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国家治理、管理的大器、重器,而领导人就是驾驭这台国家机器的的团队;既要睿智团结、方向明确、同舟共济、拧力前行,又要讲求法治民主、尊重民生、遵守规矩、注重操守。
中国的法治进程一直是在艰难中前行,因为传承、因为国情、因为信仰、因为争斗、因为路线、因为理念、因为领导、因为功利、……因为太多的纠结,人左右了法治、权力制约了法治……;没有权力做不了的事情,只有法治无法治理的乱象。
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是否披荆斩棘、在深渊中续航法治,引领国际全面走向法治,任重道远;但这是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保障。
中国人治的传承思想与理念根深蒂固,在发展、治理的过程中,往往放大人治的作用与地位;根据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与判断来治理国家,随意增减国家机器、插手事物;凭个人意愿、好恶、想当然,不讲法治、规矩、科学;如部委的设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划地为牢——设立特区、经济区、开发区、技术区……,经济社会与法治的公平性在哪里?!
割裂地方政府的权力、管理权限;如将国土收归省管,是否与土地法相悖;税收分家是否与税法相符;……法权、事权、执行权、监督权搅合在一起,领导说了算、权利部门说了算,法治不能算,老百姓更是砧板上鱼肉;地方政府的权利被部委、上级政府割裂,没有独立、完整的区域行政权力;而责任的追究又往往是地方,权利与责任不对等。
中央政府是管理、行政、执行机关,是在法治的轨道内、笼子里执行人大赋予的权力、正确履职;人大没有设立的、批准的、授权的,就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意向而任意增减权限、增减事项;要少或者不干涉、干预具体事务;中央政府是执行法定的管理权,而不是具体的事务权,必须依法行政;国土、税收,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消费,政府不应该参和、干预,职责法定,依法办事;特别是所谓的刺激消费政策,把行政之手、权力之手伸向了市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使经济向垄断、官僚、行政、权利集中靠拢,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与法治秩序;行政权力之手伸向哪里,市场就乱到那里,房地产屡调屡涨、屡涨屡调就是最好的诠释;老百姓、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拿来鼓励、补贴企业的发展,补贴、鼓励消费,难道增长就可以替代、压倒一切吗;为什么不用于实实在在的民生、国防、科教;这是作践与作秀纳税人的钱与智商。
财政资金不能、不应、不该、不可用于鼓励投资与消费的所谓补贴;只能用于民生,改善公益、公共事业与老百姓的生存、医疗、社保、教育、国家安全等领域,要把行政的权力关进宪法、法治的笼子,斩断乱涨价、乱调控、乱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乱设评比检查事项、乱圈实验区开发区……,叫停创建、5A、卫生、文明等等劳民伤财的一系列创建、达标活动,还政、还权于民;倡导在宪法、法治原则下,地方治理、管理的自主、自由、多样性;不搞千城一面、千地一式的指令管理模式,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艳,丰富地方的特色、特点、特质;让经济社会的管理地方化、个性化、贴合实际与人性。
法治与民生才是现阶段唯一的指标,不要评选、不要评优、不要排名,不要设立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子虚乌有、劳民伤财的笼子让地方官员与老百姓去钻、去上套、去劳神费力耗钱;经济社会的治理就是法治,不问增长,只问民生,只问是否合符法治。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民生,要改善、提升民生就必须发展,要保障发展的规范、民生健康有序平等就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壮士断腕”光有勇气与决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行动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