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褦襶子 //www.sinovision.net/?275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尸与教师

热度 1已有 963 次阅读2012-1-18 05:17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杂谈| 教师 分享到微信

  ——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时下关于教师素质众说纷纭,归纳舆论观点其实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仆”角度观念,一类是“公民”角度观念。笔者曾就教师群观点冲突撰写过“教师群体状况堪忧”一文,阐述了些许观点。一些网上同仁,颇不认可,话里话外认为那些观点丑化了时下的中国大陆教师,本地群内同仁或许比网上同仁还要拒绝。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此后笔者还真就尽量不在群里发表什么观点了。只是偶尔发现些新材料,发在群里,并提醒同仁们此为有别于传统的新说,要大家自己甄别。可是这种严谨的作法,仍频频受到群内同仁的诟病。几代人形成的观念,笔者也没有信心改变这些世界观已经定型的业内同仁。可这种观念颇具代表性,在此阐述点个见,为的是引导年轻的一代回归理性,形成辩证史观。

  许多业内同仁,可谓传统意义上的正人君子。如果撇开观念分歧,大多是令笔者钦佩的学人。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受客观现实的影响,笔者也不例外。因此大陆的国人身上深深的特色烙印,不是个人的修为所能避免的。笔者写这些文字,并非为自己辨别什么,个人是非荣辱早已经不是笔者这个年岁在意的了。可是作为一个行将退出杏坛的文明传承者,笔者深深忧虑的是承载这个古老民族未来的年轻人如何摆脱僵化愚昧的窠臼。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子孙后代的福祉。

  日前,一位颇受笔者尊敬的业内同仁,私下里发来一些观点。虽然这些观点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基于职位的“例行公事”或者“明哲保身”,另一种是真实的观念。尽管笔者尚无法确定此同仁的“劝诫”属于哪一种,可是那些看法却属于时下业内流行并影响社会至深的观念。现从后者角度,就这些观念作些探讨。此君善言:

  【*老师,您好。我觉得有必要开诚不公的与您交流一下我的想法。我并不反对在群里进行公开交流,作为一名历史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但是网上鱼目混杂,有些一手文献资料不能在网上看到,更多的作品是作者的个人观点。相信所有的老师如果感兴趣都会自己去找一些东西来看,作为一个历史教育工作的群体,还是应该以主流观点为主,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是看不到第一手资料的。但是我相信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没必要把你看到的这样长的东西放到群里,还是放到自己的空间或博客里好。您应该发现了,你的大篇文章每发一次,能响应您的也基本就是*中的**老师,因为您二人的年龄相仿。相当多的老师不好意思说,但是都和我反应,希望您二位不要再在群里发这些东西了。当然,这也代表我的想法。谢谢您合作一下。

  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没有看到第一手资料,就应该尊重主流的历史观点。这是看到任何一下新观点的资料应持的一个态度。所有写文章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应该考虑书写年代和作者的阶级立场)

  值此非常时期,笔者体会到了这些文字背后的善意。该观点有些也与笔者的认识相同。比方说“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没有看到第一手资料,就应该尊重主流历史观点。……应该考虑书写年代和作者的阶级立场”,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分歧是,什么是尊重历史?史学研究应该依据第一手资料,这是严谨的治学理念。然而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历史教师,并非专业的史学研究者,他们的职能只是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后人,引导后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如何在传道授业过程中去伪存真?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当然,从职业的角度,许多切磋观点与未经考据的内容是不能讲给世界观未完全形成的学生的,可是这不竟味着历史教师的业务修为,就一定局限于“能讲给学生的”范畴。不然如何体会“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质疑能力与质疑的治学习惯。发现有新观点出现,应该据之考据,尽量减少虚假历史对于年轻人的影响。把一个真实的人类历史传授给学生。所以,发现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说,历史教师应该象眼球对待异物一样敏感,及时捕捉,认真考据,对自己的史学观念与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才是尊重历史,才是历史教师对历史的尊重。

  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不是考古工作者,现行体制下也没有条件看到真实的第一手档案资料。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在芜杂的史料中甄别出符合真实逻辑的历史知识。所以“作为历史工作者,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没有错,“没有看到第一手资料,就应该尊重主流历史观点”原本也是史学研究的正当途径。可问题在于我们社会的“主流历史观点”被打上深深的特色烙印。近年披露的大量信息表明,许多特色的“主流历史观点”存在着违背科学精神的现象。这些都不是未成年学生所能甄别的,可是作为历史教师却必须关注思考。教师不但自己要学会“存疑”,还要教会学生“存疑”,没有“存疑”就没有思考。

  特色传统历史教育观,就是把教材上由特色史学家确定的内容让学生记下去,所谓的能力训练也不过是由单选答案,变成多选答案,可是范围还是严格限定,绝不许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错误答案,绝不给分,彻底否定。正是这种扼杀学生思考能力教育理念,让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得不到诺贝尔奖,不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却信奉“西方世界歧视中国”的特色观念。至今为止鲜见哪个中国大陆的同胞,拿出哪项大陆的科技发明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成果对比,来质疑“这种歧视”。整个舆情一度曾经几乎清一色地叫嚣中国获不上诺奖是受西方歧视。与当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一个逻辑!记得当年这首歌中唱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一种现象产生,不经验证,不听民意,就是好!这种观念已经融入大陆国人的遗传基因。尊重这种记问式“主流历史观”是尊重历史?倘若一定要说是对历史的尊重,那也一定得在历史前加上“特色”两个字。

  史学是一种发展的科学,并不是象人们传统误解的那样,历史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考古与考据发展,历史学也是存在变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比方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史料披露,炸死东北王张作霖的不是日本,而前苏联特工干的。东京审判时,大部分的侵华罪恶都找到了当事人,可是唯独皇姑屯事件,未能最终定案。前苏联皇姑屯事件史料披露时,教材中关于此事还是作为日本罪恶出现,笔者在教学中就告诉学生,关于皇姑屯事件有此种新的说法,只是还未能最终确认。这需要今后进一步考据,才能定案。同时告诉学生,在所有现行考试中,关于皇姑屯事件,还必须按照教材上的答才能得分,否则会被当作错误答案扣分。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如果教师明确否定教材中关于皇姑屯事件的说法,而又改变不了任何选拔考试中关于此段历史的答卷得分标准,学生可能会在关系到一生前程的选拔考试中因此丢分丧失机遇而改变自己的终生命运。这同教给学生虚假的历史同样不是科学教育观。历史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史学新动向,这种关注在时下中国大陆须要不局限于“主流历史观”才是对历史的真正尊重。

  对于中国大陆的史学界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不存疑。彻底否定与完全肯定都不是科学的态度。袁腾飞先生曾经有过“历史教师应该做什么”的文字,虽然他的观点还只是一家之言,些许观点尚值商榷。可是他所倡导的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思考精神存疑精神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的社会太多的不容置疑,以致于影响到未成年人。一个社会未形成对于权威的崇拜与质疑都是可悲的,而没有对于权威的质疑危害更大。不能使学生形成质疑精神的教育,是存在巨大弊端的教育。当然质疑不是怀疑。毫根据地怀疑一切,那不是质疑。质疑是种考据,是依据新的信息考据已有的东西和观念。

  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是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不竟味着网上的信息未经“确认”就不属于历史教师应该涉猎的范畴。难道历史教师就是传声筒?只能把别人确认到教材里的东西转交给学生?这样从事教育,就不是教师,而是教尸了。建议把关注内容纳入个人博客是个好建议,可那是被动交流。作为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通过交流,提高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能力。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个知情权存在巨大局限的社会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历史教师来讲只能从现有信息(更多的是网络信息)中甄别。所以,笔者每在群内发布的信息或是关联历史知识,或是关联教育理念,但都在后面缀上“请自行甄别”。

  不错,网文作者在介绍任何新信息时,都不可避免地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带有个人的观念。可是历史教师具备成熟的世界观,会从扬弃资料信息中选择。“看到任何新观点的资料应持的态度”不是等什么主流来确认,而是应该通过质疑考据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这还需要将来与主流史观相互印证。这才是对历史的尊重。所谓主流史观也是众多史学工作者在质疑中沉淀下来的,历史教师应该主动参与这种沉淀,形成自己的史观。在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质疑的治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辩证认识历史的史学观念。而不应该把现成的观念强加给学生,按固有的史观塑造学生的灵魂。

  有同仁反复强调本地的教师群是业务群,那么什么才是教师的业务?难道只是交换标准答案?QQ群本是一个交流平台,历史教师群应该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交流砥砺的渠道,以便形成教师的那“一桶水”,然后能从一桶水里沉淀出一碗水用于教学。其实当今的许多争论都回避一个现实,话外音就是怕惹“特色”麻烦。这点笔者非常能理解。毕竟人都生活在现实中。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作烈士的勇气。可是不应该打着“如何作教师”的旗号!放弃交流切磋砥砺,丧失了思考能力,就只能去作“教尸”,而不需要知道怎么样去作教师了。

  谁不怕惹麻烦呀,何况老九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任你哪个什么人都敢教训甚至殴打。有不惧怕教训殴打的,不是因为他(她)是教师,而是因为他(她)的从脉,他的社会关系。可是谁让我们是教师呢!倘若彻底明哲保身,那就每节课,打开历史教材,领着学生齐声朗读,相信把教材读一学期,学生考试成绩不会比现在更差,甚至可能会比现在更好。难道这就是一个教师的良知底线?

  学者徐友渔先生1986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中国大使馆发给留学人员一本书时说,你们以前学习的历史不完全代表真实的历史,许多历史上发生的事实你们都不知道,但是现在国门打开了,如果你们和外国人说话,是会闹大笑话的。可悲的是现在我们的教育界还盛行什么“主流意识”,把质疑思考看作是不务正业。动辄业务,却鲜有知晓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业务素质。学者袁伟时曾提到,对历史教科书而言,比掩盖真相更可怕的是让学生放弃独立思考,而这恰恰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最大弱点。教科书的弱点可以改善,可是教师的独立思考精神却很难短时间内建立。

  现在,新历史课程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性和生命的价值,确认多元化的历史认知的合理性,要求学生学会同他人,特别是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这意味着,新历史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会使今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走向更加宽容、更加人性的方向。可这必须首先通过提高历史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实现。文明还在路上,中国人仍在期待中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