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ww.sinovision.net/?257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磊扩充《道德经》第一章到第十章(原创首发)

已有 1525 次阅读2012-5-31 19:57 |个人分类:宁磊---理论、观点、发现|系统分类:财经| 原创, 道德经 分享到微信

(不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引用,不得抄袭,侵权必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宁磊注释】

道:正确的道理。

常:普通,一般,平常。

名:名称。

无:未知;不存在;不。此处表示不存在的意思。

有:已知;存在;要。此处表示存在的意思。

始:开始,初始。

母:开始孕育,开始。

妙:奥妙。

徼:概念,定义。

玄:玄机,奥妙。

【宁磊翻译】

道理,值得称说的道理,是那些非同一般的道理。名称,值得称说的名称,是那些非同一般的名称。天地之间的事物开始时没有名称;有名称这个事物后,名称成为一切事物的根源。所以,通常没有的道理和名称,要观察他们的奥妙所在,通常有的道理和名称,要观察他们的本质是什么。道理和名称这两种事情有相同之处而名字不一样,相同之处就叫做玄机,玄机之上的再玄机,相同之上的再相同,就是众多奥妙的答案所在。

 

宁磊言说

 

道理和名称是认识事物的两个必要环节。先有名称,就完成了从不知道某个事物到知道该事物的过度。知道一个事物的名称后,也可以说是给一个事物起个名称后,接下来再寻找该事物蕴含的道理,这个过程是从知道该事物向明晓该事物的过度。知道事物和明晓事物是认识事物的两个关键步骤。比如黑洞,这个名称是人们认识黑洞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过度,再继续寻找黑洞这个事物中蕴含的道理,是从知道黑洞到明晓黑洞这个事物的第二步过度,认识事物的第二步过度往往经过很多次反复才能基本完成,现在,对黑洞认识的第二步过度还在进行中,人类还没有完成这个认识上的过度。所以,道理和名称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是两个必须的关键点。有时候,事物在没有名称时就已经被开始认识了,比如有的天体就是计算出来后,然后才找到这个计算出来的天体的,找到这个天体的第一个事情就是给该天体一个名称,同样表明了名称是认识事物的关键步骤。有个名称,就是用名称这个符号给一个事物的一个定位,当然,不管叫什么都对事物不产生任何实质影响,但是给个名称的重要在于有了名称后事物就被定位了,定位一个事物对认识一个事物来说是必须的,因为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万,没有名称显然是不行的。如此,名称和道理这两个事情就从定位一个事物和明晓一个事物这两个方面达到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地有所提高。

“常”与“恒”的辨析:

“常与恒”基本同意,从时间的长度上理解意思基本一样。“普通、一般、平常”的道理从时间上分析具有某种程度的持久性,持久性表示的正是“恒”和“常”的意思。而要表达“永久”时,要用“永恒”来表示,这里面的“恒”还是“常”的意思,用“永”字表示“永久”,组成“永恒”一词。

    “无”和“有”的辨析:

    “无”和“有”是反义词,表示三种对立的语境:第一种语境表示的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不存在是“无”,存在是“有”。第二种语境表示的是“已知还是未知”,知道有某种事物和道理是“已知”,不知道的事物和道理是“未知”。第三种语境表示的是“要还是不”,“不(怎么)”用“无”表示,“要(怎么)”用“有”表示。“无”和“有”是一种对“认识”的描述和表示,判断出“无”和“有”须以某种认识和科学为基础,实际上是指在某种“知识”下的判断,所以“无”和“有”中天然就包含着对知识有无的意思表达,也就是“未知和已知”的意思表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宁磊注释】

恶:不好。那时的“善”和“恶”基本表达的是“好”和“不好”的意思。

作:良好发展。

生:事物产生,开始。

居:拥有。

去:消失。

圣:懂得正确道理的人和符合正确道理的事情。与现在的“对”相近,比“对”更深层次一些。 “圣人”的层次要高于“对人”,“对人”的层次要高于“错人”。“圣”更有“天生的本性中就有做对事情的素质”的意思表达。

圣人:懂得正确道理的人。

 

【宁磊翻译】

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某种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这不是好现象;天下人都知道某种善良是善良的,这不是善良的现象。其中的原故是: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音和声,前和后,等等,都是相辅相成的。正是这个原因,一个圣人,能以不做事情去促成事情的良好发展,本书作者认为这里有不去瞎掺和的成分在里面,能不用语言达到教育人的作用,能使万物良好发展而不会由于没有名称而不能良好发展。一个事物产生不能归另外事物所拥有,做了事情而做事情者并不能左右事物,有功绩完成了并不能代表功绩会被任何事物和人所拥有。由于不被事物之外的任何事物和人所拥有,才能保持事物良好发展和事物的本性天然而不消失。

 

宁磊言说

 

任何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像非常普遍的财物的占有,准确地说被占有的任何财物都是独立的,即使法律上规定某个东西归属某个人或某个事物也不能改变该东西的独立性。但是,法律规定东西归属这种事情仅仅是人的意愿方面的一厢情愿,该东西从产生到消失始终都是只属于它自己,不属于别的任何事物,即使人们吃掉食物这样的事情,也同样遵循任何事物都独立存在的规律,人吃掉食物,食物作为一个事物它消失了,被人体吸收的营养也只是从食物转移到人体而已,仍然也还是独立的,当人体死亡后,人这个事物消失了,人体之内的营养成分会有新的存在地点和方式,但不管怎么变,所有的事物从产生到消失,始终都是独立的,不能说人吃掉食物,人就变成食物了,人还是人,食物还是食物,人只能将食物消失,不能占有食物。严格地说,法律上的依法占有规定的仅仅是事物的地点和存在方式的移动和变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宁磊注释】

无为:不做,不为。

为无为:遵循不做(不应当做的事情的规律)。

尚:唯一。

见:提供。

贤:某一种好的方面。

智者:懂得某些知识的人。智者,包括知道一些好的事情,也包括知道一些坏的事情,在本篇中用来说明“智者不去做那些坏的事情就能达到好的社会秩序”的道理。

不敢:表示“理性地做事情” 的意思。

【宁磊翻译】

不仅仅崇尚某一方面,这样能避免人们为了争夺名分而斗争;不以难得的物品为尊贵,这样人们就不会去偷盗难得之物品;不要提供引起欲望的事物,这样人们就不会产生邪念乱心智。由此让人们成为圣人的管理方法是,让人们的心思轻松自由、让人们吃好饭、让人们淡化各种欲望、让人们有强劲的体魄,使人们一贯地做到不学那些不应该知道的坏的事情、不产生那些不应当有的坏的欲望,使那些懂得知识的人有理性地去做事情:使他们做事情时,遵循不做那些不应当去做的坏的事情的道理;那么就没有管理不好的。

 

宁磊言说

 

不要用人们的意愿去人为地夸大某东西,那样会造成人们在欲望上的盲动和疯狂,要正确认识欲望的合理性。欲望,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合理不合理、正当不正当之分,欲望的实现必定有个合适的标准。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大可小的,俗语讲只有享不了的富没有吃不了的苦。,讲的就是欲望不能没有节制和限制地去满足,对欲望的放纵必然有大害,而欲望不能实现时人们反而会理智地调节自身的实现欲望满足的冲动,这样对身心和周围事物都有益处。纵欲不对,节欲也不对,对欲正确认识和分析做到合理科学地实现欲望,才是正确之道。比如红军长征结束时,士兵们由于在长征途中长时间饥饿,这时士兵们最大的欲望就是饱餐一顿,但是人的肠胃在长时间饥饿后会变小,饱餐一顿会被撑死,当时部队下达了每个人不要多吃、逐渐加大饭量慢慢恢复到以前的肠胃状态的规定,但是还是有很多士兵忍不住饱餐一顿而撑死了。这个实例,很好地说明对欲望的认识也需要有科学的研究和探究,对大家已经明确认知了的欲望实现的合理水准,要很好地遵照着去做,对尚未认知的欲望,要以不实现欲望或少实现欲望为好。

对“无”做辨析:

在前面对“无”和“有”的辨析中,“无和有”表达了三种语境:“存在还是不存在”、“已知还是未知”、“要还是不”。在这一章中“无和有”表示的意思是第三种语境,就是“不”和“要”的意思。在“无”表示“不”的意思时,无知、无欲中的“无”就是“不”的意思,这里并不是说不要智慧不要知识不要欲望,而是说不要“不应当有的坏知识和坏欲望”,“不知、不欲”是不去知道不去产生欲望,而不去知道和不去产生的知识和欲望指的是坏知识和坏欲望,这才是老子《道德经》某些篇章中“无”的本意,是“无”的三种语境中的一种。

对“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做辨析:

这句话翻译成:做事情,遵循不做不应当做的事情的规律;那么就没有任何混乱发生。这里,“为也”是前提,就是说老子论述的首先是“做事情”这个事物,然后给出的结论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做不应当做的事情,是在“为”的前提下然后要达到的程度。

    对“无为”做辨析:

“为无为,则无不治。”也即“无为”,有三种层次:一、没做,二、不做,三、做事很多而后没事可做。

一、没做。比如,相对论,绝大多数人没去研究,有兴趣者,完全可以去看相对论著作和去研究相对论,谁可以研究相对论谁不可以研究相对论没有任何框框限制,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研究相对论,至于智力能力能不能达到研究相对论水平以及能不能有所收获,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都能有点什么报酬,更多时候无报酬之事才是真正伟大之事,再比如,科学家不去练舞蹈,画家不去练唱歌,等等,都是“没做”,没做,在人类社会中非常普遍,每个人都有很多“没做”,这也是人之生存必然规律,当然也是其它生物生存之必然规律。

二、不做。“不做”就包含有对错之分,不去做错误之事,是为“不做”,比如,绝大多数人不犯罪,这里,犯罪是指:错误事情就是犯罪,不是法律意义上犯罪,因为法律有时候会将正确事情规定为有罪,法律也有时候将错误事情规定为无罪。

三、做很多事而后没事可做。在“没做”和“不做”前提下,做了很多事,将能做之事都做完了,就是这个层次。这是“无为”之最高层次。

“无为”真正含义是这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第二个层次需要智慧,第三个层次需要智力和能力,达到第三个层次,可以称之为圣人。

    对“使民无知无欲”做辨析:

“民”和“智”是相对而言。对于高智力者而言,一般人称之为“民”,对于“民”,不去让其“知”也就不会有“欲”,此处“欲”实际是一种“恶和罪”。“民之知而欲”中要表达的错误事情是“欲”,而不是“知”,比如,一个人知道了犯罪方法后其犯罪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所以,“不让民知而欲”其实真实含义是不让民众知道犯罪事情和犯罪方法,也就是不给民众提供坏知识。比如,现在社会中人们疯狂炒股,其实就是“让民知而欲”之恶果,让不具备经济知识和能力之大多数人深涉炒股,是“罪”和“恶”之事,是诱导人们的贪欲。这里,《道德经》作者李耳在两千年前其实就已经否定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之广告和传销活动,也可以说“不使民知而欲”是广告和传销活动之基础理论,也是广告和传销能否真正成功之基本要求。《道德经》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科学进步价值,是因为它来自古人之亲身亲历亲自创造和社会沉积。所有知识莫不如此,对待古人留下知识,不管用还是不用都必当保留保护之。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三章】钱之为钱,吃穿住行思所需而已。无则求变,足则为安,过则为累。市场不畅,货币必贬,市场畅,货币必升。凡事以质定价,质高价高,质低价低。凡质与量皆成反比,量多质低,量少质高。

【宁磊说明】先秦时期,有没有货币?一定有等价交换了,也就是说有货币了。“难得之货”,应当指当时的“货币”。用现在知识理解,就是货币。所以按照李耳的意思:货币应当贬值。如果货币不贬值,那么就会偷盗犯罪纷起社会混乱。“贬值”不是滥发货币,贬值不是量多,也不是量少,贬值是按照价值交换对等规则,比实际价值等价量“小”一点,因为货币“贬值”有利于流通,在流通顺畅市场中,人们不需要去偷盗。

当市场流通不足时,货币需要贬值。市场自由时,当流畅不畅,货币自然会在市场作用下贬值。

事在人为,物乃天成。事就是事,物就是物。事物混同,乾坤颠倒,事不像事,物不像物。为人之道,当区分事和物之不同,对于物极尽维护之,对于事极尽淡欲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宁磊注释】

冲:在那时,器皿空虚叫做“冲”。

湛:沉入水中。

尘:时空。

象帝:天的产生。天帝、上帝,都表示“天的产生”的本意。在中西文化中,“帝”都代表了天的起源的含义,所以在人们思想中“帝”是最伟大最神秘的事物。无疑,“帝”在老子的思想中也是神秘无知的,但是,老子的智慧在于他早在几千年前就在思考“帝”的时间的先后的问题了,这是老子作为伟大哲学家的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智慧和智商的所在。人类科学正在一步步揭示“帝”的神秘和真实状况。

【宁磊翻译】

正确的道理像一个空的器皿,不管怎么用它,他都不可能满溢,正确的道理的这个器皿是那样的深邃,他是一切事物的来由;正确道理减少那些锋利,解决那些纷乱、调和那些光亮,同处那些时空,如同沉入水中的宝贝一样永远存在。我不知道道理来自何处,道理在天产生之前就存在了。

 

宁磊言说

 

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那样永恒,不管人们怎么去理解道理和运用道理做事情,道理还是那个道理。这些道理在人类之前就存在着,比如地球绕太阳运转产生春夏秋冬的道理,自从地球开始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就存在了,但是地球和太阳从哪里来呢?人从哪里来呢?太多的没有被人类弄明白的道理,至今人类还都在猜想、推测和探究中。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四章】道在前,物在后。道有而后物可有可不有。有物必已有道,道为必要条件,物为或可结果。道为始,其次可有物或可无物。

【宁磊说明】从崖上跳下,有可能生有可能死,是一个具体“道”。“跳”崖要看怎么跳,翼形飞人,也是跳,但显然是高级使用了。“跳”是个具体道,围绕具体道,可以有多种“物”:生、死、飞。计算机原理是种“具体道”,会形成成万上亿台计算机这种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宁磊注释】

:风箱,用来鼓风使火烧的旺些。

守中:坚守关键之处,由关键之处出发。

刍狗:祭祀用的草扎的狗。

屈:弯。

穷:尽。

仁:仁慈。

【宁磊翻译】

天地不做仁慈之事,它将万物当作人们祭祀时用的刍狗一样对待;圣人不做仁慈之事,他将百姓当作人们祭祀时用的刍狗一样对待。天地之间,就象风箱一样,空虚以待时也很坚强,动起来时呼呼生风。言论和话题虽然很多很多却可以用数量数清楚,不如由事物的关键概念出发去坚守关键的概念内容由此可以生发出无数的言论和内容。

 

宁磊言说

 

自由乃顺其自然,在顺其自然时要坚守关键所在,坚守关键能生发出不尽的新事物。比如,一辆汽车的关键是发动机,围绕一个发动机可以造出各种形状的汽车,形状一旦确定,一辆汽车就定形了,各种形状的选择就是一种“形状”上的自由,发动机就是要坚守的关键。仁慈之事也是事情的一种,不是所有事情的关键,所有事情的关键在于如何自由和公平,以便使那些需要被人们去仁慈的事情不发生、使那些需要被人们去打击和压制的坏事情不发生。所有事情的关键被坚守了,那么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五章】仁之事物,乃不平等所致。万物平等,则无需仁之存在。平等蕴含坚强,平等产生强力。仁之事物,损毁自由。万物自由乃平等。自由方能坚守关键,平等方能强劲。

【宁磊说明】万物、百姓、刍狗,都平等,都自由。如果用仁,那么必导致不自由不平等。不平等不自由就不能坚守“关键”,就不能强劲。社会上,如果万物和百姓,都能像刍狗那样,就达到了平等自由。刍狗,因祭祀而产生,产生之后,祭祀之后,刍狗就非常自由了,自生自灭,自生自灭之自由,对人来说最难得。如果能把子女当刍狗,一般子女会幸福快乐。“刍狗论”之智慧,实为坚守自由、自然、公平、秩序、个性也。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宁磊注释】

玄牝:生殖器官。

【宁磊翻译】

谷物之所以能够神奇的永久传续,是由于谷物跟雌雄动物具有生育个体的生殖器官从而能生育个体使动物延续一样具备有谷物的生殖器官,生殖器官的作用,就是天地之间生灵产生的根源。生殖器官生育个体的事情在天地间绵延不绝,这种生育是一种本能而发生,不需要外力推动。

 

宁磊言说

 

动物和植物能繁殖后代是由于有生殖器官的原因,动物和植物用生殖器官繁殖后代是一种本能。此处更多地是关注了植物的有性繁殖,那时的人还不知道植物繁衍的道理,直到生物学产生前后人类才知道植物有性繁殖的道理,而老子在公元前就讲到了植物的繁殖道理跟动物一样有两性生殖器官,并且论断出生殖器官生育繁殖是一种生物本能,应当说是一种科学上的伟大预见和结论。

从此章的深奥道理中可以看出整个《道德经》的深奥,这些深奥的道理在老子那个时代不被人们理解和明白很正常,这也是《道德经》之后人们大多难以读懂并且出现很多误读以至于将其视为不可理解的玄学的原因所在。其实,单就本章而言,老子必定称得上是最早的生物学家,因为他首先发现并论证了植物的有性繁殖,这个科学结论老子之后很久时间才被科学家所发现和研究,而那时的老子已经做出了结论性的论述。最起码,老子必然跟一个专业的科学家一样思考过植物繁殖的原理并得出了植物繁殖的原理所在的结论,并且老子得出的植物两性繁殖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本章证明,老子还是个专业素质很高的生物学家。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六章】假设:万物有雌雄,宇宙有雌宇宙和雄宇宙,太阳有雌太阳和雄太阳。雌雄宇宙和雌雄太阳等等将在未来被人类发现。雌雄有归一趋势。当一个事物消失时,必有另一个雌雄异体同时消失。雌花和雄花合二为一形成果实时,雌花和雄花同时消失。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宁磊注释】

不自生:不自己生长。

【宁磊翻译】

天能够长时间存在,地能够久久存在。天和地之所以能存在的时间长而且久远的原因,是因为天和地自身不生长,所以天和地才能长久存在下来。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圣人,将他自身的事物置之脑后而使他的身体能够先知先觉,将他自身的事物置之在一切事物之外反而是他的身体安然无恙。这不正是圣人心中没有他自己啊,所以能使他自己成功达到先知先觉、安然无恙。

 

宁磊言说

 

人如果围绕自身的事物多了,那么自身之外的事物必然少有顾及,而人如果不顾及自身之外的事物,那么人的视野会很狭窄和封闭,必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七章】万物之趋势,速快命短,能快命短。无机物不动,有机物能动,有机物较无机物命短。动物较植物能动,动物较植物命短。爆炸较燃烧能快,爆炸短,燃烧长。

【宁磊说明】一堆火,如果火势旺,释放出能量快,则火势旺时燃烧时间短。乌龟比兔子长寿,因为乌龟慢,释放能量慢。从事和物持续时间长短之趋势上看,移动快者持续时间短,移动慢者持续时间长。趋势表达一种整体和统计意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宁磊注释】

上善:最好。

不争:不挑选,即:同样对待,公平。

【宁磊翻译】

最好的事物象水一样。水的好处,对万物有利却从不挑选什么场所从来都公平,人们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很少遵从正确道理做事情。好的居住以地那样的安稳为前提,好的心灵以深渊那样源源不断又不满不溢为前提,好的给予以仁慈为前提,好的言论以信用为前提,好的管理以秩序良好为前提,好的做事以能力为前提,好的行动以合时和及时为前提。因为像水那样不厚此薄彼,所以没有失误。

 

宁磊言说

 

最善的事物是水,水的善在于做到了公平。此章一并讲了几个其它事物公平的标准,居住的好坏标准是安稳与否,心灵的好坏标准是清净与否,给予的好坏标准是仁慈与否,说话的好坏标准是信用与否,管理的好坏标准是秩序是否良好,做事的好坏标准是是否有能力,行动的好坏标准是是否合时和及时。遵照了这些公平与否的标准后,就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八章】水有多善,常见水之善有五:水善下,水好冰,水会觅,水能气,水喜藏。水善下,海之大,纳百川,蒸之发。水之善,不拘泥,处高而下,聚低而静,遇冷而冰,温高会蒸,多则奔涌,少则干涸。水有多善:善下,善上,善气,善冰,善形,善藏,善动,善静,善聚,善散,善利。水之五形:液、气、冰、形、藏。水之五状:动、静、聚、散、利。水善因时,时不同则水之善不同,则状不同,高处积势能,遇光蓄热能,遇电分氢氧,遇冷散热能,遇热微观能。水善,利万物,水利之一乃生命之源泉。水因何而成,人类正在探究中。

【宁磊说明】大海不是水,所以大海没有“水之善”。水之善,在于公平利益万物。大海则做不到,大海也能利物,但大海之利他物,必有选择,大海只能在地球海平面以下存在,决定了大海不能直接利益万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宁磊注释】

功:做事情。

成:完成。

自:自身。

退:避离。

天:代表正确。人们习惯用天表示正确的、合理的事物。 比如,人们在无助时喊“天啊”,那意思就是在渴求对正确事物和知识的获取。

【宁磊翻译】

手持器皿使它满溢,不如让它不满。捶打器物使它锋利,这种锋利不能长时间保持。使屋里堆满金银玉器,没人能够守护住这些金银玉器。拥有财富和地位而骄奢,就会自个犯下骄奢的过错。做事情要很好地完成,自身就要尽量避离身体之外的一切事情,这是最正确的道理。

 

宁磊言说

 

让物欲远离人自身。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九章】人之为人,物之为物,事之为事,独为本。人、物、事惟有独方或由自而善。人、物、事不独则必自损自毁。万事万物以独为根本。

【宁磊说明】新刀,不怎么锋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自会比较锋利,但是,新刀在打磨刀刃后,也能在第一次使用时就很锋利,但不如不打磨使用一段时间后那种锋利维持时间长。当金玉满堂时,达到一种成功,成功后,金玉必不能守,就是说“金玉满堂”要“退”,也就是消失。

花开之后,结果,此时,“花”退去,果成熟后,掉落,此时,果“退”去了,都是一种“功成身退”。人也是,一个人成为科学家后,完成了科学成就,他自身就“退”了,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时,与“相对论”相伴,一旦结果出来,他就不再研究,是一种“退”。“功成身退”说明“功”和“身”彼此独立。身在做“功”时只是暂时为伴,“功”完成后,身必然要退,不退,则必受损害。此是为“独”。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宁磊注释】

览:明亮的镜子。

 

【宁磊翻译】

将整个魂魄放到一起,能够使这些魂魄不分离吗?只具有一种温柔的秉性且极度温柔,就能跟婴儿一样吗?清洗的非常干净象明亮的镜子,能够洗掉瑕疵吗?热爱民众管理国家,能够不用知识吗?其他具有阴柔的事物,能象雌性一样的柔吗?明智理解很多事物,能没有作为吗?事物的产生和事物的发展来说,事物产生而不停止该事物,做成功事物而不停止该事物,事物发展而不去削弱该事物,这就是事物的玄妙的道理所在。

 

宁磊言说

 

事物生生不息的关键在于顺其自然特性,不要人为去狗尾续貂,也不要做将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相混淆掺和的事情。事物的阴阳论是古代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阴阳代表大量的具有相对特性的事物,比如地面,地面之上的物为阳,地面之下的物为阴。古代人认识的事物和能使用的词语比现在少,不好表述清楚一些事物,于是用阴阳表示有对立特性的事物,这样加大了认识事物的范围,即简单明了而且同时又减少了描述事物带来的困难。阴阳并不代表具体事物。“天门开阖”中有一大类的事物为阴性,比如眼,眼眶实际是个凹陷,,眼珠在眼睛里面,则眼为阴,眼珠为阳。对这些有阴阳特性的对立事物组合,不能将它们混淆,对那些没有阴阳特性的非对立事物更不能将他们混淆,是玉必然有瑕疵,如果非要把玉中的瑕疵去掉,那其实就不是玉了,而变成了一个人工雕饰的观赏物了。所以,区分事物的固有性质、保持事物的特有原貌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

 

【宁磊阔充《道德经》第十章】万物存在之根本皆因能独。独乃独立,独乃个性。唯有个性为万物之本质特征。维持万物之独立和个性,乃人之最正确行为。

【宁磊说明】西方人追求独立个性,其实质与老子之“玄德”在人类行为科学上达到了一致。从这点看,老子是社会学和行为学两种科学领域之始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