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上篇: 清朝
(一) 1863年上海 “森泰像馆 ”拍摄的老照片
(二)【美】明恩溥 : 中国人的素质
中篇: 民国
(三) 阿Q, 鲁迅笔下的中国人. 摘录自:百度
下篇: 共和国
(四) 昨天的图片
(五) 今天的时事漫画
(六) 今天流行的三则笑话
参考: 图示 亚洲人与西方人的文化对比
---
上篇: 清朝
(一) 1863年上海 “森泰像馆 ”拍摄的老照片
威廉 • 桑德斯 (William Saunders) 是一名英国摄影师, 1863-1888 年间,在上海开设了一家照相馆,名为 “ 森泰像馆 ” ,这家像馆以有闲阶层为主要顾客,如当时的妓女、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裕阶层中一些人等。此外,威廉 • 桑德斯还拍摄了很多新闻照片,如上海的苦力、官员出行等,有些还制作成明信片,供旅游者选购。
1863年 3月 7 日 ,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像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
流动商贩 1870年代
贩卖食物的商贩 1875年
清军士兵 1875年
观后感言 原来12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是这样的生活状况。一个长我10多岁的朋友告诉我:在他的记忆里,幼年的自己也曾穿过图片中的长袍,见过类似的场景┉┉ 看今天,前后120多年的时空对比有着天壤之别,这就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我为生活在今天而庆幸。 有人说再过120年的入们肯定比我们生活得好,回答是:“当然的”。但我不能掌控未来,那为什么不把握今天呢?请好好享受生活吧!不要拒绝网络、不要拒绝时尚、不要拒绝一切能为生活增光添彩的事物,只有是健康的、文明的,有什么理由不接纳? 好好享受人生!知足常乐吧! wulinjun
(二)【美】明恩溥 : 中国人的素质
目录
引言 第二章 省吃俭用
第三章 辛勤劳作 第四章 恪守礼节
第五章 漠视时间 第六章 漠视精确
第七章 天性误解 第八章 拐弯抹角
第九章 柔顺固执 第十章 心智混乱
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 轻蔑外国人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
第十五章 漠视舒适方便 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第十七章 遇事忍耐 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
第十九章 孝行当先 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暴
第二十三章 共担责任与尊重律法 第二十四章 互相猜疑
第二十五章 言而无信 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 泛神论 无神论
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现实与需要
(摘录)
引言
“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这方面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概括的中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
出版前言
明恩溥(1845-1942)是美国公理会教士,1872年来中国传教,先后居住于天
津、山东、河北等地,广泛接触中国各阶层人群,尤其熟悉下层农民生活,并结交
不少朋友。他一生著述了十来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素质》即
是他在华传教二十二年之后,于1894年成书出版的一部代表作。本书开创了研究中
国国民性的先河,是这方面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
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因此,它曾长期作为来华传教士了解中国的
必读之作。
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
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诚然,本书所概括的中国人,是晚
清时期的中国人,书中不免褒少贬多,因此笔触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由于
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分的局限。他的视角与
结论总摆脱不了西方的价值观。然而,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平地说,他在揭示中
国国民性与中国晚清政体同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的确不乏真知灼见。
对此,今天的读者自有判断。
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曾经引起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他二十一岁在日
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
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
本书的翻译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1894年第二版插图本为蓝本(Arthur H.Sm
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书中涉及的中外人物、典故、事件和各种引文
极为众多。为适应当今的读者,译者均尽量考证,并附有详尽译注,还附有几位重
要人物的评论。因此,无论原著与译本,我们均有充分的理由推荐给广大读者。
学林出版社
1998年 12月
[ 本帖最后由 小高为 于 2008-9-10 14:20 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自化龙巷hualongxiang.com,
本帖地址:http://bbs.hualongxiang.com/thread-4656269-1-1.html
第二章 省吃俭用
。。。苟全性命。。。食物通常是简单而粗劣。。。一片小碎布条也足够用来纳鞋底。。。每一页旧帐簿,都会用作窗户纸或者灯笼纸。。。北方,男孩、女孩一年中有好几个月一丝不挂,四处转悠。。。中国人也有浴室,但大部分中国人从来没有走近过,甚至根本就没见过。一个中国母亲的孩子满身尘土,她用一把旧笤帚给孩子扫扫土。。。
第三章 辛勤劳作
长期勉于饥饱,生活永远是苦差使。。。中国皇帝早朝时分,欧洲的每一个宫廷尚在睡梦之中。。。如果所罗门所说勤劳的双手可以致富的那句经济箴言①正确的话。中国应该是地球上最繁荣昌盛的。如果中国人能在自己的种种美德中找到一种平衡,无疑就可以弥补他们显然缺乏的一些基本素质,尽管这些素质被列举为“常德”,却时常缺乏。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只要诚实和信义恢复在中国人道德中的理论地位,不久之后,中国人就会获得由他们无与伦比的勤劳所带来的全部回报.
第四章 恪守礼节
。。。在西方闻所未闻,在亲眼目睹之前简直是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经典中保存着“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即三百条礼仪准则和三千条行为准则。。。繁文缛节,变成了人们日常交际的一部分。。。仪式,像所有的技术一样,虽然意义重大,却并非发自内心。。。各种尊称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对西方人来说,即使不发疯,也会疑惑不解。这只是因为这些表达方式时常让人想到尊卑关系,中国人认为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下棋,先走的称:“敝王贱卒走两步。”他的对手回答:“敝王贱兵也同样走两步。”对手又说:“敝王贱士吃掉尊王高贵的兵,进到九宫中卑贱的第三格。”整盘棋就是这样下。。。表示自己的确懂礼节,而不是希望客人舒服。他坚持要生火,你却并不想生火;他坚持要用这火烧开水来给你泡茶,而你却不想喝这杯茶。他这样做的时候,你的眼睛被烟熏得直流泪,你的喉咙呛得像刚吞下一味煎好的药用蜀癸。。。待客。客人不高兴,那是客人的事。。。你恳求他不要打扫了,但他不听,全然不顾那些陈年灰尘迷了你的眼睛。。。热情的主人会特别在你的碟子里堆满他认为你会喜欢的食物,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吃得下去。。。如果外国人不懂这个游戏,那是他的事,不是主人的事。。。一个中国新娘去访问一位外国妇女时,有意背朝着她,朝着相反方向致礼,引起这位外国妇女的困惑和恼怒。事后询问一下,才知道新娘向北行礼是因为皇帝在北方,却不管当时情况下这位外国妇女是在房间的南面。。。盛有不少他绝不可能吃的油腻糕点,但送礼的人不会拿回去,哪怕极不情愿的收礼人(被逼无奈地)表示只好去转送给别的中国人。。。
第五章 漠视时间
。。。城市里“打更”的时间间隔甚至也长短不一。。。靠太阳高度来定时间,日上一杆,两杆,或者三杆,没太阳就观察猫眼的张缩。。。中国的宴席,菜肴的数量和种类都超乎想象,经历过这种宴席的所有外国人都有感到惊恐绝望。。。中国语言本身,在本质上也是大洪水前的。。。中国人的历史也是大洪水前的,不仅试图从远古开始写历史,而且在这条冗长。混浊而又拖沓的历史长河里,既有历朝历代的大树,又有数不清的枯木烂枝。只有一个完全缺乏时间观念的民族,才会编写和学习这样的历史,只有中国人的记忆,才会把这样的历史贮藏在宽大的“肚量”里。。。工人来得晚走得早,还时不时地停下来喝茶。他们走很长的路,而从很远的石灰坑里搬运来的只是一布袋石灰浆。假如用独轮车来推,一个人就可以干三个人的活,但这却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倘若下起小雨,他们就会停工。事情经常是这样的:尽管人们很卖力,但进度却很慢,很难去计算这些人每天的“工”。我们听说有一个外国人,不满于他请的木匠钉板条的速度,在他们吃饭时自己干,结果干了他们四个人半天的活。。。外国人的工具,那就不客气了。工具神秘地坏了,却说没人动过它。。。椽杆和小檩条往墙上一架、中间买点儿绳子一扎,脚手架就搭好了。整个工期里,每天都是危机四伏。。。
第六章 漠视精确
。。。衣衫也总是穿蓝色的。国民眼睛“神情”呆板,好似只“盯住一个地方”。。。双重标准的存在,常常使西方人特别烦恼,但中国人却乐于此道。两种货币、两种衡器、两种尺度。。。铜钱是这个帝国唯一的货币。在帝国的任何地方,这个系统都是十进位制、因而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特意问一下,谁也不敢肯定一串钱就是一百个铜钱。他根本不必去各个省的很多地方,就足以发现,一串钱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多少均没有规则,也无从解释。从理论上的一百到九十九、九十八、九十六、八十三(山西省会),一直到三十三个(直隶省东部),可能在其他地方还有更少的。银两买卖的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两个地方的“两”是一样的,除非巧合。。。斗,也是一个地方与一个地方不同。利用这种混乱在谷物交收时校征暴敛,如果不是中国人这样平和的民族,很容易引发一场政治动乱。。。盐的专卖上,就定出一些霸道的度量标准,比如十二两为一斤。买盐的人付十六两的钱,却只拿到十二两盐。但是,这样做是公开的,而且所有卖盐的人都这样做,因此也就无所谓欺骗了。。。土地的丈量也存在这种情况。一些地方的一亩地,其实只有另一个地方的半亩大小。。。还有这样算距离的:平地上,规定的一里算两里,一般山路一里算五里,陡峭山路一里算十五里。。。水路,顺流而下是九十里,逆流而上是一百二十里。。。坐落在一个城市周围一至六里不等的几个小村庄,却都叫“三里村”。人们经常会注意到,一段约为一里长的路,如果路两旁盖有房子,就成了五里,村里人还言之凿凿地说就是五里。。。做秤的人满街走,根据每位顾客的愿望来刻点(称为“星”)。他的每位顾客都至少有两种秤,一种用于买进,一种用于卖出。一杆做好的秤,如果是旧秤,是没有人买的,因为刻星的标准一直在变,要根据每位购买者的要求当场刻定。。。不少人“一二十岁”、“没几十岁”,或者“好几十岁”,你很难在中国碰到一个确切地说出年龄的人。。。中国人不知道自己住的村庄里有多少户人家,他也不想知道。“怎么会有人想知道这个数字?”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这个数字是“几百”、“好几百”,或者“不少”,然而一个确切的数字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本没有错别字的廉价书。。。名字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是那个。有人告诉我们,你叫他哪个名字,他都会答应。最弄不明白的是一个人有几个不同的名字:他的姓、他的号,还有一个名字真是令人奇怪,只用于科举考试。因此,外国人把一个中国当做两三个也就很平常了。村庄的名称也不确定,有时会有两三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没有哪一个被认为是更“正确”一些。如果其中一个名称是误用,那就轮换着用;或者一个用于官文,一个用于日常交谈;或者把误用当做形容词,与原名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复合的名称。。。我们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记录时,必须多留一些余地、中国的数目和数量从来就有的不精确,很容易就让我们上当。。。
第七章 天性误解
。。。不注意你说的话。。。不管涉及的中国人是受过教育的学者,还是无知的苦力,都没什么区别。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来就有一种本能,会利用误解。他们发现自己像一月里的北风钻进门缝,又像河水渗进船缝。。。叫一个苦力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留下即将萌芽的珍贵草皮,你仿佛看到了渴望已久的草坪。这个漫不经心的笨牛手拿一把锄头,铲掉了一切绿的东西,弄得寸草不生,还说这样才太平。他没有“理解”你。派一个厨师走很长的路去当地唯一的菜场,叫他买一条鲤鱼、一只小鸡。他没有买回来鱼,却买来三只大鹅,还说是你让买的。他没有“理解”你。派一个送信人在收发室关门之前送封重要信件去法国领事馆,但他却跑回来说对方不收。原来他把信送到比利时领事馆去了,而这时收发室也关了。。。我一位朋友的经历来充分说明。他去一家中国的银行,老板他认识,银行附近前不久刚发生一场毁灭性火灾。这个外国人就向这位银行老板道贺说,幸好大火没有烧过来。听到这句话,老板马上一脸尴尬,然后生气地说:“这算什么话?不能这样说!”不久之后,这个外国人才明白,自己错在暗示火势太逼近,银行会烧掉。而这是最不吉利的,即使用庆幸的话来说,也是忌讳的。。。
第八章 拐弯抹角
。。。传信人紧张地环顾四周,仿佛埋伏着间谍。他把声音压低到神秘耳语状态,竖起三个手指头,暗示他没说出但用手势做出的人是家里的老三。他含混地开了个头,议论几句,表明事情很重要,但快说到紧要之处时,却突然停下,没有说出可供判断的谓语,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好像在说:“现在,你明白了,对不对?”。。。该用数字的时候却弃之不用。于是,一本书的五卷便以“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不变顺序为标志。《康熙字典》的四十多卷,不是照着我们的料想按照能表示内容的部首排列,而是按照十二天干的顺序来排列的①。考试时,考生所在的一个个小密室,也是用《千字文》中上干个字来作标记的,这些字没有重复。。。“某某他妈”。。。没有儿童的话,事情就会尴尬多了。这个妇女或许可能被称为“小黑他婶”。。。复杂的礼仪规定,常常让人很容易就不经意地冒犯了他人。。。信纸的折法,稍有不慎,就会被当做故意冒犯。有的汉字要比其他汉字高一格,写在顶上,如果忽略提格这一点,所造成的不敬。。。
第九章 柔顺固执
。。。叫他去割草,明明给了他一把外国镰刀、锃亮而锋利,他带着满意的笑容接过这把镰刀,但就在这天,后来看到他还是用一把在四英寸长的旧铁片上装着短柄的中国割草刀。他似乎在说:“旧的更好。”给洗衣工一台外国洗衣机,省时省力省肥皂。最重要的是不伤衣物。又给他一台获得专利的绞干机,省力而不伤纤维。结果洗衣机和绞干机都成了“无关痛痒的废物”,洗衣工还是一如既往地搓衣服、拧衣服,直至破烂。。。雇一个信客送一封重要邮件去一个需要几天路程的地方,晚上给他邮件,让他第二天一早出发。第二天下午,有人却看到他在附近一条胡同里,把他叫来问问,他告诉我们说他不得不休息一天时间洗洗他的袜子!按天数雇来的马车夫也会给你同样的感受。告诉他按特定的路线走,同其他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反应一样,而他却按完全不同的路在走,因为他从过路的陌生人那儿听说那条路不好走。厨师、苦力、园丁、马车夫——全都不相信我们的判断,只相信他们自己。。。三番五次告诫他服药的方法和时间,不能出错。怕出错,他又回来一二次问问清楚,但回家之后还是一次服下两天的药,因为他认为痊愈程度取决于服药剂量。一再仔细地警告他们不能揭开外敷的药膏,也无法阻止他们很快就揭开看看,因为病人不想变成“乌龟”,在皮肤上长一层硬壳。。。一个门房或苦力的暗示,就足以使病人完全无视医生的指导,去采取一些愚蠢而且可能因此而致命的办法。。。中国话“表里不一”所描绘的情景,发现此言真是毫无例外。中国仆人对中国主人是顺从的,如同他们对外国主人,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不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行事。。。这种无视命令的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出现在中国各级官员的相互关系上,甚至包括最高层。有好几种原因都可以使人违反命令,比如个人懈怠、朋友情面,最重要的便是金钱的魔力。。。中国人胆小怕事的本能,会阻止他们去报告发现的不服从行为,尽管可能有五百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一个典型的中国仆人,如果让他把蓄水池里的水倒进容器以备后用,却会发现他把水全倒进了井里!这样,他外表上是俯首听命了,实际结果却正相反。芮尼医生①提到一个厦门的官员,把一张皇榜剪成前后两半,又把后半部分贴在前面,前半部分贴在后面,这样次序一颠倒,就不容易读懂了。这种诡计在涉外事务中十分普通,中国官员很少想让外国人高兴的。。。某位官员判处一个罪犯戴两个月沉重的木枷,只有夜里才能取下不戴。但只要在“最管用的地方”明智地花点钱,官员的命令就仅仅是这样执行了:只有这位官吏进出衙门的时候,才让这个罪犯戴上木枷装装样子,其余的时间,他都得以解除这个讨厌的负担。官员难道不知道贿赂打败了判决,难道不会突然杀个回马枪,抓到不执行命令的证据吗?不会。官员也是中国人,知道判决一经宣布,就不会有人把它当回事儿。他心里知道这一点,已经把刑期翻倍了。。。上级官员命令下级官员要注意采取某个措施,下级官员则尊敬地回答说已经采取了这个措施。而在实际上,却是什么措施都没有采取。。。如果有一个部门发出了持续的压力,命令又紧急,那么,下级官员会把压力转移给再下一级的官员,再加上一些责骂,直到这种压力全都耗尽。此后,一切事情都还是老样子。这就是“改良”,规模常常很大,比如一次又一次地下令限制鸦片的销售与种植,其结果却是众所周知。。。允诺,你所特别指出的那些缺点,会立刻、彻底、永远地改掉。这些好听的允诺,你十分熟悉,可它们会变成“镜花水月”。但是,尽管这些允诺在本质上是空虚的,却不可能不使你暂时息怒,如果注意一下,这就是他们的允诺所要达到的目的。。。中国人好比竹子,没有比这更妥帖的比较了。竹子是优雅的,到处都用得着,容易弯曲,内又空洞。东风一吹,它倒向西;西风一吹,它倒向东;没有风吹,它就不倒。。。
第十章 心智混乱
。。。汉语的动词不受“语态”、“语气”、“时态”、“数”和“人称”的任何限制。名词、形容词、动词之间没有可辨的区别。。。语言,有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心智混乱”。。。一名病人,每天都去医院治疗他脖子上一块严重的溃烂,但直到第十八天才向医生诉说他的腿疼得让他无法睡觉。检查发现,他腿上的溃烂其大其深已如一只茶杯!原来他是打算治好脖子之后,才说他的腿!。。。中国的教育,肯定不是让受教育者全面地掌握一门学科并付诸实践。。。贫困而又无知,如此的命运使眼界狭窄,心智也就必然会混乱。他们的处境只不过是井底之蛙,对他们来说,天空也只是黑暗中的一小片光亮。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来没有离家走远到十英里之外的地方。。。勉力维生,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的生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胃,一个是钱包。。。
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
。。。中国的小学生也同样受各种限制,没什么休息,功课又单调重复。。。襁褓中的婴儿也是一动不动地躺着,安静得像泥佛一样。。。体育锻炼是多余的。。。砖头当枕头,他便可以躺倒在用草、泥砖或藤条做的床上,其他一概不考虑。他用不到把房间的光线弄暗,也用不到别人安静。“婴儿夜啼”只管啼,不会把他吵醒的。。。所有的人在午后两小时似乎都睡着了。这已经成了常规,不管他们人在何处。午后的这两个小时时间,整个世界安静得就像子夜后的两个小时。。。横卧在三辆手推车上,低着头,像一只蜘蛛,张大的嘴里还有一只苍蝇。。。在中国,新鲜空气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一个地方谈得上空气流通。。。住房拥挤的事情,但这是常事,他们根本没有感到什么不方便,或者说这种不方便不值一提。。。对疼痛的忍耐,表现出中国人可以完全不受神经控制。。。在别人仔细观察之下才会干得最出色。。。与病人有关的各式人等从四面八方赶来打扰,人数与病情成正比。一刻都不会有人会想到安静,说来也怪,也没有人表现出想要安静。那么多客人的来去与招待,对即刻降临的死亡感到害怕而发出的哭叫,尤其是和尚尼姑等等驱鬼而弄得乌烟瘴气。如此等等,造成的环境,足以使大多数欧洲人认为死亡倒不失为一种幸福的解脱。。。磨难更为深重。任何一个地区都有相当比例的人时常处在死亡的边缘,这就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条件。雨水略少,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要饿死;雨水稍多,又意味着他们的家园将毁于洪涝,对此只有听天由命。任何一个中国人总难免官司缠身,哪怕全然无辜,也会毁掉自己。这样的灾难许多不仅是可见的,而且可以感觉到它们在不断地悄然而至,好似铁制尸衣在慢慢收紧。。。中国人面对这些事情时,正因为不可避免,也就只能“眼睁睁地忍着”,这正是这个民族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亲眼目睹过饥馑年月里上百万个默默饿死的人,会理解这里的意思。。。中国人很难真的理解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观念。。。
第十二章 轻蔑外国人
。。。1860年,才在条约中写有专门一款,原先中国人在正式文件中把“蛮夷”视为“外国人”的同义词,现在不再允许了。。。东方服装都是臃肿,摆来摆去地限制“个性自由”,但这是因为我们要求动作灵敏。。。外国人无视礼仪,举止轻浮。。。外国人不愿意用“老半天”时间去空谈。。。在中国,人人都有大量的时间,却很少人有钱。。。成千上万的人会拥上城墙,想看一看这位外国大人的随行队列,却只看到两辆马车、几匹马、一个翻译、一个专门送信的中国人和一个中国厨师。看到这样的情形,中国人的看法难道不会由好奇而冷漠,由冷漠而轻蔑吗?。。。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占有优势,但他们看待我们的设计,就好比我们看待变戏法的人——妙不可言,却又无用。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成就来自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应该记住,孔子曾经拒绝谈论魔力。许许多多来中国的失望的承包商发现,中国人对蒸汽机与电气化所创造的奇迹,是何等漠然。。。他们不关心卫生设备,不关心空气流通,也不关心生理学。。。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显然是意识到了中国所处的不利地位,声称西方民族只不过是利用了古代中国人积累的数据,而古代中国人把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现代中国人不幸地让西方人偷走了这些秘密。。。他们看来,理想的学人应该是咬文嚼字的老学究,博闻强识,得过好几个学衔,刻苦工作,以保不饥。他的手指有几英寸长,却不会做任何事情。。。典型的中国学者身上,“头脑还在宋代,双脚踏在今天”。。。写作并传播了竭力排外的文章的洪流。。。与外国人的交往中,仍然想要展现他们的恩赐和轻蔑。。。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
《诗经》。。。“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中国政府在本质上是一个家长制的政府。。。中国的道路是一个最典型的事例,足以证明政府如何忽视公共事务,也足以证明民众如何缺乏公共精神。。。修筑这些道路要花很多钱,但维修却要相对容易多了,但人们统统忽视维修。。。道路等属于公众,这样的概念,中国人心里根本就没有。“江山”(即这个帝国)属于当今皇上,他能拥有多久就多久。道路也是皇上的,一切与道路有关的事都让皇上去操心好了。。。农夫受着明显的利益驱使,就会尽可能地缩小道路,而去扩大沟渠和田埂。。。一支中国部队在炮击训练时,直接在帝国的交通干线上架起大炮,极大地阻碍了交通,惊吓了牲口,结果引发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有人想装卸货物,便把马车停在马路当间,任何想要使用这条道路的人,只有等他干完才能再往前走。如果一个农夫碰巧要砍倒一棵树,就会让这棵树横躺在路上,赶路的人只能等着他砍完搬走。。。北京宽阔街道两旁,摆满了原本不应该摆设在那里的货摊,如果皇上恰好经过那里,那就搬开。皇上刚刚过去,货摊又搬回到老地方了。中国大多数城市当之为街的狭窄通道,无不为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坊所阻塞。杀猪的、剃头的、流动的食摊、木匠、箍桶匠,还有其他各种手艺人,都各自在路边安营扎寨。。。妇女也都会抱出被褥,当街摆开晾晒,因为她们的小院子哪有路边宽阔。中国人不能拿到街上来干的事情,实在微乎其微。。。因为小摊前面的空地不属于子虚乌有的公众,而属于摊主。。。中国人不仅对属于“公众”的东西不感兴趣,而且若防范不严,便可唾手可得,很容易成为偷窃的目标。铺路的石头搬回家去了,城墙上的砖也一块一块地不见了。。。几年前,北京皇宫里发生了一样偷窃大案,十分轰动:紫禁城一些建筑顶上的铜饰被盗。中国人普遍认为,大清国十八个省中①,唯有皇上最容易哄骗。。。我们时常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有没有爱国主义。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毫无疑问,强烈的民族感情是有的,尤其学者是这样。他们的强烈感情中更多的是对外国人的仇视。。。近年来,湖南省淹没在通篇恶意诽谤的排外檄文的洪流之中。。。可能会有许多中国人认为,这些攻击完全是出于爱国。究竟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受报效祖国的愿望驱使,还是为报酬所诱,这个命题需要的是更多的证据。。。“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①在我们看来,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结果,而在极大程度上是中国人普遍对不属于自己负责的事情不感兴趣的原因。。。‘听着,朋友!干吗要去伤精费神想那些无聊的推测呢?这事归大臣管,他们拿着俸禄。让他们去拿俸禄吧。别让咱们白操那份心。咱们瞎琢磨政治,那才叫傻呢!’。。。爱国主义和公共精神,如果中国有的话,其意义也与盎格鲁一撒克逊人不同。。。每逢中国历史上的动乱岁月,尤其是快要改朝换代之时,忠诚果敢之士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最高的褒扬。他们不仅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而且是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中国人在具有公共精神的领袖带领下,完全可能激发出最英勇的行为.
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
。。。中国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儒家的道德理论认为,有了明君,才会有良民。君是盘,民是水;盘是圆的,水就是圆的,盘是方的,水也就是方的。①由这个理论可以推断,明君统治时期,美德之花处处开放。有时,目不识丁的苦力都会告诉我们“尧舜”时期夜不闭户,因为没有小偷;在路上丢失了什么东西,第一个发现这件东西的人就会守在那里,直到有第二个人来,他才走开,这样一个替一个一直等到失主到来,完壁归赵。。。有一个普遍的说法: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不如昔。这种厚古薄今的倾向不限于中国和中国人,全世界都是如此,只是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的程度,则是其他民族“无与伦比”的。古代文献记载了古代的所有美德,现今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沿用承袭。。。正统的中国人看待“四书五经”;就好比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待希伯来语的《圣经》一样。。。儒学家不会相信“四书五经”还需要增补,。。古代的经典造就了中华民族,也造就了政府体制,不管这个政府体制具有什么别的性质,它的顽强执著却是不争的事实。自我保护是民族的首要原则,。。一种统治方式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年代还完好如初,虽然这并非独一无二,但人们对它的敬仰之情与他们对“四书五经”的敬仰之情是十分相似的。。。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被吹倒,它是一个立方体,一旦翻倒,也只是换个面,其外表与内涵还都是一如既往。这一过程反复出现,教会中国人;政府演变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任何改进建议无异于十足的左道耶说。因此,古人无可争议的优势是建立在后人显而易见的劣势的坚实基础之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干百万人准备为某种信仰而献身,但他们却不理解这种信仰,也不会按照这个信仰的具体信条去约束自己的生活。。。风俗习惯和语言一旦固定下来,就像石膏一样,你能摔碎它,但不能改变它。至少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任何理论都会有弹性去变通,任何风俗习惯都不是永远不变的,只要有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有所变化。。。例证,是清朝统治者在所有中国臣民推行一种全新的削发发型。。。中国人如今骄傲于自己的辫子,胜于骄傲于自己的服饰。现在,只有广东和福建两省当地人还残存着对清廷的仇恨,他们用头巾来遮盖民族耻辱。 佛教引人中国,也是靠战争开道,多少人为此付出了性命;但是,一旦佛教完全扎根下来,就同中国当地的道教一样,难以替代。。。原因在于人们一直假定既成事实是正确的。长期以来确立下来的习惯,是可怕的暴君。。。只管遵守不问其他了。。。古人传下来的,自然有其过硬的道理;二是认为“人人”这样做,也便跟着这样做。在中国,机器带动齿轮,而不是齿轮带动机器。既然人们时时处处都这样做,那么,随大流就行了。。。死守规矩办事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印度的苦力习惯于用脑袋来负重,为造铁路而运泥土时也这样做。承包商提供了手推车,这些苦力就把手推车也顶在头上。巴西的苦力也像印度苦力一样负重。一位外国绅士让巴西仆人去寄一封信,结果惊奇地看到他竟然把信也放在头上,并在上面压了一块石头。。。一个厨师每次做布了时总是先敲开一只鸡蛋再把它扔掉,因为他第一次看人做市丁时,那只鸡蛋恰巧是坏的;一个裁缝在一件新衣服上也缝上了一块补丁,因为给他做样子的那件衣服上恰巧有块补丁。。。有一次,让他们烧制一批方砖,比当地流行的尺寸稍大一些。这只要按要求准备一个木制的箱子,再做一个模子即可。等到问他们要砖时,砖头却没有烧制出来。让工头对此解释,他却说拒绝参加这样的革新,还理由十足地说,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模子!。。。对待西方的态度是拖延。一方面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则是根本没有愿望,甚至不想放弃旧的事物。。。尽管旧的风俗习惯、旧的迷信、旧的信仰现在已经过时,可人们却还在抱残守缺。。。刚开始试图引进电报的时候,某省的水师提督还奏明皇上说,当地人对这一新发明极端仇视,以致电线都架不起来。但是,一旦与法国打起仗来,电线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架了起来,该省政府立刻设立了一些官电局,而且此举备受推崇。。。风水,这几乎成了在中国修建铁路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中国最牢固的礼仪莫过于父为子纲、君为巨纲。因此,最近一次更换统治者时,皇位由旁系继承,继位的年轻皇帝,其父亲还活着,有两种可能性不可避兔;要么自杀,要么永远退隐。因此,光绪继位,醇亲王①就得挂印辞官。醇亲王生病期间,他儿子作为皇帝,数次前去探望这位巨子——也就是自己的父亲。探望得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因为父亲一直到死,都是自己儿子的大臣。。。
第十五章 漠视舒适方便
…羊群数量众多,山区尤其如此,但羊毛纺织却不普遍…冬季里寒冷的地区,人们所穿的棉衣几乎把人裹得像两个人那么厚,这样穿衣眼的小孩,就像捆在桶里一样。一旦摔倒,自己就根本爬不起来了…鞋子用布做成,容易渗水,一碰就湿。天气一冷,双脚就多少有点冰。的确,中国有一种油靴就是用来防潮的,但是,像其他许多方便的物品一样,考虑到价钱,就没有多少人会用了。雨伞也是这样。这些东西属于奢侈品,中国人从不视之为必需品。哪怕风吹雨打,全身湿透,中国人也不认为更换衣服是件重要的事情。看来,他们也没有发现用身体悟干湿衣服有什么不舒服。中国人虽然羡慕外国的手套,自己却从来不做。他们也知道有一种除了大拇指其余四指不分的手套,但即使在最北的地方也极少能看见这种手套。 中国服装最恼人的特点,从外国人的立场来看,其中有一条便是没有口袋…如果他有重要文件,他就仔细地松开绑腿,塞进文件,继续赶路。如果他穿着外裤,他就把文件塞在裤腰带上,什么都不解开了。在这两种情况下的任何一种,如果带子松开,而他又不知道,文件就丢了——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文件之类的东西还可以放在卷起的长袖子里、卷边帽的帽沿里,或者帽子与脑袋之间的地方…把钱卷起来放在耳朵上。要保证随身携带的东西不丢失,主要靠裤腰带,带上系着小钱袋、烟袋烟杆,以及诸如此类的小东西。如果带子一旦松开,东西也就肯定掉了。钥匙、木梳和一些古钱,都系在外衣那些固定的纽扣上,每次脱衣服得小心,以防弄掉了这些附属物…即使是新生儿,尽管他们的皮肤对温度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却是随随便便塞在被子下面,一有人来看,母亲就掀开被子。这种荒唐的做法会让孩子突然受凉,因此,这足以解释为何许多中国婴儿还没满月就死于惊厥。孩子稍大一点,有的地区,不是给孩子用尿布,而是用两个沙袋。②光是这种想法,就足以使西方的母亲温柔的心中充满恐惧。被这种怪异的重物坠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开始就被固定在那里,不能乱跑了,像一只“背着”大号铅弹的青蛙。流行这种习惯的地方,说一个人孤陋寡闻,常常说他还没有脱掉“土裤子”!…沙袋育儿,又称沙袋养育儿,曾经流行的育儿方法。婴儿出生后就用沙土布袋当尿布,一天到晚躺在沙袋里,只给吃喝,不准任何人抱或逗,因为据认为“越抱越要抱,越逗就越要逗”。用这种方法养大的孩子是典型的“早期失教儿”… 不注意在房屋四周种上树木来遮荫。而宁愿撑起席棚。然而,那些没有钱撑席棚的人,本应很容易地种几棵令人惬意的遮荫的树,但他们不种,却满足于种一些类似石榴树这样的装饰性灌木。当院子里热得令人无法忍受时,主人就走到路上坐着,而当路上也热得受不了时,他们又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去。朝南的部位是主要出入口,但很少有房子对着南门再开个北门。如果这样安排,就可以通风,并在一定程度上散去一些三伏天的热气… 在北纬三十七度以北的地区,“炕”是中国人一般睡觉的地方,用砖坯垒起,用烧饭的火来加热。如果不巧没有火,那么,对外国人来说,这个冰凉的土炕真是难受到了极点。如果碰巧火太大,他又会在后半夜热醒过来,感到自己正在忍受一种烧烤的煎熬。不管怎样,总不能整夜保持一个热度。全家人就这样挤在这个平台上。垒土炕的材料又导致小虫子大批出没,即使每年换砖坯,也无法保证除去这些不受欢迎的“客人”,它们占据了各种不同层次住房的墙壁…到处都有动物的侵害。对此,大多数中国人都已习以为常,但是,即使他们视之为寄生虫,似乎也根本没有谁会想到这些害”虫是可以防治的。除了为数极少的城里人挂着帐子驱避蚊子之外,据我们所知,其余地方就几乎没有人使用蚊帐了…枕头的式样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反映了不同的舒适标准。在西方,枕头是一只袋子,装着羽毛,正好撑着头部。在中国,枕头却是支撑头颈,是一只小竹凳、一截木头,更常见的是一块砖…他们吃掉大量的飞禽,但对于利用从其身上拔取的羽毛却不感兴趣。用羽毛做被褥,是很便当的,而且几乎也不花什么钱,但它们却在厉行节约的中国人眼皮底下任风吹散…夜里,就黑得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当地的菜油灯气味特别难闻,但却是让人在黑暗中照明的唯一的东西。他们也的确知道煤油有很大的便利,但许多的地区还在继续使用豆油、棉籽油和花生油。这种情形的造成,是由于保守的惯性力量,再加上对舒适生活的根本漠视…家具既笨拙又不舒服。中国人坐的不是我们的祖先习惯于靠坐的宽大椅子,而是非常狭窄的长凳。如果凳子腿松了,或者只有一端坐着人,冷不防坐翻在地…西方人对中国房屋最反感的无疑便是潮湿和寒冷。建筑结构的致命错误,就在于打地基时太节省。其不可避免并且永远存在的结果便是潮湿。泥地或者砖坯地,不仅令大多数外国人极不舒眼,并且也特别有损健康。同样烦人的,是装在转轴上的门太松。两扇这样的门,上下两端都吹得进冷风。哪怕贴上硬板纸,一道门也无力抵御寒冬,因为几乎不可能教会中国人随手关门。有位商人在他办公室的门上贴了“随手关门”的标识,但这在中国是一句极大的空话,因为从来就没人关门。进出房屋和院子的门,门框太低,普通身高的人进出时也要低头,否则就会一头撞在门框上。 中国的纸窗,抵挡不了风雨、阳光、热气和灰尘…家庭只有一只炊锅,它是一只四下去的大铁碗,能装几加仑东西。但是,每次只能煮一样东西,烧饭时就不能烧开水。必须有一个人或蹲或坐在小灶膛前,不时朝低低的锅底下面塞进一些柴禾或者干草,以充当燃料。烧煮基本上都用这个办法。房间里全是水汽,常常还有烟,足以使外国人失明和窒息…一位曾经出过国的道台说,美国犯人住的监狱,要比他的衙门舒服…即使在三伏天,也可以经常看到船上乘客挤得既不能坐更无法躺。没有一个西方人能忍受这样的拥挤,但中国人看来并不在乎。西方人喜欢寓所与邻居保持一定距离,既可以通风,又顾及到自己的隐私。中国人对空气流通和个人隐私一无所知…客栈的院子里,常常可以看见多达五十头驴子,它们在夜里的不时地发出的声响,令人难以想象。正如古伯察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也不是不知道只要在驴尾巴上吊一块砖头,驴就不叫了,但几次三番地问他们,也没听说谁真的这样干过…大群大群的杂种狗毫无顾忌地吠叫,中国人似乎觉得无甚大碍,他们更是丝毫都没有想到经常出没的疯狗的巨大实际危险。一旦被疯狗咬伤,治疗方法常常是在伤口上绑些狗毛,这种做法肯定源自我们的一句谚语:狗毛治狗伤。两者的相似,简直妙不可言。而灭狗,看来仍然没有列上议事日程…需要水来研墨。事先不把纤细的笔毛润软,笔也不是可以立即使用的…中国人没有类似铅笔这样的代用品…在西方现代化的宾馆里,人们只要按一下键钮,就可以得到需要的一切——冷热水、灯光、暖气和服务。但是,在中国十八个省份最好的旅店里,却都像低等旅店一样,旅客若感到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提供,就不得不走到房间外面高声叫喊,徒劳地指望会有人听见…外国人印象最快最持久的,便是完全缺乏“卫生设备”。即使在北京…每当想到中国文明的种种不方便,西方人心中最重视的是以下三点:邮政设施、道路状况、货币流通…中国货币混乱,不乏咄咄怪事,足以让任何一代西方人发疯…在这个帝国的广大地区,一个铜钱算两个;二十个铜钱以上也这样算,所以,当有人听到自己会得到五百个铜钱时,他明白自己会拿到二百五十个铜钱,不同地方数目不同。总有小钱或者假钱混入,导致任何行业的商人之间都要发生不可避免的争吵。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弊害,深深地触动了地方官员,他们不时颁布文告加以制止。这给这个地方官员的衙门中的下属贪官污吏带来机会,对本地钱庄加重压榨,多多少少地为难了一切商业活动。现钱一时周转不灵,物价顿时上涨。一旦现钱被支付殆尽——也没起什么作用——坏钱回收了进来,物价却并不回落。这样,就有了一条无一刻暂停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坏的货币逐出了好的货币。货币状况每况愈下,直到像河南省的某些地区,人人去市场都带两套钱币,一套是普通的,真假掺杂,还有一套则全都是假钱。有些商品只付假钱。至于其他商品,或是特殊交易,就要相应地支付双倍的钱币…中国的钱币是惊人的“龌龊钱”,常常会把手弄脏。用于穿五百钱或一千钱(名义上的)的绳子很容易断,因而重新点数重新穿起来都很麻烦。铜钱没有统一的重量,但都是既笨且重…钱庄的汇票,也减少不了多少困难,因为一个地方的汇票去到另一个相距不远的地方,不是完全不被承认,就是得大打折扣,而当他最后拿着这张汇票回到原先签发它的那个钱庄时,又得预先考虑到在兑付多少现钱这个问题上,将会发生一场与这个钱庄的黑心人之间的争斗。令人奇怪的是,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无能的情况之下,中国人竟然还能做买卖…中国人已经学会了适应自己的环境。对于碰到的种种不方便,他用典型的耐心加以承受,深知这些不方便是不可避免的…在考虑中国的现状(与三个世纪之前毫无二致)时,应该认真观察我们自己所经历的种种变化,这是我们进行公正比较的必由之路。我们不能认为弥尔顿、莎士比亚和伊丽莎白的英国是未开化的国家,但是,对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来说,那个时代的英国也肯定是不堪忍受的…
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思考以下四个方面:中华民族的再生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长寿以及康复能力。。。第一印象,便是人口过剩。。。无论城镇乡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群的中国儿童。。。奇迹之一,便是靠什么供给这么多小孩子衣食,我们必须记住不少孩子“衣食”无着;换言之,极端的贫困并没有明显地减少中国的人口。。。唯一足以持久而有效地阻止中国人口增长的,是沉溺于鸦片。。。年龄很小时就结了婚,除了爱钱之外,传宗接代的愿望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导思想。。。从经度或纬度而言都是地域广袤,几乎拥有所有的各种土壤、气候和物产。至此,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副热带和副极带以及两者之间的地域,都同样昌盛繁茂。。。无论移居何地,印度、缅甸、暹罗、东印度群岛、太平洋诸岛、澳大利西亚①、墨西哥、美国、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我们反而听到他们适应得十分迅速而完美,他们远比当地人勤劳和节俭,他们的团结和凝聚非同一般,以至于当地民族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中国人滚出去”。。。奇怪,这么多的人是怎么挨到如此高龄的。。。中国,我们必须记住,与哥伦布发现美洲之时相比,生活状况没有多大变化。。。不讲究卫生,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此特点。。。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和轻蔑,所招来的各种疾病,为什么没有灭绝中国人?中国每年都因为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而的确死了不少人,其实患病的人肯定还要多,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人具有神奇的能力,足以抗病和康复。中国人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豁出命去,这与他们不放弃生命一样,都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如果他们再注意生理学和卫生学的规律,食物得当,营养充足,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单是这样一个民族,就可以占领这个星球的主要地区,乃至更多地区.
第十七章 遇事忍耐
。。。中国人遇事忍耐的特点,同他们的“麻木不仁”和“漠视时间”紧密相关,尤为相关的是“辛勤劳作”,正是通过“辛勤劳作”,才明显地、有效地体现了遇事忍耐这个民族性格。。。极端的贫穷和艰苦便成了一种条件,能最为有效地使人们勤劳起来。这种条件也会促使人们节俭。。。“默默坚持”这个特性是举世无双的。。。毫不怨言地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苦难。。。这个富饶帝国的广阔天地、时常遭受旱灾、水灾,以及由此产生的饥荒。。。对难民今后的生活,朝廷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对土地重垦、房屋重建、新环境下的继续生活,朝廷无能为力。如果朝廷能免去税赋,就等于为老百姓做了他们所期望的一切,但朝廷常常不免税赋,于是,地方官员一再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对一个来自西方的外国人来说,“要么面包,要么流血”的革命呐喊耳熟能详,但却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些无家可归、饥饿而又绝望的大批难民,会在遭受洪水与饥荒的省份游荡,却不抱成一团去向灾区的地方官员要求救助。。。反复追问饥荒中的中国人,为什么他们不实施这个计划,我们听到的一个不变的回答是“不敢”。为了反驳他的说法,你徒劳地争论说:死于起义与饿死一样,都是不得好死,尽管起义也许不怎么说得过去。但回答也还是:“不敢,不敢。”。。。正是这种无限的忍耐力,使中国出现了最悲惨的景象:成千上万的人默默地饿死,而装不下的粮食就近在飓尺。。。好比一名老兵对打仗的恐惧已经熟视无睹了。。。如果这些遭灾的人还能用手推车载着他们的家庭去尚能以乞讨维生的地方,他们就会这样做。如果整个家庭不能在一起,他们会带上所能带的东西各奔生路,如果能度过饥荒,他们就会再聚。如果附近弄不到救济,所有的难民便会在仲冬时节千里乞讨,去别的省。。。如果适者生存是历史的教导,可以肯定,他们这个民族有此赐予,他们以非凡的活力为背景,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
忍受病痛的能力极强。。。面对明显无望的境地,他们也没有表现出失望,或者说,他们看来是在作不抱希望的挣扎,甚至经常还是反对抱有希望。我们没有在中国人身上发现躁动不安的情绪,而这却是其他大多数民族的特点,这个特点在19世纪末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也从不怀抱任何计划,即使这些计划似乎能把他们带到“一个即将来临的好时代”。。。我们思考他们的体制时,就更加明显。他们不想去改变这个体制。。。根深蒂固,自古传承,有力地压制下任何对命运安排的不满行为。他们当然也感觉到了其中的罪恶,却又认为这些罪恶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知识阶层在思想和行动上是真正的领导者。但是,知识阶层却牢牢记住: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来说,目前的制度是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制度。。。相信宿命论的民族。。。“四书五经”之中,有不少地方谈到了“天命”。人们也经常谈论“天意”。这种说法同我们谈论上帝非常相似。。。中国人的占卜、巫术和算命。。。“这是我的命”。。。没有哪个国家是靠了解自己的历史来接受教育的,正如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亲身经历的事,就不能号称什么都懂一样。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的知识有致命的缺憾。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16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改革运动、美洲大陆的发现、现代科学的诞生等等,这些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中国人一无所知。然而,由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超过以往,人权的概念也慢慢地形成,但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却完全不为所动。。。那些对其他国家略知一二的人,本来可以更多地去了解,然而保守主义的镣铐又禁锢了他们。。。任何不满稍有流露,便被有效地控制了。因此,从社会立场来看,中国人的知足是进步的对立面,知足阻碍着进步。。。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钉在一块地上,好像一棵树。。。一般地说,没有一个中国人离开故土之后会不打算回去的。他总是希望衣锦还乡、寿终正寝,最后葬入祖坟。。。乐天达观,没有神经系统,却有像鸵鸟一样的消化能力。。。中国人有句老话:治不了的病,只有硬挺。。。过分挑剔并不是普通中国人的缺点。他们是模范的客人。在哪儿吃饭都行,吃什么都香。即便是那些许许多多缺衣少食的人,也都心境平和,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中国人有一个主要的享乐方法,那就是找人聊天,找老朋友还是找完全陌生的人,这无关紧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欣赏,无疑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的种种不幸遭际。。。那些午夜之后还听得见他们在纺线的人,为省下微不足道的灯油钱,摸黑工作,却不叫苦。他们起早摸黑,如此辛劳却视为家常便饭。他们中有些人的活是最累人的,比如苦力、纤夫、独轮车夫,不仅从没听见他们抱怨世间苦乐不均,而且只要有机会休息,他们就欢天喜地地歇一会儿,还特别爱吃他们的粗茶淡饭。。。“纤夫们也值得一提。除了乐师和潜水员之外,几乎所有身子灵巧的小伙子都愿意跳上江岸去拉纤,吃饭不超过一刻钟,从来都不发脾气。”。。。每天从黎明卖命到天黑。。。我们知道不少中国病人,他们身患各种疾病,还经常贫困不堪、营养不良、远离家乡,有时还被亲戚冷待甚至抛弃,未来又看不到一丝希望,但他们还能保持乐观镇定。。。
第十九章 孝行当先
。。。中国人的情感,如果有的话,是靠礼来满足;中国人的责任,也靠礼来完成;中国人的美德和不足,也是参照礼而得出;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基本上靠礼来维系——一言以蔽之,对中国人来说,礼是道德、政治和宗教的化身,同家庭、社会和宗教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四书”和其他经典,尤其是《孝经》中的有关教导。。。中国的儿童没有严格管束,也没有学会听从父母,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立即服从的观念,他们照例也没有。这些都是最不容置疑的事实,无数经验都可以证明。然而,这些没有管教和疏于管教的儿童在年龄稍长之后,结果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坏,这似乎就是事实。中国人说;“树大自然直。”。。。有一个说法是:“百善孝为先,但要看动机而不是看行为,否则天下无孝子。”中国人被特别地教导,一切道德败坏,根源都是缺乏孝心。违反礼节,是缺乏孝心。不忠君,是缺乏孝心。为官不尽职,是缺乏孝心。不诚心待友,是缺乏孝心。杀敌不勇,是缺乏孝心。②我们因此可以发现,有关孝的教义,不仅包括行为本身,而且追溯动机,乃至觉察全人类。。。语出《礼记•祭义》:“居处不应,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孔子与他的国人一样,有一种“拐弯抹角的天性”。。。中国人相信,父母的顽疾,只要吃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子女身上的一块肉就能治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原因,每一个儿子都要尽可能早地结婚成家。一个中国人,三十六岁做爷爷,这是极为常见的事。。。要生男孩,这就导致了蓄妾制度,并随之产生各种不幸。。。生了男孩便欢天喜地,生了女孩便垂头丧气。。。导致了我们所知中国的大量溺婴现象。这种罪孽,南方要比北方更厉害。。。私生子的数目也不少,但不论男孩女孩,都不宜留在世上。尽管在任何一个地方,杀害女婴的直接证据总比实际发生的要少得多。。。不少人出卖最后一英亩土地,拆房子卖木料,筹钱为父母或其中的一位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这是经常会碰到的事。这种做法是一个社会性的错误,但很少有中国人能明白。。。教义中,成卷的书讲述了孩子对父母的责任,但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却只字未提。。。中国人的教诲没有为女儿说什么话,一切都站在儿子一边。如果中国人多少年来没有患有色盲而看不清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就不会觉察不到这种对人性的粗暴侵犯。由于偶然的性别之差,男婴成了家庭中的神,同样,女婴成了可怕的负担。。。孝道的教义,把妻子放在卑贱的地位。关于妻子对丈夫的责任或丈夫对妻子的责任,孔子什么也没说。,,假如丈夫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两者发生冲突,后者作为一种次要和卑贱的关系,必须作出让步。中国社会的结构,是按照家长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具有严重的弊病。它压抑了人们内心自然本性,而另一些本性却可能驯化到了极端。结果,只要年长的人一息尚存,年轻的人就几乎完全隶属听命。人们的心灵被铁一样沉重的压力禁锢了起来,阻碍了发展,也阻碍了健康向上的变化。中国孝道的原则认为,行孝主要在于传宗接代,这导致了一连串的弊端。它强迫人们不管有没有条件供养孩子,都得生养。它也导致了早婚,造成千百万人陷于过度贫困,难以活日。它也是造成一夫多妻与纳妾的根本原因,以致不可避免地带来祸端。中国人的真正宗教,在祖先崇拜中得以体现和概括。如果正确地理解祖先崇拜制度的真正含义,它就是人们被迫承受过的最为沉重的束缚。晏马太博士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几亿活着的中国人,最可恼地屈从于无数代死人。今天的这代人被过去许多代人所束缚。。。如果已经逝去的无数代人仍被中国人视若神明,中国怎么可能真正向前迈出一步呢? 我们认为,中国人实践孝道的真正根源,半是恐惧半是自爱。。。如果忽略祭祀,神灵就会发怒。如果神灵发怒,他们就会报复。最为保险是去崇拜他们。这似乎是对中国各种崇拜死人的理论的一种压缩。。。每一个儿子为父亲尽孝道,也要求自己的儿子这样做。养孩子为的就是这个。。。“没有尿床的孩子,就没有人在坟前烧纸。”。。。祖先崇拜,是孝道最完美的和最终的表达,与多神论、不可知论和无神论同瞩一列。它使死人变成神灵,神灵也就是死人。。。
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
中国人把仁列为五德之首。。。在各种行善方式中,给中国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是设立育婴堂、麻风病院、老年人收容所和免费学校。。。为求来世有好报的明显动机,在中国人的善举中占了不小的比例。。。为穷困的人买棺材;收埋野外暴尸;焚烧捡到的字纸,以免它们被亵读;把活鸟和活鱼买来放生。有的地方还为病人贴上有神奇功效的膏药,免费接种疫苗,提供廉价乃至免费的劝人行善的书籍。这些都是积德的善举,它们在中国人的行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据我们观察,对人行的善则处于次要地位。这些善行都有千篇一律,行善者不会有什么麻烦,也用不到费什么心思。行善之人站在河岸上看打鱼人撒网打鱼,然后把打鱼人打上来的鱼全都买下来,再把这些鱼放回去。这的确比上门探访,急人所急地帮助别人要容易多了。。。行善的人只想让自己的善行记录下来,他们就可以去于自己的事情去了,不用担心会出现烦心的结果。然而,在中国,“善门难开”,而且更难关上。没有人能预见自己的好心好意在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大家又都知道承担责任的风险;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小心谨慎。。。“诚心诚意行善”在中国人生活中是很少碰到的。。。赈济措施不是大规模地统一实施,正如这些不断发生的灾祸本身所暗示的那样,而只是采取一些权宜之计,似乎灾难以前从未发生过,今后也不会再发生。并且,对难民的救助偏偏在他们最需要救助时就停了下来,也就是在早春时节,长期的困苦和人口拥挤已使他们极度虚弱,最容易得病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打发他们一点现钱,让他们尽快回家去尽可能地恢复原来的生活。当然,这样做的理由也是很充足的:救灾基金通常已经发完了;田里有活要干,如果他们回去干农活,麦收时就能有饭吃。官员们知道,如果难民在天气转暖时还留在外面不返回家园,他们就可能会死于瘟疫。。。“腊八施粥”这个热闹非凡的慈善活动之中。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活动是一种典型事例,表明中国人的行善流于表面。按照习俗,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那些积累了大量行善愿望而平素没机会满足的人,便在这一天白天大约十二个小时都来者不拒地慷慨施舍最为质次价低的粥汤。这就称为行善,是积德的一种途径,如果碰到好年景,就没有乡下人来喝粥,因为即使最穷的人家里也可以吃到这样的粥,乃至要好一些的粥。。。遇到坏年景,粮价涨得惊人,还是这个有财有德的人却不发出任何“行善”的告示,理由是“施舍不起了”!。。。乞丐在城市里组织起强大的丐帮,远远强大于与之争斗的其他帮会,原因在于乞丐既无所失又无所惧,他们独立于世。设想一个顽强的乞丐,以日内瓦仲裁所特有的“恰如其分的勤勉”,长时间地向一个店主乞讨,却遭拒绝,这个店主就会因此受到大批饥民的侵扰,他们赖在那里不走,让这个愚顽不化的店主招架不住,若不满足乞丐们不断加码的要求,买卖就没法做。店主与乞丐双方都知道这一点,因此,这种施舍总是像涓涓细流那样永不间断。。。中国慈善事业的缺陷,一定要加上这样一条:任何事情,无论好到哪儿急到哪儿,几乎都不可能逃避中国的压榨系统。。。每逢大饥荒的紧要关头,人民的水深火热并不足以阻止各级官员最无耻地侵吞原本应该由他们发放下去的救济款。此时,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灾情和重建家园之上,外界又对救济款项的筹措和使用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贪官会做出些什么丑行便不难想象了。。。在他们看来,基督教世界里到处都是慈善机构,基督教世界以外的地方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中文的“仁”字,不像其他与情感有关的字那样有“竖心旁”,它也根本没有“心字底”。中国的善,也是行之而无诚心可言。。。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周期性地发洪水,闹饥荒…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有现钱。叫他们做事情,第一个要求就是给现钱…甚至富有的人在碰到急用时,也常常筹不齐最起码的数目…钱与粮是一对焦点,构成中国的椭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生活都围着它们转…在中国,总是有一场社会战争,大家对其后果都已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对身体上有任何残疾的人的态度最能说明中国人缺乏同情心。人们普遍认为,破子、盲人(尤其是瞎了一只眼的人)、聋子、秃子、斜眼,都是要避而远之的。似乎身体有缺陷,品质也肯定有缺陷。据我们观察、那样的人在西方非但不会受到残忍的对待,而且还会让人们油然而生一些同情。而他们在中国却被视为因为犯有隐秘的罪恶才受到这样的惩罚的,这种看法与古代犹太人不谋而合…药铺抓药的对一个病人这样说;“麻大哥、你是哪个村的?”一个眼斜的人经常会听见别人说“眼睛斜,心地歪”;头发一根不剩的人则经常受到这样的提醒:“十个秃子九个诈,剩下一个是哑巴。”类似白化病这样的缺陷也会变成无聊的玩笑、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停的时候。像这样不幸与众不同的人,必须一辈子逆来顺受,要想有好心情,就得对此毫无脾气,充耳不闻。对精神上有所缺陷的人,中国人也过分坦率。“这个孩子,”一位旁观者说,“是个傻子。”这个孩子兴许根本就不“傻”,但这样不断当面说他没心眼儿,他那尚未发展起来的心智会很容易就此枯萎。这样对待一切精神病人或者完全是别的病症的病人是很普遍的。,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行为举止上的细节。发病的原因、病情加剧的症状,都是公有财产,都当着病人的面一一抖搂出来,而病人必须完全习惯于别人称他为“疯子”、“呆子”、“笨蛋”等等,等等。一个民族把生男孩视为头等大事,无怪乎家里没孩子会不断遭人嘲骂…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在对待迎亲那天新嫁娘时也是如此,其方式很有特点。新娘子总是很年轻,很胆怯,突然置身于陌生人群之中,自然不胜恐惧。尽管各地风俗有很大差别,但这个可怜的孩于突然暴露在众人注视之下,却没人在乎她的感受。有些地方还允许掀起轿帘瞪大眼睛看新娘。另外一些地方,不少尚未出嫁的姑娘在新娘子必经之路旁占好一个有利地形,满手捧着草屑或者米糠,撒在新娘子费时费力地油过的头发上。当新娘子到达公婆家起身出轿之时,她得像一匹刚买来的马一样,接受评头品足,不难想象她会是什么感觉。中国人十分看重繁文缛节,但他们显然看不到会让人不快的事情,因而也就想不到去避免…很容易看到大多数中国家庭根本就不幸福。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缺乏感情上的联合…中国的女孩,一生下来就多多少少不受欢迎…母亲与女儿在狭窄的院落这种中国生活条件下过日子,不免会发生口角,随口乱骂是日常生活中随心所欲养成的自由。有一句特别的俗话,了解中国家庭的人会觉得意味深长;妈妈骂女儿,仍是亲闺女。女儿一旦出嫁,除了无法脱离的血缘关系,就不再与娘家有什么关系了。所有家谱都略去女儿的名字,其理由根深蒂固:她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人家的儿媳妇了…妇女回到婆家,用句俗话来说就是“贼不空跑”。她必须带点礼物什么的给婆婆,一般总是吃的东西。如果忽略这一老法,或者没有能力带回礼物,不久就会招来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如果女儿是下嫁到穷人家,或者嫁去之后变穷了,如果她又有几位已经成家的兄弟,她就会发现自己回娘家,用医生的话来说,就是“禁忌”… 一个儿媳妇,被视为婆家全家的仆人,这是她恰如其分的地位。而要找仆人,显然要找健壮和成年的,而且已经学会烧饭缝补这类家政技术,以及该地区可以勤劳谋生的一切手段,而不愿要力气与能力都很小的孩子。我们知道有一个二十岁的姑娘,丰满而年轻,却嫁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她一半的瘦弱男孩,他们成亲之后的头几年,她得乐于照顾这个男孩出天花,而天花是一种幼儿疾病。中国儿媳妇的苦难,可以写成一章,而不是简单地写一段。所有的中国女子都要出嫁,通常在很年轻的时候出嫁,她们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完全受婆婆控制,而当我们想到这一点,我们只是隐约地知道她们生活在受虐待的家庭中会遭受许许多多难以忍受的苦难…如果丈夫把妻子打成重伤甚至杀了她,只要能举证她对公婆“不孝”,便可以逍遥法外。我们需要重复一下,年轻妻子的自杀十分常见,有的地区几乎就找不到几个最近没有发生这种事情的村庄。一个母亲斥责已经出嫁的女儿自杀未遂:“你有机会,为啥没死成?”…《京报》几年前发表了河南巡抚的一份奏折,偶然披露说,父母杀死孩子,按法律观点来看有罪,但有一条规定却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一个婆婆恶意谋杀了她年轻的儿媳,凶手付一笔钱就能赎罪。他上报的案例中,一个妇女先用点着的香烫她的童养媳,再用烧红的铁钳烙她的脸颊,最后用沸腾的热水把她煮死。这份奏折里还提到几个相似的案例,由于写进奏折,肯定确实无疑。这种极端野蛮的事或许罕见,但虐待严重到导致自杀或企图自杀,这样的事情却经常发生…给人作妾的中国妇女,其命运也十分辛酸。她们所在的家庭——幸福实在屈指可数——情形总是不断争吵与公开打斗。“我住的城市的长官”,一位久住中国的
外国居民写道,“他十分富有,并且学识渊博,擅长舞文弄墨,为官干练,能引经据典。但他经常欺骗、咒骂、抢掠,甚至折磨他人,以满足他的兽欲。他的一个妾逃跑抓回来,被剥光衣服,两脚倒吊在屋梁上,往死里打。”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穷人没时间生病。男人们根本不把妇女、儿童的病痛当回事儿,时常任其发展到无法治疗的地步,这或是因为没时间去管,或是因为男人“看不起病”。在谈及孝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注意到,孝心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年幼的人无足轻重…中国的男孩子不堪忍受各种严重的欺压,奋起反抗,时常离家出走,也就不足为怪了。那些下定决心逃跑的孩子,几乎都可以投靠他人。造成他们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多种,但据我们观察,最为普遍的原因是备受虐待。有一个此类事例,一个男孩刚从斑疹伤寒中复原,这种病人大病初愈之后通常胃口很大,而家里的粗黑面食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他便跑去当地的一个市场,大吃一顿,花了约二十个铜钱。他因此被父亲痛骂一顿,而他也就逃到满洲这个东北各省少年眼中的圣地去了,从此不知所终…婚姻的目的,在女方家庭看来,是可以不再抚养她了。男方家庭的目的,则是传继香火…一般这样评论寡妇再嫁:“现在她不会挨饿了。’峪话说:再婚再嫁,只为吃饭;没有饭吃,散伙完蛋。在赈济饥荒时,常常看到不少丈夫索性撇下妻子儿女不管,让妻儿们去要饭,或者饿死。许多情况下,儿媳妇被送回娘家,娘家有吃就吃一口,娘家没吃就饿死…尽管仅从大饥馑年份的种种现象去判断一个民族,显然不公平,但这种情况是一块试金石,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层准则,比寻常年景所反映的更准确,更确实。在中国,卖妻子儿女并不只是荒年才有,只不过荒年更显得平常。熟悉这些事实的人都完全明白,近年来许多闹饥荒的地区,妇女儿童像骡和驴一样被公开拍卖,唯一的根本区别只在于前者不赶去市场。1878年那场大饥荒,几乎波及最北面三个省份的所有地方,还向南蔓延,路上的车辆上几乎全都坐着卖往中部省份的女人和女孩,以致有的地方已经难以雇到马车,因为所有的车辆都正忙于把新买来的女人转卖到别的地方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年轻妇女从饥馑之乡或人口过剩的地方,卖到因动乱而人口减少的地方,以及多年娶妻困难的地方。这种稀奇事情最令人伤感的是,这些中国家庭的成员被迫卖到各个遥远的省份,而这或许是全家人的最好出路。对于被卖者和卖者来说,或许是能活下去的唯一办法。我们曾经提到,漠不关心家人的病情,是因为得病的是“区区妇孺”。天花在西方被当做可怕的瘟疫,它也不断造访中国,以至于中国人已经不指望逃脱其蹂躏了。但是,他们不愿多想,因为得天花的主要是孩子。人们经常可以遇见因小时候得天花而两眼全瞎的人。无法容忍身体发肤受到丝毫毁伤的中国人,却对孩子生命的价值如此看轻,我们实在是始料未及。小孩死了,要么根本就不会掩埋,常说的话是:“扔了!”要么就用草席一卷,松散地盖着,不久就被狗群啃吃。有的地方还有一种恐怖的风俗:把死孩子踩成面目全非的一团,以免附在孩子身上的“鬼魂”回家骚扰!…中华民族是一个性情温和的民族,家庭内部肯定处处洋溢着关爱。疾病与麻烦尤其能唤醒人性中的最好一面,在一家为中国人开办的外国医院里,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不仅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充满挚爱,而且妻子对丈夫、丈夫对妻子也充满挚爱。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就更为普遍了。奶孩子的中国母亲,会用自己充溢的奶水去哺育那些失去母亲的婴儿,要不他们就饿死了…外国人都很吃惊,中国人对落水的人一般是不救的。几年前,一艘外国汽轮在长江起火,成群的中国人目击了这个事件,他们几乎没有营救乘客和船员。当落水者尽快逃到岸边之时,许多人连衣服都被抢走,有的还被当场弄死。应该与这种暴行相提并论的是:抢夺遇难船只的财物,不久以前在英国还是一种营生…每当出门人一头栽入泥坑而又无力自拔之时,便会发现不知从哪儿围拢过来一大群人“袖手旁观”,简直就如这句成语形容的完全一样。但不管人数有多么众多,只有等到与他们谈成条件之后,这些旁观者之中才会有个人出来尽这个举手之劳。更有甚者,这种时节里当地人还经常在难走的地方挖个深坑,特意让出门人陷进去,因为这样,出门人就不得不出钱来雇他们帮一把!如果对这样地方的道路有任何疑虑,也不妨照直往前走,不要去理会当地人的劝告,因为你永远都吃不准,他们给你指的路是有意让你绕道呢,还是在真心帮助你?…们听说不少事情,说一些水手试图作陆上旅行,从天津到芝罘①,或者从广州到汕头,期间没有人免费让他们吃住过一次…那些运送死人回家的人,想得到允许住店,通常很困难,有时根本不可能。我们知道这样一件事情:死者的兄弟被迫整夜守在街上,因为店主不许棺材进门。把死尸摆渡过河,则要索取高价,而且我们也已经听说过几件这样的事:把死尸双层包好,再用席子裹起来扎好,让它看起来像货物,以免别人怀疑。另据报道,近年有个严冬,山东潍县的一个店主,拒绝几个冻得半死的出门人进店,害怕他们死在店里,硬把他们赶到街上,结果统统冻死了!中国有些罪犯经常不会在官老爷面前受到惩处,原因一方面是难以定罪并且要花钱,另一方面是羞于公开。不少通奸案就这样按乡规民约解决了。犯规的人要遭受一大群男人的痛打,这是条非常熟悉的中国原则:“人多势众”。有时打断腿,有时打断手臂,更常见的是眼睛被抹上生石灰弄瞎…“为啥你老来这儿混饭?”一个大嫂对她丈夫的兄弟说,这个兄弟离家数年,在外头惹了事,并被人用生石灰抹瞎了双眼。“这儿没你的份。要硬的有刀子,要软的有绳子,你自己瞧着办吧。”…尽管中国人认为人命关天,但在有的情形下人的生命不值分文。偷盗是中国人最为恼怒的罪行之一。在一个人口多得难以维生的社会里,偷盗对社会的威胁,其严重程度被视为仅次于杀人…当一个人(按某些说法)被说是“吞金自尽”,无疑会有人认为这只是修辞上的说法。其实正相反…村庄里,一个大家都知道是疯子的年轻人,是个不可救药的小偷。住在那个村子里的他家的亲戚,只与他母亲“商量”了一下,就把他绑了起来,在村子附近结冰的河面上凿了个洞,就把这个年轻人扔了下去。 太平天国风起云涌的那几年,波及甚广,到处非常紧张。这样的时候,一个陌生人稍有嫌疑,就要接受严厉的审问。如果他的回答不令抓他的人满意,他就不好过了…各级官员发现自己执法时力不从心,就发了一份半官方性质的通告,要求捉拿一切可疑人等。有一次,村民们看到有人骑马而来,看上去似乎是个外省人,而他又没说清自己的来历。而人们又发现他的被褥里包的全是金银珠宝,显然是从哪里抢来的。这个人就被绑了起来。村民挖了个坑,把他推了下去。与此同时,村民又发现一个人在惊慌逃窜,只是因为有的旁观者认为他有可能是同谋,这个人的命运便同前面那个人一样了…在一定条件之下,任何民族都会有这样的惶恐时期,不是中国人的独有现象。 中国人缺乏同情,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残酷。中国人普遍相信,在中国的穆斯林比中国人自己要残忍。然而情形也许是这样;任何一个了解中国人的人,心里都确信,中国人对别人所受的痛苦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任何别的文明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尽管孩子在家中全无管束,但他们的受教育生涯一旦开始,那种宽松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三字经》是这个帝国最为普遍的启蒙教材,里面有句话:“教不严,师之情。”这条箴言的执行情况各不相同,得看老师的脾气与学生的愚钝程度,不过严厉的处罚肯定十分普遍。我们看到过一个刚从老师那儿出来的学生,老师拳打脚踢地教学生科举文章的秘诀,此时这个学生的样子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街头混战,头破血流。学生因老师生气而受辱骂的情况,并不罕见。另一方面,遭到辱骂的孩子又让母亲极为气恼,在气头上又被打一顿,这也十分常见。不难看出,因为孩子闯祸而责打孩子的母亲,会在特别恼怒时死命地打任何一个孩子。 中国人缺乏同情的另一个例子,是他们的刑罚制度。很难从这个帝国的法制出发去确定什么合法什么不合法,因为许多违法的事情却为地方风俗所认可。其中最为有意味的是竹杖刑罚,所打竹杖的数目时常是法律规定的十倍,甚至百倍。我们还没来得及提到中国监狱里的犯人所受到的公正的令人发指的刑罚。任何一本关于中国的优秀作品中都有不胜枚举的例子,比如《中国总论》和《古伯察游记》。古伯察曾经提到,他有一次看到一批犯人在被押解去衙门的路上,双手被钉在囚车上,因为押解人忘了带脚镣。中国犯人若不能买通关节,就要受到故意的残酷折磨,下面这个说法最能证实上述看法了:中国人虽有“心肝”,但肯定不“仁慈”。几年前,上海有家报纸报道了该地衙门的官员对两个原来在押囚犯的判决,因为他们敲诈一个新来的囚犯。他们挨了两到三千竹杖,还用铁锤敲断了他们的脚踝骨。中国有句俗话劝告说,死人要远离阎王殿,活人要远离衙门。这个说法还奇怪吗?…1888年2月7日的《京报》:“云南巡抚说,该省的一些农村地区,村民们有一个令人恐怖的做法:抓到在地里偷粮食或果子的人,都要活活烧死。他们同时强迫小偷的家属立个字据,同意这样做。然后,再强迫他们亲手点火,以防止他们以后去告官。有时实行这种可怕的惩罚,只是因为弄坏了一株庄稼,甚至为泄私愤而故意编造,来置人于死地。这种令人恐怖的做法,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在云南动乱期间确实存在;当局在不断竭力根除,但没有成功。” 福州附近某地有强迫寡妇殉夫的习俗,当地中国报纸几年前有过详细报道。寡妇被迫悬梁自尽,然后焚烧尸体,最后立一道贞节牌坊!官员们徒劳地制止这种残酷的习俗,但只在个别地区管用了一阵子。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需要。政治家们认为陆军、海军和军械库是必需的。为中国祝福的外国人清楚,中国需要货币、铁路和科学的指导。但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个帝国的情况,不正说明中国最为深刻的需要,在于更多的人类同情心吗?中国需要同情儿童,这种同情18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全人类最珍贵的财富,而人们却并不知晓。中国需要同情妻子和母亲,这种同情18个世纪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深入。中国需要把人当做人来同情,明白仁慈的降临如同天降甘霖…
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暴
。。。十五到二十个人,可能代表不是四代就是三代人,就这样依赖一个买卖或者一块田地维生。。。产生不同意见的场合,与人们各自的目的和利益一样,多得数不清。用的钱、吃的东西、穿的衣服、孩子、孩子间的争吵、一只狗、一只鸡,有事没事都会引发纠缠不清的争吵。 中国语言里有一个最为高深莫测的字,可以用来表示生气,可以委婉地翻译成“愤怒物质”,这个字就是“气”。。。大喊大叫地命令或批评别人,这在中国人已经积习难改。用正常的语调去奉劝别人,并不时地停下来听对方的回答,这在中国人心理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一定要喊叫,一定要打断别人,这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好比一只狗兴奋时就要吹叫一样。 中国人已经把骂人的技巧提高到只有东方人才能达到的水平。一吵起来,污言秽语就如同一条肮脏的小溪那样源源不断。。。像碰在一起的两根电线冒出火花。这样的话,不分阶级,不分男女,统统都会说,并且一直如此,到处如此。经常有人抱怨说,女人骂得比男人更脏,时间也更长,这足以证明这样一句话是有道理的:中国女人因裹脚而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已经由她们的伶牙利齿弥补了。刚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就从父母那儿学会骂人的土话,还经常用它来骂父母,而这被认为非常有趣。骂,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第二天性,不限社会阶层。文人和各级官员,哪怕最高级别的官员,一旦光火,也像苦力一样使用这些污目秽语。。。这种骂人的话,大多被当做一种咒语或者诅咒。。。妇女好“骂街”。她们会爬上房屋的平顶,一骂就是几个小时,或者骂到噪子哑了为止。一个体面的人家如果能阻止,是不会允许那样干的,但在中国,如同在任何地方,很难管住一个被激怒的女人。这样的骂法,一般说来很少或根本没有人注意,人们有时发现一个男人在街头大骂,或者一个女人在屋顶上大骂,自己骂得面红耳赤,眼前却没有一个人影。如果天气热,只要还能喘得过气来,他们就会骂个不停,然后扇几下扇子略事休息,再鼓其余勇接着骂。。。如果中国人的争吵愈演愈烈,就几乎不可能不以人身攻击而告终了。。。如果只有两方人员参加打斗,各自又都没带家伙,“打斗”十有八九会纯粹演变成一场拔头发的比赛。。。中国人骂人一般有个奇怪的特点:他们认为,劈头盖脸地骂一个人的真实过错,并不是“好的形式”,还不如骂他最卑贱的出身和他的祖宗八代。。。一个要求经济帮助的老妇人,如果得到的回答是“不”,那她就会躺倒在你车夫的骡子跟前。如果被压着,那她就更有利了,她就会有理由让你永远供养。有个老泼妇,住在笔者所住的那个村庄里,时常威胁说她要自杀,尽管她的所有邻居都愿意帮她这个忙,但她似乎一直没有达到目的。最后,她跳进村里的一个泥塘想自杀,却扫兴地发现水只淹到头颈。她不会转一下脑子把头浸到水里去憋死,却满足于为这件意外的事情厉声责骂整个村子。第二次,她成功地淹死了。。。如果有些冤枉的事情没有法律来纠正,比如虐待儿媳妇超过了风俗的许可,受伤害的一方就会聚众去找婆家算帐,如果婆家还不认帐,那就会有一场好斗。假如他们不抵抗,而干坏事的那个人又逃之夭夭了。进攻者就会砸碎屋内的所有陶器,把镜子、水罐以及其余易碎物品全部砸烂,消完了气才走。。。把犯事的人带去见官,为的是“法办他”。在西方,这样的行为通常用不到谨慎从事的,但在中国则完完全全是发疯。有句很有道理的格言宣扬说,宁死不打官司,因为打官司比死还要糟。。。中国人热爱秩序,尊重法律,即使法律并不令人尊重。在所有的亚洲民族之中,或许中国人最容易统治,只要统治方法让他们习惯。毫无疑问,有许多或者说大多数其他形式的文明要比中国来得优越,但或许很少有一种文明能够像中国社会那样承受那么多年的压力。。。
第二十三章 共担责任与尊重律法
。。。西方,个人就是一个单位,而国家则是个人的大集合。在中国,社会的单位则是家庭、村庄、宗族。。。父亲对儿子有责任,不仅要抚养“成人”,而且要终生负责,而儿子则有责任偿还给父亲。兄长对弟弟负有明确的责任。。。如果有个人犯了罪,他的邻居也就犯了罪,这种罪有点像英国法律所说的“知情不报罪”,因为他们知道犯罪企图,却不去报告。说“我不知道”,是徒劳的。。。据几年前的《京报》报道,中部某省的巡抚报告说,他处理了一件弑父母的案子,处理结果是推倒这个罪犯所有邻居的房屋,因为他们玩忽职守,没有用好的道德教化去改造这个罪犯。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一般中国人看来,完全合情合理。有的情况下,某地发生一起罪案,除了惩罚所有相关人员之外,还要推倒一段城墙,或者把城墙改个样子,圆的转角改为方的、或者把城门换个新的位置,或者甚至关闭城门。。。知县的职位。。。对于下面的百姓,他们是老虎。对上级官员,他们是老鼠。。。一个人集民政事务审判官、行政司法长官、验尸官、司库和税务官于一身,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些职责被错误地集中在一起,使官员在体力和道德上都不可能合适地履行职责。不少官员对分派给他们的工作不感兴趣,除了从中得到的好处,而这些职责本身又是繁杂而相互抵触,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幕僚和下属。。。每一个成员都被带上了无法挣脱的脚镣。为了一件完全没有参与,或者如同上述例子中那样全然不知的事情,而去处罚各级官员和平民百姓,这样的做法违反了所有公正原则。这是导致各级官员自下而上故意而有系统地弄虚作假的直接原因。如果一个官员要对某些犯罪事实负责,而这些罪行又不易控制,或者由于忽略而导致来不及避免,他就不得已要隐瞒事实真相,以保护自己。。。因为假如谁去如实汇报这些事情,后果就是遭受严厉而不公正的惩罚。那不是人的天性爱干的事。这个原则的滥用,本身就是足以解释中国执法混乱的主要原因。。。官僚体制还有一个弊端,每一个写中国的作家都已经注意到了,那就是官员们不能只靠俸禄维持生活,津贴又是那么少,常常还不够衙门一天的开销。除此之外,官员们还要交纳诸多罚金,甚至据说他们根本不能领取那份微薄的津贴,因为得把它们作为罚金再还回去。因此,做官的就完全需要压榨和受贿,否则他就活不下去了。再者说,中国人共担责任的理论与公正原则相违背。。。.一个外国人去中国内地,要比一个中国人去美国内地,来得安全。。。
第二十四章 互相猜疑
。。。在猜疑滋生盛行的中国。。。政府对人民的不信任,这是中国所有城墙赖以建筑的坚实基础。。。而人民同其统治者的关系,实际上是孩子同一个继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中,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其中大部分举事,只要政府及时采取适当行动就可以避免。。。老百姓慢慢地起事,正如政府所知道的那样,而官员们却迅速撤入准备好的防御区里,像缩到硬壳里的乌龟,或者躲在刺球里的刺猬,却把这场骚乱留待军队去慢慢收拾。。。中国人所有房屋都有高高的围墙,这又是猜疑的例证。。。中国各地乡村,几乎都是人口密集,它们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微型的城市。这一点,又一次证明了相互猜疑。防的不是外族入侵,而是他们自己人。据我们所知,唯一不这样聚居的一个例外便是山区,那里土地非常贫瘠,只能养活一二户人家,而那里的人又是如此贫穷,穷得以致不怕贼偷。比如贝德禄先生提到的四川省:“农民及其雇工,可以说无一例外地住在田边的农舍里,他们往往是相互分隔,而不是挤作一堆。”。。。女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众所周知地成为一种“危如私盐”的商品。一旦她们订了婚,她们外出走动的时间就比从前更少了,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恶毒的闲言碎语。有一条社会公理,说的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尽管中国妇女的自由比她们在土耳其或印度的姐妹要多得无法比较①,但中国人对妇女的尊重还是不够。妇女普遍不能接受教育,处于从属地位,存在一夫多妻制和纳妾制度。。。她被说成生性见识短,而又不可信任——是嫉妒的化身,有道是,妇人善妒。。。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尤为可,最毒妇人心。。。考查了一百三十五个部首从女的常用字,发现其中有十四个是褒义的,如“好”、“妙”等等,其余的则是三十五个贬义,八十六个中性。但那些贬义的字,却包含了整个语言中最为可耻的含义。。。同一个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时常会成为互相猜疑的牺牲品。这些猜疑是由儿媳们煽起,为了分得共同劳动的收益,妯娌们经常使她们的丈夫之间互相嫉妒。。。中国人有句俗话说,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窥井。我们惊奇地问,为什么一个人不能走进庙里?回答是,因为和尚可能会趁机谋财害命!而两个人不能一起往井里看,是因为如果他们其中一个欠另一个债,或者有另一个想要的东西,所以他有可能趁机把同伴推入井里!。。。要办一件需要商量和协调的事,只要派人送封信就可以安排妥当,在西方是这样,在中国却不行。主管人员必须亲自出马,去见对方的主管人员。如果对方不在家,就得再去,直到见到为止,因为否则的话,没有人能担保通过他人的中介,而事情不被歪曲。。。中国银子市场的混乱状况,一部分原因在于钱庄不信任顾客,而顾客也不信任钱庄。。。中国的高利率,从百分之二十四到百分之三十六以上,这是互相缺乏信任的见证。这种过分的榨取,主要不是钱的使用费,而是巨大风险的保险金。。。几年前,报纸上刊登了一段有关纽约华人社区情况的报道,这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在商业上互相猜疑的奇特例子。这个中国人的组织大概同中国人在别的城市建立的组织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市政府,还有十二名头面人物做市政官员。他们把市政府的钱和文件存放在一只很大的铁制保险箱里,为了确保绝对安全,他们锁上了一排十二把笨重的中国式铜挂锁,而不是纽约各家银行那种结构复杂外观漂亮的暗码锁。这十二位市政官员每人掌管一把挂锁的钥匙,如果要打开保险箱,就必须十二个人同时到场,每人打开自己的那把。这些杰出的市政官员中有一位不巧去世了,于是,市政事务陷入了极端混乱。他那把锁的钥匙找不到了,即使找到,也没人敢冒险占他的位置,这是因为害怕这样一种迷信:死者会嫉妒他的继任,让他得同样的病死去。直到一场特殊的选举之后有人填补了这个空缺,才会有下文。这件小小的事故的确是一个窗口,愿意一看的人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性格的重要特征——组织能力、经商能力、互相猜疑、无限轻信,以及对西方人的制度和发明的沉默的蔑视。。。中国人的本性就是,上级官员嫉妒下级官员,因为这些对手令人惧怕。另一方面,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也少不了猜疑,因为上级官员可以随时让他调任或免职。看来有充分理由相信:上下级官员都多多少少嫉妒庞大而有力的文人阶层,而官员们又一致戒备着老百姓。。。是因为官方早就假定他们一定会那样做。所有的秘密社团都是谋反的,这个也不例外。这种普遍的猜疑解决了全部问题,政府随时干预,抓住首领,发配或除去,这一刻的疑心解除了。。。猜疑与保守的混合,使那些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年轻中国人回国至今,一直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这一致命的结合,同样也阻碍了中国对铁路的必然引进。而对政府意图的猜疑,将会长期阻碍中国需要的改革。三十多年前,就曾有人向北京某位显赫的政治家指出发行银质铸币的重要性,他非常实事求是地回答说,永远都不能去设法改变这个帝国的货币:“如果尝试着那样做,老百姓马上就会认为朝廷要从中谋利,那是行不通的。”。。如果一个外国人走到一个人们不常见到他的地方,人们会据此推断他在考察这个地方的“风水”。如果他注视着一条河流,那他一定是在探测河里有没有贵重金属。人们认为他有能力看到地下深处,看出有没有最值钱的东西可以拿走。如果他参加赈济饥荒,人们不用仔细思考,就知道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挟持一批这个地方的人去国外。。。这种心理定势,使中国人对外国人印刷的中文书籍有了一种顽冥不化的看法。他们普遍坚信,书上有毒,而油墨的气味就是小说中的“蒙汗药”。人们有时还会听说,这种书谁要是读上一本,就会立刻变成外国人的奴隶。。。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猜疑,最为顽固的,要数发生在外国人开办的医院和诊所里的事情了,如今这样的医院和诊所已经遍布中华大地。。。相信那些十分荒谬的传言,比如把人的眼睛和心脏摘取制药,外科医生具有把病人剁碎的癖好,外国人在地窖里可怕地处置中国小孩。。。中国是一个谣传四起的国家,人们生性怕事。。。不加制止,任其传播,结果就会导致天津大屠杀那样的暴行。。。
第二十五章 言而无信
。。。大量证据表明,信在天朝帝国事实上也可能是最末一位的德行。。。独具慧眼细读中国经典的人,会在字里行间读出许多含糊其中的拐弯抹角、闪烁其辞以及谎言。。。不尊重历史,这不仅仅是注释儒学的教义的缺陷,孔子本人的做法也是如此。。。孔子作《春秋》。。。十分简略,不但如此,还闪烁其辞,容易使人误解。《春秋》问世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公羊为此书作增补并评论说;‘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种‘讳’包含了三个英语词语的涵义——忽视、隐藏和误传。。。中国人的日常谈话,尽管还算不上完全虚假,却已让人难以得知真相了。真相在中国是最难获到的。人们永远都吃不准别人是否把整件事情说了出来。即使有人向你寻求帮助,比如,打官司,希望交给你全权处理,事后你还是极有可能发现有几件重要的事情没告诉你,这显然是出于普遍的隐瞒天性,而不是出于恶意掩饰,。。中国人常常交谈了很长时间,却没有一点实质性内容。。。中国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最能说明他们天生虚伪。他们教会孩子虚情假意,而大人、孩子却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在孩子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在孩子刚刚开始有点朦胧地听懂人们说话的时候,就被告知,除非他听大人的话,否则,藏在大人袖口的某个可怕的东西就会把他抓去。而外国人时常被说成是不知名的怪物;单单这个事实,就足以解释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我们的一切坏话了。这些孩子小时候受过这种朦胧而可怕的恐吓,而等到长大之后、明白其实并不危险,只是荒唐可笑时,他们怎么会不在大街上叫嚣要驱逐我们呢?。。。词语中,凡是表示说话者自己的,都非常卑贱;而凡是指对方的,都非常尊贵。“懂礼”的中国人,如果不得不谈及自己妻子时,就称她为“拙荆”,或者另外几个类似的文雅的谦称。而那些粗野的乡下人,也抓住了礼的本质。尽管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说法,却或许会称与自己休戚与共的伴侣为“臭婆娘”。。。最倒人胃口的,并非空洞的同情,而是做作的同情,以及眼看着别人死去却故作放肆的嬉闹。。。有一句俗话说:送孩子去学生意,就是害他一辈子。假秤、假尺、假钱、假货——这些现象在中国殊难避免。甚至于很大的商号,贴出“货真价实”、“绝无二价”的告示,却也名不副实。。。中国社会的团结常表现为向亲戚借东西,有时还打声招呼,有时干脆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许多东西借了立刻送去当铺。。。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很能说明问题:车夫、船夫、客店老板、苦力和捐客,不管他们犯什么罪,统统应该杀头。。。即“车船店脚牙,不死也该杀”。。。各级官员颁布的告示比比皆是,内容包罗万象,措辞精巧得当。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实,因为这些堂皇的命令并没有打算实施。所有有关人员都明白这一点,从未有过误解。。。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一万个人,然后引述盂子的一段话,讲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结果使全省惨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在悲叹耕者失其田。。。整个统治阶级,不是这个帝国最优秀的,反而是最糟糕的。一位聪明的道台曾对一个外国人说。“大清国所有为官者都是坏人,应该杀掉,但杀了我们也没用,因为我们的继任也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中国泥瓦匠,用没有和好的灰泥造了很多烟囱和屋顶,却用大量时间抹平其外表,而他明明知道,头一次生火,烟囱就会往下灌烟,头一次遭雨淋,屋顶就会漏水。中国的很多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中国不缺人才,但缺乏相互信任,以真诚目的为基础的信任,所有的一切都不足以振兴这个帝国。。。
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 泛神论 无神论
…儒学经典大都空洞幼稚…至今完整的民族,从未被赶离自己的发祥地…民族的衰亡这个普遍规律,为什么他们会有幸例外?那些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人,都一致认为,这是因为在别的民族还在仰仗物质力量时,中国人就已经依靠道德力量了…中国古籍之中,根本没有任何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低级下流的东西。人们经常指出这个最重要特点。这也是与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各种文献作品的最大区别。密迪乐先生说:“无论古今,没有一个民族能拥有中国人这样一种神圣的文献,完全没有一处放荡的描写,没有一句出格的话语。‘四书五经’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注疏,都可以在任何一个英国家庭里大声诵读。再者,在每一个非基督教国家,偶像崇拜总是与活人祭祀和罪恶的化身相关联,同时还伴有放荡的仪式和纵酒宴乐。而在中国,根本没有那样的迹象。”…科举考试,都要求引经据典地作文,这种做法使人们的心灵统一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程度,给人们带来了强劲动力,使每一位考生都把政府稳定视为个人成功的前提。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人之所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所有的神都是死人,或许还可以从崇拜祖先进一步肯定,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所有死人都是神…道教退化成为一种对付妖魔的法术体系,它曾从佛教借鉴了大量东西,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一个人可以立刻成为儒教信徒兼佛教信徒兼道教信徒,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佛教吞并了道教,道教吞并了儒教,最终儒教又吞并了佛教和道教,因而“三教合一”…在中国,儒教是基础,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儒教徒…基础上再加多少佛教或道教的观点、词汇和实践,可以酌情而定。但对中国人来说,同一个仪式融合了“三教”…问一个中国人,“玉帝’与如来佛哪个大,那是徒劳的…中国人的神明世界里,权威没有固定的等级。这种极端混乱,如果出现在人世间,就等于长期的无政府状态。这种局面在“三教堂”里更加明显,那里并列供奉着孔子、如来佛和老子的塑像…常有人说,现今所有文明的民族中,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迷信,那样轻信,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真话。富有的商人和博学的学者,从不羞于让别人看到自己每个月花两天时间,去专门祭拜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和老鼠,并在它们的牌位上写着“大仙”,认为它们对人的命运有重要影响…中国人做买卖时很起劲地讨价还价,对于所祈求的神灵,他们也同样想弄点好处。他或许会通过捐款修庙买来好运,但很可能捐二百五十文,却写上一千文…每逢岁末,灶神爷都要回到天上去报告每家每户的行为,但人们都先在他嘴上抹点粘乎乎的稀糖,阻止他告状,这是中国人表现人定胜天的典型事例。同样,为一个男孩取个女孩的名字,让那些没脑子的妖魔鬼怪以为他真是个女孩,这样,他就可安度余生了…他们确实有崇拜对象,确切地说,是许多偶象混在一起崇拜,但没有信念;他们有无以数计而又各式各样的不成熟的偶像崇拜,他们也会嘲笑这些崇拜,但不敢漠视…花之安①博士在他的《儒学汇纂》一书的结尾处,用了一个章节来写“儒学的不足与错误”… “把伦理与外在仪式混为一谈,使之成为专制政治的,种形式。”…“对儒学来说,社会生活的体系是暴政。妇女是奴隶。孩子在与长辈的关系中,处于臣民的地位。”…“孝顺父母到了奉为神明的地步。”…中国人本性上就对最为深奥的精神原理绝对冷漠,这是中国人心灵中最可悲的特点。他们随时乐于接受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接受一个没有心智的灵魂,接受一个没有生命的心灵,接受一个没有缘由的秩序和没有上帝的宇宙.
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现实与需要
。。。对己对人都无真诚可言,对他人缺少利他主义;他们与崇拜对象的关系是多神论、泛神论和不可知论。。。缺少的是品格和良心。有些中国官员禁不起贿赂。。。社会就像中国的许多景色迷人的地方,远看美丽如画,可是,走近点,总会发现破旧与可憎之处,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西方国家都面临未来的黎明,而中国却时时处处面对着遥远过去的黑夜。。。考察了中国提供的一切之后,最友好的批评家也只能无可奈何而又不无悲哀地下这样一个结论:“儒学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能彻底脱胎换骨吗?。。。不“借助外力”,而要改革中国,就如同在海水中造船;海风和海水不会让这事办成。凡是始于并终于一部机器的力,不能带动这部机器。。。“朽木不可雕也。”只有全部砍去朽木,老根才能发出新芽。中国永远都不可能通过内部自身进行改革。。。令人悲哀的事实是,大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恰恰并没有给中国带去什么好处。。。有了香港、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这样的实例,中国人为何不把“模范租界”引入内地城市?因为他们不想要这样的变化,引进了也不堪忍受。他们看到近三分之一世纪以来中国海关诚实管理的实际例子,为什么政府却不在其他领域采用这套办法呢?。。。“
——(Arthur H.Sm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明恩溥(1845-1942)是美国公理会教士,1872年来中国传教,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广泛接触中国各阶层人群,尤其熟悉下层农民生活,并结交不少朋友。他一生著述了十来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素质》即是他在华传教二十二年之后,于1894年成书出版的一部代表作。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这方面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因此,它曾长期作为来华传教士了解中国的必读之作.
---
中篇: 民国
(三) 阿Q, 鲁迅笔下的中国人
摘录自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325.htm
自尊癖
阿Q精神的第一个特点是“自尊癖”。阿Q本是极卑微的人,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人们忙碌的时候才记起他,一空闲,便把他忘记了。然而,阿Q却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赵太爷儿子进了学,他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阿Q甚至瞧不起城里人,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成“条凳”、煎大头鱼时加葱丝,都是“可笑”的。
欺弱怕强
阿Q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欺弱怕强”。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他寻衅跟王胡子打架,打输了,他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他估量小D瘦小打不过他,骂小D是“畜生”,小D让着他,他却不依不饶,进而动手抓小D的辫子;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动手动脚,扭住她的面颊,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大肆轻薄。可是,当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时,他脱口说了句“秃儿”,不料被“假洋鬼子”听见了,“假洋鬼子”举起了“哭丧棒”,他便赶紧缩起脖子,等着挨揍,连吃了几棍子,一点不敢反抗。
性幻想狂
阿Q精神的第三个特点是“性幻想狂”。他认为,“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所以,当赵太爷的女仆吴妈在厨房与他谈几句闲天时,他便忽然抢上去对吴妈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
泼皮耍赖
阿Q精神的第四个特点是“泼皮耍赖”。他跑到尼姑庵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他还强词夺理,说:“这(萝卜)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
善于投机
阿Q精神的第五个特点是“善于投机”。阿Q本来是对革命一向“深恶而痛绝之”的,但当他看到“未庄的一群鸟男女(在革命到来之际)的慌张的神情”时,便想:“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于是他想到了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钱家的桌椅;想到了复仇,把和自己打过架的小D、王胡子连同侮辱过自己的赵太爷、秀才和假洋鬼子统统杀掉;他想起了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假洋鬼子的老婆、秀才娘子和吴妈,拿不定主意究竟要谁。所以,当他的“革命”要求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便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精神胜利法
阿Q精神的第六个特点是“自欺欺人”,即“精神胜利法”。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心满意足,俨然得了胜利似的。当他被关进牢房时,他便“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当他被拉去杀头时,他便“觉得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也未免要杀头的”。所以,阿Q“永远是得意的”。
奴隶性
阿Q精神的第七个特点是“奴隶性”。阿Q看到审讯他的人穿着长衫,便知道这人有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立即跪了下来。长衫人物叫他站着说话,但他还是跪着,并且第二次审讯他时,他仍然下了跪。
---
下篇: 共和国
(四) 昨天的图片
1. 1951年,青海民和县,土改中贫苦农民同地主面对面地进行说理斗争。 茹遂初 摄
2. 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茹遂初 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3. 开会时向毛主席像跳“忠字舞” 蒋少武拍摄
4. 三面红旗
5. 孩子上面站,粮食吃不完,MAO说日吃4—5餐
6. 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7. 群众热火朝天地大炼钢
8. 公社开饭了
9. 自然灾害10万人逃港 遣返
10. 大串连
11. 满街大字报
12.武斗前的总动员
13. 文革枪毙反革命
14. 斗4类
15. 批斗逃港者的场面
(五) 今天的时事漫画
1. 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2. 王兆山 作协副主席写“鬼词”
“鬼词作者”王兆山“出山”颁奖(组图)
2009-05-20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口)
http://news.163.com/09/0520/17/59PB7PJB000120GR.html
3. 四十位教授争一个处长
[2008年9月14日]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nddaily.com/F/html/2008-09/14/content_572578.htm
4. 教育衙门化
5. 广东省最破烂的学校
http://bbs.southcn.com/viewthread.php?tid=398958&extra=page-ifbase4-base8-JTNEMQ~~
6. 脱吧 到你了
7. 公款...
(六) 今天流行的三则笑话
1. 捉兔子, A国B国C国:兔子放入森林, 3国比赛捉回兔子
A国, 专家, 器材, 空手回
B国, 森林一把火, 拿回烤兔
C国, 捉回狗熊, 它鼻青脸肿, 叫我是兔子
2. 请同学们就粮食短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国际班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就粮食短缺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学生问:“什么是短缺?”朝鲜学生问:“什么是粮食?”
C国学生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3. 当公仆就行了:一老和尚圆寂后驾祥云到西天,
佛祖说:你上辈子努力修行,一心向善,下个轮回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房子”佛祖点点头,“给我一台车”佛祖又点点头。老和尚一看还行,不愧是佛祖,接着说“我还想娶二房三房,包二奶三奶......”佛祖打断他的话说“行了!别再绕弯子了,你直接说想当公仆就行了.”
参考: 图示 亚洲人与西方人的文化对比
请打开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b21dae0100nv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