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纽约堂叔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542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音乐随笔(四):形势丕变,再谈金氏唱法

热度 7已有 3452 次阅读2014-1-23 10:41 |个人分类:音乐随笔|系统分类:艺术| 音乐 分享到微信

  嗜鱼者勇食河豚,拒鱼者终生不辨鱼虾---纽约堂叔
           
              纽约堂叔

拙作《金氏唱法是福还是祸》发表后,网上读者达到几万点击。
读者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关注,令我动容。其中,网上网下我也收到大量的商榷性,建设性以至质疑性的意见,我觉得有必要做一次统一的回复,因此就有了今天的《再谈》。

1,中国歌唱历史的简短回顾
就 像任何西方的音乐大国,从中世纪至近代,
他们的音乐事业无不强烈依附皇家贵族以及教会一样,在中国,从清代开始,由徽腔和弋阳腔共同演变而来的中国式歌唱和歌剧 ---京剧,长期以来也是皇家贵族们的专利,这些,在红楼梦故事中可见端倪。到近代,民间的歌唱事业也主要是一些私人戏班和终年流浪的草头班子,如民国时代的梅兰芳剧团。

虽然在上世纪初,一些音乐人带来了西洋的音乐理念和技巧,
也出现了像《黄河大合唱》《白毛女》这样的优秀声乐作品,但它们离成为多数人的的艺术”游戏“还差得很远,就是因为整体上国力的虚弱所使然。因此,至少到1949年,“声乐”对普通中国人还是一个奢侈的词汇。

视频1,30年代的金嗓子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
她们那一代人歌唱的声音属于明显共鸣不足的歌唱

1949年是中国音乐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所有会唱歌弹琴的人都分到了一个铁饭碗。同时新中国吸引了一批已经定居海外的音乐人”毅然“海归,有了政府对文学艺术的支持,整个中国的音乐事业呈现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 声乐教育方面,当时有北方的沈湘和南方的周小燕为代表的,
以美声为主体的声乐教学体系,他们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学院派。美声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歌剧人才和独唱演员。如果你想要唱中国民歌,你就必须改变你的方法;如果你不能拥有你的听众,你就可能要去做中学音乐老师,或者从事音乐资料管理员之类的的工作。因此出现 了后来美声音乐人才在条件成熟之时大量出国深造,从业或定居的现象。

2,西洋美声唱法的精华
西洋美声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歌剧之乡意大利。
美声法要求歌唱演员具有较大音量,较宽音域和优美的共鸣特别是高音歌唱者的共鸣,以适应歌剧艺术程式的需要,之后,在几代人艺术实践的积累之下,发展成具有整套理论的歌唱方法,所谓的“美声”并非仅仅世俗所意味的“美妙的声音”。

我所理解的美声理论的精华是它的歌唱共鸣这一部分,
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最为薄弱的一环。

3,金氏唱法之”福“
教 鞭传到了金老师手中。金老师没有简单地照搬现成的美声方法,
他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金的最大贡献是在中国民族唱法中科学地普及了歌唱的共鸣理论,确切地说,他在混合共鸣和高泛音共鸣理论民族化上面,是迄今最为成功的,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金氏法“洛阳纸贵”的原因。

4,金氏唱法之”祸“
于是金氏唱法被命名为“民美唱法”或”学院派民族唱法“,甚或“
中国唱法”。在一个官办艺术体制中,金氏唱法炙手可热是情理之中的事。既然可以代表国家,那 么,这个国家的巨大资源就可以全部顷注到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身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春晚30多年不变的老面孔,以及全中国只有某一个或几个歌唱家红遍九州乃至世界的奇怪现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I4bVxRqeyc
视频2,上世纪60年代何继光唱的《洞庭鱼米乡》。想必你能听出其中强烈的地方味儿来。

5,有限的资源之下,同属中国的多民族和地域的民族唱法被边缘化
到 了美国,才知道美国的摇滚乐流派就有几十种。
有人就问美声不是也只有一个派别吗?据我知道,所谓美声唱法从大门类来说,至少有法国,德国,俄国,匈牙利,西 班牙等等不同派别,原因是各个民族有各自的语言和音乐欣赏习惯。即使是意大利美声,也远不是唯一的。我听到的故事说,帕瓦罗蒂经常对他的弟子说,老弟,你不适合跟我,去找某某吧。

2002年中国第一届民歌大赛第一名的山西羊倌歌手石占民。这种百万千万人中挑一的人才,只因为不是学院派的宠儿,获奖后不公正地,长期被排斥在“体制”之外,以至他去北京演出时的火车票钱都拿不出来。后几经转折被某军队团体接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Yau5pkU5XQ

视频3,石占民的演唱.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省市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或方言,
因此就拥有他们自己风格的民歌和与之相伴的 独特歌唱法。中国的听众常常发现,原来一些他们很少听到的纯粹民歌犹如天籁。毫无疑问,他们同属中国民族音乐的宝贵财富。可是,众所周知,金氏唱法是决不可能代替或包办的,那是会闹出笑话来的。如果宋祖英不能唱西藏民歌,也不能唱陕 西民歌,那么这些“纯民歌”会不会一蹶不振或年久失传呢?

6,形势逼人,主流音坛的观众正在流失
当前,中国通俗歌坛大量吸收西方歌唱的唱腔,风格和流派,
呈现了真正的百花齐放,千树同绽的局面。在市场化大潮的严重冲击之下,人们的欣赏习惯随之丕变,以春晚为风向标的国内听众正在不断地转向,难道依附于金氏唱法的主旋律不需要居安思危吗?难道国内长期以来艺术领域媚俗的陋习不需要改变一下吗?
音乐随笔(四):形势丕变,再谈金氏唱法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6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無心者無痕 2014-1-25 00:02
或许还有更深层面的隐涵吧,唱法也罢、音乐也罢,都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支流,市场化是一个方面,而导向的作用仍然是不可轻视的,林林种种不都烙着社会文化的印记么,而社会文化却又无法不受到时世的影响,是不是这样呢?向堂叔请教了。
回复 纽约堂叔 2014-1-24 12:42
shengdanhua: 我觉得吧,
1,音乐的地域性,跟语言的地域性一样,正在走向统一性。在国内统一了之后,又正在向国际统一,比如英语大规模地普及使用,并由英式英语趋于美式英语 ...
值得探讨。
回复 shengdanhua 2014-1-23 23:09
我觉得吧,
1,音乐的地域性,跟语言的地域性一样,正在走向统一性。在国内统一了之后,又正在向国际统一,比如英语大规模地普及使用,并由英式英语趋于美式英语的普及使用。这是个趋势。不可也不必阻挡。该死亡的必然会死亡,该消失的必然会消失。昆曲不是已经成为遗产了吗?京剧和地方戏(各地民歌)也有可能跟昆曲一样退出舞台走进博物馆。时间会告诉人们一切。主旋律也好,某唱法也好,某地民歌也好,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消失也不无可能。一切由听众来筛选。若干年后,被筛选留存并仍然存活的,就是经典。
2,其实,对普通音乐听众来说,辨别金的学生们,比起辨别同一派别的京剧旦角来,要容易的多了;比起辨别不同派别的美声歌手来,更容易的多了。
3,至于谁被排斥谁被选中,是市场的问题,当然也有官商的问题。但是这不是唱法的错吧。其实京剧界也有这类事啊。已经唱得不错的小有名气的人,要想不被排斥,继续生存发展,还得拜倒在名师门下,叫磨砺也好,叫镀金也行。这也并不是名师的错啊。是世俗社会的错,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
4,金氏唱法只是一种唱法,歌手唱不唱主旋律跟歌手有关,跟唱法无关,跟老师无关。(当然我不了解金的政治倾向啊)如今的主旋律未必是将来的主旋律,将会消失的是那些过了时的又无声乐价值的歌曲,不会消失的是正确的唱法和有特色的嗓音。
一点浅见,希望大家指正哈。
回复 Lmd 2014-1-23 13:24
与表叔共鸣!东西方文化互补——共鸣!非常感谢说白。
敬礼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1-23 10:59
支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