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7. 不确定性原理的根源
侯工
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测不准原理)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动量)。
海森堡认为,测量这动作不可避免的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不确定性。稍后,厄尔·肯纳德给出另一种表述,他认为位置的不确定性与动量的不确定性是粒子的秉性,与测量的动作无关。这样,对于不确定性原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述。
这两个人的看法都是片面的,都没有说到根本上,也就是说,他们不了解不确定性原理的根源在哪里。
其实,不确定性原理的根源在于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
粒子不确定性直接原因是粒子在运动。由于粒子是运动的,它的位置每一霎间都不同,它的速度也会因为互相碰撞而发生改变。这确实与测量的动作无关(测量与否,粒子都在运动),但也不是粒子的秉性,因为粒子是被宇宙球面牵引着运动的。秉性,是指自带的本性。由于惯性,没有宇宙球面牵引,粒子是不会运动的,又何来秉性?
宇宙球面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根源。
根本的问题是:宇宙球面为什么会运动?
宇宙球面运动的原因是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
因为球面S=4лr^2,
又因为л没有确定值,当球面确定时,半径不确定,当半径确定时,球面又不确定,两者永远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球面和半径都在运动,这就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宇宙球面的运动就是这样产生的,从而带动了宇宙万物。所以说,不确定性原理的根源在于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在量子力学中,表现为粒子的恒运动性,因此测不准。
Л称为圆周率,是二维封闭曲线圆周与一维直径的比。根据圆周C与半径r关系:
C=2πr (1)
由(1)得:
R=C/2π (2)
(2) 与不确定关系式
△q·△p≥h/2π (3)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3)中的△q是位置变量,△p是动量变量,h是普朗克常数。可见,(2)是不确定关系式的基本表达式。实际上,(3)来源于(2)。由于圆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是永恒的,所以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也是永恒的。所以,不确定性原理不是因为测量的干扰,也不是因为粒子的秉性,而是在于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二维封闭曲线圆周与一维直径的比值π,因为圆周与直径维度不同,所以比值是不确定的,但又是实际存在的,这就是宇宙运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