观上是认真的。日前笔者写过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划学区就近入学这回能不能是真的》的杂文,对其中的利害关系作了简略的阐述。此文再就怎样从教育理念上迎合当前经济走向作点通俗的探讨。新生就要入学了,据不完全了解,一些实行学区房政策的城市基本有效地制约了择校现象。配合学区房政策的均衡教育资源的教育改革也进入尝试阶段。

  学区房政策虽然无法从根本上全面制止房地产业的衰退,但可以使局部地区(重点校学区)的房价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减轻地方经济的压力。因此,均衡教育资源的改革存在着客观上的践行条件,尽管其中仍不可避免地会有“特色”,但整体效果会比此前的整治乱收费要有力度。学区房的目的就是要让买房代替择校,以此来维持学区房的一个相对较高的价位。将房地产业由过去的全面发展,转为重点发展。但这种作法对于一个贫富分化严重整体购买力较低的社会很难奏效。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即便被迫购买学区房,也会把原来的房卖掉,房地产整体供求矛盾难有根本上的改观。

  均衡教育资源张罗许多年了,有些省份实行地区内教师轮岗,但学校教育硬件上的差异却很难达到真正的均衡,这是教育产业化带来弊端。许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基础教育,奉行公平的教育理念,反映在基础学校教育的硬件上就是硬件设施的相对标准化,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完全是公益性的,教育设施的配置也是有最低标准的。

  日本以一个弹丸小国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靠的就是在教育上的血本投入。日本是个人均国土面积远远低于中国的国家,可是在日本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硬件配置却是非常严格的。不但学校的硬件种类要齐全,学校的占地面积也有法定标准。即便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的教育理念也要比日本落后一百来年。二战后德国背负着沉重的战争赔款却也能在几十年内就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也是与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德国的教育补贴,不但惠及德国人,甚至还惠及留学德国的外国人。德国人将之视为向世界推广德国文化的投入。

  表面上看房地产业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世界上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说明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真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却是教育的滞后。尤其是教育的弊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造成社会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战略上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维系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不可或缺因素;从眼前稳定的需要上看,均衡教育是缓解社会矛盾,调谐人才结构,减轻就业压力,解决经济困境的必要手段。战略上的需要,给均衡教育正了名,眼前稳定的需要契合了即得利益阶层维护既得利益的需要。过去均衡教育搞了那么多年,之所以未能落到实处,是因为缺乏经济困境制约的客观因素。所以,眼前的“均衡教育”是掌控着教育走势的既得利益阶层继续挣钱的无奈选择。

  走势定了,就存在着教育理念问题了。前三十多年,中国的改革靠透支子孙后代生存资源,低工资充当世界劳动力大国,换来今天的繁荣。一个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由学习到自主发展的过程。而自主发展需要自我创新,可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来创新人才,所以三十年的发展,就是一个给洋人打工的过程。

  中外合资,洋人耷拉两手,拿了份什么技术就来了,人工是中国的,资源是中国的,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可利润却大部分是洋人的。现在三十年的环境代价已经达到了“收获”后果的时候了,连利用中国特色攫取中国财富的洋人都受不了。合资的外资机构派个人来中国都困难得有人不愿意牺牲生命为代价来挣这笔肮脏钱,勉强派来的人还要为其支付在华遭受恶劣环境损害的健康补贴。由于政治因素,国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被特色了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压得中国人喘不过气来,于是原来廉价工钱再难在华雇到足够的工人,合资与外交企业的劳工成本不断攀升,盘剥中国劳工血汗的机会日渐减少,于是外资不愿意再冒不成熟市场经济环境的风险,去赚那已经渐失诱惑力利润,逃离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种种信息表明,能够掌控中国劳工命运的人们正在努力与印度争取劳动力大国的地位来解决时下经济的困境,想重新做回世界工厂。这种定位意为着中国绝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实际购买力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制约,可能会被继续用来换取“增长”。据时评学者政论作家杨恒均调查,仅就珠三角一地,曾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在此工作的男孩、女孩就有几十万的手指被机器绞掉。此现象并非只珠三角一地,全国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环境之恶劣,劳动时间之长,非亲身经历绝对无法想象。

  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走向存在三种可能。一是经过努力,经济摆脱困境,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二是经济崩溃,灾难降临,远景难以预料;三是疲于支撑,滞缓衰退速度,经济走向还存在着变数。三种形式的交集,就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大陆经济面临着困境,就业局势将非常严峻,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劳工的工作条件将异常艰苦。这与现在行将毕业或正常在接受教育的年轻人成长经历形成巨大的反差。要有几代人将承受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恶果。

  尽管既得利益阶层主观上仍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与资源,继续用工人血汗维系其既得利益,把中国拉回到世界工厂境地,可是客观上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给继续走这条路设置了太多太多的难以逾越障碍。中国这方面的竞争对手印度与东南亚各国正在以“中国特色”无法取代的优势吸引外资,“世界工厂”正在向印度与东南亚各国转移。

  “世界工厂”本就是对落后国家的一种自杀性的掠夺。我们这些年狭隘地着眼于经济利益,嘴上喊着“可持续发展”,却始终做着自杀性的发展,以至于环境恶化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资源也面临着枯竭(不能只着眼于资源总量,我们的人均资源量已经衰退到一个相当低的地步)。外资企业再想牺牲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赚钱,成本会越来越高。国人为生存反抗环境污染的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相反,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民众还没有这份切肤之痛。民众环境意识的觉悟尚需一定的时间,这“一定的时间”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看来就是利益。

  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社会矛盾制造中国威胁论,让印度与东南亚国家觉得,若不象中国一样“不惜一切代价”作“世界工厂”迅速发展自己,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就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逼迫这些国家心甘情愿地去步中国的后尘作世界工厂。而我们却迫于国内社会矛盾的压力主动迎合,钻人家这个圈套。“主动”让出“世界工厂”的“宝座”(对中国民众来讲是好事是坏事尚难预料)。其实中华文化已经演变为一种苟安文化,巅峰的唐朝以后,除蒙古的元朝与满族的清朝外,汉族政权几乎没有发动过对外战争,领土面积日渐萎缩。尤其是近现代,这种走势已经形成惯性。唯一的一次朝鲜战争,要不是“老大哥”利用“中国人的志向”在后面怂恿,也不可能有那份“辉煌”。洋鬼子明明知道我们对他们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却利用中国人的虚荣,大肆制造“中国模式”的神话,宣扬中国威胁论,无非旨在征服印度与东南亚各国就范,乖乖去做“世界工厂”。经济从来就是政治的风向标。

  最主要的是印度与东南亚各国已经实行或者正在实行世界通行的西式体制,可是尚不成熟。这就给国际投资商们提供了高于中国财富安全性的空子钻。前些年的反日浪潮,“爱国*”们打砸中国人自己的车,冲击中国人自己的商铺(冲击日本人的商铺还得给人家比营业额还高的巨额赔偿),日本人不但没有受什么大损失,到给外资逃离中国提供了借口。也就是从那时起,已经有外资开始逃离中国大陆。

  由此可见,“世界工厂”的辉煌已经不再。可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融入整个世界,今后的中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原料产地,继续透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本来维系那份“自豪的繁荣”。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尽管有特色约束,可是仍无法将国人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先进理念隔绝。中国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理念受利益制约无法落到实处。此文之所以谈教育,却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谈经济,就是要告诉读者们中国教育改革拉大旗扯虎皮这么多年,这回到了拐点,不得不来实的了。过去是为了利益,践行不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现在也是为了利益,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兑现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4-8-11 09:43
非常高级透彻的讲论,佩服!
从眼前稳定的需要上看,均衡教育是缓解社会矛盾,调谐人才结构,减轻就业压力,解决经济困境的必要手段。//切中要害!
一是经过努力,经济摆脱困境,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二是经济崩溃,灾难降临,远景难以预料;三是疲于支撑,滞缓衰退速度,经济走向还存在着变数。//这三个情况实际已经发生。战略上也不得不再次面对了,只是,许多快进冒进的突进里,很多的机械而非理念的前行,造成了很多思维和社会意识方面的惯性,将惯性先控制好了,才能入手解决大盘上的关键问题。这还涉及了更加庞大的国际关系和内部底层进化的艰巨任务。缓是必要的,也是没办法。不拿大事情果断地开刀是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拖可不是办法,所以,解决关键问题是可能的,中国已经有了人力和财力资源,问题就是敢不敢和如何做,以两头厉害取其轻。早做还能找多点主动,晚了的话,就会引起更大的振荡和不安。

中国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理念受利益制约无法落到实处。//经典。其中内容多多,也不是一下子能够讲明的。我很理解。
非常欣赏,坚决支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