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不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抄袭,不得引用,侵权必究)
(宁磊在大学时期照片)
【引用原文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宁磊注释】
袭明:沿袭智慧事物。
师:师从。
资:借鉴。
大迷:常常迷惑。
要妙:重要奥妙。
【宁磊翻译】
好行为,没有痕迹;好言语,没有瑕疵和错误;好运算,不用竹制筹码;关门好方法是,没有栓子却不可以把门打开;捆结好方法是,不用绳索捆绑而不可解开。所以,懂正确道理人常常会救助别人,如此便没有人被遗弃;常常会正确拯救事物,如此便没有事物被遗弃;这就叫做沿袭了智慧事物。所以,善良人行为是不善良人所师从之事物,不善良人行为,是善良人可以借鉴从中吸取教训之事物。不看重可以师从之事物,不爱惜可以借鉴之事物所蕴含经验教训,虽然聪明却往往会迷惑。这就是所谓重要奥妙所在。
宁磊言说
做事第一出发点是善。善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人心要善良,只有善良人才有大智慧,只有善良人才可能将自身大智慧尽情发挥,第二层含义要善做事,就是要做具备智慧和高级智商之事物,善做事必定能做到比较正确做事,比较正确做事才能做到善做事,善做事也就是能成功。只有在人心善良时才能善做事,不然必定一事无成。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进步之要,在于延续知识和文明,必得既承善又抑恶。
【引用原文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宁磊注释】
雄:雄健。
雌:雌弱。
谿:事物规律。
常德:通常正确修行。
复:回归。
黑:不明白。
为天下式:遵从社会做事之正确规律。
忒:差错。
无极:没确定方向。
荣:明晓。
辱:隐匿。
谷:基础。
朴:质朴。
器:利器。
官长:管理事物。
大制:良好管理。
割:割裂。
【宁磊翻译】
知道万物雄健方面,守护万物雌弱方面,遵从社会做事之正确规律。遵从社会做事之正确规律,通常正确修行就不会离开,回归到归于婴儿一样纯真。知道万物明白之处,守护万物不明白之处,遵从社会做事之正确方式。遵从社会做事之正确方式,通常正确修行不会出现差错,就会回归到归于没有确定方向事物。知道事物明晓之处,守护事物隐匿之处,遵从这个在社会做事基础。遵从在社会做事基础,通常正确修行就会足够,就会回归到归于质朴。质朴漫延就会变为器质,懂正确道理人会使用这些器质,就会以此管理事物。所以,良好管理不割裂事物本来道理。
宁磊言说
做事情,不能弃难择易。对于明白容易事物能够知晓固然也好,但是对于不明白晦涩难以理解事物,要有一份守护,持久探究其中道理。事物容易一面和晦涩一面都是一个整体事物有机组成因素,不能只明白容易之处,而避弃不容易之处;避弃不容易之处,那么对容易之处理解往往也会错误。全面理解和明晓一个事物,对该事物难处和易处都要做到坚持不懈探究和分析研究,做到既明白该事物易处也明白该事物难处。对于不同事物,那些容易事物要明晓,那些难懂事物更要明晓,不好弄明白时要守护它并坚持探究直到明白为止。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万物有万性。万物有万理。每个道理都有自然之性。遵从万物自然之正确道理,不损正确道理,不违背正确道理。
【宁磊说明】在地球上到处布满原始森林时,森林是雄健之事和物,森林雄健自有其自然之正确道理,人们应当遵从森林雄健之自然之性。但是人类却大肆毁灭了无数森林导致环境恶化不断加剧,各种生物越来越不适合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包括人类自身。
【引用原文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宁磊注释】
行、随:同行,跟随。比如,穿衣、种田之事要行和随。
歔:呵护。比如,对河流要爱护和呵护。
吹:预防。比如,对地震要预防一下。
强:强大。比如,闪电。
羸:弱小。比如,蚂蚁。
挫:挫败。比如,动物种群数量减少。
隳:毁掉。比如,物种消亡。
【宁磊翻译】
为获取天下之物而去做事情,我发现没有人能达到这个目的。天下之物是神器物,不能去获取。去获取天下之物必然失败,即使暂时获取了天下之物也必然要失去天下之物。因为,天下之物有时会同行,有时会跟随,有时需要轻嘘呵护,有时需要急吹使之清洁,有时强大,有时弱小,有时会有小危难,有时会消失。所以,懂正确道理人不采取超乎正确道理之外、奢侈浪费、漠不关心之态度对待天下之物。
宁磊言说
做事情要呵护正确道理。比如,吃饭挺简单,谁都会吃饭,但是很多人不会正确吃饭。动物们严格遵守着合理科学吃饭道理,也就是说动物们严格遵守着食物链运行规律去吃饭去生存,而人类虽然比大多数动物都高级却一直为了吃饭这么简单事情在严重破坏着整个地球食物链运行规律,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吃饭这种事情变成一个破坏和毁灭地球整个生物链大灾难,不能不说是人类自身高智商所带来大悲剧,所以,让每个人欲望都能正确满足是个刻不容缓大事情。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二十九章】空间之万物皆以独存在。惟有自独才能自善。万物之间作用以守护万物之独为本。人不使万物独存,则必毁万物而后自毁。
【引用原文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宁磊注释】
佐:帮助。
好:经常。
大军:战争。
【宁磊翻译】
用正确道理帮助主人,不凭借军队力量强霸天下,这些事情经常表现为:军队所到之处,往往荆棘丛生,发动战争后,一定出现荒年灾难。好做法是:有了结果就要停止,不能以强霸为目的。有了结果而不要独自获取,有了结果不要被获取;有了结果不要骄奢淫逸,有了结果不要停止不前,有了结果而不要称强称霸。事物到巅峰就会开始衰败,这就是到了巅峰继续强霸不合乎正确道理之原因,不合乎正确道理之事物要尽快停止。
宁磊言说
事物各自规律不同,要按照各自事物规律对待各种事物。比如,北方草春天发芽、夏天茂盛、冬天枯萎,这就是北方草生存规律,不要人为去破坏这种回归到本来之事物规律。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章】莫恋念事和物,以事和物之正确道理决定事和物存亡和去留。不要去获取任何珠宝首饰。珠宝首饰是人之贪恋所致,是人类罪恶之一。
【引用原文第三十一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宁磊注释】
兵:兵器,引申为战争。
处:对待。
不得已:没有结果。
贵左:以左边位置为尊贵。
君子:君王与臣子。
【宁磊翻译】
兵器是不详器物,所有事物或许会厌恶兵器,所以懂正确道理人不关注兵器。君子和臣子平日起居以左边为尊位,使用兵器打仗时则以右边为尊位。兵器是不吉祥器物,不属君王和臣子本来器物,君王和臣子在事情不能停止没有结果时会选择用兵器打仗,打仗适可而止,不可恋武、不可穷兵黩武。打仗获胜并不是好事情,认为打仗获胜为好事情者是喜欢杀人之魔鬼。喜欢杀人之魔鬼,必不能凭借杀人在天下之事物中实现其想法。吉祥事情以左边为尊位,凶祸事情以右边为尊位,偏将处于左边,上将处于右边,这种意思是用丧礼对待用兵打仗。杀掉兵众,现场必定令人哀叹和悲叹,打了胜仗,也必定用丧礼来对待获胜。
宁磊言说
用兵打仗,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野蛮的事情,但在同时,当人类还没有进步到足够文明的时候,打仗这种事物应当存在,也必然存在。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不从道必有毁灭和消亡,不从道必有战争。战争亦意味着消灭和毁灭。战争之消灭和毁灭可能在于停止不从道导致之消灭和毁灭。
【宁磊说明】老子没有论如何才能发生战争。那就是:不从道必有战争。
【引用原文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宁磊注释】
臣:超过。
宾:秩序。
自宾:自然而然秩序。
始制:开始认清事物。
自均:自行均合。
【宁磊翻译】
正确道理常常没有一个名称来表示。正确道是质朴,质朴事物即使微小,天下之事物也不能超过它。诸侯君王你们能够守护正确道理,万物都将自然有序。天与地相合,能产生甘露,民众没有命令之约束会自行均合平等相处。开始探究并认清某事物会给该事物一个名称,名子也就有了,也就会知晓该事物范围,知晓该事物范围就不会去穷尽漫天寻找不知所以事物而导致忙乱于所有事物。给正确道理对于天下事物打个比方,正像河流、山谷之水是江河源头一样。
宁磊言说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固有特性,遵循事物自由本性规律达到自然而然,万物自然秩序井然。
“正确道理常常没有一个名称来表示”,此话寓意深远,现在人类科学推测,人对周围95%左右事物都处于完全未知状态。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万物自然必有其正确道理。所有正确道理通称为道。正确道理之中有诸多方面内容。遵从正确道理,方有知识创新。
【引用原文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宁磊注释】
知人:知晓人这种动物生存规律。
自知:通过自我能力知晓事物规律。
胜人:让人们成功。
所者:所做事物之人。
【宁磊翻译】
知晓人这种动物生存规律者智慧,自我思考而能知道事物规律者聪明。让人们获取成功叫做有能力,自我本身力量能够获取成功叫强大。明白满足者其人生丰富多彩,坚持做某种事物者叫做有志向,不丢弃其所做事物者就会长久,停止了而不消亡者长寿。
宁磊言说
智慧很多时候是知识。聪明是天生本能高智商,是特性。不聪明者也可以通过多学习知识达到比较智慧些。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明、智、胜、强者方能知足。知足者有志可长久、精神永存。知晓人之规律叫做智,自我感悟到事物之规律叫做明,让人们成功叫做胜,自我成功叫做强。官员管理好社会是胜,科学家开创新知识是强。
【引用原文第三十四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宁磊注释】
汜:四处流动。
左右:向左向右,能力和影响无所不在。
不名有:没有名称存在,不记名。
不为主:不做主宰之事情。
【宁磊翻译】
大正确道理象四处流动无所不在河水,它可以左右逢源施展能力,万物依靠它而生长而不脱离正确道理,做事情成功而不计功劳,养育万物而不做支配主宰万物事情。它通常没有欲望,可以给它个名称叫做小;万物依赖它回归本能生长而它不去做支配主宰万物事情,任万物自由自在,可以给它个名称叫做大。因为它始终都不为了自己去做大事情,所以,它能够完成它所作大事情。
宁磊言说
做事情如果能不计较自身利益多少,必然能成就大事情。 一个社会运行环境秩序公平到人们做事情时可以不去计较和过分关注自身利益,这个社会才是正常人类社会状态。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小而广无所不在。从道而行之万物大而狭。
【宁磊说明】地球上分布植物,“小”,不会变大,但无所不在,地球上几乎每个地方都如此。白杨树是植物,所以分布在地球上,“大”,白杨树会不断长大,会增大分布范围,但不会是分布在地球每个地方,相对来说,“狭”。
“小”:相对论,就一个简单方程式,但无所不在都是用它,只要条件到,它就会使用,所以,“广”。
“小”,不是变大。但,又有了不同于或高于“相对论”之论,它就不是“相对论”了。所以,“相对论”这个道不会变大,所以说它“小”。
【引用原文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宁磊注释】
执:具备。
大象:广大状况和广大事物所具备特征。
往:朝着。
不足既:不会尽。
【宁磊翻译】
正确道理具备广大广阔状况和事物特征,天下事物都会朝正确道理这个方向发展。朝这个方向发展而不产生不利,就会平静和泰然。声乐和美食,能使行人止步产生欲望。而正确道理由嘴说出,它恬淡没有味道,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尽。
宁磊言说
正确道理犹如源源不断甘泉,人生应当追求正确道理,正确道理无所不在,人生中能够追求和探究到那么一点点前人们和别人们尚且没有探究到正确道理,则一生足矣。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万物以道而行者存,背道而行者亡。人之行以道而泰、背道而亡。
【引用原文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宁磊注释】
固:本来。
微明:小聪明。
【宁磊翻译】
将要收缩事物,一定是它本来就已经扩张;将要变弱事物,一定是它本来就已强大;将要荒废,一定是它本来就兴盛;将要减少事物,一定是它本来就已获取很多。这些就是所谓小聪明:竟然以为柔软事物能够超过刚强事物。鱼儿不能离开深水,国家锋利器物,不可以用来给人展示。
宁磊言说
事物有本来特征,事物本来特征无所谓刚强和柔弱、颓废和兴盛、多和少之差别,特征是事物属性,没有了事物属性,事物就不存在了,所以事物属性不论是什么对该事物来说都最好。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刚强会变成柔弱,但柔弱必不能胜刚强。
【宁磊说明】绳锯木断。数根绳锯断一根木,结果是绳子也断。绳锯木断实则是人之力在锯木,而非绳之力。
【引用原文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定。
【宁磊注释】
无为:不做事情。
无不为:没有不做之事。
化:兴盛。
无名之朴:没有名称之质朴。
定:以本质存在。
【宁磊翻译】
正确道理通常不做具体事物,但是却没有不按照它所要求而去做事物。诸侯君主们能够坚定按照正确道理的要求去做事情,万事万物都将会自然而然兴盛。兴盛并且要作为,我将能够用没有名称之质朴使万物镇定。没有名称之质朴,也就是不产生欲望。不产生欲望就能安静,天下万物将自然而然自我按照它们本来本质存在。
宁磊言说
万事万物都以各自固有本来本质存在。做任何事物都要符合事物本来本质特征。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之存,自然而然。人之从道,必依道之自然而然之状,不然,则必背道而驰以致灭亡。
【引用原文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宁磊注释】
攘:伸出。
【宁磊翻译】
超过了正确修行就不是正确修行了,所以这是有正确修行(要做正确修行不能过头)。达不到正确修行无所谓丧失不丧失正确修行,所以这是没有正确修行。超过了正确修行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并不能以此做到什么事情,达不到正确修行就能为达到正确修行做事情并能以达到正确修行为方向去做些事情。超过仁慈去做事情将不能做到什么事情,超过正义去做事情而能够以此做些事情,超过礼节去做事情而不能有任何结果,这三者都是伸出胳膊卷起衣袖那种强制行为。所以,没有正确道理后次一级之事是正确修行,没有正确修行后次一级之事是仁慈,没有仁慈后次一级之事是正义,没有正义后次一级之事是礼节,所谓礼节人,都是没有忠诚和信用之浅薄之辈并且是祸乱产生之罪魁祸首。前面现象之原因是,正确道理被浮华所掩盖而丧失而且如此是愚蠢泛滥始因。所以,堂堂正正人,做事情厚实不浅薄,做事情坚实不浮华。所以抛弃那些浅薄和浮华采取厚实和坚实做法。
宁磊言说
做事情首先要信用和真心真实,做不到真心真实和信用就干脆不要去做事情。
而所谓礼节是最大不真心、不真实、不信用,礼者,没有信用且为乱之首。礼节之事,在成为一种礼节后,人们就会盲从,甚至因为盲从去做错事和犯罪,送礼之风也是一种“礼节”化盲从下之犯罪行为,人们不会去想礼节中有没有正确道理,这就是礼节性盲从导致人们追求正确道理和正确做事方法之习惯和能力丧失后社会必然愚蠢化之原因。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行必从道。无道可从则静以观之探之,直至道明而从道行之。遵道成德。道无则德失而亡。
【引用原文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宁磊注释】
一:全部,一个。
昔:从来。
得:遵从。
贞:坚固根本。
致:达到。
贵:事物高级。
贱:事物低级。
【宁磊翻译】
从来遵从正确道理事物,如:天遵从正确道理达到清明,地遵从正确道理达到平静,神遵从正确道理达到空灵,谷物遵从正确道理达到饱满,万事万物遵从正确道理达到养生,诸侯君王达到正确道理天下能够固定本质。这些都达到了正确道理这种层次。天不遵从正确道理去达到清明,将要破裂,地不遵从正确道理达到平静,将要震动,神不遵从正确道理达到空灵,将要失去灵性,谷物不遵从正确道理,将要枯尽,万物不遵从正确道理去生养,将要灭绝,诸侯君王不遵从正确道理去高贵,将要被颠覆。所以,事物高级必以事物低级为根本,就象高处以下边为基础一样,所以诸侯君王都自称“孤”、“寡”、“不善”,这不正是以低级事物为基础吗?不是这样吗?所以,达到了屡次驾车出行跟没有驾车出行一样结果都要回到家里。不去做华而不实美玉那样事物,只想做坚实厚实坚石那样事物。
宁磊言说
任何事物要注重根本和本质,要忽略外表和外在。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归道为一。所谓“九九归一”者,乃是说万物总归要从道。天清地宁神存灵,谷盈物生人循道。道皆为一乃基本,行能从一是重要。
【宁磊说明】两千多年前,老子已经完全否定了珠宝买卖是华而不实有害无益之事物。
【引用原文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宁磊注释】
反:不一样。
动:变动。
弱:柔弱,温柔,呵护,爱护。
用:使用,依照。
有:存在;已知;要。
无:不存在;未知;不。
【宁磊翻译】
不一样之事物,其中所蕴含正确道理就发生了变化。依照正确道理做事情要爱护和呵护正确道理。天下万物发生于能有该事物产生之事物,万物必有出处和来源,已知出处和来源产生于未知出处和来源。
宁磊言说
对“道动”和“道用”辨析:
“道动则反,道用则弱”:正确道理不一样了,事物必然改变了,运用正确道理要呵护、要温和、要爱护。
对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辨析:
万物产生于已知事物,已知事物产生于未知事物。比如:冰,来自于水,水来自于氧和氢,氧和氢来自于原子、分子……最后是未知,未知有待成为已知。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章】道有条件。条件不同,道则不同。万物循道。人可用道,人用道必以节制为本。道虽不会被损,但用道必损存道之条件。万物用道频过,则必从有变无。道生一,一从道中来,物从一中来。
【引用原文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宁磊注释】
大方:大的方向。
大象:大的象状。
贷:产生。
【宁磊翻译】
上等水准者学习正确道理,多学并且践行;中等水准者学习正确道理,有时学有时不学,学习正确道理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下等水准者学习正确道理,嘻嘻哈哈对待,只在嘻嘻哈哈调笑时才调侃调侃正确道理这些事物。所以增加了这样言论:“在明明白白正确道理面前,你是不明白、无知所以要去学习,在增进了正确道理面前,你是后退了所以要去学习去进步,在平坦正确道理面前,你是不平坦你前进慢所以要去学习要加快赶上;上等水准正确修行,你会感觉到像山谷一样深不见底,对非常白之白色你会感觉有点发灰发黑颜色在里面,对广多正确修行你会有不满足感觉,对扩增正确修行你会有像偷来一样不确定感觉,对质朴本质你会发现有不断变化那样感觉;大方向没有角落,大器物需要更多时间去制成,大声音不会多发声,大象状没有固形。”正确道理其隐秘之处在于它没有名称,所以正确道理,总是无处不在产生并且按照正确道理达到成功。
宁磊言说
学习知识和学问要认真对待。人如果不学习,将失去许多人生乐趣和幸福。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道能导万物。人之对道,层次不同,识道并勤道为上。以道形德,久之或成规,规而后或有所变化,变而后或有所不适,当从道根循其因。
【引用原文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宁磊注释】
一:一切。
不得其死:不能够消亡。
【宁磊翻译】
正确道理产生于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再次产生正确道理,再次产生之正确道理第三次产生于万物。万物之背面叫阴、前面叫阳,阴和阳相交汇以此产生中和、产生新事物。人们总是厌恶“孤、寡、不善”,而君主贵族却以“孤、寡、不善”自称。所以,万物,有时候损毁它能使它有益处,有时候使它得到益处能使它损毁。人们所懂那个正确道理,我也懂,那个正确道理是“强劲栋梁因承载房屋之重而不能消亡”,我将以此作为懂正确道理之首要内容。
宁磊言说
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做辨析: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万物,这种逻辑思维是数学中微积分极限概念之始创性表述,是哲学中辩证法中循环式认识理论之始创性表述。
对“强梁者不得其死”做辨析:
强劲栋梁不能消亡,它消亡房子就要塌掉,所以不能让强梁消亡,它承受着房屋之重是一种对自身损毁,这种损毁之益处是人们不会让强梁消亡,而当强梁不强劲时肯定要消失。强梁强劲是其本质,守护本质就会长久,不守护本质瞬间就会消亡。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为一始,一必从道。道之后才能有一,有道才能有开始。道之后若有一,则道就是一之开始。
【引用原文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宁磊注释】
间:间隙。
【宁磊翻译】
天下最柔软事物能在天下坚强事物上驰骋,没有东西能进入到没有间隙那种地方,我因此懂了不做事情也能够有益这个道理。不用说话也能教化育人,不做事情也能有益处,天下稀有这种层次之事物。
宁磊言说
对“至柔驰骋至坚”做辨析:
比如,水在渠中流,因为渠没有间隙所以水不会流到渠外。在渠上弄出间隙水就会流到渠外。不在渠上弄出间隙水就不会流到渠外,这就是不做间隙之益处,是无为之益。再比如在白纸上画画,不画还有一张白纸,如果画不好连白纸也没有了,这也是一种无为之益。 当做一个事情做不好时,或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时,就不要去做,要懂无为之益这个道理。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柔能制约刚,但柔绝不能胜刚。有时,不行为是正确之举,此之谓不为之时正是结硕果之际。不当为时不为乃从道之一。
【引用原文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宁磊注释】
藏:获取。
厚:厚重。
【宁磊翻译】
名声和身体本身,哪一个离你更近?身体本身和身外钱物,哪一个给予你更多?得到和得不到,哪一个能产生弊病?所以,对名声和钱物这些身外之物过分爱欲必然非常费力花费时间去获取,过多名声和钱物被获取必然不堪忍受其重而消失本来固有之事物本身。懂什么时候足够了就不会辱没本来固有之事物,懂到什么时候应该停止了就不会因为穷尽而导致某些事物消亡,就可以永久生生不息。
宁磊言说
正确对待名声和钱物之类欲望,不被名声和钱物那种华而不实之欲望拖累才能成功做事情。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人必自爱方能康泰。自爱则必不能对钱物声誉过分爱恋,不然,必不能做到自爱,不自爱则一生不康不泰。
对于金钱物拾之获取,要看天分之有无经财之才,如若天分中没有经财之才,则无论如何贪念财物终其一生必不能得到多少钱物,反而必受其害。
【引用原文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宁磊注释】
胜:驱除。
【宁磊翻译】
大成功后你会感觉缺失了什么,但已经成功之结果不会被损毁。大充实后你会感觉到空虚,但其已经充实之结果不会被消尽。大直挺你会感觉到有些弯曲,大灵巧你会感觉到有些笨拙,大雄辩你会感觉到有些迟钝。躁动能驱除寒意,清静能驱除炎热,清净是做天下事物之正确方式。
宁磊言说
对“大成若缺”做辨析:
大成功时,会有种遗憾:如果从没有成功,从开始处重新开始会不会比现在所达成功更好?此时有一种重新来过会更好那种心理,是一种追求更高水平之本能反应。实际是,在大成功时,更能够清新认识整个事物全过程,对过去做事情过程中一些问题会有更好思路和方法,这也正是大成功时感觉到以前所“缺”之原因所在。实际是,如果不成功时,这种做事情之后有“缺”这种体验和心得会更多。所以,在做事情时,一定要慎重和认真认知事物本来规律和本质所在,按照事物本来规律做事情,才能减少这种做事情之后那种“缺”感,也才能有更多成功。
很长直线在视觉上有弯曲错觉,现在科学水平下人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几千年前老子竟然如此明白这个道理,如此说明,老子是那时最伟大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神经学家,因为要明白“大直若曲”这个道理要具备相当高水准之数学、物理、生物学、哲学方面高深造诣。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清净而为,方能大成。清净而为,则不以损毁和扰乱去做事。如若做事有损毁和扰乱本身及其余之弊,则必不能成,并必有大灾害。人以清净而为为根基。人以清净而为为大成之必要条件。寒意不可驱,炎热必驱。两极终年冰雪覆盖,不能去除,去除则成灾,极端炎热地带则不能过多,过多则草木不生万物消踪。
【引用原文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宁磊注释】
走马:善奔跑的马。
【宁磊翻译】
天下事物都遵循着正确道理去做,就没有战事发生,如此连善战战马都会用来运送田粪;天下事物都不按照正确道理去做,连待产母马都会被拉上战场被迫在野外产驹。祸患莫大于对物欲不知道满足,错误莫大于对物欲之获取。所以,知道什么时候就足够了而达到满足,能够常常达到满足快乐。
宁磊言说
对于欲望之满足,要做到正确获取,更重要是必须能做到正确停止对欲望获取。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财物对人而言,一文不值。人之价值在于人自身。如若恋贪财物并占有越来越多之财物,则,必由人蜕变为财物矣,则人之价值尽失,则人之灵尽亡。
【引用原文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宁磊注释】
弥:越。
【宁磊翻译】
不出门远行,能遍知通晓天下事物。不透过窗户向外观,能发现窗外天下事物之正确道理。人离开这种能力越远,他所懂越少。所以,善于懂正确道理之人,不出行而能知晓天下事物,不看见事物而知道是什么事物,懂并能实现那些需要通过不做事情而能达到之成功。
宁磊言说
人和动物具备先天感悟认知能力,这种能力非常大,就是圣人,就能善于认知到正确道理,这种能力少,就知之甚少了。不知道人和动物之外其他生物有没有这种感悟能力,我认为应该有,它们如果没有感悟能力,那么势必不能生存下去,只是我们人类还不知道它们那种感悟能力是什么罢了。所以,人类需要认知之事物本质太多太多了。跟认知事物本质之过程和追求相比,物欲和财欲之获取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
对“不为而成”做辨析:
成功,有不作为和作为两种。不为是一种高境界和高能力,也就是说不能做类似“拔苗助长”之类事情,让苗木自由生长自然能得到谷物,不需要人为去代替它们生长,这就是“不为而成”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人之灵感和天分,与生自然而然有之。灵感和天分,其本质是一种智能物质。人之生成之时灵感和天分多少与强弱就已注定。不同人之灵感和天分有所侧重和不同。圣人之高超灵感和天分形成自圣人形成之时。
【引用原文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宁磊注释】
无为:不做。
无不为:无不被做。
而:…之原因。
【宁磊翻译】
从事学习,每天知识都会增加,知识增加后寻求到正确道理,疑惑就会减少,每天不断学习,疑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疑惑很少或者基本没有疑惑而不必再去寻求正确道理。不必去寻求正确道理之原因是没有不被已经寻求到之正确道理。能够获取天下事物常常在没有事情可做时,等到为获取天下事物而正在做事情,此时就不能够获取天下事物了。
宁磊言说
对“无为而无不为”做辨析:
没有正确道理被寻求之原因是没有正确道理不被已经寻求到,这是理想化状况,正确道理无穷无尽,但是,正确道理都被寻求到是美好愿望。所以,达到因为“无不为”也就是“没有事情不被已经做好”而“不为”也就是“不需要再做事情”,是一种最高要求之追求。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道之最终结果是几乎究遍所有正确道理后因而没有需要再去探究更多正确道理。此乃圣人之愿望。
【引用原文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宁磊注释】
德信:信用之正确修行。
耳目:耳朵听,眼睛看。
孩之:视为孩童。
【宁磊翻译】
善于懂正确道理人没有一常不变想法和心思,他以一个普通人心思做思考。善意人我用善意对待他,对不善意人我也用善意对待他,这就是对“善意”正确修行和作为;对待信用人我用信用对待他,对待不信用人我也用信用对待他,这是对“信用”正确修行和作为。善于懂正确道理人在天下做事情,能让天下事物与他心思淳朴归一,普通人都注意到耳朵听到和眼睛看到之表面而不去思考,善于懂正确道理人都将普通人这些做法视为小孩子一样单纯和无知。
宁磊言说
善意、友好、信用对待周围人和周围事物,才能实现个人之追求和成功。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高智而至信纯善,与万物自然而合一,洞微识晦。
【引用原文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宁磊注释】
动之死地:触动了能使人死亡那种危险事件。
人之生:活着之人。
【宁磊翻译】
走出险地将生,陷入险地将死,能走出险地获生者有三成左右,不能走出险地将死者有三成左右,走出险地获生者,触动死亡之事者又有三成左右,为什么走出险地了又触动了死亡之地呢?因为他虽然活着,但太贪婪获取了太多钱物而不堪受其重。所以,善于生存者,在陆地行走不遇猛虎,入军中不受到兵刀相向。兕牛角伤不到,猛虎爪抓不到,兵刀伤不到。为什么?因为他避开了死亡险地。
宁磊言说
识别各种危险是人生生存一大技能,每个人都应当或多或少有各种防范和识别险境以及在险境中逃生之技能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