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 论存在

热度 1已有 529 次阅读2021-2-4 02:47 |系统分类:杂谈| 存在 分享到微信

1. 论存在

侯工

 

存在是宇宙一切的实在和虚在,包括宇宙物质实体的实在和宇宙运动意识的虚在。实在是指具有实体的存在,实体的存在称为物质,如石头、河水、空气、鲜花、星球、最小粒子等;虚在是指没有实体但可感觉的存在,没有实体的存在称为灵性,也叫做运动意识,如运动、规律、能量、波动、时间以及大脑意识等等。

物质包括有形体的物体和最小粒子。灵性是万物特性,是没有形体也没有质量的,但可以使物质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并且赋予物质质量,如宇宙结构能、各种力、人的观念和意识等。

 

例如,一朵鲜花,在阳光下开放,我们看到了它的形状和颜色,闻到它的香味,觉得它是存在。盲人闻到花香,还不敢确定它的存在,必须同时摸到它的花瓣,通过花儿的质感,才敢确认它的存在。

 

然而,盲人所触摸到的鲜花,仍然是物质的灵性,并不是实质。触摸感受到物质的软硬质地、形状、温度等质感,与鲜花的颜色、气味、形态一样,都是物体的灵性,而鲜花的实质是植物细胞。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有且只有唯一的感知与交流的工具——灵性。任何人,包括人类的辅助设备——仪器与工具,都无法感知物质的实质。只有对物质灵性的感觉来推断物质的概况,并且以此认识物质世界。例如,我们通过测量比重、硬度、熔点、导电性等灵性来鉴定和认识不同的金属,但对它们内部物质基本粒子却知之甚少,基本靠蒙,什么夸克啦、电子云啦、上帝粒子啦……基本上是瞎扯。

 

灵性是物质外的存在,物质是灵性外的存在。灵性与物质同生同灭,是世界的一体两面。且随时不断运动与变化。灵性并非如道家说的先天地而生,不是黑格尔的先验存在,也不是唯物论者所说的由物质所派生。灵性的变化就是物质的变化,反之亦然。

 

这也证明鬼神和心灵感应的唯心论是虚幻的,同时证明,将物质与精神割裂开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无稽之谈。

 

这里,鲜花的本体,是它的物质存在,鲜花的外形、颜色、香气、质感等,是它的精神存在。人们是通过感知鲜花的精神来推断它物质的存在的。这样,就有产生误判的可能。

 

比如,人们可能将伪造的假花当作鲜花。

 

人类通过验证,可以区分真假,因此,人类大脑有去伪存真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高级意识,称为智慧。然而,鲜花的存在,是与人类的判断无关的;人类的判断,仅仅与人类的认知水平有关。当人类的认知水平低下时,往往作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将幻觉当现实——例如将子虚乌有的量子纠缠当作重大科研项目。

 

如果这朵鲜花寂寞地在野外开放,没有任何人看到它,那么它还存在吗?

 

有人说:不存在。

 

他们的理由是:存在是人的感觉,感觉到了,是存在,感觉不到,是不存在——这种学派是唯心主义,其宗旨是意识(灵性)决定物质。

 

最具代表性的是17世纪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言下之意是说,没有被感知,就是不存在。

 

有人根据贝克莱的名言,断定在人类的感知出现以前,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个论断成立,那么人类是如何出现的?人类的感知又是如何出现的?

 

这种说法,单方面强调人的感知,将人的感知作为事物存在的前提,显然是片面的。因为事物的存在,不是依赖人的感知。事物是依赖其自身的灵性而存在的。

 

花儿的存在,是依赖其自身运动(开放)存在的,没有它的开放,就没有它的外形、颜色和香味,也就没有它的存在,人类也就无法感觉到它。而花儿的开放是它本身的灵性与环境灵性结合联动使然,与人类的感知无关。

 

我们闻到花的芳香,含有芳香物质的分子。芳香物质分子确实是物质本体存在,但是芳香的感觉是意识存在,它是大脑的一种特定的活动。

 

虽然说,鲜花开放,会释放芳香,人类可以通过闻到鲜花芳香,推断鲜花的存在,但是即使闻不到花香,鲜花盛开时,会招来蜜蜂或蝴蝶,人类看到蜜蜂或蝴蝶飞过,也可以推断鲜花的存在。

 

人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不可能否定其存在。人类通过月球正面的存在,就可以推断其背面的存在。人类甚至只看到地上的月光,就可以推断天上月球背面的存在——这叫做逻辑推理。

 

盲人看不到障碍物,导盲犬可以看得到,盲人通过导盲犬推断障碍物的存在。

 

电子很小,人类看不到它,由于它有电磁性,人们通过电磁场可以发现它从而推断它存在。

 

中微子是电子碎片,没有电磁性,电磁场对它不起作用,然而,由于它有质量,人们可以用粒子探测器发现它的存在。

 

最小粒子既没有电磁性,又没有质量,电磁场和粒子探测器都不能捕获它,又如何确定它的存在呢?

 

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可以确认它的存在,正如我们看到河流,就可以推断大海的存在一样。

 

每时每刻物质都在衰变而放出射线粒子,但是太空中射线粒子的浓度并没有增大,说明射线粒子不断分解成为最小粒子,从而维持平衡。所以说,存在不是人的感觉,感觉到了,可能是存在的;感觉不到的,也可能是存在的。

 

有时,人们感觉到的东西,仅仅是物质本体的精神,而物质本体已经不存在了。

 

例如,人们观测到超新星爆炸,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那个恒星已经不存在了,这说明了,物质的存在,并不是完全依靠人类的感知的,因为人类的感知也会有假象的。

 

人们通过光速和距离来判断那个爆炸的恒星是否存在。

 

人们感觉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例如某天体超出宇宙半径的距离,以光速还没有传递到我们的眼睛,我们无法感觉到它们,但是它是存在的。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一向来被奉为对存在与思维认识论的圭臬。一般人对此话的理解是:因为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至于其他事物是否存在,是不确定的。

 

有人据此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物质是不可确定的:物质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要由人的意识来确认。好比薛定谔的猫,是生是死是不确定的,只有打开盒子的时候,人们才能确定它存在的状态,并且,猫的生死,是由人打开盒子决定的——这是薛定谔讽刺量子力学的概率说。

 

由于人们脱离了薛定谔的原意,以薛定谔的猫来强调人的感知决定物质的存在,因此幻想出量子纠缠,又由量子纠缠的超距反应,推断出量子纠缠的超光速存在,这些都是伪科学,这些其实是人体特异功能、心灵感应等伪科学在量子力学里的变种。

 

量子纠缠将两个远距离的粒子说成相当于有心灵感应的一对男女的在广州打飞机,女的在纽约就会立刻有高潮,即使将的移民到100亿光年远的星球,其效果也是一样一样滴。你会相信吗?

 

其实,薛定谔的猫是故弄玄虚。如果将盒子做成透明的,要判断猫的生死,还需要等到打开盒子的时候吗?

 

可见,人的意识是不可能决定物质的存在的,再说,光速就是时间的度量,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不可能离开时间,也就是不能超光速,那么,量子纠缠就是皇帝的新衣了。

 

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笛卡尔这句话,它的真实意思是: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由于我思想的存在,所以我无法否认自己本身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

 

——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既是思维者的,又是广延的肉体的,所以,承认思想的存在而否认自己本体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根据这个思路,如果张三说:我思,故我在。那么,张三是存在的,李四这样说,李四是存在的,推而广之,蜜蜂这样说,蜜蜂是存在的,鲜花这样说,鲜花是存在的,宇宙万物这样说,宇宙万物是存在的。

 

蜜蜂和鲜花会说话吗?

 

灵性与物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由普通物质的灵性,上升为普通生物的灵性,再由普通生物的灵性,升华为人类的智慧,智慧是最高层次的灵性。蜜蜂和鲜花是有灵性的,它们有它们的语言。推而广之,万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如电子的语言是它的电性和磁性,而电性和磁性又产生波动性,又如光的语言是波动性和不连续性,但没有粒子性,人们将它的不连续性误解为粒子性。

 

人的灵性(意识)不是没有根源的,而是从普通物质的灵性进化而来的,就如人的大脑是从普通物质进化来的一样,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生命的神秘,也不会感到意识的神秘了。

 

笛卡尔的这句名言,正好解释了存在的奥秘。

 

还有一个学派是唯物主义,其宗旨是物质决定意识(灵性)。他们不懂得,物质本身不会运动,是灵性的能量使物质运动的。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综上所述,宇宙就是存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灵性的存在。物质和灵性是宇宙的一体两面,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